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4185100000020

第20章 5岁前的教养——孩子的游戏玩耍要保证(1)

玩耍是孩子的权益

谈起现在的孩子,人们无不发出啧啧的艳羡声: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想要什么有什么;是爸爸妈妈心里的小太阳,是爷爷奶奶心里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钢琴弹,有高级画笔用,有外教陪着……我们那时候有什么啊?饭都吃不饱,更别想拥有电动玩具和好看的卡通书了……

听起来似乎真是如此,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现在的孩子缺少一样东西:快乐!我们小时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在田野里狂奔、泥土里翻滚,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打弹子……他们统统享受不到!

不久前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拿着一篇老师布置的,题为《童年趣事》的作文来请教如何下笔。我诧异地问他为何不会写,他说他的童年无趣事,没什么可写的。我于是给他讲起自己的童年趣事,那孩子听着,脸上露出一片迷茫。我一阵悲哀,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失去人生中最纯真、最甜美、最具梦幻的金色童年的快乐呢?

“8∶00-8∶40英语;9∶00-9∶40拼音;10∶10-10∶50心算;11∶10-12∶00写字……”看着这排得满满的教学课程表,你很难想像适用它的对象竟然是三、五岁的孩子。而事实是,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都是安排的如此紧凑,而且除了这些文化课之外,还有什么绘画、舞蹈、英语等“特长班”、“兴趣小组”。总之,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尽管违背教育规律,可是家长喜欢,所以这种忽略对孩子行为习惯、自立能力培养,忽略孩子对玩耍的需求,只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的风气,在幼儿园里愈演愈烈。

孩子的童年已被长辈们的溺爱与期望占有了,他们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五岁的“莫扎特”、六岁的“达芬奇”、七岁的“托尔斯泰”……于是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压得孩子们气喘吁吁,甚至连4-5岁的幼童也不放过,孩子们的童年就这样被蚕食了。

其实,玩是孩子们成长的维生素。如果我们以学习重要为由,压抑他们玩的天性,剥夺他们玩的权利,孩子就难以健康成长,这不但是一个孩子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科学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之上的,让儿童首先“成为儿童”,让儿童按“儿童的方式”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放手让孩子自主玩耍

要知道,让孩子尽情地玩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同时,还能让孩子发现自我,提高其创新精神,这远比让其学个特长重要得多。据一项研究表明,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只能起到30%的作用,而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心理素质、体格等非智力因素却能起到70%的作用。

幼儿的玩耍是自发的。多数情况下,他们玩耍不是父母或其他人告诉、指示后开始的,而是自己主动开始的。玩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受父母的约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样才玩得专心,玩得有趣。如果他们想玩的东西,大人偏不给玩,而让他玩大人给的东西,那他们就会感到没有兴趣。因此,作为父母,最好是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和条件,而不要过多地去限制和要求玩什么内容。只有让他们自主的去进行玩耍活动,才能较大限度地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

5岁前,孩子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应在玩耍中度过。对于玩耍的作用,家长们可不要轻视。从儿童不同年龄玩耍的特点来看,玩耍与智力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的特点,对其玩耍给予正确的指导。

方法二:帮孩子充实玩耍内容

各年龄段孩子玩耍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1岁以内的婴儿,喜欢的玩具带有明显色彩和音响,如红、绿气球,拨浪鼓、铃铛或一些有明显色彩、有音响、能活支、带色彩和有光亮的玩具,这些,有利于感知能力的发育。

1-2岁的孩子,喜欢拉推小车、玩皮球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走路能力的提高,而且对肌肉及关节的协调性有很大作用。以后,慢慢开始喜欢玩积木、看图片、翻画册等,说明思维能力有所发展。

2-3岁的孩子,开始会做模拟游戏,这是想象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时期,所要玩的玩具的种类,玩的内容逐渐增加。由于想象力的丰富,这时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具,如:布娃娃、动物、汽车、手枪、木琴、钢琴等,他们都很喜欢玩。

3岁以后,随着肢体活动能力的增强,孩子开始喜欢活动量较大的玩耍,如骑三轮车,荡秋千,滑滑梯,踢皮球等。至于孩子看画册,看电视,看电影及听童话故事,则要到4、5岁才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丰富的生活印象是游戏内容的源泉。要使孩子玩得开心,玩的内容要不断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生活。为了充实游戏内容,家长首先要组织丰富、有趣的家庭生活。如扩大家庭谈话内容,带领孩子访友、参观、散步,在家中进行“生日祝贺”、“节日庆祝”等活动。孩子见闻多了,开展各种游戏就有了认知的基础。

家庭还应创造条件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到各种文艺作品,从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间接知识。家长不仅要给孩子买图书,而且还要通过讲故事、看图讲述等方式,使孩子了解图书的内容。电视、电影、看戏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家长应当有选择性地组织孩子观看。

孩子的玩耍是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的生命阶段性状态,如同植物要开花,虫子变蝴蝶一样,自然规律不可更改,生命自然状态必须给予尊重,任何人都不具有占有和取缔它的权利。做父母的同样没有这个权力;玩耍,是享受生命的重要内容,相信每一个做父母的把孩子带到世间来是让他来享受生命的,而不是让他们来受虐、遭罪的;玩耍,是人生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孩子未来知识结构立体化以及情操、人格健全的原始基础,绝对不能忽视,更不能省略。

孩子千差万别,但是希望快乐是共同的渴求,喜欢游戏、玩耍是一致的爱好。因此,给孩子玩耍的时间,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一条适合任何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理念。

会玩的孩子心智高

人们常说会玩的孩子聪明,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在幼儿园里,爱玩且会玩的孩子常常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会把老师吩咐的任务干得很漂亮;在邻里间小伙伴的游戏中他们往往会成为领袖人物;在学校的联欢会上他们通常是引人注目的活跃分子,常常唱主角;有些小聪明们人缘还特别好,他们常常会是交往中的核心人物。为什么说这些会玩的孩子聪明呢?

1.会玩的孩子感知能力得到了优先发展,同时感知能力的发展会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感知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会玩是指孩子能主动探索寻找好玩的材料,对已获得的材料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玩法,并能组织玩伴一起游戏。会玩的孩子通过不停的玩弄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体验来接触各种性质的物体,对于物体的每一个刺激,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频繁的刺激反应过程,大大加强了其感官的感受能力、反应能力及观察能力。

2.会玩的孩子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优先发展,而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就代表了幼儿的智力水平。会玩的孩子在观察事物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够琢磨出更多的玩法,钻研出许多别出心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会玩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优先发展,而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刺激幼儿脑部语言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大量的研究证明:儿童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可以迅速的掌握本国语言,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特别会玩的孩子,自主参与的游戏活动相对较多,而游戏就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伙伴的交流迫使他们互相表白,在贪玩心理的刺激下,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丰富了词汇,理解了意义。

爱玩会玩的孩子,因为游戏能力强,往往会成为交往中的核心,起到组织游戏调控活动的作用,语言交流的机会也特别多。

综上所述,玩耍对幼童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正确对待孩子的玩耍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出生以后,还在不懂事的时候便知道了玩。我国的传统教育是:这样不行,那样不允许。父母之所以严格限制孩子玩,是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玩的时候根本不动脑筋,只是纯粹地在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孩子的好奇心比大人强,而且他的知识水平有限,玩的时候,他的小脑瓜可一刻也没停止过思考。并且孩子在玩的时候发现问题,才会特别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种自主性也可以由玩而慢慢转移到学习上来。

孩子年龄越小,其乐趣就主要产生于游戏玩乐中,只要让孩子多玩多摆弄玩具,多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自然就会发生乐趣,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容易激发孩子积极思维,玩中生智,探索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在游戏玩耍时,创造力思维想象力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够充分玩乐的孩子往往善于解决问题,不言轻易放弃。孩子在玩耍中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模仿生活,而是在忠于现实生活的前提下,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加入了自己的创新设计,是理想与现实的融合。

从玩具中走出的着名科学家阿尔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阿尔诺,1978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物理学家。小时候除了画画以外,津津有味的修理玩具或做有创造性的事情,常捡起那些快被扔掉的有潜在用处的东西,想到有一天可能会用得着。日积月累,他的这种发现事物潜在用处的能力也逐渐加强,养成了他不仅看事物现在怎样,而且能够认识事物可能会怎样。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教诲: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干;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自己说;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社会中汲取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方法二:增加孩子的游戏机会,扩大游戏种类

小于5岁的孩子玩游戏时,家长应以主要角色的身份、以游戏的口吻参与并指导孩子。另外,家长还应经常带孩子观察生活,以便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例如,带孩子逛商店,提醒他注意营业员阿姨是怎样接待顾客的;带孩子乘车,让孩子观察售票员阿姨是怎样履行工作职责的。孩子有了这些生活体验,自然就会将其用于游戏中。

例如,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玩模拟商店,让孩子“销售”家里已经有的东西。这种实际经历会使孩子们对现实社会中的商业运作有一定的认识,也是给他们一个扮演大人的机会;家里已经有的各式各样的小东西、物品,种类越多越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分类能力。

例如:罐头盒、杂志、空盒子、纸袋子、作为道具用的钱、蜡笔或铅笔或其他任何笔、图画纸或者纸板。让你的孩子用纸袋子或者罐头盒在厨房或者起居室堆放划分出他的小店的区域,然后用图画纸或者纸板写出小店的名字或者标识,这么有创造性的工作一定要由孩子亲手完成,家长只可从旁协助;在你的购买过程中向你的孩子询问关于商品的有关情况,就像一个真正的顾客一样,这样可以进一步锻炼你的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让你的孩子作为顾客,你来做店主,这种角色的转换,进一步促进了孩子的思考、语言、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玩游戏是需要勤劳的品质的,让孩子在游戏结束后把所有的小东西和物品物归原位。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幼儿的游戏水平反映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会玩的孩子往往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好孩子。

教育不该“屏蔽”玩耍

长久以来,我们的家长把“家庭教育”定义为“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一提教育孩子,张口闭口谈得都是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给孩子报什么样的特长班等等,无不是与学习有关的话题。而玩与“教育”似乎不搭界,并且在大部分人眼里,学习就要争分夺秒,玩是浪费时间,是会影响学习的。

基于这样的思想意识,家长们,尤其是重视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家长们,是不会把“玩耍”列入到孩子的日程表中的。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似乎也可以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那些寒窗苦读的楷模被我们颂扬和模仿,玩在大家眼里是“不务正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打基础重要,哪有时间让孩子玩啊?再说,玩物丧志,玩野了心,长大了就改不过来了?

所以,只要留心听听身边的家长训斥孩子,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整天就知道玩!该学点东西了!”

玩和学习真的就是对立的吗?否。

我的观点是:玩和学习是统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学习,而科学的学习就是玩;玩可以促进学习,而游戏化的学习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玩就是玩,怎么能说是学习呢?好多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他们看来,玩只能作为学习之余的一种调剂手段,是纯粹的消遣和消磨时间。

这种看法是对玩耍极大的误解。

玩耍,虽说是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但是它具备强大的教育功能。

首先,它教会孩子认知。孩子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在玩耍中认识和感知世界,并在玩耍中学会语言交流,懂得人际交往。可以说,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开始。其次,它教会孩子做事。比如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获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会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但凡游戏都有规则,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日后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等等。

还有,游戏能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协调能力等等。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玩是最开心的事情;而对于父母来说,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通过游戏可以学到多少知识,增长多少能力,真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利用玩耍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1、独立能力: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他们能否形成独立的人格品质,是他们能否在未来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