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
4126600000009

第9章 聪明人总能从对方身上"找出"成功点(3)

在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有某地学生组织有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加其活动,更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在"对外"上保持一致性,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韩德勤是江苏洋河人,他当江苏省主席时,那里的百姓则说:"会说洋河话,就把洋刀挂。"

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所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内到处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蒋介石是奉化人,他倒并不在乎别人讥讽他重用奉化人。他的侍卫长多用奉化人,如俞济时、蒋孝先等。而侍卫官则几乎一律是奉化人,因为在他眼中,奉化人是最可靠的。他的秘书中,有9任是奉化人,是不是只有奉化人的文章最好,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但是奉化同乡可信,奉化并不出武夫,也不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区,但国民党军界里,奉化出过55位将军(其中中将以上20人),这种"人杰地灵",与蒋介石的提拔不无关系。

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制约着用人制度,影响着用人之风。既然"人治"的痕迹还很深,任用人才还不得不靠少数人举荐的形式,那么出于保证行政效率,保证意见比较集中,一句话,保证权力不被其他势力所威胁,任用同乡就成为非常现实的事。只不过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是给时代打下"乡党政治"的落后的烙印。

我们无意探讨这种"乡党政治"的种种害处,也不想对借乡情观念拉帮结派的行为作深入的批判。引用上面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际关系态度,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

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用的。

看清楚谁是你真正的"贵人"

在古文化中,人和的内涵就是"贵人相助"。有贵人相助,成功就会变得简单得多。所以,找到自己的贵人,并博得他们的信任和赏识,是成功的重要步骤。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往往有些人即使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就在于缺少贵人相助。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增加你的筹码。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急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

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因此,出门遇"贵人",可谓吉星高照,前途自然会一帆风顺,甚至飞黄腾达。

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己创业当老板的,竟然全部都曾被人提拔。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作用不外乎是栽培后进,储备接力人才。

有人说,政治圈是讲究人脉、关系现象最盛的,各路人马结党结派并不少见。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输送......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稳当有力的靠山撑腰,好像少了这层保护罩,就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圈里出头。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顿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把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回到了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把扇子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吗!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妙点子。

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这对于我们修正自己的做人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1)寻找贵人。是指在层级组织中寻找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首先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是贵人。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仔细深入观察,你才能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2)激励贵人。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在层级组织里,贵人帮助你往上晋升后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不帮助你晋升,他有什么损失。这是激励贵人的入手之处。

(3)以退为进。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住,那么不管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

因此,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有挡路人的那条升迁道路,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道路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等他获得晋升后出现空缺时,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是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假使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

虽然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自己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假如提拔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双方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这才是正确的做人方法。

讨人欢喜也是一种难得的本领

在同样的场合,有的人一开口则气氛轻松活跃,有的人则始终疙疙瘩瘩。找不到让别人开心的讲话语气和方式,整天愁眉不展,领导难道还能自动往上贴?

在一个饭局上,见到两个境遇迥异的人:一个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当年是校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子,在报社杂志社混得不如意后,决定投笔从商,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事。另一个连大学校门也没进过的人,拿的是中专文凭,给老板开过几年车,十分受宠,现被老板指派在公司做事,职位是硕士生才子所在部门的经理。

聊了一会儿就发现,上市公司的老板一点也不傻,两个人比起来,绝对是中专生经理更让人开心。他喜欢开自己的玩笑,以抖搂一点无伤大雅的丑事来博得众人的捧腹大笑:比如小时候农田里偷人家的玉米,开车违章被警察抓到后悄悄溜走,因为那个年轻的警察竟然没有在第一时刻拿走他的驾驶证......他也喜欢开别人的玩笑,不过都是善意的,有时他的玩笑还会让玩笑的主角十分得意。他提起他的老板装修客厅时用的两根柱子,每根20万元,"又占地方,又贵,又起不了支撑的作用是我平生所见最没价值的投资。"他老板不怒反喜,笑骂他:"你哪里看得懂?那是因为......"

话多,但讨人喜欢,机灵,但充满善意。有一段时间他帮着老板管钱,老板向他要钱去豪赌的时候,他竟然婉言拒绝。老板从此对他又多了一分敬意。

最近这位中专生经理在公司的资助下去读了某商学院MBA,从此麻雀变凤凰,可以把过去不太体面的教育背景一笔勾销了。

与他相比,硕士生显得沉默寡言。就算不多的几句话里,也充斥着生疏与敬畏。反正只要他一开口,火热的氛围顿时降温。读了那么多年书,却始终找不到让别人开心的讲话语气和方式,难怪他混得不如意。

不过他有自己排解的方式。他有一个博客,在小圈子里比较出名,引来不少热爱文字的男男女女的喜爱。就算他的文字这辈子也找不到出版商来出版,也不用惋惜。因为他在写的时候已经很开心了,更何况还有一些人捧场。

相传给慈禧梳头起家的李莲英其实也不是那么会梳头,但他会隐藏落发。慈禧在梳头后,总能看到一些落发,为自己的青春渐逝凄凄惨惨戚戚过后,就会迁怒于梳头的太监们。李莲英没办法阻止落发,却有办法用极快的手法把落发藏入手心、袖筒中,让她老人家眼不见为净,从而因解决了落发问题而大受慈禧赏识。

就是这样的一方世界。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独特的技艺而被一部分人赏识,不管这个技艺是写诗、插科打诨,还是善于玩隐藏落发的魔术。

把优越感让给别人,你并不少什么

你愿意与一个滔滔不绝、需踮起脚尖才看见的人交往吗?那么别人也不愿意。优越感是对他人自尊与自信的挑战,没有人会喜欢。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人,他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或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群众中的威信。

事实上,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们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手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有人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李先生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得人缘儿的骨干。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难不得罪人的,可他却是个例外。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他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由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从此他便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与其分享,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人们,必要时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如果你的长处短处被同事看透,就很容易被他们操纵了。

由此可见,还是谦虚一些好,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我们必须学会谦虚,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永远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