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步让你赚到翻:亿万级服装代理商炼成秘诀
4209400000012

第12章 代理商大物流系统(1)

(第一节)何为服装企业的物流

某公司订货会现场,没有了接待宴会上一起喝酒、唱歌时的轻松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总公司与代理商、终端加盟商三者之间的“对峙”。

原来,这家公司每一季度都给代理商和加盟店铺制定相应的订货指标,每一位代理商和加盟商都必须完成公司制定的指标,才可以“通过”。公司认为,这些指标并非乱定,完全是根据各代理商和店铺以往的销售数据、运营成本和自然增长得来的,只有达到这样的指标,这些代理商和终端店铺的销售利润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代理商和加盟商则认为,公司越来越牛,把压力都转嫁给客户,并且也确实在经营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困难。双方原本是紧密的合作关系,现在却产生了对立。

表面看来,似乎双方都有道理,可就是无法达成共识。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调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该公司总部和代理商对物流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公司把货品发到下线客户以后,就基本上不再过问了。总公司、代理商和加盟店三方的货品是完全独立的、隔断的。

一般地,服装企业的物流,是指从总公司到消费者的商品、服务和数据信息的正向、横向、反向的流通。这里有三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总公司到消费者,一个是商品、服务、数据信息,一个是正向、横向和反向流通。传统的服装企业对其物流的理解则十分狭隘(如表2-5)。

在物流途径的认识上,服装企业传统的认知是单一的途径,即总公司只到达总代理,总代理到达店铺,店铺再到达消费者。在物流项目认知上,传统的认知仅仅是商品的流通,而对服务和数据信息则相对不够重视,或管理不到位。在物流方向上,传统的认知仅仅是正向,即由上游机械地向下游发货,反向的往往只是公司规定的退换货,更缺乏横向流通了。

那么,什么是横向流通呢?在上一章中,我们曾分析过货品的调拨,这其实就是横向物流的表现。如果品牌公司把全国所有的货品看成是一个大仓库的话,那么所有的代理商和店铺都是这个大仓库的分销机构,每一个店铺都分享这个大仓库里最适合它销售的货品,也都相互承担那些不好卖的滞销品。以这种思路去管理区域市场里的货品,品牌公司、代理商和终端店铺之间就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够享受最好的货品销售、最小的库存风险。

自检:

你是如何理解物流的?

要做到快速反应,分级管理的A类店铺至关重要。A类店铺需要达到哪些条件呢?

1.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四季开始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比如北方比南方先进入冬季,云贵川地区比其他省份先进入春季……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先进入某个季节的市场先上货。

2.店铺有超前消费意识。如有些大型百货商场,一般上货季节明显早店铺数量。由于在同一店铺里,单款的销售周期和平均日销售件数基本固定,如何缩短反应周期、采购周期、生产周期和物流周期就变得至关重要。假设某款式每家店铺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卖1件,50家店铺则可以卖50件。也就是说,每季的爆款里,只要通过大物流系统节约1天的补单时间,就等于提升了50件的销售量。同时,如果反应周期+采购周期+生产周期+物流周期销售周期,当这些款式补单以后,反而会成为季末库存。由此可见,整体大物流系统的命脉就在于时间,而缩短时间的核心其实是在于掌控终端。那么,如何掌控终端呢?这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依据大物流系统,有效掌控终端

订单处理:反应周期

如何快速反应,并且在补单之后还有较长的销售周期?关键在于货品物流的分级管理于其他店铺。

3.单店销售能力较强。

另外,每一季选择总店铺数量的10%~15%作为A类店,比正常销售季节时间提前10~15天上货(其中物流2天,观察7天,剩余可补单时间5天左右),A类店铺首批上货的新季产品陈列量不少于整个店铺的70%,第二批上货时,将上一季产品全部打包。当A类店铺首批上货以后,对这些店铺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如下:

1.派督导人员驻店跟踪观察;2.通过销售周分析报表分析;3.通过顾客试穿(未买)和深度接触的款式进行分析;4.通过导购对款式的评价;5.可考虑采用VIP顾客联谊活动,通过VIP顾客的判断进行分析。

当通过对A类店铺的反应进行分析后,再判断这些可能成为A类款式的销售周期、剩余店铺数量、每家店铺的此类产品销售潜力,然后及时下单,保证剩余的B、C类店铺在这些款式第一次上货时,便已经有比较大的存量。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大多数主销店的销售时间还未到或者未上货时,就已经完成了补单和补单生产。因此,该系统运营到非常完善的状态后,B、C类店铺是基本上不需要递交补货单的。

所以,根据这样的发货方式,不但可以提前反应时间,还可以让物流部的工作进入计划化、规律化(如图2-5所示)。即每家店铺都规定在每个周几发新款,物流部便可以根据各个店铺的发货安排,从周一至周六非常有计划性地工作。

原料采购:采购周期

对于总公司而言,采购的关键不在于采购员,而在于设计师,因为设计师是原料使用的决定者,而采购员只是原料采购的执行者。这就好像在新疆开海鲜店,给采购员出了非常大的难题,因为新疆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内陆地区。但物以稀为贵,如果真的能在新疆开一家和舟山当地一样新鲜的海鲜店,那么生意一定会非常好。这就在于设计师的权衡问题。

设计师在产品研发时对面料的选择,既要考虑提升销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又要考虑整盘货品的差异化。因此,根据设计和原料的关系,可以把款式进行分类(如表2-6所示)其实一个品牌是通过C类款式来做出产品的风格差异化和体现风格特征,再通过A类款来产生整季的销售利润的。其实,近些年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人们追求个性、与众不同。所以,限量款既是设计手段,也是营销手段。高价位的限量款不仅单款利润极高,对品牌的产品定位也具有一定的战略作用,而且可以提升品牌的整体档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季度的销售利润主要来源于A类款和限量款两个部分。

那么,具体到采购工作本身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需要做到原料到货承诺,以书面形式提出承诺,才能有效地保证采购员所承诺的时间,以便于营销部更为准确地判断。其次,由于A、B、C类店铺同一款式上货时间的错位,原料采购周期实在较长而又需要补货的,可以考虑选择相近的替代产品,并在吊牌的款号上加后缀,然后将两个不完全相同面料的款式分开发放。如果设计部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将各个款式以终端销售的角度进行如表2-6的分类,那么再适当备一些面料的库存,补单的原料采购时间就有望压缩到3天之内。

生产加工:生产周期

生产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而在于生产批量和生产安排。批量生产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治本之道。要能达到批量生产的量,我们需通过提升店铺质量、增加高质量店铺数量等方式来解决。在生产方面,可以采取首单外包、补单自己生产的策略。当生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采取入股加工厂、承包(保底)加工厂的深度合作模式。

仓储物流:物流周期

在“订单处理”一节中,已经分析了通过店铺的分级管理来提升货品的配发管理效率。在这种发货方式中,A类店铺是提前季节、提前销售周期的发货,而B、C类店铺则在最佳销售时间段上货。即明天是某款式销售周期的开始,今天保证相应款式的货品发到店铺中。这样能有效做到把物流管理在合理的时间、合理的店铺。

终端零售:销售周期

整个大物流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就在于终端零售,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能否直接掌控终端。公司需要能够直接掌控终端,督导体系的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自检:

你是否在你的区域里安排了“试销”店铺·

(第三节)如何让爆款更爆

有一次,两位总代理坐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高兴地说:“我们这个牌子的棉祆真好啊,去年冬天就有5个款单款销售超过2000件,而且还没怎么压货,光这5个款就帮我买了辆宝马。”“那这5个款在销售过程中,有没有朴不到货、店铺里缺货卖的时候啊?”

另外一位总代理问道。“当然有了,要是公司货供应的足,平均每个款多卖三五百件肯定没问题。”这位代理商更加高兴了。

听完他们的谈话,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是这5个款式究竟能够卖多少,是能多卖三五百件,还是更多?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个损失的弥补呢?这就好比我们用100万元投资股票,一年以后赚了30万元,表面上看是赚了,但如果把这100万元的资金用作其他生意,或许能赚50万元。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其实是亏了20万元,也就是说原本该你赚的钱没赚到,跟原本应该多卖出三五百件而没有卖到的道理是相同的。

众所周知,任何服装品牌,不可能每个款式都好卖的。相反,每个季度里,都是依靠少数款式来盈利的,符合二八定律原则——20%的款式完成80%的销售,更准确的说,是少部分的款式完成大部分的销售。那么,如何发挥这少部分款式的最高贡献率,完成更高的销售额,也就是让这些爆款更爆,这是服装从业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单款的销售量正在下降,一般不会出现很爆的现象。甚至还有人认为,为了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所代理品牌的特点独特,不应该有爆款出现,而是款多量少。这些认识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人们确实越来越追求个性,不希望自己的衣服满大街都是,但在追求个性之前,更追求从众心理。就好像零售店里的导购总是这样介绍衣服:“先生/小姐的眼光真好,这是我们的爆款,刚刚还有一位顾客买走了一件呢,穿着效果非常好,不如您也试试看吧。”一般这样介绍以后,试穿率都比较高,这就是从众心理。如果导购说:“先生/小姐的眼光真好,这件衣服从来没有人试过,更没有人买过,如果您选择了这件衣服,在我们这个城市里一定是独一无二的,绝对的个性。”恐怕顾客会认为你在讽刺他的眼光太差。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服装爆款的单款销量适当在减少,早些时候一个季度只要靠三五个款就可以大赚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爆款的作用却是相同的。以前可能是“一九”(10%的款式达到90%的销售),而现在则是“三七”(30%的款式达到70%的销售)。在上一节中阐述的“产品包”概念,就是要让这30%的爆款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每一季的各个时间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