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定律
4221200000005

第5章 决策管理是事业的基础(4)

岛村芳雄的创业,源于他偶然注意到的一种现象,他发现街上的行人,不管是小姐太太,还是青年老翁,都提着大大小小的纸袋,这是顾客买东西时商家提供的包装物。而这些包装物都没有统一的提把绳索。当时的纸袋上面的提把绳索还没有专门的生产商,但对于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却非常大,整个东京市消耗的包装纸袋已经很多,全日本消耗的数量更是不得了。他觉得这个发现非常有趣,便连续几天逐一计算过路人中使用纸袋的人数,观察的结果是有90%左右的行人都提着用纸袋包装的东西。

根据观察得来的事实,岛村芳雄开始考察纸袋的生产情况,他找到一家纸袋加工厂,与工厂的销售人员聊天,发现纸袋加工厂的生意非常兴旺,有大批的订单,工人们即使加班加点也满足不了订单需求。

根据这些事实,岛村做出判断:纸袋将是一种市场潜力巨大的产品,作为它的相关产品,纸袋的提绳也有广阔的市场,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经销商。于是,岛村迅速做出决策,全力投入生产纸袋提绳。

后来,岛村在全面考察市场之后,自己设厂进行机械化生产,在生产纸绳的同时,还生产塑胶带、缎带、绢带等,甚至加工纸袋、塑料包装袋等,就这样,岛村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日本的大企业家。

儒佛尔定律:有效的预测才有英明的决策

儒佛尔定律指的是,管理者在做出决策之前,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的预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这条定律是法国未来学家H.儒佛尔提出的,他指出,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自由,这种观点后来被人们称为儒佛尔定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企业大小,只要对市场信息有足够了解,只要开动脑筋,就能够找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管理者要想做大做强企业,就一定要有超强的预测能力。这种预测,是自由决策的前提。为什么如今很多国内外的经营者都喜欢读《易经》?并不是因为《易经》可以卜卦,可以算命,而是因为《易经》揭示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去预测事物的未来。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者一定要头脑灵活、反应迅速,懂得通过各种方法来预测未来。这不仅仅包括行业的发展趋势,员工的思想动态,企业的前进速度,还包括整个企业、整个行业、整个社会的发展态势。所有预测来源于生活中任何可 能有用的信息,哪怕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次交谈,甚至新闻事件,管理者只要注意观察分析,就可能挖掘到自己要寻找的信息,然后将相关事物关联起来,进行预测。准确地预测,就能带来准确地决策,从而将企业引入正确的轨道之中。

延伸阅读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个叫弗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困,他只好到芝加哥去寻求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转了几圈,弗兰克没能找到一个容身之地,没能找到一份工作,于是,他买了把鞋刷,靠给别人擦皮鞋赚取生活费。在擦鞋的同时,他发现附近永远有生意可做的店铺就是雪糕店,雪糕店一年四季都会有人光临,不像擦鞋,一到阴天下雨就没人来擦鞋了。弗兰克边擦鞋边观察,整整研究了半年,终于大胆预测,雪糕将是未来几年市场潜力最大的商业项目。当然,当时的弗兰克还不懂什么是市场潜力,也不懂什么叫做商业项目,他就觉得,以后雪糕生意肯定能赚钱。

于是半年后,弗兰克用擦皮鞋攒下的钱,租了一间雪糕店,刚开始他还边卖雪糕边擦鞋,后来,雪糕生意越做越好,弗兰克干脆专门卖起了雪糕。当然,事实证明,弗兰克的预测是绝对正确的,雪糕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弗兰克多年的努力,他创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占有了美国70%以上的市场,在全球的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00多家专卖店。

当年几乎和弗兰克同时到芝加哥谋生的,还有一个叫斯特福的年轻人。斯特福可比当年的弗兰克幸运多了,富有的父亲不仅送斯特福上了大学,还供斯特福读完了研究生。斯特福毕业后,到了芝加哥,他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为了预测市场,甚至耗资数十万美元进行市场调查。

就在弗兰克忙碌着一边给人擦皮鞋一边出售雪糕的同时,斯特福经过整整1年的周密市场调查,终于预测出:雪糕市场潜力巨大。斯特福的预测是正确的,可惜因为这个预测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没能获得父亲的资金支持,所以没有开办雪糕店,而是按照父亲的“指点”,放弃了父亲眼里简单的雪糕店,继续调查市场。在又做了1年的精确调查后,斯特福还是觉得雪糕市场生意好做。2年后,斯特福的父亲终于看到雪糕行业兴盛在即,才让儿子投资创办雪糕品牌。而这个时候,弗兰克的雪糕店已经在芝加哥遍地开花了。

有效的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有了决策,果断实施,就会一步步靠近成功。

怀特定律:领导的威慑力决定决策的执行力

怀特定律由美国社会学家S.怀特提出。怀特定律是指:领导在群体外的声望有助于巩固他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他在群体中的地位又提高了他在外界的声望。

作为领导者,仅仅占据领导者的位置是不够的,如果不能自律,就无法服人,如果无法真正树立起威信,就无法获得员工们的信赖和认可,那么肯定会失败,因此管理者必须树立自己的影响力。要想树立自己的权威,管理者就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求下级和员工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为员工做好榜样,才有资格去管理和约束别人。同时,作为领导者,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这样,员工自然会对你心生敬佩,从而树立起对领导者的尊重。想提高领导权威,就要求领导者做人处事要秉承公正的原则,重承诺、守信誉,创造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延伸阅读 三洋企业的创始人井植熏,是一个处处以身作则、让人敬佩的领导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下属学习的楷模。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他自己首先做到。

井植熏l4岁就到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他在学徒期间,无论工作再苦再累,都坚持学习。他连续读了八年夜校,前四年学机械制造,后四年学商业会计。这两种专业知识的结合,使他养成了用数字分析事物的习惯,也为他从事电器制造行业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

井植熏在松下公司干了24年,从学徒一直做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为松下公司的骨干。1949年,井植熏离开松下,创办了三洋机电公司。到20世纪80年代末,三洋在世界各地已经拥有101家子公司,成为名符其实的跨国集团公司。

井植熏在他着的《成功源于探索》一书中,用这样一句话开篇:“何谓经营之本?我认为是造就人。”在井植熏看来,要想造就他人,首先就要造就自己,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大家的榜样。

在松下公司的24年,让井植熏养成了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同时也造就了他过硬的技术。正是这样,他在三洋具有绝对的威慑力,而他做出的所有决策,都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在三洋机电公司,井植熏还提出一个口号,那就是建立“24-16-8”工作制。他号召,董事以上的管理者要树立24小时都为公司工作着想的觉悟,要时刻想着公司的事务,甚至夜里做梦也要做与公司有关的梦;而对一般管理级别的人员,则要求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晚上睡觉做梦之外,其他时间都必须思考公司的工作;至于一般职工,只要在上班的8小时内思考工作的问题就可以。井植熏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个口号。1985年,井植熏退休后,仍然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努力奋斗,直到1987年8月13日,井植熏在处理完一件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后突然去世,才算真正离开了他的企业,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