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414900000090

第90章 做生意讲和气,不讲骨气(4)

一次,二人刚摆好棋子,左宗棠就吩咐士兵用钉子将自己的“帅”钉死在棋盘上,胡雪岩在一边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士兵钉好之后,左宗棠就问胡雪岩是否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胡雪岩欠身说不知道。左宗棠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说无妨。胡雪岩这才说,我想您是在拿棋局比喻战局,杭州城就是这个固定不动的帅,要想收复它,必须把四周扫清。

听了胡雪岩的回答,左宗棠高兴地说,说得好,你要想赢,就得把我的帅动下地方。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胡雪岩是个不爱外露爱装糊涂的聪明人。通过与左宗棠下棋时的表现,他赢得了左宗棠的更多信任,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其实不光经商如此,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有这种假糊涂真聪明的智慧。

一天,朱元璋走到一间刚完工的大殿里,回想自己当年当和尚的情景,百感交集,见四下无人,便忍不住将心声脱口而出:“唉,我当年不过为饥寒所迫,想当个盗贼,沿江抢掠些金银财物而已,哪曾想能有今日这番气象。”说完后,仰面观看棚壁,却吓了一跳。原来有一个漆匠正在一个大梁上聚精会神地刷漆,由于梁木宽大,朱元璋先前竟没发现他。

朱元璋马上意识到这漆匠听了他的秘密,如果不杀人灭口,势必会传得四海皆知,那可是丢人丢脸又不利于自己的大事。

他开口让那名漆匠下来,连喊了几遍,漆匠充耳不闻,继续慢条斯理地干着手中的活。朱元璋大怒,加大了音量喊,那名漆匠仿佛才听到声音,忙下来跪在朱元璋面前,叩头说:“小人不知陛下驾到,没有及时避开,冒犯了陛下,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怒声道:“你耳聋了吗?我叫了你几遍你都不下来?”

漆匠叩头说:“陛下真是英明,连小人耳朵有点聋都知道。陛下圣明,这是小人和万民的莫大福分。”

朱元璋生性多疑,但看漆匠脸上神色并无太大变化,心想他骤然听到这样大的秘密,自然知道厉害,不吓得掉下来,也会面无血色,不会如此平静,看来他真是耳朵有些不灵敏的人。这样想着,也就放过他了。这名漆匠却在当晚找个借口逃出皇宫,连夜逃回家中,携带妻小躲避他乡。

在与左宗棠下棋的时候,如果胡雪岩处处显示自己高超的棋艺,可能反而会使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但是他又明白自己也不能让左宗棠让得太明显,太明显的话反而会显得自己认为左宗棠棋艺太臭,无疑是出力不落好;在左宗棠问他钉帅的含义在那里的时候,他早已看出了左宗棠的意思,但是故意不马上说破,而是看左宗棠意欲何为,最后在左宗棠的“鼓励”下,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谓是装糊涂真聪明的高手;而那个漆匠也正是因为揣着明白装糊涂,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可见,人生在世,都要有点糊涂的精神,这才是真聪明。

调和洋人与朝廷: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

很多时候,能够往后退一步,自己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行动也能更为游刃有余。向前一步,看似堵住别人的入口,占了上风,其实这也是堵住了自己的出路,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才会常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从整个大局来看,暂时的、部分的让步类似于象棋上弃卒保车的方法,是为了更大的利益而付出的必要代价。

在生意场上,如果只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费心费力就只能得到蝇头小利,不可能做成大事业。想要把生意做到出类拔萃,就必须把目光放长远,看到眼前的牺牲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才能有魄力舍弃一些利益,做出适合长远发展的决断。

胡雪岩在做上海的市面时,当时的上海并不稳定。一方面是因为小刀会起义后,洋人曾经对他们进行过接济,因此租界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但是很多县城却被占领了,因此,清廷对洋人更为不满;另一方面,洋人曾经与太平军从事过军火交易,因此朝廷很恼怒,决定在上海设立内地海关,增加关税,对洋人在上海的生意采取限制措施,颁布了禁止丝茶运往上海的法令。

洋人和朝廷的关系很僵,在这种局面下,洋人在上海的生意全面受到影响,而朝廷也就少了一道财源。因此,双方又不愿意如此一直僵持下去。胡雪岩既然想要让上海的市面活泛起来,自然要把他们的关系打理顺当。于是他做了两件事情。

为了缓和洋人的态度,他决定把自己囤积的生丝尽快脱手。这些丝本来是他用来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的,在这个时候脱手,他之前的心思就白费了,但他现在并不去计较这些小利益,而是在向洋人发出一个友好的信号,在中国做生意的洋人通常都比较重视中国商人的态度。同时,他还去苏州拜见了时任苏州学台的何桂清,因为他自己并不能代表朝廷,还是需要官场中的人出来与洋人进行调停。

在胡雪岩这个中间人用心良苦的调停下,两者果然休战言和,上海的市面又安定繁荣了起来。在这样安定的局面下,胡雪岩又能够真正地放开手脚。否则的话,无论是想在上海开米行,戏院还是茶楼,等等,若没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洋人和官场达到了相互信任,胡雪岩既获得了洋人的信任,做生意多了财源,又赢得了朝廷的好感,在上海更能够游刃有余。

有些人认为如果要成就大事,必然是锱铢必较,每一分每一厘都要赚个干干净净,却不知道这样做很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原来的时局下,胡雪岩纵然有再好的经商能力也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他说:与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撤退,倒不如主动进行战略转移,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图在其他方面获得发展。他确实做到了。

在调停的时候,胡雪岩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很多人认为他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是胡雪岩清楚,这件事情并非与他无关。时局不安定,对于小商小贩来说是小损失,对于做大生意的他来说则是大损失。因此他在这过程中虽然投入不少,但是他原本所追求的就不是这些小钱,而是要用小钱来换取以后事业的长足发展,胡雪岩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是个多么成功的商人。

许多事情都与经商一样,有时候退步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这样的道理。

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击败俄奥军队。1807年弗里德兰战役中,俄军又战败,实力大为减弱。刚登基的亚历山大一世为积蓄力量,使用了新的斗争策略,以卑微的言辞讨好对方,处处表示退让的姿态。同时,为了对付英国,拿破仑也极力拉拢俄国,亚历山大一见到他就投其所好:“我和你一样痛恨英国人,你对他采取各种措施时,我是你的一名助手。”

1808年秋,拿破仑邀请亚历山大在埃尔富特举行第二次会晤。这次会晤,是拿破仑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法俄两国的友谊威慑奥地利。消息传到俄国宫廷,激起一片抗议声。皇太后在给亚历山大的信中说:“万万不可前往,你若去就是断送帝国和家族的荣誉,悬崖勒马,为时未晚,不要拒绝你母亲出于荣誉感对你的要求。我的孩子,我奉劝你,及时回头吧!”

亚历山大却认为,当时俄国的力量还不足,还必须佯装同意拿破仑的建议,应该“造成联盟的假象以麻痹之,我们要争取时间妥善做好准备,时机一到,就从容不迫地促成拿破仑垮台”。

抵达埃尔富特后,亚历山大恭言卑词,在两个星期的会晤中,与拿破仑形影不离。有一次看戏,当女演员念出伏尔泰《奥狄浦斯》剧中的一句台词,“和大人物结交,真是上帝恩赐的幸福”时,亚历山大装模作样地说:“我在此每天都深深感到这一点。”一天,亚历山大有意去解腰间的佩剑,发现自己忘了佩带,而拿破仑把自己刚刚解下的宝剑,赐赠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装作很感动,热泪盈眶地说:“我把它视作你的友好表示予以接受,陛下可以相信,我将永不举剑反对你。”

1812年,俄法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十分尖锐,这时亚历山大认为俄国已做好准备,于是借故挑起战争,打败了拿破仑。后来亚历山大说:“拿破仑认为我不过是个傻瓜,可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生活中,掌握进退之道有诸多妙处。大舍大得,小舍小得,退往往只是为了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方向,或腾出一些空间。好比两车相逢,有时必须自己先退让,才有前进的可能,或是前进无路,只好后退另寻他途。在这点上,胡雪岩和亚历山大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与盛宣怀争锋: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俗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胡雪岩能够成为黄马褂加身的“红顶商人”,跟他超常的忍耐能力是分不开的,在与盛宣怀争逢的时候,他也表现了非常的忍耐。

李鸿章明白,要想绊倒左宗棠这颗“大树”,就必须先从他的左右手胡雪岩下手,因此,他起用了在办洋务方面有真才实学的盛宣怀。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与李鸿章很有交情,李鸿章对盛家的事情自然也不陌生,这就牵涉到他起用盛宣怀的第二个原因,原来,盛宣怀的姑姑与胡雪岩的朋友古应春曾经有过婚约,后来古应春悔婚,盛家对古应春的印象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而胡雪岩因为与古应春的交情深厚,盛家自然也不会多喜欢他。因此,李鸿章格外青睐盛宣怀。

为了与胡雪岩较量,直隶发生水灾的时候,在李鸿章的委派下,盛宣怀到上海集资善款和急需品。盛康也在淮南、淮北帮助儿子募集粮食、衣物,以博得善名。为了与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展开竞争,通过李鸿章的委派,盛宣怀又兼管了轮船招商局的漕运业务,后来又通过广东首富徐润,一步步地接洽了胡雪岩的房地产、丝、茶、外贸、钱庄等生意。

而盛康为了在苏杭地面上与胡雪岩继续斗,特地选择在苏州定居。当时胡雪岩正在修建

“走马楼”,为了取吉利质疑,这个“走马楼”形状修的特别像一个“大元宝”。但是这个“元宝 ”却不完整,缺了西北一角。那些看风水的“半仙”看了,无不摇头说是坏了风水。

这西北一角为什么缺了呢,原来西北角是家理发店,是个寡妇带着儿子开的,生意不错,无论胡家出多高的价格,那理发店主人说什么也不买,对此胡雪岩也只得听从母亲的劝告作罢。据说,这个理发店无论如何不同意拆,也是盛宣怀家族指示的。

虽然这种种事情让他内心异常痛苦,但胡雪岩还是忍了,他明白,如果没有胜算,只能忍着,毕竟,小不忍则乱大谋。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成大事的人来说,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胜算,为了成其大谋,必须忍耐。否则,就可能坏了大事。

楚汉相争中,刘邦由于势力较弱,经常吃败仗。汉四年,刘邦兵败,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刘邦的大将韩信亲自率领一队军马北上作战,捷报频传,接连攻下魏、赵、燕各王国,最后又占领了齐国全境。

韩信派使者来见刘邦说:“齐人狡诈反复,齐国又与强大的楚国为邻,如果不设王进行威慑,不足以镇压安抚齐地百姓,请大王允许我暂时代任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我现在被围困在荥阳,日夜盼望你韩信带兵来增援,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此时的刘邦只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况,全然没有了王者该有的风度,把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