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越竞争:狼烟背后的广阔天地
4149400000007

第7章 开拓生存空间:超越竞争的战略基准(4)

在大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人,往往最了解企业中确定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缺陷,然而他们却有意回避这样的问题,只是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他们不能严肃对待创新,更不用说利用这种不协调现象去谋求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一般说来,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这种不协调现象,等到他们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时,事情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当初还和自己在同一战线上的对手,一下子就跑到自己的前面去了,只剩下一些又苦又涩的果子让你吃!

这里必须注意,解决不协调现象的创新方法必须是明确的,是现有的已成熟的技术和容易得到的资源,当然,还要全力投入开发工作。如果这项创新还需大量的研究和新知识,那么对创业家而言,该项创新的时机尚未成熟。能够成功利用现有经济中不协调现象的创新,应当是简单而不是烦琐的,是明确而不是浮夸的。

(二)第二种是现实与设想的不一致

当某些企业或服务部门对现状产生误解,并依此做出假设时,他们所做的努力通常与目标有偏差。他们会把精力花费在不可能取得结果的地方,这样就产生了现实与设想的不一致。这种差异又一次为能够察觉并利用它的人创造了成功的机会。

再用前面讲过的例子。世界贸易的古老工具——普通远洋货轮。15年前,远洋运输业面临运费大幅度削减,码头货物积压,装卸效率低,压货时间长,货物被盗率上升等问题。一般预测认为,除了大宗物资外,普通货运将被空运取代。远洋运输业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远洋运输业的精力用错了地方,即总是企图制造速度更快,油耗更低,人手更少的船只,换句话说,考虑的仅仅是船只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之间的海上经济效益。

船只是固定资产,最大的花费是闲置不用,这不但无法产生经济收益,而且还要付利息。当然,运输业的每个人都知道这点。但大家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削减已经相当低的运费上,即在海上工作的成本上。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把装货和装船分开。在陆地上从事装货的工作,不但场地宽敞,同时还可以在船舶尚未到来之前就完成装货工作。船舶进港后,不过是将早已装好的货物搬上搬下。这种办法解决的不是船在航行时的成本而是船在停泊时的成本。其结果便产生了可以快速装卸的集装箱货船。

这不过是简单的发明,但却产生了相当惊人的结果。在过去30年间,货运量增加了5倍,而成本、总费用却降低了60%。船只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减少了3/4,货物积压和失窃现象也随之减少。

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的不协调常常会自己显露出来。它说明,如果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尽管做了很大努力,可结果不但不会把事情办好,反而更糟。例如,建造更快的普通货轮只能意味着使码头货物更加积压,交货时间更长。反之,方向对头会很快、很容易地得到好的结果。事实上,在主观判断和客观之间的不协调很少需要“英雄般”的创新。把装船与装货分开的办法,不过是把卡车和铁路运输早已发展了的方法应用到海洋运输业中来而已。

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间的不协调,典型地表现了整个工业或服务领域的特征。不过,这种解决的办法也仍旧是质朴,简单,集中,明确的。

其实,这也适用于我们对竞争行为进行思考,我们是不是把精力用错地方了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赢利呢?再在死胡同里玩命有多大前途呢?毕竟“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有一双智慧的眼,总能发现不平凡的自由空间。

(三)第三种是在顾客期望与价值观上主观与客观不一致

早在日本的工业家宣称日本人买不起电视机以前,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就已经显示出电视机可以满足穷人们的某种期望。这种期望与经济学家传统的假想相差甚远。这些“聪明”的日本工业家无法想象,对于他们的顾客来说,尤其是那些穷人,电视机不是一件“东西”而是通向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的工具。

同样,赫鲁晓夫也无法想象小汽车不是一件“东西”1956年,当他访美时,曾说:“苏联人民绝对不会考虑自己买小汽车,坐出租汽车会更加经济实惠。”现在,任何一个几岁的小孩子都会告诉他,“轮子”不仅是指交通工具,它还意味着自由、活动能力、权力和浪漫。赫鲁晓夫的错误判断给一些人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由于市面上小汽车奇缺,使得私下的汽车交易成为苏联最大、最活跃的黑市。

你可以说,这是个“不着边际”的例子,对一名企业经理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它们说明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在这个现象的后面有各种不同的例子,各自都有不同的情况,互相之间也可以说“不着边际”但各自都有实际的意义。

过去几年中,美国发展最快的金融机构是坐落在一个中西部城市的近郊而非纽约的一家证券公司。目前,它已拥有2000多个分支机构,遍布全美各地。它之所以成功并能迅速发展,就在于它利用了一种不协调的现象。

美国的大金融机构,像梅里尔·林奇、皮恩·威斯特斯和赫顿等,总以为他们的顾客和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说,人们投资是为了发财,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至少,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员们的动机,也是他们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然而,这个假设实际上只适用于投资者中的一部分。而其他大部分的投资者则来自于各行各业;有各种专业人员、当地的小企业家和富裕的农民,等等。他们都不是财务内行,他们懂得要发财就得投资,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管理金钱。但是,他们既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也没什么时间。他们只是忙于挣钱而没有时间来管理金钱。

美国中西部的这家证券公司乘机利用了这种不协调现象,找到了一种新的发财方式。表面上看它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中的一个成员,与其他公司并无多大区别。但实际业务中却只有一小部分——大约1/8是股票交易业务。它避开华尔街各大证券商争先抢夺的热门项目:选择权、商品期货等等,而着眼于吸引所谓“智力型的投资者”。它不为它的顾客提供一定发财的保证——这可以说是一项真正的创新。它甚至不去争取那些以做买卖为主的顾客。它所争取的对象是那些挣钱比花钱大得多的顾客。典型的有:取得成就的各类专业人士、当地富裕的农民、小城镇的商人。这些人的所得或许并不算多,但花销却相当省。这家公司抓住的是顾客想尽力保护自己财产的心理,卖的是“保值存储”的机会,即通过债券、股票,确切地讲,还包括延期年金,为帮助顾客避税的再投资,以及不动产信托等方面的投资业务为顾客的储蓄保值。这家公司提供了华尔街的证券商从未提供的“产品”内心的安全感。这就是所谓“智力型投资者”注重的“价值”。

华尔街的大证券交易商们根本不能想象这样的顾客存在,因为这些顾客与证券公司的观念和信仰相违背。现在,这家成功的公司,已广为人知,它的名字被纳入快速发展的大证券公司之列。然而,许多老牌公司的高级职员至今还不承认它的存在,更不用说把它看作成功的范例了。

在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的差异中,总隐藏着一丝“知识性”的傲慢和武断。当日本工业家说日本穷人买不起电视机时,他在说:“是我,而不是他们最知道穷人买得起什么。’当赫鲁晓夫说苏联人民不需要自己的小汽车时,他也在宣称:“正像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认识的,人们的行为是基于经济的合理性。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不协调的现象能如此容易地被创新者利用,因为他们不随波逐流,不受干扰。

这也可以说明我们国内的许多生产厂家为什么明知产业毛利率已经很薄,还要用降价的方式来“竞争”。因为,凭他们的知识,只知道“薄利多销”的简单策略,而且还认为只有这一招才灵,别的东西都是些花架子,一攻就破。的确,消费者对价格是灵敏的,但消费者购买目的就仅仅是价廉物美吗?就没有偏爱出高价的款爷吗?就没有偏好一种身份与地位的高品味消费者吗?其实,如此残酷竞争对企业并没什么好处,你降价,他也降价,最后大家一起死。即使有残存下来的,也由于消费者习惯了这种消费水准,容不得你再提价,从而使企业还是只能高投入低产出,这又何必呢?要想清楚,企业是为了利润而存在的,从石头里挤出水来不是真正的企业行为,企业必须学会自己打井自己喝。

在所有不协调的现象中,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不一致是最常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几乎总是歪曲消费者的需要。做任何一件事,必须首先认为自己的“价值”观与顾客是一致的。生产化妆品的厂家,必须相信化妆品的好处,否则不会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医院的经营者们必须相信保健对人绝对有益。这没有什么可异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顾客从来不认为他们要买的就是制造者和供应者所提供的东西。买卖双方的价值观常常是不同的。

一般的制造者和供应者对待这种情况的典型反映是抱怨顾客“不讲理”“不识货”每当听到这种抱怨时,我们通常可以判定,制造者、供应者的价值观和期望一定与消费者心中的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出路是很可能成功的。而对期望摆脱竞争苦海、获得利润的企业来说,机会在这里出现了!

(四)第四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部节奏或逻辑上的不协调

35年前,一个制药公司的推销员决定自己开办一家公司。他发现了一个机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白内障摘除手术。经过长期不断修改、完善,使手术的过程几乎像一场排练完美的舞蹈一样有节奏。但是,有一点却不大合拍,即在手术中医生要切除韧带,扎住血管,这可能引起出血和伤害眼睛。虽说这种手术并不困难,成功率可达99%。但这一点却给医生添了很多麻烦,迫使他们改变手术的节奏,并且产生心理负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难免心存畏惧。

这家医药公司的推销员——威廉·康纳轻而易举地发现一种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停止使用的酶,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在70年前,即使在冷藏的条件下,这种酶也只能保存几个小时。然而,1890年以来“储存”技术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在几个月之内,威廉·康纳经过尝试和失败之后,找到了一种防腐剂,能够保证这种酶的活力免受破坏。几年后,世界上每一位眼科医生都使用了威廉·康纳发明的配方。20年后,他将自己的公司——阿尔肯实验室以一笔很大的价钱卖给了一家跨国公司。

辨别这种过程内部的不协调现象,是靠直觉和巧合,还是靠有组织、有系统的方法呢?威廉·康纳的成功据说是因为他事先询问了医生们在工作中有什么不方便之处。过程中的不协调,不论是节奏上还是逻辑上的,都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事情,通常是使用者最清楚。每个眼科医生都知道切割眼睛肌肉时,心里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也经常谈论它。但是,缺少的是愿意听取意见并认真实践的人。“生产和服务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果能接受这句名言,那么利用不协调机会去创新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而且会卓有成效。

当然,其中也有一个相当大的限制。这种不协调现象,通常只是在产业中或服务业中从事工作的人才能察觉,外行人是看不出什么门道的,更不用说利用这个机会了。

三、过程中的需要

这种创新来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偶然事件,而是来自我们要做的工作本身。也就是说,它不是以周围的环境为核心,而是以工作为核心。它是完善现有的工作过程。有时甚至可以提供原来工作过程中所缺少的环节,使新的工作过程成为可能。

源于过程中的创新的特点,是劳动组织中的成员实际上早已知道有这种需要的存在,只是还没有任何人采取过行动。然而,创新一旦出现,马上就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且很快就成为“标准”。拥有“标准”的企业,不论以前是怎样,立即有了赚大钱的机会。

再用前面讲过的一个例子,威廉·康纳把可以溶解韧带的酶运用到白内障手术中,从而使书本上的幻想变为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药品。白内障手术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利用这种独特的酶使手术过程更加完美的想法也由来已久。这项创新的关键是如何在冷藏的条件下保持酶的活力。这项因手术过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创新,万一没有了威廉·康纳的发明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还有一个例子。默根特勒在1885年设计出了自动排字机。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里,各类印刷品,包括杂志、报纸、书籍等,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呈指数增长。印刷过程的其他方面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当时已经有了高速印刷机,高速造纸机,只有排字依旧沿袭着几百年前的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西方活字印刷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这种方式不仅需要雇佣受过严格训练的人,而且工作速度慢,工资开支高。默根特勒像威廉·康纳一样,首先确定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能够用机械方式从排字机上正确选择字母的键盘;一种能够组合字母并将它们排列成行的机械装置;最困难的一项,即能使各个字母用完后回到原来位置的装置。这里的每一项都要花费好几年的工作和相当的创造才能。但却用不着新知识,更不涉及新的科学思想。尽管默根特勒的排字机受到老排字工的顽强抵抗,仍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成为“标准”化排字机。

过程需要最常见的原因是不协调。然而,在许多案例中,存在着另一种更困难、更具风险的重要原因,即所谓的“计划”研究,这与通常科学家们所说的“纯粹研究”正好相反。由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薄弱环节”,虽然它可以被觉察、被确定,但要满足这种需要,必须创造出新知识才能奏效。

世界上成功的发明例子很多,但像摄影技术传播速度那么快的例子却是少见的,这项发明20年后就传遍了全世界。在这20年间,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一些伟大的摄影家。如马修·布雷迪拍摄的美国内战的照片,迄今无人可比。到了1870年,出现了一批业余摄影师,但那时的摄影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很难运用的。那时,摄影要用沉重而易破碎的玻璃底片,不仅移动费力,还要小心谨慎。此外,照像机也相当笨重,摄影的准备时间很长,需要特定的背景等等。每个人都知道摄影的难处,当时的摄影杂志——最早大量发行专业刊物——就经常抱怨,并不时提出改进的建议。但是,1870年时代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