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步让你赚到翻:亿万级服装代理商炼成秘诀
4209400000021

第21章 代理商制度建设要领(2)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这位代理商的想法。当我们遇到员工做不好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指导或批评员工,更不是抱怨员工能力太差,而是想一种无论是谁做都能做好的方法,然后去试行和推广。指导最多只能让员工这一次做好,但下一次还可能会犯错,并且可能是重复性犯错,也有可能犯新错误。事实上,很多公司在管理中,每天遇到的都是十分简单、重复性的错误,与其天天“婆婆妈妈”地说教,还不如找一种方法一次解决。

于是,这位代理商就开始想,是否能够制定一套意向客户谈判的标准化方法,并且每个员工这样去谈最终的效果都差不多。当他想到这里的时候,他认为是可行的,因为他回忆自己在谈判的时候,经常是用相同的方法、问相同的话,意向客户提出的问题和疑问也比较类同。想到就去做,这位代理商便开始制定新客户谈判制度。

现有店铺吗?

以前做过服装生意吗9你是从哪甲.T解到我们品牌的?

“四步三句话”

这位代理商把他们公司新客户谈判制度定名为“四步三句话”,其中四步是了解对方、留下资料、介绍品牌和合作确定,三句话是“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我们品牌的?”“以前做过服装生意吗?”“现在有店铺吗?”

问题一: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我们品牌的?

一般新客户会有四种回答方式:第一是从哪个已经开设的店铺了解的,第二是朋友介绍,第三是在网站或其他形式的广告上找到的,第四是在公司看到了产品感觉不错。前两种说明这位客户对我们的品牌和公司相对了解得更深,甚至是一直在关注,谈判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后两种回答说明只是初步接触。

问题二:你以前做过服装生意吗?

客户的回答有“是”和“否”两种。如果做过,就需要进一步问他做过哪些牌子,当得到回答以后,要马上将他已经做的牌子和我们的牌子进行对比,包括公司实力、加盟条件、终端经营状况等,这样非常有利于谈判的成功和应对客户对加盟条件的讨价还价。另外一个回答就是没做过,没有经验的客户不会优先考虑。

问题三:现在有店铺吗?

如果客户说有店铺,说明客户找牌子比较急,肯定会在近期定下一个牌子。如果暂时还没有店铺,说明客户只是想先了解一下,提前准备品牌,在加盟条件上可以不深谈。

当问完这三句话以后,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就请客户留下电话等资料,并终止谈判。反之,让客户填写《加盟申请表》,并进一步洽谈。

当制定完这套意向客户谈判制度以后,这位代理商开始对公司的相关员工进行内部培训,由他自己扮演意向客户,把以前经常遇到的问题模拟性地提出来。当员工提出这三个问题时,他也用各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来应对。当他觉得部分员工“出师”后,便开始让他们去洽谈客户。

曾经有一位意向客户走进了他们的公司,说想加盟。一位员工信心满满地上去迎接,准备发挥他的“四步三句话”。这位意向客户还没落座就问员工:“你们几折拿货啊?”这位员工习惯性地回答说:“4.5折。”

“怎么这么高?隔壁xx牌子才4折,你们又不是什么大牌。”

这位员工不知所措。代理商快速跟上,向那位意向客户递上一张名片,并开始谈判。最后不但那位客户不再说折扣高,而且十分顺利地签下了合同。

经过这件事后,代理商开始思索:为什么自己制定的制度员工不能在实战中运用,是制度制定得有问题,还是执行的问题?他继续思考:上次那位客户一进门就问折扣,如果我们的员工应对“请问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我们品牌的?”客户会如何回答?是继续追问折扣,还是告知员工答案?事实证明,如果员工这样应对,绝大多数客户会暂时放弃追问折扣,而是回答员工的问题,并且感觉员工比较专业,从而增强了与员工洽谈的意愿度,使员工由被动转为主动,并能够有效增加谈判成功率。

也就是说,“四步三句话”这项制度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出在制度的执行上。因此,想要将制度执行到位,还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制度执行到位的五项原则

第一,制度执行必须坚决,不能怀疑员工到底行不行。要知道,三年级的学生不是因为有了三年级的能力才成为三年级的学生的,而是因为先上了三年级,才有了三年级的能力。员工也是如此,是先从不会开始做,然后才有能力,运营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帮助员工快速成长。

第二,当员工不能在这项工作技能上游刃有余时,需要让员工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和方法执行,而不能自己“耍小聪明”。如果员工觉得这项制度可以优化,应先在书面上提出,而不是自己在执行中擅自调整执行方法。

第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应先由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秀员工先试行,然后再全体推广。

第四,制度执行的步骤是:内部培训一实战演练(先“我做你看”,然后“你做我看”)一单独运作一加强巩固。

第五,任何一项运营制度刚开始执行时,代理商或营销经理需在“幕后”跟踪观察,一边检查员工执行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一边检验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加以修正。

总之,不要怀疑员工不够聪明,不要怀疑员工做不好,没有做不好的员工,只有带不好队伍的领导。代理商只要一边建立运营制度,一边耐心坚持执行,公司的团队就会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自检:

你是如何让已经制定成熟的制度有效执行的?

(第四节)让制度形成习惯

一次,一位公司老总准备抽查直营店的管理情况,在离开公司前,他与副总打了个招呼:“连总,我去直营店看一下,公司里的事情你照看一下。”

这位副总听到后,竟然打电话给他们的直营部经理“通报”,说老总要来直营店检查,赶紧去店里打个招呼。直营部经理接到电话后,马上给店铺打电话,叫店里把卫生搞干净一点,并且注意认真接待顾客。

直营部经理也快速赶到店铺,并仔细的检查了店里的卫生、仓库、账目等。认为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开心地等待着老总的检查。直营部经理心中窃喜:“这回老总肯定要好好表扬一下我了。”

大概20分钟过后,老总终于来了。他微笑地推开店门,可是刚走两步,脸色马上变了。老总把直营部经理叫过来,生气地说道:“你看你们卫生怎么搞的,天花板上竟然有个蜘蛛网?”

直营部经理抬头一看,天哪,一个碗口大的蜘蛛网。他回想一下,刚才这里已经检查过的啊,难道是有只蜘蛛刚刚织起来的?可是他也不能跟老总说:“老总,我们20分钟前才打扫的卫生,这肯定是蜘蛛刚刚织出来的。”

老总看到这个蜘蛛网,就不再继续看其他地方了,对直营部经理的工作感到有点不满意,没待多久,便离开了店铺。

老总走了以后,这位直营部经理开始自我反思:如何才能让店铺的卫生每一秒钟都非常好呢?如何让店铺的员工每一秒钟都能遵守标准的运营规范?如何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员工也能非常自觉地把事情做好?在他一直苦苦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位员工经常去整理货架上的衣架间距。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位员工总是去整理呢?为什么其他的员工即使从那里经过并且发现货架已经乱了,也会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呢?他便问这位员工:“你为什么没事就去整理衣架的间距呢?”这位员工回答说:“习惯了,只要空闲下来,即使衣架间距不乱,也莫名其妙地要去动一动。”

“习惯了!”这个词语给直营部经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想起自己每次走到店里时,即使非工作时间,也不会坐在休息椅上;看到收银台上凌乱,就想整理一下;看到衣服的吊牌露出来,就一定要把它塞进去……自己的这些举动,何尝又不是一种习惯?在平常的生活中,总要刷牙、洗脸、穿干净的衣服,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习惯?于是他就想,要让这批员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觉得卫生没搞好就像早上起床后没刷牙一样难受。

只要有想法,就能找到方法。他设计了一张表格,把店铺的卫生分成几个部分:仓库卫生及库存摆放、玻璃门和玻璃橱窗、地板和墙面、货架和收银台、衣架和已陈列出的衣服等。再根据不同场所需要打扫和整理的频率分配时间,例如地板和墙面每天上午9:15和晚上22:00各打扫一次,玻璃门每30分钟擦一次,玻璃橱窗每天上午9:15擦一次。然后要求员工每做一次,都要在表格上签字。

最初,员工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要求不要这么“折腾”,保证卫生就好了,但遭到直营部经理的坚决拒绝。后来有员工耍小聪明,一天把所有的签字全签了,也同样遭到经理的批评。从那以后,员工都能够按照表格规定的时间去做,并且每次都是做完签字。

就这样坚持三个月之后,店长打电话给直营部经理,说表格用完了,让经理再发一些过来。这时经理说:“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再需要填写表格了,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以前表格上的时间去做。”

在没用表格之后,员工们惊奇的发现,他们不用对时间,不用填表格,也几乎是按照之前设计的表格上的时间去做的。以前有一个员工总是去整理衣架的间距,现在每一位员工都染上了这个“毛病”;以前收银台上乱七八糟的时候,他们“看不见”,而现在任何一名员工也无法看着这样的场景。

这就是通过坚持执行运营制度,让员工形成了习惯。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就不需要管理者再监督了,员工自然会遵守相关的规范制度。

后来,这家店铺有些员工陆续的离职了,但直营部经理发现,员工的离职对以前的习惯并没有任何的影响。一般来说,老团队会影响新团队、大团队会影响小团队,所以,只要不是所有的员工同时离职,那些好的习惯会影响新进的员工,并且能够很快让新员工也形成相同的习惯。

因此,如果我们一直追求建立各个部门、各种工作的运营流程和运营制度,然后让员工有效执行,并坚持下去,使员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公司的管理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也不会再抱怨招不到优秀的人才,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制定和执行运营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管理者把过去管理中遇到的重复性错误列出来,然后制定相应的运营制度进行规范。

第二,在管理者确认需要对这些制度进行修改前,即使员工认为不合理,也需要坚决地执行。

第三,在执行的最初阶段,最好的方式是让员工像机器一样去执行,而不要随意地更改执行细节。

第四,管理者需要紧密、严格地监督执行情况,直到管理者认为员工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为止。

自检:

你认为监督更有效,还是让员工形成良好习惯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