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左手管理右手领导
4125200000020

第20章 率先垂范,让员工既尊重你又服从你(2)

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在1月20日委托其公关公司发布新闻公告虽然并没有事实根据,但是重要的是它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这为后来的问题解决打好了信任基础。事实证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拖延的时间越长,解决起来的难度就越大。因此,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不是关键,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才是关键。

解决问题,强调的是一种实干精神。邓小平同志曾经说: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领导者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企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领导者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因此,一名企业的优秀领导者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最重要的就是看能不能抓住时机,以最快的速度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拥有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精神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依靠领导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精神,而从中形成的上下级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君王御驾亲征,总是能在最大限度上鼓舞军队的气势。《战国策》中有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的记载。讲的是:燕昭王即位后,广招人才,励精图治,振兴国力,与百姓同甘共苦一同改变燕国弱小的状况。

话说一头狮子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土,于是计划向周边的领土发动战争。在它的号召下,所有的动物都碍于它的凶猛,被迫向它效忠,就连狐狸这样狡猾的家伙也表示愿意为它的荣誉而战。

然而可笑的是,狮子分配完任务后,把大大小小的动物都分派了任务,让它们上战场,自己却偷偷溜到山洞里纳凉。狮子刚转身离开,狼就准备开溜了。狐狸问它怎么敢违抗狮子的命令,狼低声回道:"除非它自己愿意跟我们一起作战,带领我们一起上战场,否则我不会给这样的国王卖命的!"狼虽然做了逃兵,却是因为狮子没有与它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缘故。

第一些领导者长时间在安逸的生活滋润下使 "同过紧日子" 七章的观念变得淡薄了,同甘共苦的精神没有了。他们只一味地要求别人艰苦创业,自己却花天酒地,享尽 "清福"。媒体曾披露过 率先这样一件事:

垂范某企业工人轮流下岗,干部轮流分批旅游。工人轮流下岗3个月期间,共节约 "工资成本"14万元。而干部分3批旅游共 让员花费11万元。

有谁愿意去效忠一个贪生怕死、贪图享乐的领导者呢?

传古代一位有名的将军,出征前皇上赏给他一坛御酒,他 重你不愿意一人独享,分给士兵共饮又不够,于是他把一坛御酒倒在 又服河上游,与士兵共饮。这一行为让全军上下为之振奋,作战时个 从个奋勇当先。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拥有与员工同甘共苦、患 你难与共的精神。每个企业都有运气不好的时候,每个企业也都有身处逆境的时候。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应该是一名好的舵手,带领员工共同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充满自信面对困难;千万不要端着一副领导的架子,指使别人上危船,然后自己却坐着小艇在后面跟着。身为领导更要以身作则,尽一份力,否则墙倒众人推,你这领导坐的小艇也别想平稳地驶到对岸去。

一个领导,带领两名员工,在一间小屋里齐心协力、同甘共苦,与员工共渡难关,最终独占鳌头,成就了自己的商业王国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会成功、能成功,靠的就是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精神。其实,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当人们身处危难的时候,为了能渡过难关,出于本能往往都会选择与人患难与共。如果危难之后,苦尽甘来还能继续与人共享就较为难得了。

作为一名领导者,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可以与员工共渡难关。而时来运转时,千万不能独自居功,独享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得到员工的爱戴,与员工共创公司大业。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需要依靠领导者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济。只有在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中形成的上、下级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才能使事业飞速发展,使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开拓前进。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曾经说过,"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与、创建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以高科技、高质量、好的管理闻名于世,然后又成为很多公司模仿的对象。同时我也希望在我百年之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能继续延续,这家公司的生命能继续延续,还是很多人讨论的一个对象。"

现在,休利特的希望已经实现了。惠普用独到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做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惠普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是分享的成功。在惠普,人事政策的管理目标就是使惠普的员工共同分享公司的成功。惠普的精神就是:惠普的所有员工共同分享经营中的利益和责任。比尔.休利特说过,"惠普相信惠普员工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惠普设置了专门的激励机制:每个人的成就都会反映出来,并且同时会展现出一套完整的补偿措施,即薪水和福利。惠普的每位员工都会根据业绩得到相应的就业安全保障,拥有安全、愉快、完备的工作环境,发挥多样化的才能,尤其自己所作的贡献还可以得到肯定,增添了无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惠普为每位员工创造了宽容的环境。有时某个员工由于个人问题而暂时影响了工作表现,也会得到惠普其他成员的理解,因为惠普的理念告诉他们,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惠普公司从成立开始,就把员工的身体健康作为一个关注的重点。惠普相信所有的工伤和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公司最大的目标就是想办法把它们消灭掉。惠普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第员工喜欢上惠普的工作,并为能在惠普做出成绩而感到自豪。

员工退休是为了促进企业人员流动的良性循环。每一位从惠普退休的员工都能享受到员工的权益,如果员工到了法定年龄才 率先退休,不仅能领到退休费,还可以拿到一笔额外的奖金,如果多 垂范做一年,奖金就会减少,直至没有。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鼓励高层主管能及时退休。所以,惠普多数高层主管都会及时退休。

惠普的这些做法使我们看到了领导者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 工既与共的精神,也正是因为如此,惠普的员工对惠普有着极强的凝 尊聚力,无论在惠普的哪一个机构,都能感觉到惠普人对自己工作 重你的满足。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而领导者作为企业文化的缔 从造者,以身作则,需要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工作。领 你导者需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企业文化的楷模,树立起企业文化的榜样,才能带领企业员工走向预期的道路。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形成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既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又是理念和制度的破坏者。企业领导者只有做到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才能成为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艾科卡就任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经理时,由于企业滑坡,公司犹如一盘散沙。他认为经营管理人员的全部责任就是动员员工来振兴公司。在公司最困难的日子里,艾科卡主动把自己的年薪由一百万美元降到一万美元,艾科卡超乎寻常的牺牲精神在员工面前闪闪发光。很多员工被艾科卡的行动感动得流泪,也都像艾科卡一样,不计报酬,团结一致,自觉为公司勤奋工作。通过企业所有员工的通力合作,不到半年,终于使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成为了拥有亿万资产的跨国公司。

艾柯卡认为:"领导,意味着树立榜样,如果人人同甘共苦,人们对痛苦的承受力就会更大。"后来有人问起他的公司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的 "秘诀"时,他只说了四个字 "牺牲均等"。艾柯卡所谓的"牺牲均等",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艾柯卡这种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精神值得我们领导者学习和借鉴。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靠领导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而从中形成的上下级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领导,实现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好地借助大家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主动去做别人不愿做的 "苦差事"

领导率先垂范,主动去做别人不愿做的"苦差事",才能让员工既尊重你又服从你。

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提出韦特莱法则:成功者所从事的工作,是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去做的。要先有超人之想,后有惊人之举,能不落俗套,可不同凡响。林肯就是最经典的案例:

美国内战结束后,法国记者马维尔采访林肯时问他:"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经起草,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回答道:"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悔。"

马维尔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的含义。

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信中,林肯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第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 七章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 垂范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 让员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 工既可以把它们晃动。"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当他们真正面对现实时,却又往往表 重你现得无所适从。慢慢地,他们开始觉得成功是特定的人才能做到 又服的事,自己是没什么指望了。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这么想,才使 从得成功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达到!假如你也和别人一样,那你也 你就只能做那 "大多数人",永远也别想成功了。如果你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并从中得到乐趣,就能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其实,很多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就在于他们选择了别人没有去做的事,并且全身心地去做。

唐骏刚进入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处于微软公司底层的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但7年之后,他成为了微软中国的总裁。从员工到领导者的飞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选择了别人没去做的事情。"他总结说,"在职业生涯中,要学会创造机遇,而不是等待机遇。"

1995年,王志东带着自己研发的中文平台RichWin去美国与微软公司洽谈合作。没有RichWin,微软公司在中国很难推广,因为微软公司做不到中文系统和英文系统同时进行。身为微软公司软件工程师的唐骏听后深受刺激,通过研究他发现这是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切换代码。当时唐骏就想,为什么不设计一个代码让所有的技术自动变换呢?但他没有抱怨,而是采取了行动。

唐骏知道有人提出方案了,他也知道没有人愿意去尝试,于是唐骏去做了这个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唐骏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后,就开始做引擎,Windows操作系统有2800个模块,唐骏把Windows操作系统里面分的三大块做出来,然后他把这个整体方案交给了公司的最高层,最后到了比尔.盖茨那里。

其实微软公司一直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人愿意去解决,唐骏做了这个项目,并且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这让微软公司的领导很高兴。于是,在公司的支持下,唐骏组建了一个20人团队,让这20个人去教1900名软件工程师,让他们学会唐骏的引擎开发模式,从而培养一个尖端团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