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灵和肉体一样是会生病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健康的心灵则是成功的基石。学会呵护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永葆活力和青春,是任何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应对的挑战。
勿让悔恨毒害心灵
重要的不是悔恨的程度,而是改正的力度。
人生许多烦恼都来自于跟自己过不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因为一点挫折、烦恼,就终日沉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之中,那么其人生境况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而且将失去夜晚的群星。还有的人犯了一点小错误,虽然没有受到惩罚,但由于道德感过重,自责自贬不已,甚至辱骂自己、讨厌自己,或者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感到羞于见人,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这样不仅失去了快乐的心境,也影响了自我的精神状态。
在人的一生中,悔恨就像一剂慢性毒药,无休止地消磨你的意志,不知不觉中消耗你的快乐心情。悔恨又像蛰伏在我们生命长堤上看似渺小的蚁群,总有一天,我们会被它们所吞噬。所以,我们要学会宽恕自己。宽恕是指宽大为怀,尽释前嫌。由同情到宽恕,你已拥有一个开放的心灵,并开始逐步地、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与不平。如果你认为过去的行为是错误的,势必会让你内疚、自责,而当你忙着内疚和自责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从错误中汲取任何有益的东西。
其实,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难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每当你充满信心采取行动时,你永远无法预见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论最终成功与否,这些尝试都是可贵的。事实上,你往往可以从失败的经历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你完全没有必要为失败或过错而惩罚已经知错了的自己,重要的不是悔恨的程度,而是改正的力度。
当你做了一些违背自己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事情时,你的实际行动和你的为人准则之间就出现了一道裂缝。这时,你需要努力去原谅自己的过失,以便修复这道裂缝,重新找回真正的自我。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很随意地原谅自己或不知悔改、一错再错。一味地沉溺于自责、悔恨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而且过分地自我惩罚只会使你越发远离你的道德标准。
失败是严厉的老师,是宝贵的经验,是正确的先导,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错误的结果,并非都一无是处,有些错误的结果,是能够反败为胜的资本。因此,面对错误,我们大可不必怨天尤人,要善于化错误为成功,从中汲取有利的资源,而不要在悔恨的泪水中虚度人生。
在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就卓著。在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治疗多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有1000多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
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1000多页,里面有治疗方法3000种,药物1000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4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次”。
医生解释说:“造成人类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医治这种疾病的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如果’改为‘下次’,‘下次我有机会再去进修’,‘下次我不会错过我爱的人’。”
避免悔恨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在当下。其实,人的一生有许多这样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拥有的时候不在意,一旦失去则后悔莫及。其实有很多事情,在你还不懂得如何珍惜的时候就已成为了往事。我们常常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许多人认为必须等到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件事完成后才能采取行动。然而,生活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未来总是不可预知的,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尽头,许多人经常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有许多话没来得及说,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你没有必要过分苛求自己,而应该适时地对自己敞开同情之心。当你自责犯了某个错误,或辜负了自己的期望时,你往往会在你的真正自我和所谓的“犯罪嫌疑人”之间竖起一道障碍。拥有同情自己的心,你才能开启宽恕的大门,才能使自己从自轻自鄙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人类总是很可悲,在年轻的时候,有精力去消遣,去享受大自然的赐福,却没有时间、没有金钱,只是在拼命地劳作;等到有了时间、有了金钱,却没了青春。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亲人,因为亲人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是和你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是于事无补的,“当初”已成为过去,你追念的人也已经走过了你的人生。
威廉·波里索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要将自己的收入算做资本。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去获利。这需要有聪明才智才能做到,而这也正是智者和蠢才之间的区别。”
一个聪明人并不会为他所缺少的感到悲哀,而是为他所拥有的感到欣喜。会享受的人能够超越消极的情绪,每当他想起新的生活,新的经历,他就兴奋不已。他没有恐惧,不怕变化。他面对现实,背对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有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造成我们心理障碍的,影响我们幸福观念的,有时候并不是因为物质上的贫乏或丰裕,而取决于我们的心境改变。如果把心灵浸泡在后悔和遗憾的泪水中,痛苦就必然占据了我们的整个心灵。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自己空留“为时已晚”的余恨。
遗忘让人生更洒脱
只有善于遗忘,才能更好地保留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乐于忘怀是一种心理平衡技巧。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只会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乐于忘怀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乔治曾任英国首相,在一次和朋友散步时,每走过一道门,他都要小心翼翼地把它关好。朋友纳闷地说:“你用不着关这些门呀。”“唔,应该的,”乔治说,“我这一辈子都在关闭我身后的门户。这是必须的,你觉得呢?当你关门的时候,所有过去的事都被关在后面了。然后,你就可以重新开始,向前迈进。”生活中我们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好心情就会常伴我们。
爱默生经常以一种美妙的方式结束自己一天的生活。他对自己说:“你已经做完了你能够做的事情。忘记你昨天做过的一些愚蠢荒唐的事情,明天将是崭新的一天,要好好地开始,使你的精神昂扬振奋,不至于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累赘。”他清楚地知道,一个人不应该以悔恨的心情结束一天。爱默生好比一个随时关门的人,他过完了一天就关闭一道门,把过去的事情统统忘掉。
很多人都容易遗忘欢乐的时光,而对哀愁却时时记起。这显然是对美好心情的一种抗拒。换句话说,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于心。我们并不是因为笨拙而无法遗忘,而是因为我们对于坏情绪的执著。其实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检查自己已有的或曾经拥有的,总是看到或想到自己失去的或没有的,这当然注定了难以遗忘。
对于过去的错误,我们不应该耿耿于怀。《坛经》上说:“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另一个就是让人们不要总停留在过去,过去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
人的一生由无数的片段组成,而这些片段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毫无关系的。说人生是连续的片段,那是因为人的一生平平淡淡,周而复始地过着循环往复的日子;说人生是不相干的片段,是因为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属于过去,在下一秒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忘掉过去的不幸,忘掉过去不如意的自己。
人生短暂,不要为了过去的痛苦而耿耿于怀,自己伤害自己。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怀恨、不满和烦恼,如果把这些不良的情绪都融化掉,甚至可以治愈癌症。我们应该对过去网开一面,宽恕所有的人。宽恕别人就是爱护自己,最有力量的是宽恕,是慈悲。学会遗忘,人生才会变得轻松自在。
对错怪或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的心灵不要被记恨、烦恼所蒙蔽,怒火中烧、烦恼怨恨,对自己比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即使在不如意的环境中,也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欢乐与友爱的生活。回想我们所恨之人的一些优点,念及他曾做过的一些好事,而对他拙劣的一面视而不见,你这样去想和做,怒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烦恼会烟消云散,心中会充满慈悲。
学会忘记,抖落身上的尘土,做一个糊涂一点的人,安享心灵的平静与幸福,就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能学会“健忘”的人才能活得潇洒自如。当然这里所说的“健忘”,并不是在生活中真的丢三落四,而是说应该忘记时不妨“忘记”一下,该糊涂时就不妨糊涂一下。
忘记惨痛的往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生活在现在,面向着未来,过去的一切,都被时间之水冲得一去不复返。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念念不忘,只会被不愉快的事情腐蚀,从而变得充满仇恨,甚至导致精神崩溃,陷入疯狂。一个人并不那么容易忘掉伤心的往事,不过,当它浮现出来时,我们必须懂得不陷入悲不自胜的情绪,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愤恨、恐惧和无助的哀愁里。
人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的,身无任何外物,心灵也清澈无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加于身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世俗的名利、欲望、喜怒哀乐与得失成败纷至沓来,心灵也便会失去了儿时的天真无邪,而遗忘是一种让自己解脱的最好的办法。
最简单的心最快乐
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磊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生活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们拥有一颗简单的心,简单就是最真实的快乐。简单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通常表现在诸如单纯的饮食、有纪律的日常作息这种单纯的生活方式上。换言之,简单的心就是在喧嚣的世俗里拥有一片宁静的天空。
有时我们会渴望拥有简单的生活,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幸福是发自内心的,选择一种简单的生活就是挣脱心灵的桎梏,回归真我。简单而艺术的生活,恐怕是大多数现代人所向往的一种生活境界。
时不我待,想要做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往往是无止尽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和上下班占据了整天的时间。现代生活充满了各种诱惑,大量的信息需要筛选,无数的物质和享受吸引着我们。我们试图占有一切,而这往往把我们弄得精疲力竭。因此,简单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快乐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快乐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清楚这一点。雨果曾经说过:“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浩瀚,可以容纳许多东西,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占据,那么不论我们是富甲天下还是位及至尊,都不可能获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坚韧、顽强、刻苦、纯朴之泉的灌溉,那么即使我们一贫如洗或是位卑如蚁,也可以拥有快乐。
大部分人在多数时候都是不快乐的。但是,很多时候,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快乐的条件还没有齐备,而是因为活得不够简单。
有位富豪家资巨富,各种宝贝、享受应有尽有,但是却感觉不到快乐。怎样才能快乐呢?他已经厌倦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决定到美丽而神秘的远方去寻找快乐。
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去远方寻找快乐。他就这样带着沉重的包袱上路,可是他发现自己越走越烦躁,根本没有感受到一点所谓的快乐。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累得气喘吁吁,根本就没有心思观赏野外的风景,体会闲云野鹤的悠闲自在。
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从对面走过来。富人忍不住问道:“你看上去很快乐,是吗?”“是的,我觉得很快活!我刚从田地里回来,我的秧苗又长高了一截。在路上,我又幸运地捡到一些柴火和蘑菇!”农夫高兴地回答。“我什么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这么多财富,可是我就是感觉不到快乐,你一定有快乐的秘诀吧?”富翁好奇地问道。农夫憨厚地笑着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富人恍然顿悟,自己背着这么沉重的金银财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一路上担心的事情太多。晚上住店的时候害怕钱财被人偷走,白天走在小路上担心被别人抢劫,带着太重,丢掉又舍不得。成天忧心忡忡、惊魂不定,怎么能快乐起来呢?
如果富人只带够用的银两,把心思单纯地放在欣赏自然风光上,或者把金银财宝分发给穷人,他肯定就会快乐。他会因为没有了沉重的包袱而快乐,会因为给予别人帮助而快乐。
为什么孩子总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思想单纯,生活简单。对于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一座金山不如一包糖果能给他带来快乐;对于一个喜欢在野外玩的孩子来说,一团可以变幻出各种玩具的黏土胜过满屋子的高级玩具,所以,孩子是很容易快乐的。
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求时髦,快乐的人过着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一种物质财富不如人,但内心却享受充实富有的生活。现在流行的“草根运动”,就是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做法,强调简化自己的生活,把人的专一于身外浮华之物上的注意力,拿出适当比例放在人身体上、精神上、心灵情感上,过一种平衡和谐从容的生活,一个真正有感知的人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许多汲汲于外物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许多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卡尔逊说:“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简单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追求,放弃劳作,而是说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质及重心,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掉世俗浮华的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