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成大事必懂的8条潜规则
4025600000004

第4章 潜规则一:自我修炼,练好内功能抗大压(3)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大事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大事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大事的阻力。

一个人若能宽以待人,在生活中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习惯,这样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记住这些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一个行为或言论的反映、感觉如何,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这样,便会自觉地宽以待人了。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点评:

宽容待人,是成大事者的风度,这种风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内在的修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才能成为取得成功之冠上那颗宝石的人。

7.天道酬勤

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任何事情,惟有不停前进方可有生命力,学习更是如此,不前进就是后退。学校不是享乐的天堂。在这里,人才云集,快节奏的生活,高度的竞争又时刻令人体会到一种莫大的压力,潜移默化地催人上进。这其中不乏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有一位知名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19楼蜗居的时候,我曾一度同一位年岁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师住对门,他就是被称作“中国文科的陈景润”的裘锡圭教授。别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记得他那十点五平米的房间,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内四周从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书。他是古典文献专业的,我没有听过他的课,平时也很少说话,只是见面点头而已。

有回我上厕所,发现他蹲在那里,还在一页页地背字典、看辞书。人家告诉我,这不是第一次。

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他总是用最快节奏的步子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书,又一溜小跑式地赶回座位,那动作,倘录下来,活像电视动画片里匆匆赶路的人物。

当我们的孩子已追逐戏闹在楼道里的时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钻在书堆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另一个世界里。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他写出了郭沫若赞为“至确”的考据文章,辨识了大量的战国出土竹简;在这间神奇的小屋里,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登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巅峰。

他也有娱乐的时候,那是在水房。他洗着洗着衣服,会突然发出几句京剧唱词的狂吼:“穿林海——,过雪原——,……”声音震颤了窗玻璃,在他身边没有准备的人会吓一跳。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躯体,这会儿才找到感情的喷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着脸盆,又大步流星地钻回了那间小屋。

像上面这位学者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都深深地知道只有勤奋才是浇铸成大事之硕果的最佳肥料。所以,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充分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事业而奋斗着。

点评:

没有一个人的才华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成大事者的背后,都有着一连串儿的让人精神为之振奋的事。在成大事的道路上,除了勤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

8.惜时如金

我们生活是以时间的单位为单位的,如果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惜时如金,用最少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这是我们成大事必须遵循的原则。

节约时间是基本的运筹原则。从时间中节约时间,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办尽可能多的事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效率。恩格斯指出,利用时间是一个极高级的规律。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者都想方设法把一般人不屑利用或难以利用的时间利用起来,下面是成大事者总结出来的一些从时间中去找时间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1)拒绝拖拉

办事要拒绝拖拉、疲沓,以免误事。英国着名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个钟头,寻眼镜又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做文章一个钟头零一刻,然后,送往邻街的邮筒,究竟要不要带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去掉了20分钟。照这样,一个忙人在3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一整天的犹豫、焦虑和操劳,最后还不免累得七死八活。”

有的人在工作中稍不如意,就放下不干了或等待明天再干,这样一拖再拖,就有很多的事情给拖拉下来,而时间却悄无声息地流失了。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那你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对付拖拉,有三种有效对待的办法:

第一,养成良好的习惯

许多人的拖拉,是因为形成了那样的习惯。对于这样的人,无论用什么理由,都不能使他自觉放弃拖拉习惯。因此,需要重新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积极工作的习惯。

第二,确定工作的重要程度

一个人再拖拉,到了非干不可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干了,正如房子着火了,他就不得不迅速逃生一样。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他就不会再拖拉下去,以免造成危害和其他人的不满。

第三,委托他人

有的时候,你拖拉的原因也许是你不喜欢做,这或许与你的个性或专长有关。这时候,你可以把它委托给别人去做。这样,事情也做了,你也不拖拉,对双方都是件好事。

(2)消除“时间瓶颈”

所谓时间瓶颈,就是浪费时间多半源于单位的领导或家长、教师,正如瓶颈多半位于瓶的上端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对策:

①对“听而不闻”的人

应采取以下办法:慎选谈话的时机,不要在他繁忙或心绪不佳的时间与他联系;谈话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先尽量指明与他谈论的事对他的利害关系;一旦发现他听不进你的话语,则尽快结束交谈,另找时间再谈。

②对见异思迁的人

应多作询问,让他在解答时发现问题,通过研讨,迫使他改变主意,并决定工作次序和完成工作的时限,尽量避免中途变卦而浪费时间。

③对以你为听众的人

应尽量不发问,一边听,一边思考,在听话过程中,显示心事重重的态度,有礼貌地打断他的话,提出问题,共同研讨。

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唐纳德·C·伯纳姆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则,这就是当你处理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提出三个“能不能”的问题,以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第一,能不能取消它?

那些完全不必去做的事情,那些完全不必应酬的交往,应该决然“刹车”。“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不怕舍弃一些什么,才能得到一些什么。

第二;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

这就叫合并节约时间法。把能够合并起来的事尽量合并起来办,一举两得,无形中提高了效率。星期日去探望友人、同学,不妨在途中顺便跑跑书店。

第三,能不能代替它?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用费时少的办法去代替费时多的办法,殊途同归,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打电话同写信一样可以达到互相交流、传递信息的目的,但打电话可少费时间;骑自行车办事快就不要走路;看电影与看电视都可达到娱乐的目的,在家看电视就可节约路途往返的时间。由此可见,最简便的办法往往包含着较高的效率。

一项大的工作可以首先分解成若干小的部分,然后对每个小部分再问三个“能不能”,提高效率的途径就更会逐步显现出来。

(3)安排时间表

既然合理的利用时间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我们就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制订一个可行的、适宜自己的待办计划表。在待办计划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份计划时间表,首先应该简单明了,使你在百忙中随意瞄几眼,就可一目了然,明白马上需要做什么事。

①依赖记忆

在睡觉之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很好的方法。在确定所有的工作后,人就可以安稳入睡,不会满脑子胡思乱想。

利用记忆记住你的工作之后,你的脑子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有时候当我们的问题存在于脑海中时,睡梦中会突然跳出一个理想的解决之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所思就有所梦。当我们真正地利用了我们的潜意识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它的作用是惊人的、不可思议的。

有了计划,潜意识就要完成它,而记忆会替你完成。人脑就像一个平行处理器,许多工作在脑中可以同时处理,一旦记下了一定的事物,大脑就会把它转移到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开始研究解决它的办法。

②适时检查计划表

有了计划表,是否严格地执行了,还需要适时地检查。晚上睡觉前,再翻一翻你前一天的计划表,看一看你执行的情况和进度,会有助于你来日工作的安排和完成。

学生都知道,英语中的英语单词是最难记忆的。其实,如果你制定一个计划表,每天完成十个单词的记忆任务,定时检查,督促保证完成,那么一年过去,你就可以掌握3650个单词,两年之后,你所记的单词已足够你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写作和运用了。一天记十个并不难,难的就在于一丝不苟地坚持下去。因此,光有计划表是不行的,还需要适时检查,督促计划表的按时完成。

③限制计划数目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运用有限的精力去做无穷无尽的事是不可能的。人在极限劳动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导致意想不到的损害效果,因此,限制一天中的计划数目,可在自己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调整,使自己处于一个协调的工作环境之中,既可完成工作任务,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最好的办法是在下班前几分钟,拟定第二天上午的工作表。成功的高级经理人员谈到,这个方法是他们做有效的时间管制计划时最常用到的一个。如果延到第二天上午再列工作计划表,就容易草率,因为那时已经有了工作的压力,工作表上所列的,常常只会是紧急事务,而不是重要的事项。

(4)养成有计划工作的习惯

在棒球比赛里,胜利取决于跑回本垒的次数。只跑到三垒,并不能因为跑了3/4的路程而得分。

工作也是这样。能够开始当然很好,继续做下去也不错,但是不到完成,你就不算做了你开始做的事情。很多人有一种把一件工作“做了一会儿”,然后又放在一边的习惯,还欺骗自己相信工作已经完成。

这样是很浪费时间的;因为你常常不会再回头去做这件工作,因此你先前所用掉的时间就等于失去了。就算你再回头去做这件工作,首先,你要花时间重新建立起冲劲,从头探查各步骤,检视上次你所做的事情,就算把它做好,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因此不要堆积许多只做了一半的工作。

当然,如果工作范围太大而不能一次做完,那你该怎么办呢?那就是系统地利用时间。

例如,假定你有一份很长的报告要写,你就避免从“一次只做一个小时左右”的观点去想,而要指定你自己先写好大纲,或做好调查研究,或写下引言。做好了这一步,你把它放在一边就可以有完成某一件特定事情的感觉,并且清楚地知道你下一步该做什么。下一次再做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重新去理出头绪,也就不会有心智阻碍。

然后再把工作分成许多小工作去做,你就会养成所谓的“强制去完成”的宝贵习惯。这会为你每天省下很多时间。

(5)善用零碎时间

在大都市地区。通常人们每天早上去上班要花一个小时在高速公路上或火车上,而下班回家又得再花上一个小时。在美国,上班时间平均单程是20分钟,而在人口100万或更多的大城市,32%的人住在距离上班地点35分钟车程的地方。

任何事情要在你一生中占去这么多的时间,都值得你特别注意。很明显的,有两方面值得你考虑一下:第一,是否能减短交通时间?第二,是否能有效地利用交通时间?

你要有意识地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投注在什么方向。你会惊异地发现,不浪费这段时间会获得多么宝贵的益处。

推销员常常发现,在接待室等待客商的时间,利用这个空当儿,足够他办完所有纸上作业:写一份和上一位顾客面谈的报告、写给顾客以及可能成为顾客的人的信件、计划以后拜访哪些人、填写支出费用报告等等,只要把必备的表格或资料带在手边就可以了。

不要认为这种零碎的时间只能用来办些例行纸上作业或次优先的杂务。最优先的工作也可以在这少许的时间里来做。如果你把主要工作分为许多小的“立即可做的工作”,你随时都可以完成重要的工作。

点评:

上帝很公平,他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只看你怎样去利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把时间当金子一般去珍惜的人,终不会是平庸之辈。

9.重视自我

成大事之人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自我。

拿破仑有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永远成不了将军。其实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应该给自己定个位。定什么位,将决定自己一生成就的大小。志高千里的人决不会自甘平庸,甘心作下人的人永远成不了主人。

在现实当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相信命运,凡事听天由命;有的性格懦弱,做事依赖他人;有的没有责任心,不敢承担责任;有的惰性太强而好逸恶劳;有的缺乏理想,混沌度日等等。总之,他们给自己低调定位,遇事不敢独当一面,又不敢承担责任,不敢为人之先。一句话,就是不敢重用自己,被一种消极的心态所支配,甘心自我轻贱。这种心态是一个人进步的最大障碍,成功的大敌。古人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重视自己,给自己高调定位,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独当一面,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敢于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敢为人先。成大事者的人心中只有一种信念: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还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