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官商智慧全集
414900000060

第60章 在刀刃上舔血,牺牲利益换生存(5)

谭柏年也和胡雪岩一样看到了这次售米的商机所在,想要从中获得大笔回扣,于是也积极筹备这桩生意。等到得知这笔大生意被胡雪岩夺去后,心里非常不满,因为他把竞争对手考虑了之后,根本没去想到胡雪岩竟然会来上海抢占这个生意。依靠着自己与潘家祥的交情,他费尽了口舌与伎俩,对胡雪岩大加诋毁,终于说动了潘家祥毁约。

胡雪岩虽然获得了违约金,但是他知道这次失败的损失有多大。他做这次的生意固然是因为有利可图,但是也想借此先赚取银子,然后转入米行的常规运作。而且生意以诚为本,潘家祥又在商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他不能够取信于潘家祥,以后做生意也就难以取信于别人了。

胡雪岩把事情的经过梳理了一下,决定从谭柏年入手。他知道石三关把店中的事情都交给了谭柏年处理,谭柏年身为档手,老板又不管事,他必然会为自己谋取私利。现在就要去抓住他的过失去要挟才行。

胡雪岩回想起之前有一次做生意时,谭柏年对谷米的价钱并不在意,却再三要求按照一厘二的回扣存入到“裕和”钱庄户口上。如果这笔钱是交由老板的,为何不存入同一个户口呢?胡雪岩对这种档手吃回扣的事情早已司空见惯,决定顺藤摸瓜。他以在裕和钱庄存银20万两为条件,交换谭柏年在裕和的存款数目。裕和钱庄档手果然送来了明细账目。从中胡雪岩不仅算出了隆昌钱庄的生意状况,同时谭柏年从米行中获取的不义之财也一清二楚。

胡雪岩故意使石三关知道了谭柏年的所作所为,同时以入股三成,负责米行事务为条件承诺帮助石三关整顿米行挽回损失;然后又对谭柏年进行威逼利诱,终于使得谭柏年不得不答应替他效力。因为胡雪岩认为潘家祥必然是因为对他的信用产生怀疑才毁约的,现在只有让他无路可走才能与胡雪岩合作,所以决定让谭柏年不要告知潘家祥变故。

因北方旱情严重,而朝廷公仓空虚,漕运又一直没到,所以很多两道官员都拜访潘家祥,希望他能够提供粮源。而潘家祥觉得官府出价太低,所以没有答应。胡雪岩就托一位粮道大人去购买,出手不凡,潘家祥便与他成交。

但是他把运输的快船备好后,隆昌米行却毫无动作,一打听,谭柏年才告诉他隆昌米行的老板现在成了胡雪岩。知道中了胡雪岩的计谋,现在另找米行也已经来不及了,而那位粮道大人必然也是胡雪岩的人,如果违约的话,他怎么可能放过自己?只能以高价向胡雪岩收购了大米,由此,胡雪岩反败为胜,净赚了10万两银子。

商道多变,起伏难定。面对暂时的失利如果过早地放手,就等于承认了失败,放走了一个机会。而错过了一个机会,很有可能也就放过了随之而来的很多机会,因为只有尽力挽回败局才是明智的选择。胜了,则赚取钱财;就算最后依然失败了,也能够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

畏畏缩缩,犹犹豫豫,这些都是阻碍你前进的因素。只有具备敢闯的精神,造势的魄力,放开手脚,在商业的征途上才更加的稳健、更加的充实、更加的富有信心。不管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最终都会是人生当中无价的财富。

开药店:成功就得鹤立鸡群

胡雪岩是个善于在钱眼中钻营的人,否则他也不能成为一代名商。他的事业就是他在钱眼之中,从无荡到有,从小荡到大的。但是无论怎样,他都信守一个原则,绝对不加害自己的好朋友。朋友有难,一定支援。

当初,胡雪岩看中了开药店。在和刘不才等人商量开办药店事宜的时候,他一开口就是“初步我想凑十万银子的本钱”。可当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十万银子在什么地方。虽说他在湖州结识的朋友郁四说过愿意入股,但他已经帮了自己很多了,无法负担更多。“江湖上走走,决不干害好朋友的勾当。,”他自然不会取此下策,胡雪岩第一次感到了不着实。

不过,这也没有难倒胡雪岩,他脑子一转,便找到了为药店筹集资本的两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他可以向杭州城里那些为官不廉、中饱私囊已经被“喂’’得脑满肠肥的官儿们下手。他一回到杭州,首先攻下杭州抚台黄宗汉。这黄宗汉本事不大官却做得不小,执掌着浙江一省军政大权,已是封疆大吏。黄宗汉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可正因为他的贪婪,胡雪岩更有把握“收服’’他。胡雪岩打算许以大笔的进项,先用黄宗汉的资金做本钱。黄宗汉是浙江最大的官已经入股,另外再找有钱的官儿们来凑数,当然也就容易多了。

第二个渠道,就是让官府出钱帮助自己开药店。恰逢乱世,刘不才又刚好有专治时疫的“诸葛行军散”秘方。胡雪岩一方面采取只收成本的方式给军营送“诸葛行军散”,另一方面,以“诸葛行军散”代捐。

有了上面两个渠道,胡雪岩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让自己药店的药品输入军营。只要军营的兵将们相信这药好,就可以和粮台打交道,争取到了承接为粮台供药的业务。

粮台上用药极多药效要实在,价钱比市面便宜,还可以欠账,让粮台本人公事上好交代。自然公家愿意同胡雪岩做这样的买卖。而既然可以欠账,也就可以预支。除“诸葛行军散”之外,药店还有多张疗效显著的好方子,譬如刀伤药、辟瘟丹之类,都是战时急需的良药。就这样,这一步一走通,药店的本钱有了着落,也有个固定的客户。生意当然越做越大,“滚雪球”般地发展起来。虽然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豪赌,但胡雪岩确实赌得巧妙。

现在,胡雪岩这种“荡”的技巧,也是一种流传开来的销售理论。“先卖货,后进货”。现在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做法,却是当时不小的营销创新。这也是苏宁电器张近东一战成名的秘密武器。

南京素有中国四大“火炉”之称,1991年的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后,张近东发现苏宁店面空调的销售进入了“疯狂”的状态,不但企业事业单位纷至沓来,连一些小的经销商也纷纷来到他这里拿货。

因为资金紧张,苏宁没钱囤货。不得已之下,苏宁先收了钱,然后让别人先回去,承诺晚一点苏宁送货上门去安装、供货。其实是等客户一出门,就拿着人家的钱去进货,然后才是送货、安装。也是从这一年起,善于举一反三的张近东将这个模式扩大,竟然创造出了后来整个空调业界都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反季节打款,淡季打款,旺季进货。其实,这个新模式是有很大风险的,之前厂商不愿意做出改变也是因为市场风险因素无法预估也无力承担。淡季提前订货是建立在对未来旺季销售的预测判断基础上的,如果预测不准,特别是一下子订购过多,将会给苏宁带来重大损失。

由于张近东通过一个小的创新思路,轻易地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并为他后来度过苏宁诞生以来最大的经营危机、奠定胜局铺平了道路。在博弈之中取胜。

胜利与成功,是人人向往之事,但真正能享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喜悦的人,却并不多。这些为数不多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即他们明白取胜的关键,在于把握事情的主动权。

活着就是一种对抗。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敌意、中伤、陷阱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高明的人善于用控制的方法来征服对手,征服困难,从而达到驾驭的目的。

无论是胡雪岩,还是张近东,都懂得在“钱眼里荡秋千”,懂得如何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特有的经营模式,从而成就别人无法做到的事业。不得不说他们的荡法,实在“荡”得令人叫绝。

拉拢李鸿章:下赌注时要关注细节

坐在赌桌上筛子一旦摇起,不管你是买大还是买小,输赢总得有人对号入座。赢了,赌运、预测、技术都显得可圈可点;输了,无论说什么也无济于事,有些人喜欢事后诸葛,早就知道让你押大(小)咯,其实真正能够预测到下一步是怎样的人又有多少。

人生有时候也和赌博一样。一个决定一个注,每个人都满怀希望、却又没有十足的把握。胡雪岩做生意,随时都在押宝。被我们称作“十赌九输”的赌场规则,他幸运的站在了“一”的行列里,每一次的押宝,总能掀开中彩的字样。设想,如果胡雪岩这众多的押宝中有一次押错了,他的整个人生就很可能完全改观,也不会是呈现在此刻你我眼前的这副模样。

胡雪岩一下子从一个底层的穷人,变成了大老板,在人看来有种暴发户的感觉,但是胡雪岩没有那种自大、轻浮的态度,而是更为谨慎的面对每一次下注。当然,一旦决定了倒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大的赌注。谭则云、柳成祥和胡雪岩三人共同创业,为什么胡雪岩最后成了东家,他们二人甘愿做下手,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胡雪岩豪赌的眼光和勇气。

左宗棠和李鸿章有摩擦,胡雪岩是知道的,他不想吊死在一棵树上,因为得罪谁都是不好的,于是他想透过玉惠再去找唐廷枢,得到一些李鸿章的情况和需求,以此争取一些对自己的好感,趁机拉拢李鸿章。美人计加情报战是胡雪岩惯用的伎俩,但是对唐廷枢还真的很奏效。他透露李鸿章帮朝廷向洋人购买机器的一些事宜。胡雪岩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早李鸿章一步,代替李鸿章向洋人预付了订金。

胡雪岩这一想法是很好的,他是想拉近两人的关系,以后也有个照应。可是李鸿章却不怎么领情,一发现此事,非常恼火,立即要丁日昌还了这笔钱,倒也不是不满意胡雪岩的做法,而是气愤自己没有如此懂商道之人。

这一注真的押错了吗?也不是。李鸿章看到胡雪岩这样懂得为商之道,就传令部下帮助左宗棠把常捷军建起来。这令丁日昌吓一跳,帮助组建常捷军,岂不是为自己添堵?李鸿章可不这么想,既然胡雪岩如此的周到,都为自己想到了前头,而且左宗棠的气焰也是越来越高,何不顺水推舟,送个人情,以后也不至于太敌对。

如此可见,胡雪岩这一局虽算不上赢了,真正地拉拢了李鸿章,但也是为自己和左宗棠谋了利。这是一个赌注,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赌的背后是细心的观察,留意细节,防患于未来的修养。这是企业经营者非常重要的修养。

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纽波特海湾,一年四季风光旖旎、海风习习,宁静而安详。这里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除了镇上的人之外,偶尔就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到这里来转转。莎莉斯和科利尔决定在这里开设他们的旅馆。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举动,靠旅客吃饭的旅馆,面对的却是每日寥寥无几的外来人,来小镇办事的人大都住在政府开办的招待所。

但是8年后,当人们再看到莎莉斯和科利尔这家名为“西里维亚?贝奇”的旅馆时,红火的生意让人眼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在这里下榻。现在想来住宿,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订房间。

8年前,莎莉斯和科利尔还在俄勒冈州的一家大酒店里供职。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很多人在旅游之际,不愿意去酒店里的酒吧、赌场、健身房等娱乐场所,也不喜欢看电影、电视,而是静下心来在房间里看书。时常有游客问科利尔,酒店里能不能提供一些世界名著?酒店里没有,爱看小说的科利尔满足了他们。问的人多了,莎莉斯就留心起来。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一消费群体相当庞大。现代社会压力极易让人浮躁,人们强烈地要求释放自己,有的人就去酒吧疯狂,去赌场寻求刺激来发泄,而另一部分人偏爱寻一方静地让自己远离并躲避一切烦恼与压力,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开一家专门针对这类人群的旅馆,是否可行呢?莎莉斯在一次闲聊时,把这个想法对科利尔说了。没想到他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开办一家“小说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