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管理日志
415000000048

第48章 (十) 十月管理者的变通之道 (2)

(十)十月管理者的变通之道 (2)

贞观初年,一位有志之士上书唐太宗,要求唐太宗清除祸害国家的奸臣。太宗命人把上书的人找来,问道:“我身边都是贤臣,你所说的祸害国家的奸臣,你能说出具体人吗?”

这个有志之士回答说:“我乃一介平民,身处草野,当然不能确定谁是奸臣。陛下你可以假装生气,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如果有人不畏惧您的雷霆大怒,直言相谏,就是贤臣。如果有害怕你的惩罚,顺从您的情绪,迎合您的旨意,就是奸臣。”

这应当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但实际上这是“以诈寻诈”,在法律上叫“以不法手段,解决不法问题”。唐太宗看在心里,义正言辞地对上书的人说:“我想以信义立于天下,不想用诈术引导民俗。你的话虽然出于好意,但我不能干。”

后来,唐太宗把此事讲给大臣,并借机教育众臣说:“流水的清与浊,关键在于源头。帝王好比政治的源头,老百姓好比流水。如果帝王自己先用诈术骗人,再想让臣下直道而行,这好比污染源头而指望流水清澈,怎么可能?”

唐太宗认为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要给大臣们作出不榜样,决不能做出用诈术骗人的行为。从历史来看,周朝得天下以后,可以持续八百年,而秦朝得天下后,二世而亡。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周得到天下后,注重修行仁义,而秦得天下后,更讲究诈伪和暴力,这才是国运长短根本原因。

治国却不能不行仁义。同样的道理,管理者也要会运用以奇制胜的经营之道。

出奇制胜需要管理者抓住那些最关键,最本质之点,发挥创造思维,来考虑自己的行动决策。善出奇者,在于他能为众人之所不能。在复杂的商战中,管理者只有把握不断的变化,认真分析,筛选市场信息,才能集众家之萃,扬独家之长,以智去胜。

古人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乃取胜之道。”市场上需要的某中产品或服务,别人尚未想到,你先想到,别人尚未看出,你先看出;别人看不上眼的事你能抓住不放,悟出头绪、有所创新;别人尚未行动,你捷足先登,成果先出。在经营活动中,就能得到以奇制胜的效果。

行动指导

精明的企业家总是不断创新,处理情况灵活多变,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招法取胜他人。看深一层,望远一步,是企业家制胜的真正秘诀。

第二周 在安稳中退步,在变通中取胜

功成事遂——提高处理棘手问题的应变能力

道德经箴言

原文: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最好是一切事情都办理妥当了,百姓们却说"我们是自然而然的"。

——《道德经》第十七章

要做到“功成事遂”,管理者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上的大腕,与可口可乐几度争抢霸主地位。但在激烈竞争过程中,一次突发事件险些使百事可乐陷入被挤出市场的危机,这就是“针头事件”。

久闻百事可乐清新爽口的威廉斯太太从超级市场买了两听百事可乐给孩子。回家后,喝完一听,觉得味道不错,无意中将罐听倒扣于桌上,竟然有枚针头被倒了出来。威廉斯太太大惊失色,立即向新闻界捅出此事,可口可乐公司也趁机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一时间,百事可乐难得有人问津。

百事可乐公司一得到“针头事件”消息,立即采取了措施,一方面通过新闻界向威廉斯太太道歉,并请她讲述事件经过,感谢她对百事可乐的信任,感谢她为百事可乐把了质量关,并给予威廉斯太太一笔可观的奖金以示安慰。同时,还通过媒介向广大消费者宣布:谁若在百事可乐中再发现类似问题,必有重奖。另一方面,在公司百事可乐生产线上更加严格地进行质量检验,并请威廉斯太太参观,使威廉斯太太确信百事可乐质量可靠。

百事可乐公司获取“针头事件”信息后,及时、迅速、果断地推出上述一系列措施,显示出巨大的创新精神,灵活机动地把决策权极大限度地放到事件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进行随时决策,缓解了矛盾,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刺激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之后,公司的销售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使购买百事可乐的消费者倍增。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而对陌生领域,抱一种恐惧的态度。其实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潜力,勇于挑战自己的不足,敢于主动创造变化,就能将自己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实力。

那些优秀的人之所以在职场上获得巨大成功,得到老板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勇于面对应变的精神。他们时刻将自己置身于变化的环境之中,并始终促使自己成为变化的赢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个,正是秉持了这一原则,他们不断应变困难、战胜自己,力争上游,最终脱颖而出。

管理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沉着应战,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和选择,而不是焦虑紧张、自乱阵脚、莽撞从事。

行动指导

突发事件的紧迫性与破坏性,要求管理者必须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运用领导艺术创造性地积极应变,更改政策,主动出击,把握大局,处理突发事件,避免组织危机。

“自知者明”——自我满足是企业厄运的罪魁祸首

道德经箴言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了解别人则智,敏慧自知则明。

了解他人的人可谓智慧,了解自己的人可谓聪明。管理者更要做到这两点。

拥有130多年经营历史的美国著名百货零售商蒙哥马利?沃德公司,这家沃尔玛、玛莎等连锁店昔日的老对手,在20世纪末悄然走到它历史的尽头。2000年12月28日,该公司向特拉华州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宣布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关闭旗下遍及30个州的250家零售店和10个分销中心。作为美国零售商业的先驱,这家百年老店的关闭,在留给人们对其昔日辉煌的追忆和惋惜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关于企业兴衰的深深思索。

蒙哥马利公司最初由邮寄商品起家,之后发展成为大规模经营的目录商店,最终扩大成为集家用电器、家居装饰、家庭用品、服装、汽车修理、金银首饰于一身的大商城。它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业绩,惰于对市场变化的学习,最终未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本企业的明确形象,收入较高的消费者感到这里的商品档次略低,收入低的消费者感到这里的商品价格偏高,因而未能形成自己较固定的消费群,在激烈的商战中被夺去了消费者。

蒙哥马利公司失败于对环境变化的麻木。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习速度的竞争。我们要想拥有持久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英特尔总裁格鲁夫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为什么我们始终能保持这样的竞争力?因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一个——变化。

在风云变化的今日商海中,企业一时的成功不能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保证企业永葆青春。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让故步自封、不思变革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正是市场上“铁”的法则——市场从来不考虑企业拥有多少年的历史,拥有多么辉煌的过去。只有摒弃自我满足感,注重学习,跟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持续赢得市场的信赖。

我国自古就有“骄兵必败”的说法。一个企业若是以行业老大自居,就会丧失应有的危机感,失去创业期的进取精神,故步自封。然而,变化永不停息,企业的危机又难以预料,我们只有不断地在时代潮流中运用变化,不断地创新,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策略,才不致丢掉已有的财富和丰厚的利润,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变化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并将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创造出巨额的财富。

行动指导

领导者要有自知之明,但不可自我满足,要有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才能不断进步。

“有余者损之”——自我淘汰是避免淘汰的唯一方法

道德经箴言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译文:理想的范式,不就像那使弓趋于浑圆的作用一样吗?高的地方把它压低,低的地方把它抬高,有余的地方把它减损,不足的地方把它补足。

在企业中,自我淘汰是为了不被淘汰。

老鹰是世界上公认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以达到70岁。然而要活那么长的时间,它必须在40岁时做出痛苦而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翅膀也变得十分沉重,因为羽毛长得又浓又厚。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是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的脱胎换骨。

若选择脱胎换骨,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确保安全。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接下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几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它便又能够自由翱翔,重获30年的岁月!

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有些时候就必须做出困难甚至是痛苦的决定。企业做大固然好,但问题也是如影随形的。正是因为“大”了,其“喙”其“爪”使得“执行力”衰退,其“毛”使“机体”日渐臃肿,“敏感度”也日益迟钝,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大不如前,所以企业就面临着危机。这时候企业家就要痛下决心,革除弊端,重占市场。

因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罗夫认为,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在商场中,什么样的情况都会遇到,这就要求企业家有一个机制灵活的头脑,善于随机调整,自我淘汰,然后自我创新。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创新的同时,必须学会放弃。创新组织不会为了要捍卫旧时的事物而浪费时间或资源。有系统地放弃昨天过时的事物,才能腾出资源到新工作上,尤其是最稀有的资源——才智之士。自我淘汰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自我淘汰的过程,企业要想不被对手所打败,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

行动指导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其承受被动改变的痛苦,不如主动改变,先苦后甜。但凡做出成就的企业或个人,无不经历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不足者补之”——看到不足,在改变中不断进步

道德经箴言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译文:理想的范式,不就像那使弓趋于浑圆的作用一样吗?高的地方把它压低,低的地方把它抬高,有余的地方把它减损,不足的地方把它补足。

在管理中也要寻找自己的不足,适时改变,在改变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