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
4126600000005

第5章 磨炼靠说话打破僵局的本事(2)

在这个实例中,B国空军歼击机驾驶员与地面指挥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地面指挥部不该用"别管它"这样语义不明的言辞来回答歼击机指战员的报告。"别管它"既可理解为"别干涉它,任它飞行",也可理解为"甭管对方是什么飞机,打下来再说"。这样完全对立的两种意思,在"别管它"这句话中都存在。军事命令,是不能使用这样"同语异义"的言辞的。这是地面指挥部的责任。歼击机指战员的责任在于听到这样可以做完全对立的理解的命令时,应该再次请示,待命令进一步明确后再采取行动。而那位空军驾驶员却自作主张,按第二种理解将民航机击落下来,铸成大错。

在交谈过程中,人们对于语言的选用和表达,对方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语言本身不同的性质都可能使交谈造成困难。如:对于"妻子"

的称呼,在中国可称为"爱人",而在西方许多国家,则应称为"夫人"、"太太",不可以称为爱人,因为在这些国家"爱人"是"情人"的代名词。有一位宾馆服务员在接待一位久居海外的华侨时,就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他看见这位华侨已经年近花甲,但妻子却十分年轻,便免不了恭维一句:"您的爱人看上去十分年轻漂亮。"没想到,老人沉下脸,一脸不高兴,心里想,自己向来是个正人君子,怎么会干出这种荒唐事呢?可见,这种误解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有时,我们由于选词或表达方式不当,或对方对词义的理解不同而造成交谈失败。

谈话时,使用的言辞还应该讲究字音的选择。

汉语同音字很多,许多词写出来有区别,念出来很难区别或无区别,容易在交际上造成混淆。如:"致癌"与"治癌"。

前者是"导致癌症",后者则是"治疗癌症",语义截然不同。

"全部"与"全不"。

前者是"全体"之意,后者则是"全都没有"之意。"全部完成"

与"全不完成",语义恰恰相反。

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应注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言辞。

如致癌,就不如说成"导致癌症"。"全部",就不如说成"全部都有"。这样一改,就不易混淆了。

有问不必有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对别人提出的问题马上作出反应,好像不回答就欠了人什么似的。其实对事不关己而且自己又绝对没有建设性意见的,你尽可以绕着走。

一次,有位记者打电话问一位女作家,对某位艺员的婚变有什么意见。这位作家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她的理由是:第一,那位艺员与我素昧平生,问我实在是多余,即使是相识的,人家婚变也不容我嚼舌;第二,是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我应该有意见。

很多人有个有问必答的习惯,不答就像是欠了人似的,所以每每说了自己无谓说的话。其实,我们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没有兴趣的事、没有资格干涉的事、不想发言的事,都绝对应该保持缄默。别说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即使知道,如果自觉不宜发言,还是少说的好。

也有一种人是意见专家,上至世界大事下至邻居种盆花,他都有意见发表,什么都关他的事,什么都有高见,什么他都懂。

对于我们关心的事,我们免不了会有点意见,那当然是可以说出来的,即使解决不了问题,也至少反映一下我们的看法和感受。至于事不关己而且自己又绝对没有建设性意见的,还是少开尊口好。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人的条件反射就是有问必答,有时为了不好意思不答,临时就说了些荒谬多余、自己回顾也后悔的话出来。明白了有问未必一定需要回答的道理,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得体的、不一定对彼此有益的话。

如果你不想予人以生冷的印象,尽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岔开话题罢了。

当提出的问题太难答时,可以对问题避而不答,选择另一个话题作答。由于巧妙的回答能显露答者的机敏和智慧,问者也会很满意。答得巧,既照顾了对方的面子,又使自己摆脱了窘境。

把言语中的缝隙补完整

偶尔失言之后,高手可以通过引申转移等手法补回来;若无辩才急智,说声"对不起",声明是自己口误也是正道;将错就错,坚持到底的,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场。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

有心机的人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谓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失言这种情况下,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1)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申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人在生活中,总有说话不当的时候,发生这些事时,最重要的就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积极地寻找适当的补救方法,尽可能地弥补你的口误。

良好的交往从称呼开始

如何恰当地称呼他人,要充分考虑对方的职业、性别、身份、年龄。当然,它们共同的前提不外乎是对对方的尊重体贴,使人乐于与你接触。

与人交往里称呼别人必不可少。"良言一句三冬暖",称呼就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沟通顺畅,交往成功。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造成交往受阻乃至中断。

其实,称呼别人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和固定的模式。称呼人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他人,这样,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而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这就使彼此间的交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具体称呼他人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他人,善意称谓

称呼他人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人要尊重,要抱有一种善意。不管双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和地位,即使双方感情并不怎么好,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在称谓上也要尊重,这是一条基本原则。这里面当然有一点应当注意:许多称谓是具有双重性的,比如"小胖"、"老蔫"等,既可以是一种爱称,又有调侃、轻蔑的成分,如何称谓,要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下称谓不当,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众所周知的著名音乐词作家乔羽先生有个尊称叫"乔老爷",那是从我国早期电影《乔老爷上轿》引用而来的。用此称呼老先生,带有几分亲近、尊重和幽默,很适合乔老的身份和性格。老先生也很认可这个雅号。但是,在一次某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中,乔老被邀请作嘉宾,现场有不少观众。主持人是位年纪不大的小伙子,他当着众多观众的面,张口闭口"乔老爷",让人听起来感觉很不舒服。它虽不包含讽刺和轻蔑,但毕竟是一种调侃,有一种隐喻,运用不当就可能出现不好的效果。

2.符合年龄,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