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
4184200000014

第14章 春秋、战国时期(11)

对于此事,蔺相如对赵王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并不懂得军事上的灵活应变啊。”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滔滔不绝,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赵括被任命为将之后,心里非常高兴,但他的母亲却不让他去,说他并不懂军事,赵括不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大王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作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说:“您说的这些都是小事,我觉得他可以的,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笑着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围了起来,使得赵军士卒离心。过了40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军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白起让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一仗,使得赵国前后损失共45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围了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并不懂得军事,却说自己在军事上天下无敌,结果一上战场便被射死,更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国家前途,终为千古笑柄,又让人为此事悲叹。后人称其为“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

知本思义

该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意为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继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赢,70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信陵君听说这个人极具智慧而又很讲信义,便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赢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

信陵君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大家就坐之后,信陵君却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赢。侯赢便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

信陵君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赢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信陵君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赢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信陵君的表情,却发现信陵君的脸色更加温和。

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信陵君的厅堂等待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信陵君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赢。侯赢观察信陵君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

到信陵君家中,他引侯赢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信陵君起身到侯赢面前祝酒。侯赢便对公子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我正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而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赢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这就够了!”于是酒宴结束,侯赢便成为上等宾客。

宴后,侯赢又对信陵君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信陵君便去拜访朱亥,多次请他,但朱亥故意不回拜,信陵君感到很奇怪。

这个时期,秦赵两国军队交战,赵国军队在长平惨败于秦军,秦军进伐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形式危急,便求救于楚国和魏国,两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嫠王更派大将晋鄙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嫠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嫠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孝成王听说后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嫠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信陵君跟侯赢去告别。侯赢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赢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赢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了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赶紧向侯赢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愣,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赢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非常感激侯赢,便想让他一起去,但侯赢说:“我年纪大了,不能随你前往,我将估算你到达晋鄙军营的时间,并以死明志。”

信陵君听了说不出话来,便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军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而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落荒而逃。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兵回楚国去了。

知本思义

此故事详见于《史记‘魏公子列传》,窃符救赵这个典故较少用到一般只用来比喻与该故事相近的故事。

赵国“隔岸观火”解自危

战国后期,秦国大肆扩张,秦国大将白起率秦军在长平与赵军大战,赵军统帅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于是白起用计谋全歼赵军40万,赵国主力部队被歼,国内一片恐慌。白起又乘胜攻下韩国17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眼看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之急。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君(白起)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听说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范雎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范雎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觉得有理,便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6座城给秦国,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10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再进攻赵国,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

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只好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曾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竞落到被秦王赐剑自杀的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的状况。于是赵国隔岸观秦国燃起来的一把烧死白起的“火”,除掉其一代名将,终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免遭灭亡。

知本思义

《孙子·火攻篇》中曾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一般情况下,对手起火后,还要趁火打劫,但上面的故事中,白起坑杀赵军40余万,使赵国再无力量还手,故赵国没能趁火打劫。“隔岸观火”在策略上主要讲究观火,观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孙膑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各国间战争频繁,但这样的环境也塑造了大批的军事人才。战国中期时的庞涓、孙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传二人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一个事魏,一个事齐,且各为其主,战场相逢斗智斗勇。魏惠王仿效秦孝公,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于是用重金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叫庞涓的魏国人前来求见,向魏惠王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的同学齐国人孙膑,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聘到他,当时庞涓也正待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能高于自己,便施毒刑将孙膑致残,折断孙膑的两脚并在他的脸上刺上字,企图使孙膑既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见孙膑不仅熟习兵法,而且对指挥作战有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便拜孙膑为老师,对孙膑的军事才能深信不疑,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为了报复失去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之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是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了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听从了庞涓的建议,踌躇满志,以为宏伟的霸业从此开始,于是立即调拨500辆战车,命令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任命田忌为元帅,孙膑为军师,率领一支8万人的军队去援助赵国。

当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以解赵围。孙膑制止,就对田忌说:“要解开乱麻,不能用蛮力强拉硬扯;要排解打架的纠纷,不能手持武器帮着击刺而把自己也卷进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占据魏国的交通要道,攻打魏国防务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国必然会放弃赵国,回军来救魏国。这样齐军既可以救赵,又可以调动魏军跋涉奔走,趁魏军疲惫之时一举击败魏军。我们不但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