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4182700000007

第7章 把男孩培养成自律的男人(2)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不仅表示了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效地鼓励和培养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做家长的这些年,我就是遵循以上原则制定家规的,尤其是依依日渐长大,很多内容的制定和修改都是我们共同完成的。

孩子的想法、观念常常和大人们有很大的出入,这就是所谓的代沟。有代沟是正常的,可是代沟并不能成为家规不合理的理由。既然知道自己与孩子之间有隔阂,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就应该主动找孩子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让彼此没有矛盾,陌生人之间是如此,家长和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想要制定让全家人都满意的家规,就要让所有的人都参加制定它的过程。孩子虽然年龄小,却不可以被忽略掉。

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可塑性强,家规对他的影响比对大人们的影响更大。因此,让孩子参与家规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

参与的过程也是让孩子熟知的过程,孩子可以很好的了解家规的每一条,家长可以在制定的过程中举一些正面或反面的例子。孩子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十分有参考价值。就像案例中的小希,如果他参与了家规的制定,那么观看电视的时间,一定会在制定家规的时候就合理化,也就不会出现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了。

再则,经过孩子参与制定的家规,更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因为规定是他自己列的,心里的认同感也会更大,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按照规定执行。

家长要为孩子制定成长计划

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自然有发展规律,社会有发展规律,人的成长一样有发展规律。

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很多,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有智力开发规律,有生长发育规律等等。人要生存和很好的发展,必需适应和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孩子要成长,更是要遵循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了解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我们就要尊重客观现实,不随意提高要求,增加孩子负担。孩子在会爬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他马上会跑。拔苗助长,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制定适应孩子成长规律的计划。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生活中每天都会面临着目标和计划,父母上班,目标是单位,而走哪一条路,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便是计划。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这个东西便是他的目标,而如何得到它,便是孩子需要计划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小计划,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运用,因为只有有目标,才能确定方向,我们才可以前进,知道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到。

在每个家长心中,也许都有一种期许,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有成就的人。孩子心中似乎也有小小的梦想,毕竟从幼儿园起,我们便开始写《我的梦想是……》。单单有了梦想还不够,还要有完善的计划,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将梦想成功的实现。所以,不管是今天的目标,还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目标,我们都应该制定一个计划。

很多家长问我,怎样培养孩子。每每东子总想反问一句,您想培养怎样的孩子?若是家长已经决定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便可以制定一个成长计划,当然这个计划既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成长计划就好比我们确定了要去上班之后,再确定需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路线。目标越容易达成,我们的计划越简单,将孩子培养成才这是一个大工程,既要有近期计划,又要有远期目标。且环环相扣,实施计划过程中,还要不断调整与完善。

案例——

有个男孩叫宽儿,刚刚读完小学,再开学他就是一名初中生了。此时的他正在一边啃着冰淇淋一边看着电视,很是悠闲惬意。

因为是小学六年级,本来数量就很少的暑假作业,这次都省略了,于是宽儿每天做的事便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然后吃东西、看电视、打游戏……也不出去玩儿,只天天在家里,成了小宅男。用宽儿话来说,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在天堂里,不用写作业,不用被外面的大太阳晒,如果天天都这样该多幸福……

可是忽然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宽儿倒在地板上直打滚,送到医院才知道,是急性肠炎,医生说宽儿吃的太多又不运动,才导致肠子负荷不了,产生病变。并且,孩子的体重也有些超标,对孩子身体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的确,宽儿已经十二岁了,身高只有一米五,体重却有60多公斤了,奶奶还常打趣说宽儿可以去当小相扑。可是今天看来,儿子的身高竟比同龄孩子矮不少。看着走几步路便猛出汗的儿子,妈妈有说不出的心疼,早知道今天,她说什么也要要求儿子多做运动。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要明确孩子的成长目标

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才,但大部分家长都停留在想的阶段,却很少有明确的目标,孩子也就没有明确的成长方向。

让孩子了解,自己要去哪里,去那里的意义。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向目的地前进,若是连目标也不明确,又何谈达到?有时候,成长就像是前行的过程,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向着目标前进。

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旦制定了一个目标,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力量,努力朝着所定的目标前进。目标,是一种希望,在希望的激发之下,人才会不断地追求进步,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为孩子设立一个明确的成长目标。

一般来讲,为孩子制定成长目标,应当符合以下两个原则:①遵从孩子的意愿。目标的确立一定要遵从孩子的意愿,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要让孩子自主制定自己的成长目标,如果一个人充分地相信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具有了从事任何活动,并且达到任何一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②由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决定。目标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自己的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无须过高,也不能过低。

目标通常情况下分为三种: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人生长期目标,是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结果,应该定得比较远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发挥孩子的潜能。但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人生目标不一定非常具体详细,只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可以。长期目标比较遥远,因此,应该分解成为一些中期目标。一般中期目标可以三至五年,小学生可以上初中为界,初中生可以上高中为界。

短期目标可以按照学年、学期为阶段来制定,但不能和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相冲突,并且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现情况。从时间来看,短期目标可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半学期目标等;从内容来看,短期目标可以分为数学、语文、外语、特长等各科的学习目标。

2.要学会制定成长计划

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的计划便可以制定了。计划是为了实现目标,有了计划,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有可能。

很多家长为孩子确立了目标之后,便放任不管了,并不给孩子设定一个计划。孩子望着那个遥远的目标,很容易却步不前。设立计划,就是把一个大目标分阶段的进行达成,孩子只需完成短期的、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难度会减低,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所以,为孩子制定一个成长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有规律的计划,让孩子不再迷茫,让孩子了解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孩子心中有了目标,便不会像案例中的宽儿一样无所事事了。

拥有成长计划的孩子,更容易进取,更加懂得自我约束,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一个规划,知道自己在一定的时间里应该做哪些事情,孩子的生活变得充实,不再是那种放任自流的散漫作风,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在制定成长计划时,家长切不可急功近利,要为孩子“量体裁衣”。发觉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计划在实行的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要知道,适合你儿子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每天他具体应该干些什么,知道每天、每周、每月的安排。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列出来,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数。计划要“实”,就也是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孩子时间浪费。

从依依出生开始,我就给孩子制定了成长计划,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她自己有了制定计划的意识,所以自从她上小学以后,孩子经常拿来她自己制定计划,经我审阅后打印上墙批准实施(附表是依依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范姜国一作息时间表(高三上学期)

2011年8月23日起实施

周一至周六

6:00——起床

6:00——6:30洗漱、早餐

6:30——6:50上学路上

7:00——11:45上课

11:45——12:50校内午餐、午休

13:00——18:30上课

18:30——19:00校内晚餐

19:00——20:45晚课(晚自习)

20:45——21:10放学路上

21:10——21:40课外阅读或玩乐

21:40——睡觉周日

8:00——起床

8:00——8:30洗漱、早餐

8:30——11:30户外活动

11:30——12:30午餐

12:30——13:30午睡

13:30——15:30室内游乐

15:30——17:30课外阅读

17:30——18:30晚餐

18:30——20:00上网游乐

20:00——21:30看电视

21:40——睡觉

备注:

1.由于周日可以晚起,所以周六睡觉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

2.户外活动主要是小区内健身区健身、打球及周边散步等。

3.室内游乐主要是与家人玩军旗、象棋、五子棋、克朗棋、扑克等益智类棋牌。

4.每隔一个周的周日可以尽情地逛一次街,吃些可口的小吃,买些可爱的小饰物,当然还要去书店和图书馆去买书、看书,每个月要游泳一次(2-3小时)。

5.十一、新年、五一,随家人外出游玩。

6.本学期成长目标:学习成绩保持年级前10名,综合素质第一名。

家长要孩子“晓事理明是非”

“晓”是知道、知晓、懂得,“明”是明白、明辨、认识,所谓“晓事理明是非”,也就是懂得事物的道理,明白是非曲直,知道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等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观念。

读书明理,古之明训。古代的书院就是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并以此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书院在追求个体道德完善的基础上,还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实现全社会道德的完善。

明事理、晓是非无论是对个体、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与多懂一些知识、多学几门课程相比,更注重于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人”。

然而,现实社会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胡搅蛮缠、道理不懂,毫无自律可言。

提到“胡搅蛮缠”,我们更多的会想到女人,现在来看,这已不再是女人的专利。所以我们要从男孩做起,让他们自小就晓事理明是非,做个是非分明自律性强的好男儿。

案例——

一个4岁的男孩,吃饭时叫她几遍都不来吃,后来妈妈说,“不来吃,晚上不让看智慧树啊。”这才慢慢腾腾极不情愿地走过来,看着饭往旁边一推,“我要喝粥。”

“哪有粥啊,有什么吃什么!”妈妈厉声说道,孩子转身就走了嚷着“我要喝粥。”

“没有粥,现在不吃,晚上饿了,绝对不给任何东西吃。”没办法,孩子又过来了,光着脚。

“地多凉,快穿上鞋。”奶奶急忙到床底下找拖鞋。“不穿!我要站着吃。”“站着吃可以,但是得穿鞋。”她还是不穿。

“听话!要不听话,关那间屋子里去。”奶奶也生气了。“要么上那屋去站着,要么坐下来吃饭,两个选择,你自己选吧。”终于坐上凳子了,她生气地吃了一小口,“哼,我吃完了。”又跑沙发上去了。

“我们马上吃完了啊,吃完收碗!”妈妈将菜收走了,孩子自己拿着碗去电饭煲里盛饭。大家谁都没理他。孩子磨蹭了很久也没吃饭,最后他说要吃豆腐。奶奶端来了一盘菜,里面有几个豆腐泡,“这菜里有豆腐,奶奶陪你吃。”奶奶说,最终在奶奶给夹菜喂饭和陪吃下,孩子才算吃完了这顿饭。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孩子耍赖家长不要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