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对雍正的圣旨也竟然两次“不行宣读晓谕”。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本属平行公文,他却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更加嚣张的还有,他曾向雍正帝进呈由他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帝欲为此亲撰序言,但年羹尧以不敢“上烦圣心”为借口,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要雍正帝颁布天下,僭越为所欲为,眼中哪还有皇上。
年羹尧在军中及川陕用人一向自专,人称为“年选”,“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形成庞大的年羹尧体系。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陛见,他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端坐马上,瞧都不瞧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在京期间,年羹尧“传达旨意,书写上谕”,俨然成为总理事务大臣。这位不可一世的大将军眼里不但没有王公大臣,最后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了。
《清史稿》载:“年在皇帝面前‘箕坐’(两腿伸直岔开的轻漫坐姿),无人臣之礼。”这次觐见之后,雍正下了惩治这个天下“第一负恩人”的决心。他给年羹尧的朱谕说:“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为他指了一条末路。
《清史稿》上说,“年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年羹尧自恃功高,专横跋扈、骄恣贪暴、横行霸道,暴虐无常,杀戮任性,残暴对待部下,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诸多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死确实是咎由自取。《清代轶闻》也说“年挟拥戴功,骄益盛。”
“树倒猢狲散”,年羹尧的身败名裂使他的家族,他所倾心培植的整个势力都受到牵连,然而也有一些能够高瞻远瞩的人,审时度势及早离开了年羹尧,因而能够自保。
与年羹尧同年的阿文勤,看到年日渐猖狂嚣张,知道他一定会失败,于是主动与年疏远。一次两人在朝房中相遇,年对他说:“我两人是同年,为什么会像这样冷漠。”第二天年派人送了许多物品给他,阿文勤只是象征性地收了袍褂料各一点,亲自到年邸府致谢,此后再也不通往来。当年被赐死的时候,受到牵连的人相当多,阿文勤却没有受到连累。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罗人才,孝廉蒋衡前往年处应聘。年羹尧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对他说:“明年科举考试状元一定是属于你的。”主官忌惮年的权势哪里敢违抗。蒋看到年作威到如此肆无忌惮的地步,对他的一位朋友说:“年工的德行与他的威厉相差甚远,这样下去祸难早晚必至,我们要及早做准备离开他。”可是这位朋友不听从他的话。蒋假装有病请求辞归,年羹尧赠送他千金,蒋不敢接受。换成百金,他才接受了。当年羹尧事发时他的那些幕僚都受到牵连。因年羹尧平时奢侈,凡是接受他赏赐不够五百金的都不作追究,蒋衡因此躲过一劫。
湖南人孙剑才以善于卜卦而在年羹尧的幕府上呆了两年。年羹尧新府邸落成后,各路术士云集,都说:“年府是百年大业。”孙剑才说:“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片废墟。”年大怒要杀了他。孙请求让他将话说完情愿一死,孙说:“大将军威震中外,然而功高则主上疑虑,主上会严格查寻疑处而同僚也会诬蔑陷害,这绝对不是什么福事。现在,张广泗、岳钟琪率领大军征西,已成犄角之势,这是为了牵制大将军。如果大将军能派人刺杀了张、岳,自己统领大军攻入燕地,这样就可确定天下了,这是子孙万世的基业啊。”年羹尧说:“事情的成功失败是不可预断的,我还是一定要掌握好兵权的。”在这一番交谈后,年羹尧放了孙剑才,孙从此隐姓埋名。
年羹尧幕府中有个叫汪景祺的举人曾给他上了一个折子,叫《功臣不可为》。他说,“功臣之所以难做,问题出在主子身上。那些主子既害怕别人作乱,又要依靠功臣去戡乱;但乱平后,往往又猜疑功臣,他们认为功臣既然能定乱,必然也能作乱,因此对功臣起疑惧之心;功臣得到主子的封赏后,往往会被小人嫉恨并在主子面前大肆中伤,要是功臣仗着自己的功绩,在主子面前直言相谏的话,往往会被主子认为骄横,进而怒之厌之。如此一来,‘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功臣无论如何都要获罪,难逃一死。”汪景祺写这篇折子的时候,正是年羹尧得意之时,他没有理会汪景祺的劝告。
赐死年羹尧之后,雍正很是痛心,说:“朕今深恨辨之不早,宠之太过,愧悔交集,竟无辞以谢天下,惟有自咎而已。”雍正还有一句话很是耐人回味:“大凡德可恃而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身之祸。”
清初时英国人肆无忌惮的间谍活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寿辰,为了显示他的十全武功,这场庆典活动搞的盛大又极尽奢华。在这次庆典活动中,英国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为特使的英使团队,这是“大英帝国”的第一个正式访华使团。在乾隆皇帝寿辰这天,英国使团观看了“有八万军队,一万多名官员”参加的盛大阅兵典礼。
英王在给清政府的国书中,恭祝乾隆皇帝万寿,赠送礼品和礼品说明书,礼品包括地球仪、天体运行仪以及有一百零一门重炮装备的英国最新型军舰模型。英国人在礼品说明书上别有用心地强调“英国在欧洲是第一位海军强国,号称‘海上之王’”。英使团带来的皇家号军舰模型,引起了皇帝深厚的兴趣,他详细询问使团安装人员关于军舰的机械零件等细节,以及英国造船工业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英使团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为了给乾隆皇帝八十岁寿辰贺寿的吗?这样说绝对没人相信。马戛尔尼这次出使,是希望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打开中国的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争取扩大通商贸易;是要借此机会维护英国商人的利益;是冲着鸦片贸易的巨大利润而来的。在乔治国王给乾隆皇帝的信中,除强调英国文明发达、乐于帮助落后国家之外,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要求开放宁波、珠山(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要求在北京设立洋行;要求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以便存储货物;要求在广州附近拨给他们一小块地方供英商居住;要求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
对于英国使团的这一系列要求,乾隆皇帝分析认为:真正需要帮助的是大英帝国本身,而不是大清帝国。更重要的是,对中国而言,满足英方的要求并不像乔治国王所宣称的那样有利。召集大臣商议之后,乾隆皇帝下旨给英国回书,将其要求一一驳回。在《赐英吉利国王赦书》中说“我天朝圣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之外,还明确强调,“天朝尺土俱归版籍,国土森然”,“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搀杂”。清政府的回应看着是维护了王朝的国威和尊严,却也主动关闭了与西方世界互通交往的大门。
和西方世界急于想了解中国相比,中国对西方却毫无兴趣,因此错过了一次让中国变的更富强的机会,也间接促使了日后中国的悲哀,当乾隆带领他的臣子还沉浸在“天朝圣国”幻想中,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起来清政府义正辞言地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英国人碰了一鼻子灰貌似什么也没捞着,但实际却不是这样的。英国政府精心组织的这个阵容浩浩荡荡的访华使团,特使马戛尔尼勋爵是“一位对外国及其宫廷有长期经验的外交家”,副使斯当东具有“丰富的殖民地外交经验”。这支庞大的访华团包括了军事地图绘制人员、情报搜集人员、秘书、医生、翻译及精通化学、天文、力学、航海等方面的专家、博士100多人,此外还有政治、法律、航海、化学、天文、植物、商业、工艺等各方面的人员。加上各船水手和其他工作人员,整个使团人数超过700人。这些人员从到中国领域那一刻起就开始进行了周密的调查、详细的测量、绘图和记录,说白了就是直接的间谍活动。
他们对中国沿海航道和所停泊城市及其附近都做了详细考察记录;对中国的行政、职官、军事、刑法、户口、面积、物产、贸易、风俗、宗教、家庭、城市、交通、风景、植物等等都是有闻必录毫无疏漏。在途经古北口时,军事情报专家巴瑞施上尉对长城进行了详尽测量,对中国“建筑和军事技术可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英国使团在中国几个月的时间里搜集了大量的军政资料,轻易掌握了中国沿海各省的大量海陆防卫情况。三年后,斯当东爵士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详尽地向西方世界描述了一只夜郎自大待人宰割的羔羊。
这些军政资料在四十八年后的鸦片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侵略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场战争所使用的地图,就是依据此次出使中国搜集的资料绘制而成的。
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乾隆那个年代开始从强盛的顶峰上衰落下来,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政治腐败,经济停滞,科学裹足,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此时进入封建社会的末世。
中西两大文明直接交锋,清朝未战已败。1840年英国人一炮把中国轰入半殖民的深渊。
和所用的“降龙十八掌”
既然命运注定我攀不到权力的颠峰,我也要站到财富的顶点。
——和砷
提起和砷,人们印象多是善于逢迎、自私贪婪、颠倒黑白的反角。许多人都会说,那是个巨贪。这一点无可争议,可是千万也不要忽视他翻手为云覆手雨玩转乾坤的“超人”能耐。
纵观和砷的一生,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经过周密计划的。他虽然饱读诗书,却没有被儒家繁文缛节所羁绊,而是凭借着狐狸一样的处世智慧,雄鹰一样的精准捕猎,豺狼一样的狡诈狠毒,从而达到一种游刃有余所向披靡的境界,最终信步天下。
和砷究竟有多大能耐?他会“降龙十八掌”。
第一招,取悦继母。
和砷在年少时就显露出做事工于算计的过人之处。和砷生母去世早,这位继母对他和弟弟并不太好。为了讨好性格乖戾的继母,和砷请善于人物绘画的私塾先生为其画了一张人物肖像。这张画有后妈的五官特点,更多的是按照和砷的意思做了许多美化,使平庸丑陋的后妈摇身变成了“美女”。这位“美女”却是当了真陶了醉。这以后,对和砷兄弟冷若冰霜的面孔换成“桃花朵朵开”。小和砷的绝顶聪明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招,饱读诗书。
和砷年少在咸安宫官学读书时,他是学校里最勤奋的学生。不仅下功夫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滥熟,还掌握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他从揣摩乾隆的诗文着手,从中分析乾隆的秉性与喜好,为自己今后取悦乾隆飞黄腾达,修炼了一把“独门暗器”。宫学里的学生都是骄横的八旗子弟,和砷在他们身上还有意识地培养磨炼自己的涵养和忍耐力,也时不时找机会检验自己的洞察力与左右逢源的能力。
第三招,机不可失。
乾隆四十年,25岁的和砷只是个三等侍卫,他抓住了一次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一日,乾隆皇帝要出行,可随从找不到皇帝的华盖。恼怒的乾隆厉声斥责道:“这是谁的责任?”见龙颜大怒,整个卫队的人都吓得大气不敢出,都只知道跪伏在地。这时在人群中的和砷朗声答道:“执掌此事的人难辞其咎。”乾隆的视线立刻转到了这个年轻侍卫的身上,老皇帝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遂问了他一些话,和砷对答如流,令皇帝十分满意,认为找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当即提升他为御前侍卫、副都统。从此,和砷走上了权力的空中航线。
第四招,仪表堂堂。
和砷是个一表人才,百里挑一的俊杰。他见乾隆的第一面,就让这个自诩“十全武功”的帝王喜欢上了。只见他“仪度俊雅,面目俊朗,声音清亮,气宇轩昂,不卑不亢,矫捷异常。”第一印象赢得了皇上的赞赏。从此“自是恩礼日隆”,想不青云直上也难了。
第五招,袒露忠心。
来到皇帝身边,和砷把他那套逢迎本领,说白了就是拍马屁,开始淋漓运用。开拓疆域乾隆用的是能征善战的阿桂、海兰泰等人,但治理国家享受安逸,他就需要和砷这样为自己抬轿子、逗开心的人。要知道光有做事的人,没人抬轿子,死气沉沉,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乾隆老年日益昏聩,越来越听不进忠言,又好大喜功,自诩“十全老人”,而和砷就用此来麻醉乾隆。他遇事机灵,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办事应对很讨皇帝的喜欢。和砷知道乾隆深深爱戴他的母亲,所以就竭尽自己的一切解数来讨好皇太后。皇太后归天后,和砷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样说几句吊唁的话;而是时刻陪在乾隆身边,痛哭流涕。一连几天,茶米不进,赢得乾隆的感动。
第六招,过目不忘。
因为和砷底子扎实,再加上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说话总能讲出子丑寅卯,来龙去脉。他还工于书法,诗画在同辈中也颇有名气。有一次,乾隆在读《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释,就命和砷掌灯。当时和砷就问皇上看的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砷就把书上的注释全部背了出来。《八旗通志》上说和砷能用藏文、蒙古文等替皇帝写诏谕,这一点也是深得乾隆的赏识。
第七招,与众不同。
和砷会汉、满、藏、蒙四种语言语,当这些地方的使节来朝时,他们叽哩咕嘟的语言往往令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和砷这时总能发挥作用,十分沉着地处理西藏、新疆以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问题。这一点也深得乾隆赏识,成为了乾隆面前最炙手可热的宠臣。之后的十年里,和砷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对乾隆皇帝心理的正确揣摩,一路扶摇直上。
第八招,乌纱叠叠。
和砷从銮仪卫一份抬轿子的差事做起,在权利顶峰的时候担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等职,还兼任兵部尚书。除此之外,他还被授予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首辅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正总裁、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正白旗满洲都统,另外还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正总裁、殿试读卷官、国子监祭酒、甚至还掌管太医院御药房,封一等忠襄公、戴双眼花翎、太子太保等三十多个军政要职。完全可以说乾隆皇帝几乎把所有的要害部门都交给了和砷。说白了,和砷就是从一名普通的仪仗队士兵,做到了财政部长、组织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等等,集国家的人事权、财权、军权、文化教育权、民族事务及外交权于一身。和砷的官职之高,权力之大,管辖范围之广,空前绝后。这才叫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第九招,儿女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