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时候你不妨把生命弯成一张弓,弯成一张能屈能伸弹性极佳的弓,以平和的心态,坚韧的性格去坦然面对一切。经历风雨、经历阴暗,饱尝挫折、饱尝磨难,其实这都是在为你成大事储备必要的资源。以蟑螂为例,蟑螂和恐龙是同时期的昆虫,可是恐龙早已绝迹,而蟑螂存活至今,并且大量繁衍。因为蟑螂墙缝里可活、壁橱里可活、阴沟里也可活。作为一个人,若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最卑贱的时刻、最痛苦的时刻也能像蟑螂一样能屈能伸,以屈求伸地活下来,那么还有什么大事不能成就呢?
1.像蟑螂一样生活
不管你遭到不如意的程度如何,只要你在主观感受上已到了沮丧、消极、痛苦,几乎要毁灭的地步,那么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要成大事勿必要像蟑螂一样地活着。人生难免要受点委屈嘛!
在北京每年都搞一次全市的灭蟑螂运动。没有人喜欢蟑螂,因为它长相奇丑,生命力极强,到处都有,打了一只,待会又出来一只,有缝就钻,有洞就躲,一般的杀虫剂它们也不在乎。
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做人若做到此份上,成大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据研究,蟑螂是和恐龙同时期的昆虫,可是恐龙早已死光了,蟑螂却仍在地球上存活,并且大量繁衍。那篇文章还说,蟑螂可以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只要有一小滴水,它就可以活下来。
人如果也有蟑螂的韧性,还有什么日子不能过,还有什么样的苦不能吃呢?还有什么样的事做不成呢?
在人的一生当中绝对会碰上不如意的时候,这些不如意有很多种,例如生意失败、失恋、人事斗争落败、被羞辱、工作不顺、家道中落等等,而依各人承受能力的不同,这些不如意也会对各人形成不同的压力与打击。有人根本不在乎,认为这只是人生中必然会碰到的事;有人则很快就可以挣脱沮丧,重新出发;但有些人只要被轻轻一击就倒地不起。
蟑螂是墙缝里可活、壁橱里可活、阴沟里也可活的昆虫,当你遇到不如意之事时,无论是客观环境造成的,还是人为的,不正如在墙缝里、壁橱里、阴沟里一样吗?如果你因为过着这样阴暗、充满脏臭与羞辱的日子而灰心丧志,失去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连一只蟑螂都不如。恐龙已经绝迹,蟑螂却仍在世上猖狂,只因它活下来了,所以你也要在最黑暗的时刻,最卑贱的时刻,最痛苦的时刻,屈辱地活下来。像一只蟑螂那般活下来。
也就是说,在这种时候,你不要去计较面子、身份、地位,也不要急着出头,这种日子很容易让人沉不住气,但只要沉得住气,只要“存在”就有希望,就有机会。这不是安慰你,而是事实本就如此——你看看,恐龙如今安在?
如果人能像蟑螂一样地活下来,必然会有一些收获:
重新出头的那一天,你会得到更多的尊敬,因为人虽然屈服于强者之下,但打不死的勇者却有更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有过蟑螂般的生活经验,便不怕他日横逆之来;换句话说,对不如意事更能悠然面对,能屈能伸;阴暗的日子能过,风雨的日子能过,人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事能为难他呢?
点评:
所以,不要做恐龙横行一时,要学蟑螂生存繁衍,才能做一番事业,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2.放下身段,前方是大道
能屈能伸,以屈为伸方能成就大事。
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是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在大公司里有成就,而是卖蚵仔面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
放下身段,路会越走越宽。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成就大事。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确实也应有他的勇气。放下身段,就是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以屈求伸。一个人要成大事必具备此精神。
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便越历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下女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失他们的身份。
其实这种“身段”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这并不是说有“身段”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就不能成大事。而是说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段,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将会越走越宽。
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从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成大事的本钱。
能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当然也就能比别人具有更多的成大事的资本。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却说:“我是小姐。”不愿意去乞讨。
结果呢?只能饿死而已。
点评: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就要放下身段,即要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
3.软硬兼施,有方有圆
曾几何时,一提到“软硬兼施”,人们就会认为是专门贬斥那些善于耍手段的人。对于那些人的行为,人们感到无耻和厌恶,说他们“软硬兼施,圆滑世故”。
软和硬都是为人处世的手段。既然是手段,欲成大事者大可不必担心对它的褒贬之词,尽管善择机会,见机行事。自古以来,软硬兼施的处世之道,正人君子可以使用,奸妄小人更加擅长,只不过是各取其用罢了。前者用以坚持正义,扞卫尊严,并且规劝他人行正道,后者则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既然它是手段,恶人用之作恶,正人自可用之“弃恶扬善”。
软硬兼施,需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作家三毛举例说:“对一个恶人退让,结果使他得寸进尺;对于一个傻子夸奖,结果使他得意忘形。”看来,要想使其发生效用,需见机行事,对欺软怕硬的人,可以以“硬”克之,对于吃软不吃硬的人,自可以以“软”化之。
“外圆内方”是软硬兼施的另一种表现。有方有圆,百事不难,为人处世既要坚持原则性(即“方”),又要保持灵活性(即“圆”),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方与圆是构成各种不同形状体的两个基本几何形体,无论何种物体,离开方与圆就难以成形,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要处理好人际之间的各种关系,也少不了有方有圆的处世之道。“方”,即指品行方正,“圆”,即指婉转机警。有的人外方内圆,秉性刚直,心地善良;有的人外圆内方,面容慈善,行事有方。这些人并不都是老谋深算,老于世故的人。他们以“方”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以“圆”作为减少阻力的方式。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斤斤计较、处处与人摩擦者,即便他本领高强,聪明过人,也往往会使自己壮志难酬,事业无成。青年人未经社会的打磨,总呈现出棱棱角角,容易碰壁,为了减少前进中的阻力,为了集中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必要时,我们应该做出某种让步或妥协,即用“圆”的方法去取代“方”的精神,当然不能把“方”全丢了。人们活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像舟行于江河,处处有“风浪”,有阻力,而一个人如果时时事事以“方”处之,以硬碰硬,竭尽全力与阻力相较量,相抵抗,甚至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做的结果,一来精力难以承受,二米树敌太多,更不好过,与其如此,何不适当地用些“圆”的方法,积极地去设法排除一些困难或减少部分阻力,这样不就使通向成功之路上少几块绊脚石了吗?
以战争为例,两军对峙,若正面进攻(可以说是“方”)不成,因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硬要上只能是“以卵击石”。有经验的统帅,面对寡不敌众的形势,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避其主力,击其侧翼,就会扭转战机,取得胜利。这“迂回包抄”的战略,不就是“圆”的战术吗?
行事为人,过于方正可能会树敌过多或显得不近人情而伤了别人;过于婉转又容易被人说成圆滑,所以行方圆之道要掌握“火候”。
点评:
无论软硬兼施也好,有方有圆也好,它都是启示人们处理好社会生活中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思维,为成就大事储备必要的资源。
4.欲擒故纵,回避锋芒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欲成大事者必懂得欲擒故纵,回避锋芒,结果必是遂你心愿一切如意!
冯至是某教育局的人事科长,经常处于矛盾的包围之中,上级的话他不得不听,违心的事也要办,下边的事不敢应,一应就是一大串,他的官当的苦不堪言。
在他极其苦恼时,一位智者提醒他,面对矛盾,你何不采取回避锋芒的办法,这能使你得到解脱。这使冯科长茅塞顿开,连叹自己以前太笨,以致得罪了一些上级。
掌握了这一处理矛盾的秘诀,冯科长坦然多了。
一次,刘副局长让他想办法将其自费毕业的侄子安插到某中学去。这不符合政策,让冯科长很为难,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他,而非刘副局长。这时他想起了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的退让之法,便小试牛刀。
冯科长对刘副局长说:“好,我会尽心为您办这件事的,你让你的侄子把他的毕业证、档案材料给我送过来。”
刘副局长的侄子来了,但只有档案材料,没有毕业证,因为他虽读完了两年学制,但学业不精,自学考试才通过了七门,哪来的毕业证,冯科长让他先回去等候通知。
过了几天,刘副局长又过问这件事情,冯科长先说了说他侄子的情况,随后说道:
“刘局长,我说话算数,你给那所学校的校长谈谈,只要他们接收,我这就把关系给开过去。”
刘副局长从冯科长的话里显然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只好说:“那就先放放再说吧。”
冯至对刘副局长没有采取直接对抗的方法,而是欲擒先纵、回避锋芒,达到了保护自身的目的。
官场上的矛盾、冲突、痛苦,使大部分人都会处于战争状态。用欲擒先纵的办法,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能让你的心灵自在、祥和,矛盾也会在迂回曲折中得到妥善解决。一旦回避了锋芒,你就会发现事情原本可以很简单。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你处于矛盾的漩涡中时,当你处于矛盾的焦点时,你不妨暂退让一步,再伺机推托。
点评:
欲擒故纵回避锋芒是一种智慧,更是成大事的一种手段。
5.以忍为先成大事
世间凡遇事以忍为先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所以欲成大事者必要时要以忍为先,先屈而后求伸。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故事:
刘秀手下的颍川郡,太守寇恂是个很懂得顾全大局而又非常聪明的人。
有一次,执金吾贾复从京城洛阳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个小军官在颍川郡杀了人,寇恂派人把这军官抓来,在大街上砍头示众。贾复在汝南郡听到这件事,认为这是寇恂故意扫他的面子,气得骂着说:“真是岂有此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寇恂这小子,我决饶不了他!”不久,贾复从汝南回洛阳,快到颍川郡时,对左右的人说:“我见到寇恂,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寇恂知道贾复不会放过他,就决定躲开,不跟贾复见面。他手下的一个武官对他说:“您怕贾复干嘛?我带着剑跟在您身边,他要动手,我就对他不客气!”寇恂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吗?蔺相如那么有勇有谋,连秦王都怕他,可廉颇要为难他时,他却让着廉颇。为什么呢?他是为国家着想啊!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难道做不到吗?”
可是,贾复是京城来的大官,他从颍川郡路过,太守完全避开不见面也是不行的。寇恂想了想,吩咐手下人备下丰盛的酒饭,等贾复和他的随从们来了,给他们每人送上两份酒食。贾复的队伍一进颍川郡地界,郡里的官员们就按照寇恂的安排,热情地迎上前去,献上好酒好饭,一个劲儿地劝他们多吃多喝。等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寇恂突然赶来,表示欢迎,然后推说有病,匆匆忙忙地走了。贾复急忙叫人去追,但手下人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吃得饱饱的,爬不起,跑不动,只好眼看着寇恂走远了。
寇恂是一个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他能够清醒地对待别人对于自己的仇视,不与他人去争长论短,而是机智避退,并不是他软弱无能,正是一个忠直之臣过人之处。寇恂忍仇不争、不斗,是心胸博大,为国家着想,如若不忍,与贾复刀对刀,枪对枪地争斗起来,只能是仇更深,怨更大,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而退一步,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正是海阔天也空。
点评:
坚持秉公执法,因而得罪权贵,结下怨仇,按理来说,寇恂没有任何过错。面对对方的寻衅,寇恂顾全大局,以忍为大,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成大事之人。如廉颇之小肚鸡肠者注定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6.天大事的事,忍一忍就过去了
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开了间典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一个附近的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尤老翁一向谨守“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通,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
可是赵老头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一边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
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儿体面点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
尤老翁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然后,尤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赵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