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4220400000002

第2章 揭开高血压的真实面纱(2)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更年期女性都会患有高血压。部分更年期女性在停经前由于神经功能不稳定,血压容易上下波动,但在更年期过后,血压会趋于稳定。对于这类人群,降压治疗同样应被重视。平稳控制血压,对于防治由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及血管的损伤很重要。同时由于内分泌改变,女性在这个阶段常伴有迅速发胖、高脂血、高血糖、骨质疏松等异常症状。因此,除进行必要的降压治疗外,还必须注意锻炼身体,调节自己的心态。肥胖或超重者更应调整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绝经期妇女表现出明显的出汗、心慌、情绪激动等更年期症状或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骨质疏松症状时,可以采取替代疗法(替代疗法不会引起高血压,但目前不主张普遍使用)。

遗传因素: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

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谁谁的高血压是遗传的,高血压真的会遗传吗?

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而多基因遗传病是指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止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来表示。高血压就是这样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父母双方都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约为60%;父母中只有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约为30%;父母双方都不患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5%。说一个人带有容易引发高血压的遗传基因,更准确点说就是患者的体内带有心脏、血管、肾脏容易反应过度的特质。

综上所述,高血压虽然也是一种遗传病,但是不同于那些典型的遗传病,如血友病、多囊肾等。虽然高血压患者的后代存在发病可能性,但是如果能够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很有可能不发病或者推迟发病。

饮食习惯因素:食盐过量、吸烟、喝酒

食盐过量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钠是维持身体正常机能的重要物质,它能吸引并保持血液中的水分,对于维持机体活性必不可少。人体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人体生理所需的钠,最低限量是每升血液200~250毫克,也就是0.25克食盐。如果食用过多的盐,为了稀释盐的浓度,肾会减少排出水分。这样,全身的血液循环总量增加,心排血量也会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钠盐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作用,就很容易诱发高血压了。

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的食盐摄入量普遍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为每天12~18克,南方为每天6~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表明,如果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增加1克,那么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将分别增高2.0毫米汞柱和1.7毫米汞柱。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不应超过6克。

考虑到熟食和某些调味品中也含有适量的盐分,所以,要想控制好食盐的摄入量,就必须对各种食材进行换算。如果大家对于盐的克数把握不好,可以购买专门舀盐用的带有刻度的小勺子来控制盐的用量。

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能够兴奋血管运动中枢,造成体内氧气不足,还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引起小动脉血管痉挛、血管壁脂肪沉积,使得动脉收缩,增加血流阻力,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动脉硬化等。而且,如果精神紧张的人吸烟的话,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要比正常人高2~4倍。

此外,纸烟的烟雾中也含有相当数量的镉,大多被人们吸入体内。在对动物的实验中发现,镉极易与血管结合,并且能够引发诸多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状。对于某些血压不稳定的人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临界高血压患者来说,吸烟以后其收缩压甚至会上升4千帕,也就是30毫米汞柱。同时,恶性高血压也多见于常吸烟的患者,其危险性大概是不吸烟的人的3倍。而研究已经证明,吸二手烟比直接吸烟的危害更大。因此,防治高血压,不仅要您自己不吸烟,更不要让自己吸二手烟。

适量的饮酒有放松身心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但是一旦超过了适度的界限,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刺激交感神经,加快心率,导致血压上升,尤其会成为引起“三高”的重要原因(三高主要是指高血压、高脂血和高血糖)。美国学者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每天饮酒使得身体里酒精含量超过大约32克的人,其收缩压比不饮酒的人要高0.667千帕(5毫米汞柱),舒张压要高0.267千帕(2毫米汞柱)。

那么,我们所说的长期大量饮酒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基本上每天饮酒两次或者是一次,但每天的酒精含量超过了30毫升,差不多相当于600毫升啤酒,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长期大量饮酒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并不是每天都喝,我一星期喝那么一两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计算,那么在4年内,持续性饮酒的人也同样比不饮酒的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率增加大约40%。

精神压力大、体力活动少、肥胖,患高血压可能性会高

现在很多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肥胖有很大关系。在高血压发病率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肥胖的人的发病率是不肥胖的人的4倍。为什么肥胖与高血压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呢?

肥胖可以分为两种,即:腹型肥胖和皮下肥胖。其中会引起高血压的肥胖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也叫苹果型肥胖,是由内脏脂肪堆积造成的)。这种肥胖会导致人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增加,而胰岛素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另外,如果人比较肥胖,躯体比较庞大,要将血液送到身体的每个部位,就免不了要心脏花费更大的动力,这样也会导致血压升高。除此之外,因为肥胖的人要消耗较多的氧气,这也使得血压要升高来增加血液的输氧量。研究显示,肥胖会引起高血压和一系列代谢不正常,并且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腹型肥胖呢?要计算腹型肥胖,要用你的腰围去除以你的臀围,这样得到的值,如果男性在1.0以上,女性在0.8以上,那么就可以确定是腹型肥胖了。此外,中国肥胖问题工作小组建议把超重和肥胖诊断分割点定为: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千克/米)为19~24,体重指数≥24为超重,体重指数≥28为肥胖。这个指数就是用你的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到的结果。

要指出的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仅仅是减少体重,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降压效果。据说,体重每降低5公斤,收缩压就会下降10毫米汞柱,舒张压就会下降5毫米汞柱。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患高血压的胖人,那么,立即开始减肥吧。

精神紧张的人也容易得高血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火气格外大,有些时候我们在工作中会突然觉得自己心动过速,在休息和睡眠的时候又会发现自己的心率明显减缓。事实上,这是由于精神紧张所造成的一些症状。研究发现,精神紧张的人易患高血压。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容易产生压力。一旦产生压力,就会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分泌可以升高血压的激素,于是就导致了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小动脉收缩,同时对盐的敏感性也会增加,最终导致了血压升高,严重者还会使心血管疾病多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年人患高血压的人数增长率明显高于老年人。这是因为人到中年,大多事业有成,家庭稳定,但这也意味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承担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的更多的期望和压力。正是这种不可推卸的角色压力,导致中年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极高。同时,资料也显示,长期从事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必须长期忍受环境噪声及不良视觉刺激的人,也极易患高血压。

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反应会引起的血压反应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愤怒、焦虑、恐惧会使血压升高,并且由焦虑引起的是收缩压的升高,因愤怒导致的是舒张压的上升,而沮丧和失望引起的血压变化较小。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由这样的情绪波动所引起的血压阵发性升高中,那么最终是会形成高血压的。

因此可以说,精神紧张和压力增大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杀手。因此,对于已经感到由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造成身心不适的人群,应该及早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同时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自我调节,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行程,比如在早晨出门前用一小时穿衣吃饭上厕所,不要急匆匆地赶在一起,甚至连饭都不吃。此外,在感到压力的时候要学会自我减压。

打呼噜也是病吗

有些人睡觉的时候会打呼噜,一觉醒来,感觉头晕头痛,就是坐在那里也能睡着。有人以为这是人老了,精力不比从前了,是自然会出现的问题。事实上,这种“呼噜”声,尤其对于偏胖的人来说,只要不是太严重,还算不上一种病。但是打呼噜其实就意味着睡眠呼吸暂停,因此也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为什么会打呼噜呢?追究原因就是肥胖,舌根部脂肪浸润,从而后垂,或者是有的人咽部扁桃体增大或先天性短下巴,使咽部前后径、左右径收缩或狭窄。上述这些都会造成呼吸道阻塞。当我们清醒的时候,因为体位及呼吸肌协调,并不会打呼噜,但当睡着的时候,呼吸肌功能下降,动作不协调,中枢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就会出现呼吸暂停。在呼吸暂停的时候二氧化碳增加,全身血管收缩,同时由于缺氧,心跳加快,于是血压在夜间呈周期性升高趋势。

针对上述状况,应该到医院作一次呼吸睡眠检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关疾病对高血压的影响

有些疾病也能引起高血压,这时候,就应该认清发病原因,对症下药。

前列腺增大会引起膀胱的慢性梗阻,这是一个常见的和重要的引起持续高血压的因素。通过导尿管引流膀胱内的尿液,或进行前列腺手术使膀胱梗阻缓解,而膀胱梗阻缓解后,血压会很快降到原来的水平。

此外,痛风与血尿酸也常会引起高血压。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仔细鉴别,究竟是痛风与高血压同时存在,还是痛风引起了肾脏疾病,从而引发了高血压呢?大约有20%~40%的痛风肾病病人会发生高血压,这种高血压不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而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严重时会发生肾功能衰竭。有25%的痛风病人最终就是死于肾衰竭。所以,当痛风、肾病伴发高血压时,应及时降压,阻断这一恶性传导。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患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者患高血压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有的患者,患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另外,高脂血,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也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

一般来说,下列药物的服用会导致血压升高。

非处方药中有一些用于治疗呼吸道症状的药物,其药物成分里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拟交感神经胺”。它与人体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升压物质极为相似,一般存在于鼻喷雾剂或滴鼻药物里。

另外,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这类药是用来缓解骨、关节及肌肉的疼痛的,其中大部分是处方药。处方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醇激素类及一些甘草提取物。其中,皮质醇激素类包括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能造成高血压或者与降压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有:甘草、高丽参、铃兰、毛地黄和七叶草。

成瘾性药物或药物的滥用也会引起高血压,并且如果室内温度升高,人的兴奋程度也会增加。像这类药物主要有右旋安非他明(中枢神经刺激剂,兴奋剂之一)及其一种具有危险性的衍生物:爱他死(一种安非他明类毒品)。要指出的是,可卡因也能够使血压持续升高。

此外,有些女性服用避孕药后血压会轻度升高,收缩压上升约14.2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约6.5毫米汞柱,长期服药血压可能会有逐步增高的趋势。一般肥胖、年龄大(如大于35岁)、吸烟、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女性和怀孕时有过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的女性,尤其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后易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因此,对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若口服避孕药,就应经常测量血压,发现是否存在血压升高的趋势。如果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应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停服避孕药3个月后,若血压仍高于140/90毫米汞柱,可以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总之,服用避孕药并具有肥胖、年龄大等特点的女性,一定要常常自测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