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伯爵家书:一位外交官写给儿子的80封信
4211700000027

第27章 第26封信时刻审查自己的态度

人都有惰性,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得出一个公正、正确的结论。在面对新事物时,开始会选择人云亦云,然后,由于自己也这么说了,便坚持这种看法,所以总是出现偏差。

亲爱的孩子:

我向你不止一次地推荐过雷斯红衣主教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雷斯红衣主教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值得你仔细研究。我现在就从里面选两三点和你探讨一下吧!

在巴黎骚乱时期,雷斯红衣主教常常让博福特先生应付民众。博福特先生很受欢迎,他自己常常以此而感到骄傲。他乐意让巴黎的人民聚集在一起,以感受人们对他的喜爱之情。但是雷斯红衣主教却不希望这样,他总是尽量避免聚集群众,除非万不得已。尽管雷斯红衣主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他却无法阻止博福特先生每一次聚集群众的行为。有一次,博福特先生为了感受自己在群众中的重要性,又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把群众召集在一起。结果场面失控,演变成了一场暴乱,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关于这件事情,雷斯红衣主教说:“博福特先生事先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引发一场暴乱。但是聚集在一起的人数太多了,难免会相互怂恿,干出一些什么事情来。也许有些时候会干出好事,但大多数情况下干的都是坏事。一群人围在一起,安静的个体很容易迷失方向,变得暴躁,此时只要有一个领头人稍稍鼓动一下,他们就会跟着做出一些坏事。即使没有领头人,他们自己也会没事找事。所以,位居高层的领导人应该保持谨慎,尽量不要把民众召集在一起。况且,要是频繁地把民众召集在一起,他们的对头也会如此,没有那么多顾虑。如果细致地分析一下民众聚会,就能发现,人们狂躁和冲动的程度与参加集会的人数成正比。聚集的人数越多,人们的理智和判断力就越差,彼此间的狂热情绪蔓延得就越快,即使平时表现得再冷静的人,也会跟着干出一些坏事。”

雷斯红衣主教还有一个说法非常有道理。他说:“面对两个差不多的事件,不同的是,一个是书中写的,一个是身边真实发生的,人们往往对前者的反应比较激烈。比如,当卡里古拉(罗马帝国的一位暴帝)当众任命自己的马当执政官的时候,罗马的人民表现得非常淡定,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然而,当后人从书中读到这样的故事时,却感到非常气愤。”

的确是这样。人们在阅读莱奥尼达斯、科德洛斯、库尔提乌斯的英雄事迹时,总会发出无尽的感慨。但是,当听说-位船长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带着满船的船员一起沉船海底的英雄事迹时,却没有那么惊奇。我自己呢,也是一样的。我每次在书上读到波尔杉纳(古罗马的克鲁西姆王,以英明君主和文韬武略著称)、雷古拉斯(古罗马的一位将军)等人的事迹时,心中总是汹涌澎湃,但当亲眼目睹卫兵对谢福德执行死刑时,我却没有被感动。你要知道,谢福德是为了国家而去行刺国王的,他的死重于泰山,与雷古拉斯的丰功伟业相比,毫不逊色。但是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周围,我就产生了偏见,觉得他只是一名囚犯,而古代的雷古拉斯则是英雄。

所以,我希望你能时刻审查自己对每件事情的态度,是否受到惯性思维和各种偏见的影响,然后再重新衡量这些事情,并得出一个公正、正确的结论。人都有惰性,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得出一个公正、正确的结论。在面对新事物时,开始会选择人云亦云,然后,由于自己也这么说了,便坚持这种看法,所以总是出现偏差。

雷斯红衣主教的第三个观点,也是我在这封信中和你讨论的最后一个观点:“在一群人中,某个人的秘密总是很难保守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成为这群人中的公开秘密。”这里所讲的秘密,是指那些大家比较重视的事情。当事人肯定知道守住秘密的重要性。但是,一旦他向自己的亲人或自认为信得过的朋友透露后,再想保守住这个秘密就很难了,因为他们保守秘密的能力脆弱得超乎想象。所以,秘密还是当事人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要讲出来。

再见!

1748年9月13日。

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