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左手管理右手领导
4125200000014

第14章 赏罚分明,激发员工当将军的上进心(2)

挥泪斩 "马谡",进行必要的无情管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体现的更多的是无奈,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无情管理是为了在以后能进行更多的有情管理。

挥泪斩 "马谡"是 《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段子。

三国时期,马谡打了败仗后和副将王平一起回来交令。诸葛亮先见了王平。他把王平痛骂一顿,又痛打了一顿,但是并没有再进行其他惩罚。接着马谡去见诸葛亮,诸葛亮既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而是数落了他两句:"临行之时,嘱咐你当道扎营,你为何不听?"马谡连忙跪下请罪。诸葛亮接着掏出一张纸对马谡说:"军令状在此,别怪我无情,来人,把他推出去斩了!"马谡一看诸葛亮真的要杀他,连忙磕头哀求说:"我上有老下有小,求丞相能给我一次机会,戴罪立功。"

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诸葛亮跟马谡的哥哥马良私交很好,后来马良在 "火烧连营七百里"那场战中战死沙场。作为马良的至交好友,诸葛亮对马谡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格外照顾,两个人的感情也很好。而且马谡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诸葛亮擒孟获、定南中的策略就是马谡出的。诸葛亮要杀这样一个既有感情又有才华的人,自己也是很心疼的。

诸葛亮一看马谡苦苦哀求,眼泪当场就流下来了,他对马谡说:"幼常,我们感情这么好,我真的不忍心杀你啊!可是军令状在此,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我没办法啊!你的身后事,不用担心了,你的家人我来照顾,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就放心吧!"说完,泪流满面的诸葛亮还是把马谡给杀了。

"挥泪斩马谡"这个行为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方面,让大家明白了不能办错事,军法无情,制度无情;另一方面,不但起到了杀一儆百的效果,还让所有人都深觉诸葛亮是个好人。有时候,员工也会像马谡那样犯下非常严重的错误,这时作为管理者,你必须要执行一定形式的惩罚,效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进行必要的无情管理。

管理者要记住,权力是我们施展抱负的舞台,纪律是维护舞台秩序的尚方宝剑。当你身边遇到像马谡那样的人,很有能力,平时为公司也做了不少贡献,但是他却犯下了令人无法原谅的错误,在团队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导致团队陷入了无序的状态,那么,管理者此时就很有必要进行无情管理。这样可以让其他员工有一种 "幸亏我没有做错"的认知,进而约束自己。

历史上,像这样 "杀一儆百"的例子很常见。三国时东吴的黄盖曾经担任过石城县的县官。当时那个县城的下属非常难指挥。黄盖就从中挑了两个做主管,分别管理部门事务,在分配任务时,黄盖还特意对他们说:"我这个人只靠打仗立功才当上官的,不是以文官的身份管理各部门的事务而出名。现在外来侵犯的敌人还没有打败,我要负责领兵打仗的任务,因此,县里的一切公文案件都委托给你们两个人。你们一定要好好管理各个部门,纠正和处分那些犯错误的人。你们各自负责我所交代的事情,办事过程中谨记我对你们的吩咐,如果你们敢刁蛮欺骗,那我绝对不会用鞭子抽打你们,而是要从严处置。希望你们能对工作尽心尽力,不要最后做错事受处分。"

那两个人看到黄盖说的话这么严厉,都觉得很害怕,于是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时间一长,他们渐渐觉得黄盖根本就没有看过公文,于是就慢慢地开始营私舞弊,对下级也放任自流。

这时黄盖也已经察觉到了,他掌握了两个主管徇私枉法的证据,于是就把全县所有的官吏都叫来,先请他们喝酒,正当大家吃到兴头上时,黄盖把那两位主管找来,把他们徇私枉法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讲出来。那两个主管听了张嘴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知道磕头认错。

黄盖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你们犯错了我不会用鞭子抽打你们,这不是说假的。"

于是,黄盖就叫人把他们拉出去杀了。

虽然这两位主管也曾经帮黄盖认真处理过县衙的事务,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变成了"害群之马",严重影响了衙门公正廉明的形象。为此,黄盖做出了必要的无情管理。这种无情管理通常被我们称为 "杀一儆百",好处在于盯住一个人,而不是盯住所有犯错误的人。通过处罚一人,而产生警告团队的效果。

即抓住了一个,而惊醒了所有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的意思。华盛顿说过:"使人达到适当的服从,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甚至也不是一月一年之功。"华盛顿明白,一个团队,要想培养出高标准的纪律性,是一件极其艰苦的工作,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更需要适度的无情管理才能完成。

管理是需要严格的。然而,在追求人性化的今天,许多企业都卖力地倡导有情管理,一不小心,他们就迈入了有情管理的误区。他们把对员工一味地宽容当作是有情管理的终极目标,殊不知,这很有可能导致员工涣散,企业停滞不前。

铁的纪律,规范的制度,是管理者的杀手锏。古有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有人犯错时,一味地宽容只会导致他们越来越嚣张。有时候,进行必要的无情管理是为了能更好地体现有情管理。徇私就相当于大堤中的蚂蚁窝,能让大堤崩溃。如果员工犯下严重错误时不加以无情管理,就可能会有接二连三的员工效仿。只有在管理中铁面无私,才能保护制度的严肃性。当然,一味地无情也不行,一味地无情只会导致人情丧尽。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团队时,要做到适度,只在必要时进行无情管理。

企业在需要无情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有情管理。有情管理能让员工对团队献出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所以无情管理不能随便滥用,管理者必须根据管理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因此,管理者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为了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管理者不能放过第一个以身试法的人。对于第一个伤害到企业的人,要坚决进行无情管理,哪怕他之前曾给企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其次,管理者有时候会同时遇到好几个违反制度的员工。这时候管理者一定要从严处理 "带头大哥",而对那些情节较轻,认识态度较好的员工则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这样既做到了无情管理,又兼具了有情管理。

再次,管理者在管人的行为中,所采取的手段都要严格。但是管理者在运用无情管理时,还要做到合情合理。既要符合人之常情,又要符合有关制度规定,管理者如果做到严中有理、刚中有情,就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最后,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使用严和爱、刚和柔两种手段。诸葛亮在斩马谡时流泪了,这说明诸葛亮之前对马谡是很器重的,对马谡也是充满关怀和爱心的,但是马谡不听军令,打了一场本可以不败的败仗,让军中损失惨重不说,还严重影响了诸葛亮的计划。这么一来,诸葛亮就算不想杀他也不行了,军纪在那摆着呢!管理者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既有威慑力又让人信服,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树立威信的策略中,用温柔的手段做冷酷的事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即所谓的"制严语宽"。

所以,管理者有时候必须进行必要的无情管理。

说到做到,不让奖赏成为 "空头支票"

得到下属的信任,是激励员工的基础,在对员工进行奖赏激励时,要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不让奖赏成为 "空头支票"。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有向别人许下承诺却没有兑现的事情,而这或多或少会让我们付出代价。有一个关于 "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故事。

一天,铁拐李上山采药,遇到了一位一头银发、面色红润的老人,铁拐李猜到这位老人不是凡夫俗子,于是忙上前搭话,言谈中知道这位老人懂得道法。接着他连续三年,不间断地每天都去跟老人交谈。

这一天,铁拐李又来到老人常待的地方,却没有看到老人,他正觉得奇怪,忽然听到头顶传来老人的声音:"你一定能修成正果,但是你还需要多多磨炼,三天后你就能得道,到时候你要惩强扶弱,行善积德,不久你就能成仙了。"

铁拐李循声看去,才知道和自己交往三年的老人竟然是天上的"太上老君",是专门下凡来点化自己的。他连忙磕头道谢,结果激动地忘形了,忘了自己在山上,一不小心就从山上摔下来了。

等到他苏醒过来后,才发现自己躺在一家农舍里,身旁还坐着一个老农和一个小孩,他们一直守在他身边。铁拐李连忙谢老农的救命之恩。但是,铁拐李发现老农总是眼中含泪,好像有什么心事。于是他就询问老农,才知道是老农的老伴生了重病。

铁拐李一听连忙劝老人家莫哭,然而他也没有办法治好他老伴的病。但是铁拐李心中一直感念老农对自己的救命之恩,所以他就把遇到太上老君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还告诉老农自己三天后就能得道,到时候一定来帮她治病。

铁拐李在老农的千恩万谢中离开了农舍。这之后,铁拐李的成仙之路异常顺利,他还收了七个徒弟,组成了传说中的"八仙",一直在各地锄强扶弱。

忽然有一天,铁拐李想起了当年对老农的承诺,于是赶忙驾云来到那家农舍,可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小孩在坟前痛哭的景象。铁拐李知道自己来晚了。他轻轻地走到坟前,老农的儿子看到是他,露出了天底下最恶毒、最冷酷的神情,用眼睛直直地瞪着他。

铁拐李非常后悔,跪倒在坟前,仰天长叹道:"我枉为仙人,居然失信于他人。"说完,举起手向自己的一条腿劈去,腿应声而断,从此,铁拐李就拄着拐杖走路了。

铁拐李成仙了,但是他失信了,向老农开了张 "空头支票",最后留下了神仙也没有办法弥补的遗憾。

在常人看来,企业管理者是个什么都能做到的人,他们似有三头六臂,既能上天揽月,又能下海捉鳖。而管理者也常常被这样的"奉承"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确实什么都行。既然没什么做不到,也自然就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了。于是乎,一些管理者兴头一来,轻易地就给下属许诺,小则向员工个人许诺:"好好做,年底给你两成分红";中则在员工大会上拍胸脯保证:"大家放心,今年一定能实现销售额成倍增长";重则在政府领导或媒体面前豪情万丈地表态:"再过八年超过肯德基"!他们总想着:反正承诺又不花钱,说了也没什么损失。然而,他们承诺是说出口了,之后却大多忘在了脑后,最后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