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成大事必懂的8条潜规则
4025600000002

第2章 潜规则一:自我修炼,练好内功能抗大压(1)

成大事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在此之前,你须先以成大事的名义进行自我修练。自我修练包括品质、习惯、性格、心态、修养等多个方面的修炼。因为良好的品质、完美的习惯、健全的性格、积极的心态、儒雅的修养等都是你成大事的铺路石。相反,那些恶劣的品质、不良的习惯、缺陷的性格、消极的心态等对你成大事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要成大事必先从自我修炼开始,提升自我,为迎接明天的辉煌作最充分的准备!

1.品德是成大事的首要因素

品德被称为心灵之根本。品德由种种原则和价值观组成,给你的生命赋予方向、意义、内涵。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非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之时便成为我们能否成大事的首要因素。

许多人认为,成大事靠天资、活力、人缘。历史却教育我们:长远来看“真正自我”比“人家眼中的我”来得更重要。

美国建国的头150年,几乎所有关于成就大事的人的故事,都着眼于当事人的德行。杰出人物像富兰克林和杰弗逊等都明确强调:人生须以品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正人先正己”是很多成大事之人的为人守则,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也正是很多成大事之人的处世之道。不管我们是已成为成大事之人,或正向成大事的方向努力,“正己”应是我们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在历史上被称为大治史话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是以身垂范的楷模。他们曾先后亲自下田耕作,为天下先,在生活方面也尽量节俭,不作无谓的铺张浪费。甚至文帝对死后的陵墓造制都写有遗诏:“治灞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原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我甚不取。”如此自树典范,才有了“文景之治”,使之“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百姓也才有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可谓是有德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对“德行”和“表率”有充分认识:“若变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则影曲,上治而下乱也。”唐太宗是“贞观之治”的主导者,如果没有太宗自己的“严于律己”的态度,“贞观之治”从何谈起。

唐太宗李世民和汉文景两帝都可称为以德服人的一代治国有道的君王。

纵观古今中外的诸多商业巨子,成大事的首要因素就是严格要求自己,给属下树形象、做楷模,使得各级上行下效,形成团队精神,以求进步。试想领导的示范作用力量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

在现代的管理学和领导学科中,很多的事例里都提到了表率和领导的成大事方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领导的以身作则和示范作用,员工和被领导者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他们在为事业拼搏的同时,也正在观察着领导者的一举一动,领导的每个举动,都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谁都不愿将自己的劳动价值去交给那些庸俗无德的人管理和利用。

而只有那些善于以身作则,严于要求自己人才能打造上下统一,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进而成就辉煌伟业。

注重道德,以正其身,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模式里,有很多小富即稍有成就者便抵挡不住诱惑而丧失操守,道德沦丧,纷纷落水,这些不得不引起渴望成大事者的注意。

我们认为,修身不拘年龄,随时可以开始,要诀是知晓推己及人。从推己及人的观点而言,须先取得小我的胜利才有大我的胜利。信守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承诺,即是小我胜利。这一类的承诺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我们日常生活时刻要面对的种种抉择。修身的第一步是勇于面对抉择,打定了主意便坚持下去。日复一日,你越来越能信守承诺,你的“品德账户”信用“存款”也就越来越多。开始时大费气力的事,渐渐就成了习惯。你如果惯于从生活小事修养自己的品德,将来就更有力量打造应付大事的毅力。

恪守承诺需要学会耐心等待。例如:大多数人因不达目的苦恼时,多是他们求胜心切所至。他们忘记了好东西最终会属于那些有耐心和毅力的人。

一位年轻的客户在拉走货物后,保管清理库单时发现他多拉走了两件货,经理得知后,并没有在当时派人追寻年轻人,因为他相信,年轻人可能还会来的,果然在第二天,年轻人就来到公司说明:由于搬运工的大意多装了两件货,他将在下次提货时给捎回来。

货管员问经理:“你如何能知道他会退回这多拉的货呢?”“我看到了他诚实的眼光,”经理说:“我到商场这么多年,能读懂他眼里的真诚,而且这年轻人将来一定会成一番大事业。我虽不知道他任何信息,包括地址、联系方法等,但他那双坦诚而直率的眼睛告诉我,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成功人士拿破仑·希尔,而那位经理就是希尔的事业导师安德鲁·卡耐基。

由此可见,良好的品德的确是成大事的铺路石。

点评:

一个人成大事的标志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炼。

2.练好“忍”字功

在成大事者的眼中,任何委屈都不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相反更能鼓舞士气,激发一定要成大事的欲望。

在成大事的过程中,一个人难免会有受委屈的时候,而如何以柔克刚,尽显本色,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就看他在这样的时候是否能以一种良好的习惯来控制自己,是否能够以柔克刚。

能忍一时的委屈,才会有将来的成绩。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她以严刑厉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的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成数百人,接着又杀了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就多得无法统计。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即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管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反坐。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不幸被株连者上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史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见武则天,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读武后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秋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要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狄仁杰听后,感慨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到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残酷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宋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秋仁杰释放。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柔克刚、忍一时委屈、而最终达到目的的例子。狄仁杰的做法告诉我们,有时候以“忍”为武器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以硬碰硬,会让自己吃大亏,这样做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不明智的。欲成大事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在事业的开创中,以此为鉴,学会耐住委屈的习惯,记住柔亦可克刚。

点评:

忍人所不能忍,需要一个人的勇气和毅力,需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宽容与忍让的习惯和作风,同时,更需要一种成功者的大家风范。一个人要成大事,这种习惯和作风是必不可少的,惟有如此,才会在关键时刻显出英雄宽宏大量的气魄和魅力。

3.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独立生活是成大事者的典型特征。你要想成大事,必须这样做!

你有没有独立自主的习惯,从你的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看出,你要学着独立去生活,自主地去做些事情,因为一个成大事者是不会在生活中依赖他人的。

当你作为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可能就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与抚养:饥饿、寒冷、病痛、挫折……似乎都有人在为你遮挡。而现在,你长大了,步入了社会,走向了你自己的生活,你是否想过:你能生存吗?你能适应社会吗?你能活得很好吗?从这一刻开始,你的精神支柱就是你自己,只有你才能对你自己负责!

安杰谈起他在美国的一段经历:那时为了16岁的儿子能够成才,狠下心来,送他到一所远离住家却十分有名的学校去念书。那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每天都需要转三站公共汽车,换两次地铁,穿越纽约最豪华和最肮脏的两个街区,历时三个多小时。而纽约的地下铁又是世界上最乱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事件发生。为什么安杰让自己的儿子放着附近的高中不读,而冒那么大的风险,整天奔波于那危险的路中呢?

一方面固然因为儿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向更是为了培养儿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安杰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说:人生的道路是更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着重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所以,一个欲成大事者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也许,你会遇到一些问题:觉得社会太黑暗,抱怨别人太势利,感受了人世间的冷暖之后,你变得孤独,寂寞,总有许许多多不能名状的情绪要发泄。这时,你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一个外表成熟而内心却仍然依附着过去扶持着你的力量的孩子。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独立,不能独自承担这许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顺心、不积极,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而这一切,又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鲁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传诵: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使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去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自强不息地奋斗。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鲁迅从此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当一个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成大事的第一步。

一个女孩子可能是很柔弱的,但当她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当她必须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她的身上将因为自己的责任而迸发出无比强大的力量,这就是独立的强大。天助自助者,社会需要坚强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软弱无力,随时会倒在自已身上的人呆在一起。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了,你才可能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自己就是你自己,这毋庸置疑。在这个世界,没有人会陪你一生一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地生活。

一个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要想迅速地成熟起来,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远离父母,去过独立的生活。正如一个婴儿,只有当他挣脱了双亲扶持的双手,自己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我们才会惊喜地叫道:宝宝会走了。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每个人都充满了智慧,又都有一副适应自己人生经验的“如意算盘”。

然而,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和家庭里教会你如何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点,以一个成熟者的目光来审视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独立地去面对、去体验,才会获得这些知识。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飞吧。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来时,竟然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只有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来时我们才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境界。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你自己、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