书城亲子奶爸经
4221600000018

第18章 直击热点——关注教育的现状(1)

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以上内容是对丘吉尔的介绍,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牛!有人说他高瞻远瞩,有人说他知识渊博,有人说他性格坚毅,有人说他敏而好学……对他的赞美数不胜数,然而我却看出他身上的一个综合素质与潜质——国际化视野。

就在上周,我接受网络访谈,他们邀请我来谈一谈“80后父母如何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但是非常有意义。现如今,全球一体化,甚至被称作地球村。作为村民,我们应该互相交流与学习,为世界美好做出共同的努力。

我们会经常听到孩子互相伤害或者轻声的新闻,一方面是我们社会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孩子们甚至我们大人过于将个人得失放在首位,烦恼在心中死缠烂打,挥之不去。有些专家认为我们缺乏的是信仰,其实就是西方重视信仰的国度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人为什么会烦恼呢?因为不知道眼前的事情怎么办!或者说“没办法”。“没办法”怎么办?有两条路可以不烦恼,其一,没办法就不办,这是情商高的人。但如果一味不办,也就一事无成。其二,没办法就想办法。这个想办法的能力不是临阵磨枪而得来的,是从小培养的,属于亲子教育的范畴。

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丘吉尔,从小有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让他受益终生。当他遇到一个问题,头脑中要首先想出十几种解决办法。然后,他在这些方法中选择出最好的一个,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貌似比人家迟钝而缓慢,实际上是对思考力的刻苦训练。所以在家人中、朋友中、战友中他总是最有办法的一个人。他为什么在希特勒发起空战的时候,没有选择跳楼?他为什么在争取支持时发现法国宣布投降,也没有选择跳楼?因为他相信一定还会有比选择跳楼更好的办法。他的梦想是战胜希特勒法西斯,他知道如果跳楼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他最终选择了联合他最最讨厌的势力——苏联,最后留给了我们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说他,就是因为他具有国际化视野,这种视野让他心胸宽广,遇事不慌,成就伟业。国际化视野有以下几个元素。

其一,国际合作与学习的意识。中国的孩子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培养,我们更多的尊重本国的悠久历史文明,而不太习惯吸收借鉴别人的经验。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应该感谢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明,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个地球,也为我们自己创造福祉。举一个例子,国际会诊现在比较流行,一些疑难杂症通过互联网可以汇集全球医生的智慧。这种行为就是基于国际合作意识,基于国际化视野。将来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国际间合作来解决。

其二,沟通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要依托语言这个工具,但语言学习绝非是全部。我对语言学习者的忠告是,一开始就要想明白语言学习的意义,一开始就要边学习语言边通过语言解决问题。前者,语言就是为了培养国际化视野,用于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后者,创设语言环境,方便学习语言。家长可以模拟各种场景与儿童对话、可以带孩子去英语角,最好是能让孩子用外语解决外国朋友的难题,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其三,知识结构。如果我们说国际化视野只是一种愿望或一种交流,其实是偏废了。国家化视野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既是综合的,也是专业的。我们正是带着问题思考才出现了“国际化视野”这个词。人可不可以做到既渊博又专业?很多人表示否定,认为人应该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而非渊博的知识结构,把这种做法称之为“术业有专攻”。我在《孩子独立“靠”父母》一书中,我提出了“托盘原理”——菜肴做得再好,托盘过于劣质,也是失败的大餐。这里菜肴就是专业知识,而托盘就是综合知识。缺少好的托盘,就无法向世人展现你的菜肴。在拿日常交流为例,一个只会讲某个领域知识的人,会把朋友们吓走;而兴趣爱好的人,会广交不同类型的朋友,听取不同的经验,最终会丰富自己专业,学问也会做得更加深刻。国际化视野代表了更广阔的视野与舞台,对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知道个人发展路线更加有益。

有些网友问,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具有“国际化视野”呢?我觉得具备以上三点,就可以称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关键我们如何能达到这三点呢?如何能够引导我们的孩子努力做到这三点呢?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一个慢工。重复做到CASH,就可以拥有国际化视野,这些是不需要孩子出国就可以完成的。

Communication。沟通的目的是什么?达成同一个目标!错!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情感,拉近人际距离。国际化视野的获得,需要与国外友人进行沟通,同样是为了增进情感,拉近人际距离。我最近看了一本新书,叫做《不喊“哎哟”,喊“ouch”》,作者是一位思维敏锐、言谈风趣且朴实的人,她在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与外国人沟通时犯得低级错误,揭开真实的“伤疤”,让英语初学者们看得一清二楚。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勇敢,他不怕别人说他笨,他同时也告诉学习者与交流者,勇敢是第一位的,勇敢表现出了真诚。其实我们与外国人之间存在的不是知识上的差异,恰恰是沟通方式的差异。沟通方式的差异来源于文化的差异。所以,我给英语学习者的忠告是,边学习西方的文化,边学习西方的语言。当你知道西方人喜欢谈论天气,而不是喜欢谈论吃饭时,你说出的话就会更容易被对方听进耳朵里。当然,接下来,你也就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对方真的在想什么。

Activities。我们之前谈到过亲子活动,这是为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增进亲子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实际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同样需要我们多参与“国际活动”。有些“国际活动”是与亲子活动是重合的,比如观看国外大师美术展、听国外音乐演奏会、游览国外名胜古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多去参加一些国际比赛,比赛第二,国际化视野培养第一。孩子可以在国家大赛的过程中,认识很多外国的小朋友,建立长期的友谊。当然,一些本国的大赛,如我曾经主持过的新概念英语大赛,组织方会请到一些外国的专家,他们对于孩子的点评与对话,相信一定能打开孩子们的视野。

Studies。学习,指的是有目的的学习。如果说沟通、活动能够直接接触外国人,那么学习就可以直接接触外国文化。国际化视野就是为了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从中选择出适合个人学习与发展的问题解决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的直接经验来源于沟通与活动,间接来源则是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系统阅读外国的图书进行学习,当然要从国外知名的绘本读起,如《宝贝熊玩转数学》、《咕噜牛与小妞妞》、《不一样的卡梅拉》、《小兔汤姆》等,(关于亲子阅读的方法详见《孩子独立“靠”父母》)。六岁之后,培养孩子独立阅读外国儿童文学,如《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床边的小豆豆》等,小学阶段对于国外名着的阅读是建立国际化视野一生的基石。

Help。了解我的朋友就会发现,我的教育文章中,出现最多的,除了亲子,独立,就是助人。这一方面可能与我是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出身有关,这个专业的核心精神便是助人自助。另一方面,我也在工作生活中,总结出了经验,助人确实是扩大交际面,个体发展最捷径的道路了。相对于国际化视野,助人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我们对于国际问题的关心,对于国际困难的思考,对于国际友人的帮助,往往可以让我们具备更多的经验,建设更广阔的四维空间。助人是中华的美德,同时也是中国人传播中华文化,结交中外友谊的桥梁。最近几年国家汉办一直推动孔子学院的项目,让国外的朋友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就是对他们进行帮助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我们孩子而言,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为外国小朋友指路,为外国小朋友讲解中国文化等,这需要我们家长积极找机会。我一直想为孩子们建设一个“国际小朋友互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小朋友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各国人民的情谊,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国际化视野。

盗用柏杨先生说得一句话,“崇洋”但不“媚外”。文化本来就是无国界,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多吸收外面的空气,当然也不能放弃本土的,否则又变成了“有菜没有盘子”了。最好的学习视角是国际化视野,最好的教育视角是对比教育。

一个孩子,站得有多高,看得就有多远,走得就有多快……

防卫式语言危害着我们这个民族和孩子们

happyforyou!今天清晨发现我的睡裤上有这么一条简单的英语,我试着翻译它,却发现怎么翻译也不好。这句话应该是为你高兴的意思,那么为你高兴是什么意思呢?是为了你而高兴,还是为了你做了什么而高兴,还是为了让你高兴才去做什么呢?

我英语比较差,周边却全是英语专家,曾经有一个好友跟我说,英语是最精确的语言,表达最准确的意思。我一开始不服,后来一琢磨,英语里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都有独立的词语表示,而且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再比如,小狗、小猫、小牛、小猪也分别和他们的父母用不同的词语。渐渐地,我发现了英语里的一个特点,他们总是把想要表达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其他补充说明的内容放后面,大多数用从句去呈现。如,Iloveyounomatterwhatyoulooklike(我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他们喜欢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我们则喜欢说,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爱你——我们要笼罩一种气氛与氛围,一方面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一方面也害怕别人知道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再来看看最先的那个例子happyforyou!中国人在乎的是foryou,外国人看重的是happy。简单的语言顺序的区别,其实暴露了两种不同文明方式的区别。

中国人注重说话的技巧,有的时候不是让对方听明白,是让对方觉得好听。比如,当听到您好,最近怎么样啊?中国人会说,一般,还行,差不离吧,也就那样,凑合活着吧!其实,他刚刚被增加了薪水。也有一种情况是,中国的语言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性,也可称之为潜台词,如:最近你看你真是发达了,人也气色好了很多,我就比你差远了,混得哪哪不如你……咱们原来可说好了,老朋友有难要互相帮忙啊……能不能借我点钱啊?这语言的三段式打死老外,他也搞不懂!看看第一段得赞美,第二段的回忆和第三段求助之间有逻辑关系么?外国人看不懂的一种逻辑关系,这就是中国式的人际交往。如果倒过来可就有意思了,能不能借我点钱啊?……以前我们可说好了互相帮助的……你看你现在发达了是吧?这样的摆阵让对方难以接受,可能听到第一段时,就让你闭嘴了。

在国外,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什么意思?中国人失败就失败在人数上么?不是的。我们传统的沟通方式事实上极大的削弱了个人的价值,降低了合作的效率。在云山雾罩的对话过程中,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防卫式的语言习惯是中国人个人发展的最大阻碍,我不希望我们将这种方式继承给我们的孩子,下面我就来谈谈防卫式语言的诸多弊端。

其一,撇清责任,逃避问题。

在和别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因素放在了最后,把环境和对方的问题放在了前面。这会导致我们根本不了解事情发展到了哪一种程度。

其二,处事消极,放弃努力。

有一种很不好的思潮影响着这个社会,其实古已有之——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没错,现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在“拼爹”,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的爸爸都是李刚,换句话说爸爸是李刚的人也不少,你的爸爸是李刚又能怎么样?我曾经说过“位置决定关系”,我们在想搞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具备重要的资源,这样,人际互动才能通畅。防卫式语言只会令你最终成为时代的跟随者,因为你也不想负责任。

其三,态度虚伪,为人麻木。

很显然,防卫式语言的人只想着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为了大家的面子,他会说出很多违心与伪善的话,你以为别人看不懂么?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虚伪的结果,就是别人也会对你虚伪,反正别人觉得你不在乎。

其四,情绪低落,无助无奈。

经常以这种语言方式面对他人,必然会得到较多负面的回应。“聪明”的伎俩并没有得逞,必然会导致一再的受挫,心情也不会太好。

其五,效率下降,成功无期。

当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放在沟通上,或者说我们沟通成本过高时,我们的行动时间就会压缩,而大家都知道成功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防卫式的语言都是空谈,结果必然是耽误了各自的时间。

当防卫式的语言成为了你的习惯,你会觉得生活很无趣,因为你渐渐放弃了自己的体验,把别人的眼光狠狠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拒绝防卫式语言也是我提出的积极教育positiveofeducation的一部分。这个时代提出了太多的精神,可是我们却一再地撇清自己,让自己和这些道德枷锁划清界限。

怕承担责任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大的担当,

怕得罪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原谅,

怕自己损失的人,永远不会有大的收获。

怕别人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成功。

怕就是我们的心病,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交焦虑”。要我说,解药就是两个字:真诚。

谈谈隔代教育

前段时间接受了《时尚育儿》的专访,我和编辑Ricky谈了谈关于隔代教育的话题,希望能给朋友们一些启发。隔代教育在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情况,我们无法回避它的优势与不足,只能直面并且去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