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自我管理一本通(居家自疗保健系列)
4220400000001

第1章 揭开高血压的真实面纱(1)

全面认识高血压,远离认知误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大约有10%~30%的成年人因血压升高而需要某种程度的治疗或是长期的监测(这个数字会随着年龄、种族和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变化),高血压已经越来越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杀手。为了有效防治高血压,首先应该认识高血压。

血压,推动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要认识高血压,就应该了解什么是血压。我们先来看看血液在人体内是怎么流动的。

在人体内,血液通过两套循环管道进行循环:一是经肺的循环,即肺循环;二是流经身体各个部位的循环,即体循环。运送血液的管道就是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两套循环系统中的血液流动主要依靠左、右心泵血所产生的压力。并且,这两套循环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血液都处于压力之下,否则就不能形成血液循环。

这个可以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并且对血管壁产生单位面积侧压力的动力,就叫血压。对动脉施加的压力叫动脉压,对静脉施加的压力叫静脉压,对毛细血管施加的压力叫毛细血管压。虽然都是血压,但是每种血管的血压都不相同。比如,同样都是动脉,大动脉和末梢细动脉的血压就不相同。因此,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血压,也会得到不同的测量数值,这是正常的现象。通常,动脉血压比静脉血压高得多,而医生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动脉血压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最高,并且沿着动脉,离心脏渐远而渐低。所以,一般血压测量是在肘关节上方(此处的动脉称为肱动脉),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血压测量标准。

测量中较高的那个数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压,是指心脏收缩射血时,血液对大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因此也被称做收缩压;而当心脏舒张回血的时候,动脉借助于血管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推动血液向前流动,这个血压就被称为舒张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低压。正常情况下,人的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具体情况视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是当收缩压达到130毫米汞柱、舒张压达到90毫米汞柱时,就可以被认定为临界高血压,如果超出,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血压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决定血压的主要因素,是流出心脏的血液量和末梢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所谓血流量,是指从心脏泵送出来的血液的量,也叫血流的容积速度。如果血流速度过快的话,那么心脏就需要更快的搏动来进行血流供应。我们都有体会:剧烈运动使心率加快。而心率加快,是因为运动使肌肉细胞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和养分,需要更多的血液来补充。这时候,心脏就会增加排血量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而这种额外增加的心脏排血量就会导致血压上升。此外,人在紧张、压力过大的时候,心脏也会增加排血量。另外,在高血压的最初期,因为血压波动较大,心脏活动会比较频繁,这也会导致心脏有更多的排血量以供应需要,因此,血压自然就会上升。

另外,引起血压上升的还有血管阻力。细动脉经常会对血流形成阻力,这时候,血液流动就需要更大的压力,血压也就自然升高了。那么,决定血管阻力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血管的弹性和血管管腔的宽窄。如果血管弹性不好,甚至是失去弹性,那么血液被心脏泵送进来时,就会对血管内壁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就会导致血压升高。同样,如果血管壁因为一些沉积物和黏附物而变窄,那么本来可以顺畅通过的血流就会瞬间拥堵,这也会造成血压的急剧上升。

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血压已经升高了,是不是就可以说是患上了高血压呢?

事实上,高血压的诊断是有一套通行标准的。高血压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简单的血压上升变高。那么到底什么是高血压呢?如果我们在一次血压测量中发现血压高了,是不是就可以据此认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呢?

虽然现在各个国家对高血压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国际上对于认定高血压还是有统一标准的。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国际标准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在充分考虑人种、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我国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际高血压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的我国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目前最新的标准发表于2005年10月)。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这个修订版本的诊断标准。据此,人们就可以在生活中经常性地测量血压,看看自己的血压是否超标。

根据上述标准,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内,三次测量血压,取平均值,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140毫米汞柱和90毫米汞柱,上述三种情况都可以被认定为高血压。具体来讲,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应该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该低于90毫米汞柱,其中任何一项高于正常值,都可以被认定有患高血压的风险。

明确了以上诊断标准,就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了。比如:一个人安静时的血压为120/95毫米汞柱,尽管高压正常,但他的低压大于90毫米汞柱,也应算为高血压。另外,曾经患过高血压、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血压即使已经低于140/90毫米汞柱,依然应该被诊断为高血压。

综上所述,“高血压”就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某个或是都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病症。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搞混淆。那么,高血压和高血压病,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

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是不是一回事

虽然,连续非同一天三次测血压均等于或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但是,高血压并不等于高血压病。很多人认为,只要血压升高就是患了高血压病,习惯上就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确切地说,高血压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高血压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如肾盂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狭窄症等;也可以是服用某种药物后的副作用,如服用避孕药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的高血压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也被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对于这类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有些通过手术治疗可使血压恢复正常。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0%,其中最多见的是肾脏疾病所导致的肾性高血压,其次是与血压有关的激素异常所导致的内分泌疾病。另外,某些药物有时也会导致高血压,这种高血压被称为药物性高血压。如果停止服用这类药物,这种高血压就能够得到改善。

而其余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找不出原因,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故又被称为高血压病(鉴于我们的习惯用法,在本书中如果不特别指出,高血压就是指高血压病),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血压升高外,还有头痛、头晕、耳鸣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高血压病的后期还会并发脑中风、心脏病和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高血压病患者要终生服药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并防止并发症。由于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完全不同,因此,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人,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清楚是哪种高血压,以免延误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年轻人血压突然升高也要警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在40岁前后开始发病,而继发性高血压多出现在20~30岁年龄段的人身上,而且血压上升幅度较大。如果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持续处于高血压状态,那么相应的,动脉硬化现象也会较早地出现,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肾衰竭的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

在年纪较轻时,如果出现高血压或血压突然升高的症状,或是服用降压药物也没有使血压降下来,还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症状,那么就应该高度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如果对诱因疾病进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就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因此,血压升高,尽早接受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明察致病因素,不做高血压偏爱人群

虽然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多样,但控制高血压、应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方法却是相同的。不论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心力衰竭、冠心病及各种各样的器官损害的危险性都会相应增高。并且目前尚没有研究表明,药物不同会对病因不同的原发性高血压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因此,日常治疗高血压,重点是选用一种最适合病人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其血压的药物,使患者长期服用并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但是,对于年轻人或临界高血压的病人来说,针对病因的治疗也会十分有效,如减肥及减少酒精摄入等。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时,对病因的诊断也不可忽视。

下面我们就针对可能诱发高血压的因素作一个探讨,让大家通过了解高血压的诱病因素,不做高血压偏爱的人群。要尽量避免其中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减少罹患高血压的概率。

年龄因素: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年龄越高,患高血压的比例也就越高,而且以收缩压的增高为显著特征。据统计资料表明,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约占高血压患病总数的10%,而4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90%左右。在65~69岁人群中,患高血压的人数占到了34.8%,而到了80岁,患高血压的人数在人群中的比例就上升到了65.6%。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血压容易波动。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血压在一天中都会波动,但老年人的波动特别显著。另外,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常伴有脑、心、肾等脏器功能受损的并发症。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是舒张压正常,但收缩压偏高。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年龄增长造成的动脉硬化,使得大动脉失去弹性,血液在收缩时对血管壁的压力升高。而持续的高血压又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于是,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动脉硬化,陷入恶性的循环中。

此外,50岁以上近80%的人群也饱受血液毒素的侵扰。年龄越大,疾病越多,身体受到的药毒污染就越严重,净化血液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于是血液中堆积了越来越多的毒素。这些血液垃圾沉积在血管中,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又脆又硬。一些脱落的斑块形成血栓,像微型炸弹一样在血管中四处游荡。当血栓游走到心脏血管和大脑血管时,就会发生堵塞,于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死便发生了……

以上绝不是危言耸听。虽然高血压越来越像是一种老年病,但是我们不能把高血压当做老龄化现象,从而放松了警惕。相反,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更加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更容易出现血管堵塞,从而危及生命。因此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严格控制血压。并且,对于老年人所用降压治疗的指标(即判断高血压与正常血压的界限)应与中年人相同,或者在血压低于中年人的血压指标的情况下就应该开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老年人的降压目标设定为收缩压降至l5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在老年人中积极地控制高血压会比控制中年人的高血压收效更好,对预防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生会更加有效。在对老年人中的轻、中度的高血压进行治疗后,因各种原因(不只包括心脏病和中风)引起的死亡率都会显著降低;而对中年人的治疗则没有这样的成效。

综上所述,认为老年人的高血压为正常性,表现并不值得治的观点是错误的。经验证明,高血压更青睐那些一年都不体检一次,都不测量一次血压的人。所以,人到了“高血压年龄”后,应该定期体检,经常测量血压值。

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11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肥胖的。研究发现,许多青少年肥胖者的血管壁已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一旦变胖,到老都难以恢复正常。另有研究发现,成人高血压患者其实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如肥胖、不健康饮食等。尤其是当6~9岁儿童血压≥122/78毫米汞柱、10~12岁儿童血压≥126/82毫米汞柱的时候,其成年后患高血压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防治高血压,应该从儿童做起。

年轻患者居多的继发性高血压

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中、青年人中的增长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甚至有不少年轻人自己患了高血压却不知道。高血压发病的“年轻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基本上,年轻人的高血压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虽然继发性高血压在所有高血压患病比例中仅为5%~10%,但在35岁以下的年轻高血压患者中却占到将近四分之一。鉴于高血压的发展性,不管年龄大小都应按时到医院体检,及早确诊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性别因素:更年期前后的男性和女性

有时候,男性高血压患者从30岁左右开始逐渐增加。而此时,女性的患病率仅为男性的一半,并且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女性四十几岁,这是因为雌激素会将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是女性在48~53岁时(平均年龄为52岁)开始绝经,雌激素及其他女性激素分泌减少,进入更年期。随着绝经,女性失去雌激素的保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逐渐上升。绝经期高血压指的就是在过去没有高血压的女性,在绝经期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