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朋友,后做交易
生意人所谓谈生意,大多数时候却是在聊天,谈谈时局天气,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这种方式可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就是说先把你的主题放一放,找个引子拉近你们的感情。
国外某家电力公司的推销员约翰,他曾经来到农村做过推销。他来到一户很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妇人,看到是电力公司推销用电的,于是把门关紧了。约翰一看事情不好,就说:"真抱歉,又打扰了您,我知道您对用电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我这次来是买鸡蛋的。"
老妇人打消了疑虑,于是把门打开了一些,伸出头来将信将疑地看着。约翰继续说:"我看到您喂的鸡非常漂亮,想买点新鲜的鸡蛋回去。"
听见约翰这样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了,问:"你为何不买别人家的鸡蛋?"约翰说:"别人家的鸡蛋都是白色的,做蛋糕不太合适,我老婆让我来您家买一些棕色的鸡蛋。"
结果,老妇人走出了门口,笑着和约翰谈起了鸡蛋的事情。约翰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夫人,我敢打赌,您丈夫养的牛还不如您养的鸡赚钱多呢!"
老妇人听了甭提有多高兴啦。的确,多少年来,她的丈夫都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因此,她把约翰看成知己,带他到鸡舍参观。约翰是马屁精,说的话声声悦耳,还说,若能用电灯来照射,鸡下的蛋会更多。老妇人已经忘记了以前对约翰的反感,而且还问约翰用电是否经济。当然,她又得到了解答。两个星期以后,约翰在公司收到了老妇人送来的用电申请书。
想一想,若约翰一张嘴就推销用电,老妇人一定不肯接受。约翰采取了曲线表达的方式,用买鸡蛋作托词,打开了老妇人的话匣子,接着以拉家常的方式,讲一些动听的话,巧妙地扯到了用电的问题上,说用电灯来照射,产的蛋更多。这无疑赢得了老妇人的信任,主动带来了用电申请书。
这种先做朋友后谈事的行事方式,在各行各业通用。人们总是对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警惕,若把你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些,他就不好意思直接拒你于千里之外。在良好的会谈气氛中,打消了人们固有的隔阂与顾虑,余下的事,则水到渠成。
匈牙利的米尔沙特是一位著名作家,但是就像其他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米尔沙特在成名之前,去出版社送稿件,常常被编辑不耐烦地推出来,他们对他的稿子甚至一眼都没看,就当成垃圾丢到垃圾箱里。后来,他再去出版社,不再主动提出自己写的稿件,而是主动找编辑们谈话,并且专门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提起他们刚刚出版的某本书,而且谈论其中的某些内容,这样许多原本对他置之不理的编辑甚至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发表关于那本书的看法。米尔沙特在一旁静心聆听,并且不时地表示自己的赞成,或者把问题引导到某一位流行的作家身上,从而提起了编辑们的兴趣,米尔沙特渐渐成了他们聊天不可缺少的对象。等到米尔沙特再拿出自己的稿件时,受到的再也不是冰冷的漠视了。
以向人求助的方式赢得友谊
有时候,向人求助,恰恰可以激发他的热情,他不以为烦,反以此为耀,这就是处事中反手的正用。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在一位大人物未发迹的时候,曾受过某甲的帮助,解衣推食,无微不至。有一天他出门时发现乡民某乙落水,于是他奋力将其救出。后来因缘际会,大人物成了人上之人,这时,对于曾救助过自己和自己曾救助过的甲乙二人,他又是如何对待的呢?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事实上,是大人物给了某甲一笔钱,打发他安度晚年,从此不再见他了--他使自己常记起贫贱的过去,心意黯然。
而对某乙,他则时时带在身边,作为自己英勇仁慈的见证,继续关心他、照顾他,对其宠爱有加。
这就是人心的微妙,有时候,向人求助,恰恰可以激发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不以为烦,反以此为耀,这就是处事中反手的正用。
卡耐基指出:"请求对方帮一个忙,不但能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而且也能使你赢得友谊与合作。"他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初到一个海滨城市,有一次在暮色苍茫时,我要去一个自己没到过的郊区。前半截的路线我知道怎么走,可是下了公共汽车换乘另一路车时,我怎么也找不到另一路车的车站。于是我走到一群下棋的当地老人面前,请教他们该怎么换车到我想去的地方。
"没想到这么一问效果惊人。他们听出我是外地口音,而且是在快要天黑时往郊区走,就感到事关重大,于是就七嘴八舌地为我指点路线,连下车后该怎么走都告诉了我。有一位老人为了这稀有的机会而兴奋不已,他站起来让所有的人都不要讲话了,他要独自享受这指示方向的快乐。
"因为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军事基地,故而这些人听说我和这样的地方有关联,倍感能够有机会给我这样的人指路非常重要。那位站起来的老人还放下手中未下完的棋,专门把我送上了末班公共汽车。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运用这项原则,把一个刻薄的敌人变成了他一生的朋友。那时,富兰克林凭着自己的年轻才干,不但建立了一个小印刷厂,还当选为费城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可是,他的才干却招致了议会中一位议员的敌对。这位议员不但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公开斥责他。富兰克林觉得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于是他决心使对方喜欢自己。他听说对方家里存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就写给他一个便笺,表示自己非常希望能借来一阅。这位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过了大约一周,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议员,并附上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谢。
以后他们再相遇的时候,这位议员居然一反常态,跟富兰克林打起了招呼,并且很有礼貌。自那以后,他随时都很乐意帮一帮富兰克林。
最终,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富兰克林是两百多年前的人了,而他所运用的心理方法,也即"请求别人帮忙"的心理方法,对现在的我们都还非常有效。
谈双方都熟悉的事物拉近感情
人们除了最关心自己之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也有一种连带的亲切感,抓住这个切入点,可以使陌生人变成好朋友。
熟悉的事物总能唤起人们心中强烈的温馨感和怀旧情绪。当我们与陌生人交谈时,如果总说一些对方知之甚少的话题,只会使两个人更加疏远;相反的,如果能根据对方的背景,多谈一些对方熟悉的事物,则能够经常勾起对方的回忆,使其"爱屋及乌",对自己产生亲近之感。
美国人赛珍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发表过对中国人民的广播演讲,这篇演讲深深地打动了中国人的心。在演讲中她是这么说的:"我今天说话不完全站在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
我一生的大半时间,都在中国。我生下3个月,就被父母带到中国去了。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又是先说的中国话。我小时跟着父母,并没有住过什么通商大埠。十数年间,我们到的地方是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山东各省的小城市、小村庄,清浦、镇江、丹阳、岳州、蚌埠、徐州、南州......这些地方,是我最熟识的。可是我最爱的,是中国的农田乡村。以后我长大了,又在南京住了17年。但是无论我住在什么地方,我与中国人相处,都亲如同胞。因为小的时候,我的游伴是中国孩子;成人以后,来往的又是中国的朋友们。现在我人虽已归故国,心中却没有忘掉旧日的朋友。所以今天我要从这两种角度说话。我既在中国长大成人,又在美国住了多年,受了双方的教育,有了双方的经验,我觉得我是属于两个国家的。"
赛珍珠一再提及中国人熟悉的地名,强调自己与中国人关系密切,对于听众而言,这些熟悉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和自己的种种经历立刻历历在目,而一个陌生的外国演讲者此时似乎也成了曾经同行的旅伴,国籍的界线模糊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社交圈,实际上都是以自己为圆点,以共同点年龄、爱好、经历、知识层次等为半径构成的无数同心圆。共同点越多,圆与圆之间交叉的面积越大,共同语言越多,也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因此,在与他人交谈时,一定要留意共同点,并不断把共同点扩大化,对方谈起来才会兴致勃勃,谈话才会深入持久。
请看下面这位先生是如何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的:
彼此陌生的男女主人公坐在火车上,看得出,这位仁兄对坐在对面的女士颇有好感,于是他开始没话找话:"小姐,请问去哪里?你没带行李,估计不是出来旅行的吧。"女士回答:"我去菲尔德镇,没必要带行李。""哦,菲尔德镇,那可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难道不是吗?"女士笑着点了点头。那位先生又说:"对了,车站边的那个咖啡馆还在吗?一年前我去过一次,那儿的咖啡味道真是棒极了!"女士:"是的,我周末也常去那里,气氛挺不错,布置得也很有情趣。"......
就这样,双方从一个小镇谈到咖啡、共同的爱好、对方的姓名、生活经历等,共同点不断扩大。待女士下车时,彼此成了一对依依不舍的朋友。
言者须有意,好话说到心坎上
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要以情分打动人心的时候,言辞中的技巧运用得当与否,会关系到事情的成败。
一般会办事的人都很会说话,会不会说话有时决定着事儿能不能办成。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办事高手,就必须掌握说话的技巧。那么,办事过程中都有哪些说话技巧呢?
第一,说话要客气
办事跑关系既然有求于人,因此开口说话就需要客气一些,那么怎么说话才算客气呢?
谦逊便是礼貌,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您呢!"
请求别人帮自己办事,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
第二,用虚话套实话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是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李某托赵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赵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一人在家,满脸愁容。李某开口道:"老赵怎么没在家啊?"果然赵夫人长叹一声:"唉,心脏病犯了,昨天送进医院去了......"
原来如此!如果李某实话询问赵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如何?李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赵局长真的被捕了,其爱人自然会实情相告。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第三,用轻松幽默的玩笑说实事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青年打工者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
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大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绕个弯子套对方说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难堪,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李某的路子做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李某的第二天,李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两难之境:若开口追款,太刺激李某的夫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这样对李夫人说:"真没想到李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李哥的那些客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李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地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结果呢?李妻反过来安慰他说:"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一笔带过他人的隐私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太光彩的一面。在交谈中,你要注意将其一笔带过,然后再转入他的光辉面上去,这表示:"我了解你的经历,但我钦佩你。"
传说从前有位国王,在一次战争中伤了左眼。在一次庆典中,找来了三个画家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家忠于现实,把国王的眼罩清清楚楚地画出来,国王脸色阴沉着,把他赶了出去。第二个画家见事不好,于是便画了一幅国王正襟危坐的画像,双目都炯炯有神。国王怒气冲天,更加不满意了。第三个画家献上他的画像,他画的是国王正在打猎的图景,国王半侧着脸,持枪正瞄准,显得十分庄严威武。国王舒了一口气,重赏了这个画家。
对一个寓言我们也不必较真,有个问题却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太光彩的一面。你无意中提起来,他会当成这是对他的讽刺,会疏远你们的关系;若刻意地避忌也不好,他心中的隐忧不除,总担心它有爆炸的一天,心意也不得舒展。最好是在交谈中将其一笔带过,直接转入他的光辉面上去,这表示"我了解你,但钦佩你",如此,便可与人亲切自然地相交。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别以为自己必须一直说下去,要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学会倾听,让对方多讲话,反而有助于自己的主动。
有一位在报社任职多年的记者,后来成了一家大企业的部门主任,薪水上升了几倍。认识这位记者的人都知道,他身材矮小,口才一般,又没有任何耀人的学历。这样的人何以在数十个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他在接到面谈通知时,立刻去图书馆查资料,知道了这家企业创办人的生平背景。
从背景资料中他发现这位企业负责人,早年进过牢狱,这些不足为人道的事,这位记者暗记在心。同时他知道这个大老板在出狱后,从一个路边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后来涉足建筑业,最后才有了现在的大企业。
这位记者在面谈时说:"我很希望在这样组织健全的大企业效力,听说您当年只身南下闯天下,由一个小小的水果摊开始,到今日领导万人以上的企业......"
那个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狱生涯,所以从不愿提起过去。不料这个记者能避开那不光彩的一面,直接把出狱后的创业和他南下闯天下连起来。这样他就名正言顺地说起了他的成功史,说得超过面谈时间了,大老板还是意犹未尽。
提出否定意见,要用转折句
如果你一上来就指责别人错了,常会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使下面的谈话陷入僵局,不如用先肯定后转折的语气说话,让对方不知不觉地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