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初中生物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4040300000053

第53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2)

始终处于愉快、积极主动求知的精神状态中进行强化泛化训练1、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B)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有关B、XY型生物体细胞内含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XY型生物体细胞内若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2、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C)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3、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1)A、a和B、b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III8,III10,(2)若III8与III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3)若III7与III9结婚,生育的子女既可能患,又可能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分析,回答,反馈、巩固,深化、理解。

9.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本节课采用总结式板书,边探究、边总结、边板书,反映探究的过程,体现板书的目的性、启发性,强化本节教学设计的意图。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XY型性别决定:以人为例

(1)染色体组成

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精子:22+X或22+Y。

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卵细胞:22+X。

(2)性别决定的过程。

(3)举例。

2.ZW型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2.以人的红绿色盲遗传为例

(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2)六种婚配类型及遗传图解:

(1)XBXB╳XBY。

(2)XBXB╳XbY。

(3)XBXb╳XBY。

(4)XbXb╳XBY。

(5)XBXb╳XbY。

(6)XbXb╳XbY。

(3)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

(1)男患多于女患;

(2)交叉遗传;

(3)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10.学习效果评价

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着眼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以体现科学方法教育为主,落实设定的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在评价方式上,以老师主导的形成性评价为主,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以求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最后,做一些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附:参考资料

1.血友病

血友病为一组先天性凝血障碍性疾病,因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而分为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和血友病丙。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出血。发病率以血友病甲最高,发病率为4×10—5~1×10—4,重症患者占存活男婴的1/7,000。乙次之,血友病丙罕见。

血友病甲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特点有:

(1)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性传递;

(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所生子女中,男性1/2患病,1/2正常;女性1/2为携带者,1/2正常;

(3)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所生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均为携带者;

(4)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所生子女中,男性1/2正常,1/2患病;女性1/2为患者,1/2为携带者。

有20%~40%的患者无家族史,这是基因突变所引起的,可以遗传,遗传规律同前。

2.人类Y染色体连锁遗传

Y染色体上也带有基因,但是,目前已定位的基因很少。在Y染色体上只定位了H—Y抗原基因,人的TDF以及外耳道多毛等少数几个基因。在鱼类的Y染色体上具有较多的基因,如决定鱼的背鳍色素斑的基因。Y染色体只有极少部分与X染色体配对(绝大部分是不配对的)也就是同X不发生或极少发生交换。这样在进化中,Y染色体上发生的突变就会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给男性后代。比如在某一家族中,曾祖父Y染色体有一特定序列,则其儿子、孙子、曾孙的Y染色体都会带有这种特定的标记,这种标记可以视为进化标记,也可以在鉴定亲子关系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Y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特点是全雄性遗传(图20)因而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叫全雄性基因。

(第四十六章)《关于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说课稿

广州市天秀中学,陈献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谈谈我的设计构想。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类群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本节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2.能力: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三、教学思路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植物和动物的类群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在设计本节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按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根据生殖器官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将植物分为有种子和无种子。根据有无花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生物分类

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二.植物的分类

三.动物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生物分类二.植物的分类,三.动物的分类,学生通过猜物游戏,体验分类的方法,学生发表观点,学生看书81页。小组讨论,复习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小组看图讨论,完成填空。汇报交流。小组交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观看图片,小组合作对动物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上的动物,进行分析,得出多种分类方法:知道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1、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学生完成表1,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演示课件示各种书,设疑:有一张非常漂亮的滇金丝猴图片,藏在其中的一本书里。请你猜猜,最有可能在哪本书中?提问:你根据什么选择这本书?演示图片,全世界生物种类繁多,要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指导学生看书81页。观察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出示讨论题:1、菜豆、玉米种子的子叶片数一样吗?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如何区别?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3、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4、假根有什么作用?5、平行脉和网状脉有什么特点?6、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组织学生讨论,看图根据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完成填空,在分类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是如何解决的?除了这些分类方法和依据,还有根据其他的方法分类的吗?出示思考题:1、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2、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那些类群?3、能否把这些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列?4、把种子植物排在最高等的依据是什么?5、通过分类活动,你认为植物分类应考虑植物的哪些特征?演示图片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看起来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目前生物学家普遍采用的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即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进行分类,出示思考题:1、对动物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动物类群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2、弹涂鱼、蝾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弹涂鱼是鱼类、蝾螈是两栖类、蜥蜴是爬行类。请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学家是根据哪些特征把弹涂鱼归为鱼类;蝾螈归为两栖类而蜥蜴归为爬行类?小结:科学家们按照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已经发现和命名的动物有150万种,作业:下节课室外观察植物,进行分类。要求认真观察,作好记录。科代表分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性和练习的准确程度来反馈信息进行评价与调节,针对反馈不理想的信息,教师再做启发性指导。

总之,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点拔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分析和说明,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03年6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重点报道了Y染色体上男性特有区段的来源,它们有的来自X染色体,有的是进化过程中X染色体序列退化的遗迹,还有的是扩增的产物。同时,发现了在Y染色体上这些区段中有8个回文序列,在8个回文序列中有6个带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差不多都专一地在睾丸中表达,表现为限性遗传。

3.性别决定的几种方式

(1)染色体决定性别

在二倍体动物以及人的体细胞中,都有一对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通称为常染色体。有些生物的雄体和雌体在性染色体的数目上是不同的,例如,蝗虫的性染色体,即X染色体,在雌虫的体细胞里是一对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可用XX表示)但雄虫的体细胞里却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可用XO表示)。另一些生物的雌体和雄体的每个体细胞里都有一对性染色体,但它们在大小、形态和结构上随性别而不同。例如,猪雄性体细胞中是一对大小、形态、结构不同的性染色体,大的一条叫X染色体,小的一条叫Y染色体,雌性的体细胞中是一对X染色体。

X、Y性染色体在形态和内容上都不相同,它们有同源部分也有非同源部分。同源部分和非同源部分都含有基因,但因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很少,所以,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从进化角度看,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随着分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同源部分则逐渐缩小,或Y染色体逐渐缩短,最后消失。例如,雄蝗虫的性染色体可能最初是XY型,在进化过程中,Y染色体逐渐消失而成为XO型。因此X与Y染色体愈原始,它们的同源区段就愈长,非同源区段就愈短。由于Y染色体基因数目逐渐减少,最后变成不含基因的空体,或只含有一些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基因,所以它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如果蝇)。但是,高等动物和人类中随着X和Y染色体的进一步分化,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却起主要作用。

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的。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分为两大类型。

XY型这一类型的动物雌性个体具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则具有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其中一条是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Y,称为雄异配型。属这类性染色体的动物有大多数昆虫、圆虫、海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多足动物、蜘蛛、若干甲壳动物、硬骨鱼、部分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

此外,在一部分昆虫(如蝗虫)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这类雄异配型动物的性染色体用XO表示。

ZW型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雌异配型动物。为了与雄异配型动物相区别,这类动物的性染色体记为ZW型,雌性ZW,雄性ZZ。属于这一类型的动物有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某些鱼类。在这类动物中,也有和雄异配型动物中类似的情况,雌性个体中不存在W染色体,这类雌异配型个体的性染色体记为ZO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