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人家教,育未来名人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对父母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家族培栋梁,为祖国育英才实为天下广大父母的期盼。
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表现,父母们往往期望过高,引导却不得法,致使很多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抑或走上歧途,贻误终生。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是难辞其咎的。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义,但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更是锦上添花,有求必应,总是把孩子当做手心里的“宝”,恨不能让他们没有任何挫折,不受一点打击地长大。殊不知,在这种关怀备至的教育观念下,在对孩子无比的溺爱中,孩子已渐渐地变得脆弱、贪婪、无情、无能起来,可我们却只知道怪孩子不理解父母,枉费了父母的苦心,却不知原本是我们害了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翻开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时空中有着无数名人的星光在闪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因受过长辈良好的教育而成功,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过人之处,可以说是给我们总结了经验,做出了榜样。
如太任,为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贤者,她在怀上姬昌(周文王)时便“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后来,姬昌成为周朝开国帝王。
如孟母,为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她三次搬家择邻而居,为教育孟子一心向学,她不惜剪断织线,让他明白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终使孟子成为一代儒宗。
如杨震,为了教育孩子清正做人,他不治产业,别人劝他留财给子孙时他说:“使后世称孩子们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也是一份厚重的财产吗?”成语“清白传家”即源于此。
如岳飞母亲,为使岳飞立志报效国家,刺“精忠报国”四字于岳飞背上,岳飞报国抗金,使南宋得以偏安。而“岳母刺字”也成为千古美谈。
如曾国藩,教育子侄只求他们能读书明理,德才兼备,所以他的后辈中两百年间人才辈出,较有名的人才就有两百余人,几乎没有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对现代的父母们而言,如何做到对子女“爱而有教,严而有慈”,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成功者?我们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不妨看看历史上这些名人的父母或长辈是如何教育他们的。本书将告诉大家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只要我们能掌握其精髓或有所创新,我们也能将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像他们一样的成功者。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家教趣话》荟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数百个名人家教的故事,将各以近半的篇幅讲述他们的受教育经历和成功教子故事,走近这些名人,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遥远;阅读这些故事,你必定会从中得到启迪,领悟到培养孩子所需要的最有效和最适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