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奶爸经
4221600000012

第12章 看重能力——培养独立的宝宝(3)

其二,勤于发现。莎士比亚说,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一样的。同样,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每个孩子会有不同的好奇心,比如喜欢某件玩具,喜欢在哪棵树下纳凉,我们听不懂呀呀婴语,所以更需要擦亮我们的双眸,看看孩子在不同体验时的兴奋状态。再比如,每一个儿童喜爱或接纳的“哄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听歌,有的喜欢摇摆,需要我们自己来摸索。

其三,坚持不懈。说到这一点,其实难在家长,而不是孩子,坚持对于成年人实属不易,对于孩子来说却不一样。他们希望按规律做事情,希望能够找到模式,这种熟悉感会让他们感到欣慰。所以作息规律化更多需要我们家长做些“牺牲”。

其四,科学合理。这点很容易解释,我们的安排要符合科学规律,不能主观臆断。比如,下午两点时候太阳最毒,就不适合孩子晒太阳;吃完饭之后不要马上洗澡,这些大人的生活常识同样适合我们的孩子;饭前饭后不要喝水,两餐之间可以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是混合喂养,可以先喝奶粉,再喝母乳,因为母乳的味道真的比奶粉好喝多了。

其五,安全可靠。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妈妈与孩子一起睡觉,翻身的时候把孩子压在了下面,导致了窒息。家长在时间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安全可靠的原则,要知道孩子是缺乏安全意识的。再比如,晒太阳的时候也要注意来往车辆,确保孩子安全。孩子睡觉的时候,最好关上手机,不要让他们从睡梦中惊醒。

其六,灵活调整。孩子的睡眠长度可能会有变化,但不会变化太大,不过,“睡到自然醒”是我们必须扞卫的!当然,在孩子睡着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统筹利用时间,比如在这段时间看看育儿书、杂志或者洗戒子。

有很多家长认为把知识的灌输与储备作为早教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这是荒谬的,是教育节奏的错误。0-3岁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着眼点放在孩子行为能力与行为习惯的塑造方面。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不会抓紧时间,学习效率低下,我们总认为是学习兴趣不足,其实还有更主要原因的是,他们没有在幼年时期接受时间管理的教育。而一个有过严格作息训练的人,一定会在学业期间成为成绩优异的人,在工作的时候,最大程度施展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其实,我一直这样想,我们总是在该“狠”的时候不“狠”,在该“柔”的时候不“柔”,造成了孩子的困惑,与我们的困惑。

先营造环境,在学习语言

对于语言学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是那次偶然看到了一个概念,全语言教育,顿时觉得非常感兴趣。全语言教育(Wholelanguageapproach)是一个从1990年代开始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全语言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改进语文教学。全语文教学的运动,在北美可以视为是对字母拼读法教学的反思。

过去的传意教育(Communicativeapproach),把语言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范畴。根据全语言的理念,教导语言时,不该将语言分割成不同的技能,然后分别教授,而应该将语言视为是一个整体的沟通系统,让学习者够过亲身的经验来学习。

说到“整体”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由来已久的争论,即“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之争。两个威廉,两种不同研究取向,导致了今天的心理学既是实验科学,又是社会科学。简单说来,冯特坚持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元素与组成,留下了一句名言:“要想研究一件事情,就首先要把它分成几个小的部分去研究……”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功能与作用,“比如手表,我们并不用关注它的零部件,而要关注的是怎么样使用它……”

再后来,“整体”的观点被格式塔心理学继承,并发扬。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而“完型”恰恰就是整体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惠特海默,有一句名言大家都听过,“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开启了大家哲学思考的另一扇门。在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关系、结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也同时影响着整个社会环境。

再后来,我崇拜的心理学大师勒温,总结出了心理场论,把“整体”的概念推向了高潮,他把个人称之为“观察者”,把吸引人的的事物称之为“目标物”。观察者与目标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叫做“生活空间”,把观察者与目标物之间的状态称为“紧张系统”。换句话说,人被自己定的目标吸引,便会产生紧张,而得到了目标物,人的紧张随即消失了。大学的时候,我因为读到这里忘记了吃饭,因为的确太经典了!

之后,格式塔的心理学被广泛运用到了教育领域,我想这可能就是全语言教学最早的归宿。

说得太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语言和我们想得到的好吃的,好玩的,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目标物。我们想得到目标物就要了解“个人-学会语言”这个“场”,这个环境。如果你都不了解这个环境,不知道使用什么资源,就不会顺利地得到目标物。

所以,现在你了解了我的题目的意义。学好语言,要先营造一种语言环境。有的人说去国外可以很快学会语言,我非常同意,除非你呆在华人聚居区,否则你会很快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国内,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环境呢?有!英语角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平常和同事用英文沟通也是不错的选择。

全语言教学有一个特别值得推崇的概念——独立阅读。这个概念就是告诉你,“独立”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你自己不听,不说,不读,不写,肯定没戏!如何顺利的独立阅读确实是我们英语教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我就不管了。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个思路给大家。

成年之后,大家和我一样,都不怎么做游戏了,整日就是工作与家庭的二维空间。偶尔单位组织我们进行素质拓展,你会觉得特别开心——你可能没记住培训师教了什么,但是和同事们做游戏的时候,大家都乐得不行。久违的感觉又找到了,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有没有?因为成人也需要游戏,游戏是最好的沟通。

做游戏的时候你会开心与放松,学语言的时候你却不能,怎么办?陈琳教授总说,不要“学”英语,要“玩”英语,这是针对小孩子的正确学习方法,而对于成年人呢?有没有适合我们的“玩法”?

外研社出版了一套书,叫作《非常漫画双语名着系列》可能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把名着做成漫画,让大孩子、成年人也可以通过这种俏皮的方式学习英语。我们有多久没有看漫画了?忘记了,其实漫画也是一种让你开心的方式。拿到一本全是字的英语学习书,和一本经典漫画读本,心情是不一样的。

营造一种儿时的环境,也许正是学习英语的捷径吧。

对于儿童的新媒体教育

在一次搞活动时,有一个约摸六七岁的孩子向其他小朋友发自己的名片。当收到名片之后,其他孩子首先感到新奇,然后便表示乐意与他进行交往。当我收到名片后,我更加佩服这个小孩子,因为在他的眼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观念——大人、孩子都可以成为朋友。在名片上,像模像样的记录着他的学校、班级、姓名、QQ号、兴趣与爱好。天啊!太有才了!他了解自己,也希望让其他人了解自己,并且使用了名片这种有趣亦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你会发现小小的他已经学会了自我宣传,并且通过这种媒介让他更容易结交其他的朋友。

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男朋友找到我,说他和女朋友闹了矛盾,不知道怎么劝才好。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我给他出了很多招,写长信,烛光晚宴,苦肉计,通宵电影……这些伎俩被他一一否决。我突然灵感大发,想到了我现在正从事的工作。我让他准备一份特别朴实的道歉语,文字如下:“白云,我是黑土,我就想让全世界知道是我错了,请你原谅我。你一个人的黑土。”把这条道歉语分别发在白云的手机短信、微信、QQ、MSN、人人网、开心网、博客、微博,甚至各地论坛……结果白云在反复都能看到黑云的道歉,感受到了他的诚意,也就原谅了他。这是什么力量?这是爱情的力量,也是新媒体的力量。

这是我作为宣传策划主管对全社市场人员进行培训时候的照片,我的专业是亲子教育,我的职业是阅读推广,我觉得这两个貌似天各一方的领域,其实对我来说相得益彰。我总是通过专业的角度解读我的职业,也总是用我的职业经验丰富我的专业内涵。

新媒体区别于四大传统媒体,即报纸、户外、广播、电视,被戏称为第五媒体,她的特色有三:其一,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体现了它的科技性与时尚性;其二、互动性,之前的媒体都是“符号暴力”,信息受众没有发言权,如今的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平等,任何人可以成为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其三,创新性,新媒体的出现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事她正与各行各业相结合,衍生出各种“分众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说是分众,事实上是理念层面的。举个例子,我们在楼宇中放的LED显示屏主要是针对白领的,而事实上收看的观众有白领、也有蓝领,有快递员也有保洁人员,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孩子。当然还有更为普遍的例子,网上有一些成人用品的网店,他们针对的用户当然是成人。他们将链接放在了一些点击率较高的门户网站上,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成人可以看到,未成年人也可以看到;想看到的人可以看到,不想看到的人也可以看到,这似乎代表“符号暴力”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卢勤老师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大概是小学生的样子,在看完网页之后突然转过头去,脸绷得通红,妈妈说,你怎么了?孩子!小孩说,妈妈,我看到了黄色网站了,不是我想看的!妈妈来到电脑前一看,根本不是什么黄色网站,而是一个常用的网站做了一个女性内衣的广告,其中模特的姿势性感撩人,让人想入非非。当时,我听完这故事,只是哈哈一笑,现在想来,这个故事真的是耐人思考。媒体的价值就在于大众传播,但是在内容与途径方面我们确实应该考虑到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群体。我在之前也讲过思维阶段,0-6岁属于感性思维阶段,他们是信息的“忠实”受众,6-18岁属于知性思维阶段,他们是叛逆的,是怀疑的信息接受者。直到成年之后,人开始进入理性思维阶段,成为了信息的接受者与传播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成熟可以从他处理外界信息的方式与态度来评判。

新媒体的优势就在于他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她的速度快,信息量大,创新性强,收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我曾经说,如果一件事情能吸引大人的眼光,就一定可以吸引儿童的眼光。新媒体成功地捕获了成年人的好奇心,让他们找到了儿时做游戏的乐趣。在一些大型的社区交友网站上,我们看到很多大人像孩子一样,乐此不疲地玩着“偷菜”与“电子宠物”的游戏。成年人在工作之余,找到了放松身心的方法。当然,新媒体最大的好处是他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快速互动。一个普通人,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因为一个话题就可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在以往是很难想像的。这实际上促进了商业与传媒业、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让我们的孩子们经历着一场“视觉灾难”。

我们的孩子会在茫茫网海中,失去方向。他们一会被小广告左右,一会被弹窗雷倒,本来还想搜索一个学习课件,轻易就被一个游戏登陆页拦下……他们一会想着QQ聊天,一会想着人人交友,有人在的时候收起手机,刚一走看看微信……你突然发现,这孩子怎么和我白天上班时候状态一样啊?谁来拯救他们丰富有匮乏的精神生活呢?如何才能让他们处于积极、健康的方式去学习与生活呢?

要我说,想让孩子们“正常”,就避不开新媒体与新媒体教育,这是儿童教育问题的前沿课题,也是迫在解决的问题。我曾经就跟我们的老实说,你的课不能保证比电视好看,比广播好听,凭什么要求孩子们脑子不开小差,凭什么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啊?当然,这是玩笑,而事实上,也恰恰说明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她的儿童群体也在迅速蔓延,如何正确看待新媒体,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成为了新媒体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新媒体?

1、新媒体也是媒体。不要给孩子关于新媒体的负面解释。这也是我经常提到的——“家长自定义”问题。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名词,不带有任何的情感色彩。就像罂粟花他只是花,而且是美丽的话,它本身不会害人,是人害人,而不是花害人。我们不应该对罂粟花有任何的疑义。

2、新媒体是时尚的传播媒介。我们要让孩子广泛的了解而不是全面的接触。为什么这么说呢?新媒体是时尚的,时尚的事物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因素或者称不稳定的因素。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而经典的,往往是“无害的”。

3、新媒体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李开复写过一本书叫做《微博改变一切》,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新媒体真的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细节,这是一场集体无意识,新媒体造就了一个心理场,场中的个体,无论男女老幼都在互相影响。我们要让儿童接受这个新的状况,了解他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当然我们在介绍的时候,主要从积极方面去讲,如一个困难的网友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迅速找到可以帮助她的人。

4、新媒体可以帮助人成长与成功。当然儿童无所谓成功,但是成长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媒体力量对于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是不可低估的,这可能是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她可以把你与你的“作品”通知到更远的地方,增加你的影响力,拓展你的交际圈;同时,他的反馈与评价通常是你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审视自己最好的资源,有利于你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思考,维护自己的形象。

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

我在学校工作期间就已经考虑到媒体与学生成长的关系与作用了。高中时我担任了广播站的站长与校刊的编辑,我觉得那时虽然短暂却对我的一生影响甚大,我的自信与策划力也是从那个时候锻炼出来的。做大队辅导员的时候,我主抓广播站与学生作品展览工作,我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有宣传个人智慧的舞台,有展现自我魅力的空间,当时还没有兴起新媒体,否则我一定是学校新媒体的最先倡导者和践行者。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

1、指导孩子建立新媒体账户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新媒体着手,指导孩子新媒体的账户建立,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对自我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个人信息填的越准确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