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
4184200000026

第26章 秦、汉时期(10)

东汉末年,坐守荆州的刘表虽名气很大,却胸无大志,也无很好的才能。他的后妻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并经常在刘表面前挑拨离间。于是刘表听信后妻的话,偏爱小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大儿子刘琦。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总不肯为他出谋划策,多次以其家事为由加以拒绝。

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游览后园,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了吧?”

诸葛亮看到这种情景,无可奈何,喝了两口酒之后,便给刘琦讲了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想留在父王身边好好尽孝心,侍奉父王不愿意离开。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物更换了。

晋献公听说是申生亲自准备的东西非常感动,嘴巴早已张开准备大吃一顿。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就命令左右侍从尝一尝。两位侍从刚刚尝了一点,就七孔出血当场倒地而亡。

晋献公大怒。痛骂申生道:“真是孽子啊!胆敢阴谋杀父夺位,真是大逆不道啊!”于是思索片刻,决定要杀申生。申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没有对自己进行申辩,只是感慨父亲的昏庸和后母的残忍,一时间感觉悲观绝望自刎身亡。

诸葛亮讲完这个故事后对刘琦说:“申生在内,最后自杀身亡;重耳在外,最后安全无忧。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第二天他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刘琦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知本思义

《孙子兵法》中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之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但上面故事中的上屋抽梯却不是这种意思,而是使别人没有退路,

“上屋抽梯”之计的运用要以计骗了对方后,除去对方的退路。此计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以示我方之弱以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伏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使对手中计;同时自己也不要见光就沾,随意上别人的梯子。

诸葛亮草船借箭

东汉末年曹操专权,据有北方后便想乘胜拿下刘备和东吴,于是兵发赤壁,要踏平江南。

时刘备已得诸葛亮,用其为军师,进行了联吴抗曹的活动,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诸葛亮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设下了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当时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

这一计谋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他出人意料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并且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既惊又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因为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他认为诸葛亮这下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

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

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大江上雾气浓重,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人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横向曹操水寨一字摆开,20只船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弥漫的黑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就回去。”

曹操闻听吴军来袭后,果然担心因重雾迷江而遭到吴军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0000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吴军。

于是一时间曹操水寨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又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已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船队返营后,细查共得箭1O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遁甲,晓阴阳五行,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三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上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啊。”

知本思义

上面的故事详见于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典故既出于此,这一典故运用较少,但会被用来形容用计谋或少量的东西换来想要的可观的所得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将刘备与孙权的军事势力一网打尽。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加起来不足10万,而曹操兵多将广,号称百万大军,有着压倒性优势,所以根本不把东吴和刘备放在眼里。

双方在长江两边相持了一段时间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得病。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说完索纸笔,屏退左右,在手上密写了16个字,递给周瑜。即:“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借给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听了高兴地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诸葛亮便让周瑜做好战斗的准备,自己部署“借风”事宜。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作呼风唤雨的样子。

到了诸葛亮告诉周瑜起风的日子,是夜半夜时分,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周瑜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指挥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逃回许昌。东吴和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知本思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语出自于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东风一起即可胜敌。后以此语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只差一个重要条件便可行动的情况。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方诸侯乱争地盘,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荆州牧刘表死后,荆州为曹操攻取,后来东吴和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因东吴势大,刘备虽在荆州,但不好说荆州是自己的,便向东吴“借”荆州以栖身,休养势力,这样还能维护两家关系。后刘备军力稍有恢复,东吴便再三索要荆州,刘备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唯一立足之地放弃掉,也便以各种理由再三推脱。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气恼,便想用计取回荆州。

这一天,周瑜听得刘备夫人新丧,顿时心生一计,便对好朋友鲁肃说:“我有计策了!必能使刘备老老实实地把荆州交回来!”鲁肃问什么妙计?周瑜说:“刘备丧妻,必将续娶。我知主公有一妹妹,刚武英豪。可假意以招婿为名,赚刘备来东吴成婚。一旦他来,则囚人牢室。再派人去讨荆州以换刘备。他们必然交还荆州。之后,放与不放、杀与不杀,不全凭我们随便处置了吗?”

鲁肃觉得这个计策甚好,表示赞同,便对东吴之主孙权说了此计,孙权也同意。于是派大臣吕范到荆州去做媒,说:“近日刘备夫人病逝。我有一妹,想招刘备为婿。永结姻缘,同心破曹,以扶汉室。这做媒的事,我看你去说最好。请你走一趟吧!”吕范领命,便以媒人身份来到荆州提亲。

再说这刘备中年丧妻,心中也很是烦恼悲痛。这天正和诸葛孔明闲谈解闷,忽报东吴派吕范来了。孔明笑道:“一定是周瑜为要荆州,又有什么计谋了。我在帐后躲起来,无论吕范说什么,您都答应下来。然后我们再商量对策。”

刘备于是接见吕范。吕范先对刘备表示慰问,然后就讲清来意说特来做媒的,接着就把东吴要招刘备为婿的事及此事对刘备说了,并解释了这件事对刘、孙两家政治军事上的意义。最后道:“因为吴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皇叔去东吴举行婚礼。”“这事,你们主公知道吗?”刘备问。

吕范笑道:“这种事,不先征得吴侯同意,我怎敢随便来说媒呢?”

刘备心知东吴不怀好意,便以年龄相差太大等理由婉拒。但吕范一再劝说,又说刘备世之英雄,主公之妹非英雄不嫁等。最后刘备只好说:“请您先住下来,我明天告诉您最后的决定。”

到晚上,刘备与孔明细商此事。孔明十分高兴,劝刘备答应这门亲事,并马上要派孙乾和吕范回见孙权,商定娶亲事宜,择日就婚东吴。

刘备不解地望着孔明道:“这肯定是周瑜的计谋,我怎么能草率地身入虎穴呢?”

孔明笑道:“周瑜虽能用计,但怎能出乎我所料?主公放心,我略施小计,保管使周瑜一筹莫展、孙权之妹成为主公之妻,而荆州又万无一失!”

刘备虽相信孔明的神机妙算,但对只身人虎穴的危险仍存疑俱,很是犹豫。孔明道:“我已定下三条妙计,再让赵子龙保主公过江,绝不会有差错的!”随即把赵云找来,安排了任务,又交给他三个锦囊:“你保主公人吴,可依次按这三个锦囊内之计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