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
4126600000020

第20章 技巧并非万能,没有技巧万万不能(2)

我们不妨想一下,仅仅一个电话,就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更何况是面对面交谈。有经验的推销员挨家挨户去推销产品的时候,首先对在家门口玩的小孩特别亲热,其道理就在这里。

中国有句老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所以别忽略了这人情杠杆上的每一个砝码。

把"蘑菇"泡透了

本文最应引起您注意的两点是:一、有些事就得死缠烂打才能办成,不能一遭拒绝就退缩了。二、有人在你面前表演"苦肉计"的时候,别心一热就作了大幅的让步。

"泡蘑菇"法就是软磨硬泡的求人方法。它能够以消极的形式取得积极的效果,表现出你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

"磨"能够显示你的真诚,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够打动人。是主动地向对方解释和对方进行沟通,不停地软化对方的过程。所以,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磨"应该不露锋芒,不讲要办的事情,只是不间断地接近对方,使双方的关系渐渐接近,使对方多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你的愿望。意思是说,你想办法和对方接近或者和对方家人接近,并且通过各种办法和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贴近对方。这种感情上的"磨",对方是无法拒绝的。

一些领导爱让人"磨",不想轻易答复任何事情。你"磨"他,他从精神上获得一种满足感,就是权力欲得到了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去"磨",若存有虚荣心往往被对方笑话。他会说:"他若再来一次我真的同意了,谁叫他不来。"可见,"磨"是十分有效的办法。

有的人形容求人之难是"跑断腿,磨破嘴"。对于这一点,或许推销员的感受最深了。推销员在推销产品的时候,经常遭到客户的拒绝,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推销员又毫不气馁地来了。若客户说:"我们没有购买的意思,你再来多少次都是没用的,所以,我劝你不要浪费口舌了。"

推销员却毫不在意,仍然鼓起精神,笑着说:"请别替我担心,说话跑腿,是我的职责,若你能给我一些时间,听我解释解释,我就知足。"客户看见推销员汗水淋淋,却仍然一脸的笑容,不买就感到过意不去了,因此买了一些。

下雨天下雪天更是推销员上门的好日子。外边下着雨,别人都坐在家中,可是推销员却站在门口,无法不使人们产生同情心,因此很难拒绝。尽管人们都知道,这是推销员采取的计策。可是毕竟他这么做了,对此你真能无动于衷吗?

这种推销方法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感情,其实不想购买的人,也产生了"再也不能叫他白来了"的想法,使人们有一种心理负担,客户往往会想:"推销员如果多跑几个地方,可能产品早就已经推销完了,可是他却经常来这里,使他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若不买他的产品,就有些对不起人呀。"这属于加重人们心理负担的推销办法。

若想使人们做出大幅度的退让,就应该让人们多积累一些微小的心理负担,当人们的心理负担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会做出让步了。

新闻记者从事采访工作和求人没有区别,为了实现采访的目的,他们有的时候需要在夜里和早上行动。比如:在发生某重大事件的时候,新闻记者应事先打听到和重大事件有关的人,等下班以后,或者上班以前,再去采访。因为这种时候,人们都在休息,而新闻记者却在干活,往往会使对方产生一种心理负担,不告诉他事情的内情,有些过意不去。

在现实生活中,若能把这种方法加以运用,那么实现求人目的的机会一定会更多。

移山不成先打洞

一般说来,人们对一些突发的、难办的事件,大都持有警诫之心,会一下子把门封死了,让你无法往下进行。其实,提要求的方式是"先小后大",循序渐进,一步步达到你的预期效果。

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对那些与自己立场态度相距较大的观点,人们会觉得比实际上的差距还大,这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反照效应。

在发生反照效应时,由于人们会觉得说服观点比实际更不可接受,于是便会抵制信息,拒绝劝导,努力从信息和来源上寻找破绽,达到维护心理平衡的目的。

社会心理学对此提出了"登门槛"的策略,又叫"先小后大"术:你想走进一间房子里,却遭到主人拒绝,你可以先说服主人让你的脚踏上门槛,其次说服他让你的一只脚踏进门槛内,达到这个目的,再说服他让你进到屋里去。这就是说,在遇到与被说服对象的观点差距较大的情况时,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先提出较小的要求,待他接受以后,再提出较大的要求,就会达到改变对方态度的目的。因为接受了较小的要求后,由于人的"同化反应"在起作用,他就难于拒绝接着而来的较大要求。

美国科学家曾在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为了表示对交通安全的支持,要求一些被测试者在自家的窗前摆放一个小纸牌标语。那些最初同意这一要求的人,后来大多数都同意在自家院里竖起一块大的交通安全标志,虽然这得让外人来自家草坪上刨几个不小的洞。

与此相反,那些起先未被要求在自家窗前摆放小纸牌标语的被测试者,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拒绝了要在他们院子里挖洞摆放大的交通安全标志的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先提出较小要求,人们总是容易接受的。接受了较小的要求,也就等于缩短了说服观点与被说服见解之间的差距。以此逐步地提出最终要求,他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不会觉得不可接受了。再说,人的自我意识具有维持自身形象一致的倾向,答应了较小的要求,就不愿再拒绝较大的要求,因为再拒绝较大的要求,就会给人留下出尔反尔的印象,这往往是自我意识所不允许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女记者帕兰要求去采访一位很有地位的重要人物,想请他就海洋动物保护问题发表15分钟的谈话节目。但这位重要人物非常忙,如果知道采访要占用他15分钟,很可能就会拒绝。

帕兰该怎么办呢?

帕兰采取了先小后大的心理技巧。她先打了个电话:"在百忙中打扰您很过意不去,我们想请您就海洋动物保护问题谈谈看法,大概只要3分钟就够了。听说您日常安排极有规律,每天下午4点都要走出工作室到户外散散步。如果可能,我想是不是可以在今天下午的这个时候去拜访您。"

帕兰的3分钟(而且是在对方散步时进行)小要求被接受了。帕兰如约前往,采访于当日下午4时准时进行。当帕兰从这位要人的宅第出来时,时间过去了整整20分钟,也就是说,这位要人破例和帕兰谈了20分钟。而对帕兰来说把20分钟采访编制成15分钟的谈话,材料已足够了。

杀敌济友皆要留有余地

我们一般都知道逼敌人走到穷途末路,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反击的道理。但同时也应注意:帮人时"过度投资"会给人压力,如果永远无法回报,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与逃离。

当你占优势的时候,最差劲的就是逼得人喘不过气,或说不出半句话,这也就是所谓的"赶狗入穷巷"。他人被你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你还不懂得给对方留些余地,对方表面上可能表现得很宽容,匆匆地随便找个台阶下,但内心的煎熬却不像表面的那样,这种屈辱有机会他一定会讨回来。

孙子兵法中说过,攻敌时要留一条退路给敌人,若是把敌人团团围住而不留一条活路,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只好决一死战,倾全力反击。给对方留一条退路,这样为自己日后办事也留下了一条退路。

反过来,对人好是否就可以无所保留吗?也不尽然。

好事几乎都被做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请注意仅仅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使对方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从对方的着装中获得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