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4182700000013

第13章 把男孩培养成乐观的男人(2)

我暗笑:就这天大喜事呀?但我的脸上瞬间还是漾出惊喜,和依依一样的如获至宝般地惊喜:“真得?祝贺你!”我朝依依竖起了大拇指,并用另一只手拍拍她的肩膀。依依顺着我的胳膊依偎过来,我顺势给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把我的爱和对她取得如此“胜利”的赞赏都通过这一拥抱传递给了她。

依依兴高采烈地说,她以前只能踢一个,练了很久了,也没能多踢一个,没想到今天竟然踢了三个。她以前一直是班里踢得最少的,现在已经超过了那3个只能踢两个毽子的同学!

想一下,在成人眼里,这简直就是鸡毛蒜皮,根本不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可在一个不满8岁孩子的眼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一件值得高兴和庆祝的胜利。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对此不当回事,甚至训斥孩子疯疯癫癫,不稳重,势必打击了孩子的兴奋情绪,消减了孩子对快乐的体验,更不利于孩子建立乐观的性格。

当孩子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时,他的未来就会都充满灿烂的阳光。乐观豁达也是孩子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作为家长,应当知道乐观的孩子,一定会比悲观的孩子更易成功。

乐观向上,过好每一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乐观向上,过好每一天,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美好;乐观向上,对待每一天,我们的生命才会更辉煌。给男孩乐观的性格,就等于为他买了一份终生的精神保险。

智商情商更要培养心商

最近一些年,人们越来越多的谈论起“智商”、“情商”,并对这两个词越来越关注。

“智商”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在上个世纪中叶提出来的,所谓智商,就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反映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等,是人们分析、运算、逻辑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商”一词的出现较“智商”要晚,所谓“情商”,就是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此可见,情商高的人,很容易得到众人的拥护与支持,有利于人生的成功。

随着“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这句话的广泛流传,我们的家长在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也逐渐接纳“情商”这个词,并同样予以关注。

而在东子看来,除了重视“智商”、“情商”之外,我们更该重视孩子的“心商”。什么叫“心商”?我的解释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商数。即维持心理健康,调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可以这么说,心商的高低,直接决定人生过程的苦乐,主宰人生命运的成败。

由此可见,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智商”、“情商”是它的树干、树叶,而“心商”则是树根。也就是说,心商是人生的本源,离开了心商,人生成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说得再简明一点,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再聪明也没有用,再有情商也是白搭。

卡耐基说:“一切财富与成功皆源于健康的心态。”心商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心态,而心态有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两种。积极的心态是个人发展的营养,是无法估量的宝藏,而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会夺走我们的快乐、成功、财富和健康。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他成长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智商、情商,当然还有心商。现在的家长普遍没有注意过孩子的心商,但是,心商对于孩子的未来,可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商高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懂得从容的面对问题;心商低的孩子则会表现出,对待事物消极,总是产生悲观想法。

案例——

小柯是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上小学时,他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很好,和同学的关系也搞得非常融洽。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就变了一个样子。

刚上初中时,小柯还是和小学时一样,喜欢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凡事还挺积极的。可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排在班级的二十名以外。回到家,小柯的爸爸妈妈,非常的生气,并把小柯打了一顿,说他越大越不懂事了,竟然成绩这么差。还禁止小柯继续参加班级的活动,让他一心扑在学习上,必须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小柯不再像以前一样活泼开朗,平时也不再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每天就只是看书、学习。同学们叫他出去玩儿,他也不去,看问题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

月考的语文卷发下来了,语文是小柯的长项,一般都能答九十多分,可是他却不高兴,只盯着很少的错误,埋怨自己,怎么没有写好。而且还悲观的联想到中考要是这样可怎么办,一分就能决定自己的前途。其他的科目,就更不用说了,每次考卷一发下来,就会看到小柯皱着眉头,十分郁闷的表情。

虽然小柯的成绩不断地在上升,但是脸上总是难见笑容,同学私下里都说,他简直变成了学习机器;有些同学,觉得小柯很可怜,因为他不愿意与同学交朋友,想帮他可又帮不上。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不要忽略孩子的心商

当今家长绝大多数关注的,往往是孩子的智商,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只有智商高的孩子,才能成才,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变成一个成功的男人。于是有些先天没那么聪明的孩子,被家长安排去学这学那,或是以笨鸟先飞的方式,提前学习教材。大把银子花出去,只为了让孩子的智力值增高。

却鲜有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的,大部分家长把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方面,甚至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检验孩子能力的惟一标准。如此做的结果是,好多时候孩子的心智得不到全面发展,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缺陷,家长却难于发现。

案例中的小柯就这样的鲜明代表,家长一味地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结果孩子悲观抑郁,这样的孩子即便都答满分有何什么意义呢?小柯的父母不应该,看到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差就责备他,而是应该帮儿子分析成绩退步的原因,建议他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让其取消课外活动,变成学习机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把人变成学习的机器,这本身就是与教育的目的相违背。面对日益加剧的生存竞争和就业压力,提高心商,具备坚强的意志以迎接挑战,以坚毅的心态去克服困难,这比打多少分重要得多啊。

而且,拥有了较高的心商,势必对一个人的智商、情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一个较强的心理素质,对学业、事业的成功将起到推动作用。男孩考试的高低,大多时候是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的。智力因素在起作用,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同样在起作用。换而言之,男孩的心理素质提高,对学习成绩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放眼未来,一个拥有较强心理素质的男人,无疑为他的事业发展上了助推器。

2.善于提高孩子的心商

要说提高孩子的智商,家长似乎各有方法,可是说道提高孩子的心商,往往露出的都是迷茫的神情。这也不奇怪,很多家长甚至不懂得去关注孩子的心商,又怎么会去提高呢?

心理学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理疾病,才逐步为公众所认识,但没有引起家长过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受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分数成了区分好坏学生的标准,很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

例如本文的案例中的小柯,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下降这个事实,而不是孩子自己心里的感受,如果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本来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到了初中以后,成绩突然下来,儿子心里也很不好受,孩子也有自尊心。因此,家长首先做的是要安慰孩子,让他不要灰心,鼓励他,让他加油、努力,而不是粗暴的体罚和责骂,孩子受到家长的鼓舞,一定会加倍努力,这样即达到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又没有伤害到孩子的心理。

孩子学习退步或者遇到挫折,自己也会难过,也会分析原因,心商稍低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把不良情绪都发泄出来,需要家长与之沟通,给予理解与安慰。这个时候,家长若完全不顾忌孩子的感受,只知道把自己所想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心里有郁结,就如医生没有对症下药一样,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家长这样做的结果,会致孩子的心里负担加重,孩子的心里情结不能消除的话,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疾病。反之,家长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孩子没有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孩子便不会在内心中产生阴影,心商也会慢慢提高。

大多数家长忽略男孩的心商,都只是一味的教育男孩好好学习、和同学搞好关系,很少去真正关注男孩的心理状况,孩子快不快乐,心商高不高,家长很少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总是抱怨,家长根本不理解自己,而家长的烦恼是,给孩子吃好穿好却不好好学习。孩子喜欢吃什么,哪一科学的最好,家长比孩子自己还要清楚。孩子为什么而烦恼,因什么而高兴,家长却不是很在意。

一个健康的男孩绝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一个乐观的男孩也不是靠学习好得来的,这两点都不开心商,一个心理健康的男孩才会是一个强大的人,才会是一个拥有乐观自信的人。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

快乐是什么?

有人说,快乐就是当人们在经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折磨时,所感受到一丝温暖时的感受;有人说,快乐就是在人们付出了无比辛酸的汗水之后,获得成功时的感受;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当人们遇到了挫折后,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所感受到的……

当遇到心情不好的人,我们常常会用这样一句话安慰他:“快乐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让自己天天快乐呢。”是啊,为什么不让自己天天快乐呢?可是又如何让自己快乐呢?

这就需要你具备一种能力,一种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种能力看似简单,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郁闷、生气于事无补,这是我们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冷静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坐在那里自怨自艾,做无用功呢?

大家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完全不去理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快乐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但有的孩子却常常与快乐无缘,快乐缺失的孩子必然不会幸福。给孩子快乐,要孩子学会快乐,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以,在关心孩子吃饱穿暖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案例——

群群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他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就因为意外事故,离开了他和妈妈,从那时起群群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总是表现着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可是,他同时也变得心事很重。

每当老师提问时,群群回答的不好,接下来的课,他总是沉浸在那个没有回答好的问题里,常常连正常的课都听不进去,直到晚上放学,回到家以后,还是闷闷不乐。妈妈问他原因,他就很难过的说,自己做的太差,这个问题都没有回答好,老师一定会因为这件事情不喜欢他了。

这种低落的情绪,需要等到再一次叫他,他回答好了才能停止,不然他上课的时候,就总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妈妈安慰他说,其实并没有什么事情,可是他就是固执的认为,老师会因为这个而讨厌他,觉得他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