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定律
4221200000023

第23章 成本管理掌控企业命脉(3)

许多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在进行理性的放弃之后,才获得了持久的成功的。企业家要勇于摆脱过去,忘记以往成功的光环,时刻以企业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最终的追求。

延伸阅读 日本的尼西奇公司原是一家生产雨伞的小企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董事长多博川看到了一份最新的人口普查报告。从人口普查资料获悉,日本每年有250万婴儿出生,他立即意识到尿布这个小商品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按每个婴儿每年最低消费2条计算,一年就是500万条,再加上广阔的国际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于是他立即决定转产被大企业不屑一顾的尿布,结果产品畅销全国,走俏世界。

如今该公司的尿布销量已占世界市场的1/3份额,多博川本人也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尿布大王。

多博川从一份人口普查报告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得益于他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出击的战略。获取情报重要,快速对情报做出反应更重要,这就要求商家要善于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原来的思路和方案,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市场变我也变。

许诺原理:计划太大问题多多许诺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制订企业计划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对其进行有效预测,计划不要制订得太大。每一项计划对应的是完成它所需要的时间和质量,所做的计划越大,完成它的时间就越长,实现它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

一天傍晚,一只小梅花鹿在山上迷路了,怎么都找不到下山的路,只好凭感觉慢慢地向山下走去。它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山上掉下来,幸好被半山腰的树枝卡住了,这才保住性命。小鹿焦急地等待着有人来救它,正在它快要绝望时,一只老鹰从空中飞过,小鹿连忙高声呼救:“尊敬的老鹰先生,我是一只被树枝卡在半山腰的小鹿,求求您救救我吧。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您救了我后,我会送五十斤青草孝敬您。”听了它的话,老鹰依然在天空中盘旋,并没有要过来救它的意思。于是小鹿赶忙又开口说:“还有,我能帮助您捉十只野鸭和十只野鸡。”说完后,小鹿发现老鹰已经停在一根树枝上了,但它仍然没有动,而是一直盯着小鹿看。小鹿开始发慌,心想,是不是我的许诺不能吸引老鹰?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小鹿豁出去了,大声对老鹰说:“老鹰先生,您到底要我答应什么条件才能救我呢?只要您能救了我的命,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您。”老鹰看了小鹿一眼,笑了笑道:“我想吃大灰狼的肉,你能帮我捉到吗?”小鹿听了高兴地说:“吃大灰狼的肉很简单,只要您把我救出去,我立刻去捉一只活的大灰狼来给您尝尝鲜。”老鹰听了小鹿的话,拍拍翅膀,转身飞走了。小鹿对老鹰的行为非常不解,望着它远去的背影发呆,老鹰到底想要什么呢?

面对任何事情每个人都会思考它的可行性,对于小鹿开出的“活着 的大灰狼”这张空头支票,老鹰也会加以分析判断,思考能否实现。因此,每个人在许诺时,必须认真思考,确保其可行性。

企业管理同样如此,如果一名管理者常常向员工做出各种许诺,但是却经常没有兑现,时间长了,员工对他的话就不会再信任了,他以后开展工作也会越来越困难。因此,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能开空头支票,只有信守诺言,才能得到下属的信任。再完美的激励手段无法实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我们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实现决策中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合理的计划期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许诺原理。这一原理主要涉及的是计划完成的时间限制问题。由于计划工作的制定和预测会浪费许多财力物力,如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就必须考虑合理的计划期限,不能把计划设定得太大。在企业管理中遵循许诺原理,可以根据原理中的“实现决策中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合理的计划期限。对于企业来说,不能把完成任务的时间定得过长,也不要把计划做得过大,因为这样的话,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风险过大,不利于企业发展。

按照许诺原理的原则,企业在制定计划时必须有期限要求,以免计划过大导致失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完成期限往往是对计划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合理地确定计划期限,切勿任意缩短该期限,而且每项计划的内容不能过多,因为任务越多,计划时间越长,风险也就越大。如果管理者实现计划所需的时间比他所能预期的时间更长,那么就应该减少计划内容,缩短其许诺的期限,以减少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

延伸阅读 2008年,深圳某钢铁企业在北京某建筑企业的采购项目中中标,该企业做出承诺,在半年内供给该建筑企业一定量的钢材。该企业的领导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承诺,是考虑到半年的时间还很长,足够增加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然而,时间看起来很长,其实很短,头三个月里,该钢铁企业为设备问题颇费了一番周折,毕竟引进这样的大型设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三个月后,设备终于顺利进厂,然而安装调试却要足足两个月时间,在最后一个月里,尽管该钢铁企业加足马力,昼夜加班,也未能完成额定的数量。为此,该企业的领导人亲自向北京某建筑企业致歉。他未完成当初的许诺,不仅导致了本企业信誉受损,也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工程进度,给对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蓝斯登定律:环境与效率的正比关系

蓝斯登定律的意思是,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比在父亲手下工作有趣得多。

也就是说,你提供给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则回报你高效的工作效率。

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认为,企业内部工作效率最高的人,是那些心情愉快的员工,而不是薪金丰厚的员工。这就是管理学上有名的蓝斯登定律。愉快的工作环境能使人心情快乐,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愉快的工作环境只会使人内心抵触,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正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戴夫·沃尔克所说:“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注薪水,但如果雇员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单靠金钱是不能留住他们的。”

现在的员工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符合其劳动能力的薪酬,更需要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管理者便无法留住这些人才。一旦人才开始流失,企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所以,管理者要改变公司混乱的状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才能让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员工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做事,不仅能感到身体上的舒适,还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使其更好地将潜能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当员工处在这种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并且体会到企业对自己所寄予的厚望时,就会更加努力工作。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那些环境舒适的企业能够成为一流企业。

延伸阅读 亨氏公司是美国一家着名的食品公司,它的分公司和食品加工厂遍及全球,年销售额在60亿美元以上,这家公司的创建者就是亨利·海因茨。

亨利1844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从小他就开始做种菜卖菜的生意。

后来,他以自己名字命名创办了亨氏公司,专门经营食品行业。由于亨利善于经营管理,公司创办不久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也因此获得了“酱菜大王”的称誉。到了20世纪初,亨氏公司为人们提供的食品种类已经超过200种,成为美国颇具知名度的食品企业之一。

亨氏公司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发展,与亨利非常重视在公司内营造融洽的工作气氛有着密切关系。在当时,管理学泰斗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正值盛行。在泰勒的管理方法中,员工被认为是“经济人”,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就是物质。这种管理方法中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毫无情感可言的。但是,亨利却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物质的奖励固然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但舒适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更有效。于是他从自己做起,首先在公司内部打破了管理者与员工的等级关系:他经常和员工聊天,了解他们对工作有哪些想法,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并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还不时鼓励他们。亨利走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热闹无比,其乐融融。员工们都十分喜欢他,认为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板,工作起来也就特别卖力。

有一次,亨利外出旅行,但很快就回来了,员工们本来还以为他会出去很长时间,大家很纳闷。有人追问原因。亨利诚恳地说:“没有你们在身边,出去玩也觉得没什么意思。”接着,他安排几名员工在工厂中央摆放了一个大玻璃箱,在这只玻璃箱里,有一只巨大的密河鳄!

亨利笑着对大家说:“怎么样,这个大家伙看起来有意思吧!”在当时,弄到一条如此巨大的密河鳄是很不容易的。员工们看到这条鳄鱼很吃惊,但是也非常高兴,因为亨利在旅行时都想到他们。亨利接着说:“这次旅行虽然短暂,但却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我把它买回来,是为了让你们和我共享快乐!”

亨利这种与员工甘苦共享的管理方法,带给了亨氏公司的员工们一个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而正是这个环境成就了强大的亨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