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的角落: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
4149600000029

第29章 趣谈篇(3)

乾隆朝和砷看了这本书后,将其呈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看了后,说“这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家事。”此后人们都知道了这本书写的是明珠的家事,而其中的贾宝玉应该就是明珠的儿子、著名诗人纳兰性德。明珠兼通汉满语言文字,在平定三藩之中因赞襄军政之力为康熙皇帝所赏识,他的家里可谓是金玉山积,正是一幅连府通街的世家气象。他的儿子纳兰性德,所填《饮水词》中作品大多是缠绵悱恻的伤感之词,许多处与贾宝玉都十分暗合,也和《红楼梦》中的词曲不谋而合,更加证实了他的贾宝玉影子。

到了晚清,《红楼梦》已经深入人心,许多文人雅士把阅读《红楼梦》、钻研《红楼梦》当成一件和钻研其他经书一样神圣的事。不止民间文人雅士争相研究《红楼梦》,在皇宫里,慈禧太后对《红楼梦》的喜爱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公务之余,时时披阅。她居住的长春宫里有彩绘《红楼梦》的场景;又令御史、翰林奉旨抄录;还在紫禁城里上演《红楼梦》。

慈禧太后嗜读小说,如《封神传》、《水浒》、《西游记》、《三国志》、《红楼梦》等书。清人许珂《清稗类钞·孝钦后嗜小说》记载了慈禧太后钟爱《红楼梦》的一些情况。

京师有个姓陈的在琉璃厂开了一个书店,光绪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躲到外面避难。回来时看到自己的家产被洗劫一空,后悔得要死。一天,他到乡下一个朋友家去,朋友说:“战乱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丢下了两箱子书籍在我的院子里。你是从事这个行当的,你看看,或许可以卖掉。”姓陈的书商当下翻看这些书,原来是精致小楷抄写的全本《红楼梦》,每页十三行,抄写者都在中缝位置上注上各自的名字,这些人是中过状元的陆润庠等几十人。陈性书商知道这是朝廷的禁物,赶紧带着这些东西回到家里,收藏起来,不敢拿出来让人看。他自己悄悄地看了半年时间才看完,而且发现书上每一页上都有慈禧太后的朱笔小字批语。知道了慈禧太后是最喜欢阅读《红楼梦》的。后来这位书商在一个同行的介绍下,把这套书以巨资卖给了某国驻华使馆的一个秘书。

太监是怎样炼成的

太监的名称很多,最早叫做寺人,后来也称常侍、内侍、阉人、阉宦、宦者、内臣、内监、大王当、巨王当、公公等,另外还有一个要命的称呼是“老公”。称作太监则是明、清两朝开始的。太监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后宫的奴仆,与正常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进宫前要被阉割掉生殖器官,叫做“净身”或称“去势”,让其完全丧失性功能,身体发生变化,嘴唇上不再长出胡髭,说话雌声雌气,举止非男似女,性情阴沉鸷刻,成为男不男女不女的中性人。

中国的太监大概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阉割人也成为一种行业,派分南北。本文不扯那么远,就说说百年前清朝太监这点事。在清初,净身不能私自行事,要按刑律规定来办,违者问斩,到了晚清稍有放松。清光绪年间,北京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都是著名的阉割师父,也叫净身师,两家都代代相传专门干净身这一行当,备有各种工具,有一套不向外人传授的特技,专门为幼童做这种手术。这两家得到皇帝封赐相当于六品,他们每季度都要向内务府供奉30个太监。清末,安徽的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巢湖,北京郊区的昌平、平谷,山东的乐陵,是出太监的主要地方。

要净身的人得先拜师,被净身师阉掉后,入宫做太监,享受荣华富贵不能忘记净身师。阉割前被净身者还要先写自愿切结契约书,“甘愿阉割遇死不究。”还要交六两银子手术费,无法事前付现银的,就要找担保人,日后再补。

晚清官方阉割有专门的地方叫“净身房”,民间的名字叫“场子”,地点在紫禁城西华门外,一间比较破旧的小屋,常住着几名净身阉割的师傅,净身房附近没人敢住。想想,阉割时犹如杀猪,凄厉断肠的哀叫声谁人敢听?这“净身房”就是人间炼狱。

“净身”前一天,不准吃东西。手术时眼睛被蒙起来,手与脚绑起来,再用白布把被阉割者下腹部和大腿上部绑牢。要先喝中药熬成的臭大麻水,再将要手术的部位用辣椒水消毒洗涤。阉割用的手术刀是一种类似镰刀的弯刀,刀锋异常锋利。阉割师傅一手捏紧被手术人的阴茎与阴囊,另一只手用刀猛然将阴茎和阴囊从根部切下,然后将一根白蜡针插入男人的尿道,用绳子拴紧。伤口处用一种浸过冷水的纸覆盖,再仔细包扎。手术后,被阉的人要由人搀扶在屋子里走上两三个小时后才能卧床。手术后手不可乱摸,三天滴水不进,不能大小便。三天后,拔掉白蜡针,尿涌出,则宣告阉割成功。挨刀人命大的熬过这三天,奔“前程”去;命薄的,直接到阎王那报到了。

民间的阉割方法更是让人心惊肉跳,魂飞九霄。北京宦官文物馆副馆长刘月平介绍清朝幼童被阉割时说:“孩子被阉割的时候,四肢要固定,把生殖器拴起来,拴到房梁上吊起来,然后用冷水激,激到一种程度以后,突然用弯刀给它割下来。有几种割法,一种是把睪丸挤出去,还有一种就是彻底地把他去势,就是整个儿挖掉。”也有父亲亲自动手给自己儿子净身的,溥仪宫里的马德清就是被他父亲亲办后送进当差的。

割下来的那物件被称为“宝贝”,净身师有权保留,太监不得索要。净身师会将阴茎浸泡于香油之中,待油渗透了密封包裹。两粒睾丸摆放在石灰盆里,让石灰吸收其血液的水分,保持干燥。手术的契约书用油纸包好,也放在盆中,用大红布将盆子包起来,吊在中梁,称做红布高升,意祝太监以后步步高升。

太监一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将他自己的“宝贝”赎回来。太监入宫有了银子后,会将“宝贝”赎回,称作“赎兰”。将来死的时候好留一个全尸。没有“宝贝”则骨肉不能还家,便没资格埋在祖坟。民间有一说法,不赎回来,六根不全,阎王不收,所以一定要找净身师赎回,往生才能留一个全尸。如果遗失,要做一个陶或瓷的假阴茎以陪葬。太监死后,家人为他入敛,将宝物缝回,焚烧阉割契约书,让死者有面目在阴间见列祖列宗。

太监的出身都是些被生活所迫的劳苦人,他们指望把孩子送进宫里,将来也得些好处。孩子大多在六七岁时就阉割净身,李莲英就是八岁净身,九岁进宫的。“小安子”安德海十岁入宫当太监。民国初年,十三岁的马德清被送进了溥仪的皇室当差。

并不是说,一个人冒着性命风险当太监,入宫后“前途”就有了保障。除了少数人将来能够有升官发财的机会外,绝大多数人都将在痛苦和屈辱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甚至性命随时都可能遭到统治者的践踏。光绪末年,慈禧曾把珍妃宫中30多个太监,用蘸水后的白棉纸,将口鼻耳封闭,用杖刑活活打死,是为“气毙”,造成迫害太监的一大惨案。刑罚之残酷,骇人听闻,无以复加。此外,那些下层太监一旦失掉服役能力之后,都要被逐出紫禁城,不少太监晚年以寺庙栖身。

太监因为失去生命的延续,没有未来。当他们置身于身体健全的人群中时,自卑、嫉妒、排斥、悲情、绝望之情立即油然而生。未来愿景的缺失,使得他们自私、欺骗、无理、撒谎、中伤等人类弱点常常不由自主地显现出来。

太监是由封建社会的宫廷制度制造出来,又寄生在宫廷的一个怪胎。画家黄永玉说:“一部文化史几乎就是无数身体的局部或全部被刨去的行为史,是由阉割与被阉割两种不同性质的快感写成的。”

当阉割内化为文化时,这样的文化,除了高高在上黄袍加身的帝王、贵胄需要外,普天下男人没有谁会喜欢。可事实上,太监这种现象的存在首先在于太监本人自愿,或是说他的父母自愿,因而转移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配合,这不在于皇帝的强制意志,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统治阶级历来需要太监,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尽情淫乐。太监文化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是一种诡异的文化。

为什么说皇帝不急太监急

有句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中有一篇描写清宫中敬事房太监职务的文字,解释了这句话是怎么个意思。

清宫中专门伺候皇帝房事的太监叫敬事房太监,他的职责是,皇帝与皇后同房时,要详细记录下这个时间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将来皇后怀孕的证明。如果皇帝宠幸的是嫔妃,则就是另一种规矩。

在皇帝吃晚膳时,那些等待皇帝宠幸的妃子都有一块末端染绿的名牌,上面书写着嫔妃各自的名字,牌子的样式和京城之外官员引见的牌子相同。敬事房太监把十余张牌子或者几十张牌子放在一个大银盘子中,和晚膳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膳后,太监跪在皇帝面前等候皇帝的旨意,如果皇帝没有兴致无所宠幸,就会说一句“退下”;如果皇帝要想找哪个妃子侍寝,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名牌交给专门背嫔妃侍寝的太监,这名太监则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进行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侍寝准备。侍寝时,皇帝先躺在床上,双脚露在被子外面。背嫔妃的太监把侍寝的嫔妃全身衣物脱尽,这是为了防止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检措施。之后用大衣裹起来,背到皇帝床前,去掉大衣,妃子赤身裸体从皇帝被脚钻进向上爬去,与皇帝同房。

皇帝办事时,敬事房总管和背嫔妃的太监就守候在皇帝寝宫窗外。皇帝与嫔妃同房时间长了,则敬事房总管就会扯着公鸭嗓子高声喊道:“是时候了。”如果皇帝正在兴头上,不答理这喊声,这太监就会接着喊下去,直到皇帝“收工”。皇帝令背嫔妃的太监入内,从皇帝脚下将妃子拖出,仍以大衣裹上背走。这之后,敬事房总管太监跪在皇帝面前请示:“留不留?”皇帝若说不留,总管太监就会追至侍寝嫔妃处,在嫔妃后股穴道微微一按,则皇帝的精液就流了出来;如果皇帝说留,则立即记录在册,“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也是作为将来怀孕的证明。

应该说皇帝的性生活决定于他本人的意志,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人也不敢违抗。但根据大清朝的祖制,皇帝每次房事不得超过30分钟,这时间由敬事房总管太监掌握。他的职责就是时间一到,就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管皇帝的兴致有多浓,不管皇帝扫兴不扫兴。皇帝不急,太监却一定要急的。否则,就违反了祖训,皇帝就会背一个“淫”的名声。这失职的敬事房总管太监是要被砍头的。

敬事房太监管理皇帝卧房事务,这个制度是明朝设立的。清世祖觉得这个制度可以预防制止后世子孙的淫逸行为,限制纵欲过度,于是承袭着这种制度定为祖制。但这些规矩只有在皇宫中才要严格执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如果皇帝住在行宫则没有约束力了。皇帝住在离宫圆明园,对这个制度就无须理会了,同百姓一样自由。他可以随时宠幸任何嫔妃,只有那个翻牌子背妃子的程序以及安检措施照旧。所以皇帝都愿意住在圆明园,等到年终的时候才回到皇宫中,一二月过后,又回到圆明园了。乾隆皇帝就常到离宫去追求他的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