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新社交礼仪实用手册
3967400000018

第18章 仪态礼仪(3)

第四,忌媚笑。所谓媚笑指的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具有一定目的的笑,这种笑令人毛骨悚然,警惕心大增。

第五,忌窃笑。所谓窃笑是指背地里偷笑,这种笑免不了幸灾乐祸、洋洋自得之嫌。

微笑是善意的标志,是最好的仪态礼仪,象征着友好、礼貌。“逢人面带三分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熟人也好,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罢,微笑可拉近双方的距离,传达彼此的盛情美意。俗话说的好:“相视一笑泯恩仇。”可见微笑的重要作用。

9、体态礼仪

正确的体态语言,可以起到加强交流的作用。而错误的动作,不但起不到交流的作用,反而会显得十分失礼,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甚至可能发生冲突。因此,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必须注重体态礼仪规范,防止发生冲突。

具体的体态礼仪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手势礼仪,一是鞠躬礼仪。

手势礼仪种种

手势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体态语言,可作为人的第二张“面孔”,在表情达意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手势可以判断出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手势还可以展现优美、高雅的气质。不过,这些都是在正确使用手势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这就要求人们要掌握一些手势礼仪,为生活增添色彩。

手势集形象、情意、指示等多种表达功能为一体,在日常交往中被人们广泛运用,常用的手势有如下几种:

(1)双手自然摊开

这表明心情舒畅,无忧无虑,生活轻松自在;

(2)双拳紧攥

这表明,愤怒到了极点,急需寻找发泄的人或物;

(3)将手捂在嘴前

说明他对某件事情非常吃惊;

(4)双手托下颚

说明处于沉思当中,正在思考某个问题;

(5)手挠后脑、抓耳垂

说明此人羞涩不堪或无可奈何;

(6)手无目的地乱动

说明这个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已经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

(7)不自觉地摸嘴巴、擦眼睛

说明对方在掩饰某些事情或是在撒谎;

(8)搓手

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搓手,证明气温比较低;如果不是天气寒冷的原因,说明对方正在期待一些东西;

(9)时不时地咬手指或咬指甲

如果是成年人,说明对方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社会经验太少,处世太浅;

(10)双手指尖相对,支在胸前或下巴部位

这是自信的表现;

(11)对方双手叉腰或放在衣袋里

与人谈话,说明他对你不屑一顾,没有把你放在眼里。

手势是表情达意的辅助工具,它必须与语言、表情配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当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状况,如聋哑人,只能通过手势传达信息;交警通过手势指挥交通等。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社交过程中的手势。

在社交过程中,如果想用手势表情达意,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做到能使人看清、看懂,并能根据手势领会你的心理。

社交经验丰富的人,在交际场合比较注重手势礼仪,他们在与人交谈时,会根据交谈内容合理地运用手势。为了加强语气,强调内容的重要程度,往往会设计几种特定的手势与语言、表情相配合,借此渲染自己的表达效果。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双手,使其不随便乱动,只有在需要时,才发挥手势的作用,时刻保持一种彬彬有礼的风度。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手势运用得恰到好处,社交过程中,有些人的手势不太雅观,譬如:高兴时不由自主地边讲话边打响指;遇到难题时,抓耳挠腮;与人交谈时,不顾场合及他人感受,与对方拉拉扯扯;倾听对方讲话时,抓这儿挠那儿;讨论某些问题时,比手划脚;说话时,一个手势连续做,给人一种乏味、单调的感觉。以上几种手势都是不雅的动作,在社交中,不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使用手势应注意

一般情况下,使用手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简单明了

手势不同于语言,它是无声的,不像语言一样可以清清楚楚地表情达意,所以,在运用手势时,不要过于复杂,这样不利于他人理解。简单明了,清晰易懂,让别人很快领悟你的意思并揣摩到你的心理就可以了。

(2)摆动幅度适中

运用手势时,要把握幅度。幅度过大,会令人产生不良想法,认为你太过张扬,心境浮躁;幅度太小,别人又会认为你暧昧不堪。所以,要注意手势的摆动幅度。一般说来,手势的活动范围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一是肩部以上,它表达出一种理想、希望;二是肩部至腰部,这个部位大多可传达比较平静的思想;三是腰部以下区域,通常表示否定、消极的态度。

(3)大方得体

手势的选择要与谈话内容相统一,必须与谈话者的身份及所在场合相符合,刻意模仿别人,会妨碍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给人以人云亦云的感觉。

(4)入乡随俗

手势虽然可以加强语气,但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与文化习惯不一样,同一种手势,可能有不同的含意,甚至有相反的含意。所以在使用时还应注意到这一点。

这里简单列举几个事例。

第一,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再伸出其他手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OK。在不同国家却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它所表达的意思很多,如“同意、了不起、顺利”;我国和法国则表示“零”或“没有”;日本、缅甸、朝鲜则表示“金钱”,与日本、缅甸、朝鲜人谈生意时,如果你做出这种手势或点头,对方就会认为你同意支付对方一笔金钱,而且是现金;这个手势在地中海国家又有其独特的意思,可以用来暗示一个男子是同性恋者,有时也用来暗指人的肛门;在希腊等国,这种手势有侮辱他人的意思;在巴西如果你对女性使用这种手势,对方会认为你在勾引她,对她不尊重,而对男性使用,对方会认为你在侮辱他。如果你不懂得入乡随俗,引发矛盾冲突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第二,男人与男人牵手所表达的意思,美国人与沙特人的看法完全不同,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沙特阿拉伯,一个美国人参加完会谈之后,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行走,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沙特人牵着一头小毛驴,慢慢悠悠地走着,美国人觉得这一切都很新鲜,于是便止步观看,正在这时,一个与他一同参加会谈的沙特人向他走过来,并拉住了他的手,奇怪的是,沙特人并没有与美国人谈话的意思,只是默默地拉着他的手。美国人顿时惊慌失措,因为在美国男人与男人是不会牵手的,除同性恋者以外。而在阿拉伯地区,男人之间手拉手走路是亲密友好的象征。美国人之所以会产生惶恐情绪,是因为其不懂得沙特人的习俗,如果因此而发生冲突,这岂不是十分失礼的行为?所以,对于经常进行海外交际的人来说,最好的行为准则就是“入乡随俗”。这样既尊重了别人,也不至于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被他人认为不懂礼仪。

第三,跷起大拇指的手势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意思。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只有在搭车时,才会使用这个手势,他们把这一手势当作搭车的信号,是善意的行为。我国,这种手势是赞赏的意思。将大拇指急剧向下跷起,它就变成了另一种意思,即是侮辱人的信号;希腊人的意思是让对方“滚蛋”。由此看来,一种手势在不同国家有多种不同的意思,如果不懂得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礼仪规范,肯定会失礼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是在公共场合中,最好不要用食指对别人指指点点。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礼仪。尤其是女性,这种做法更是不雅的行为。

鞠躬礼仪

日本人不习惯和其他人有身体上的接触,虽然偶尔也与他人行握手之礼,但是他们仍然比较喜欢鞠躬。他们认为鞠躬不含有任何自我贬低与阿谀奉承的成分。日本人鞠躬时双手自然下垂到膝前或两侧,脖子和背部挺直,以腰为轴向前深鞠一躬,眼睛看下方。这是日本人最传统的礼仪,它与中国的握手具有相同的意思,都是真诚问候的一种表现,是与人交往时最基本的礼仪。

外来人到日本,只要跟日本人学习鞠躬礼仪,一定会赢得日本人的好感,不过在学习鞠躬过程中要注意,鞠躬时,双手下垂不能过膝,自然垂在两侧时,也不要过膝,脖子和后背不能弯曲。否则,对方会认为你对他不敬。

熟人相见,轻轻鞠个躬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多么正规,但在正式场合就不同了,如:高级的业务会谈,在这种场合下,与日本人交际的惟一礼节就是鞠躬,而且,鞠躬时必须严格遵守礼仪要求。一位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经常与日本人打交道,他曾说:“在日本,职位越高的人出席商谈会议的机会越少,因为他们手下有许多得力干将为他们效劳。所以,一些事务的决策权往往掌握在下级手中。”有人会说:“那么那些高级官员都干些什么呢?”他们的具体工作是审查与他的公司打交道的都是些什么人。所以,参加会议的日本人级别越高,礼节上就越讲究。

在与人交际时,如果遇到职位、地位比自己低的日本人,他们鞠躬时间比较长,而且幅度要大,这时不必阻止他们,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那是最标准的礼仪,是对你的尊敬。如果遇到职位、地位比自己高的日本人时,你要多鞠一次躬以示尊敬。当对方的身份、地位尚不明确时,最好的做法是在鞠躬时,腰弯得比对方稍微低一些。需要注意的是,鞠躬时,眼睛要礼貌性地看向下方。不要仰天长看,或左顾右盼。

在社交过程中,涉及到的体态动作有很多,但最重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应属这两种,因为,手势与鞠躬已成为人们的第二语言,掌握了手势礼仪与鞠躬礼仪,在日常交往中,可以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促进社会交往。

10、行为举止礼仪

中国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很早就对人的行为举止提出了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也日益加深。温文尔雅、从容大方、彬彬有礼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明标志。的确,礼貌的举止是一种修养,也是展现仪态礼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举止行为,是指在生活中,一个人身体所表现出的各种姿势的总称。它主要由躺卧式、曲膝式、直立式及其他一些辅助性姿态组成。人通过身体各种姿势的变化,完成各项活动,以此展现人独具的形体魅力。

举止行为的好坏、美丑除了对个人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外,对人的心理状况也有着一定的透视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行为举止也是一种语言,它是无声的,但有时比有声的言语更富有表现力,使许多声象语言无法比拟。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身体姿势,或静或动,或快或慢;同一种姿势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的面前会有极其微妙的差别。每种变化都可发出不同寓意的信号,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然而,行为举止的变化,最终还是由人的心态变化引起的,任何一种举止行为都毫无掩饰地反映了一个人当时的某种心理状态和内在素养。

举止行为是人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推知其有无教养。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要把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考察对象。在生活中处处故作姿态、装腔作势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生活小事,举止行为,稍有不慎,也会影响全局。生活中,美来自各个方面,优雅、大方的举止行为是人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表现,它来自人的本身。

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行为举止对人的影响很大,它将决定着人的外在形象、品位、素质、修养,所以,掌握一些行为举止礼仪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体可呈现出多种姿态,如站、躺、卧、曲膝、直立等。一般情况下,人在公众交往场合常常以站、坐、走等姿势来表现自己。不同的姿势有其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表现,反映着人的不同心态,同时也会给他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姿势不同,相对的礼仪要求也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站姿礼仪要求

站姿是人的静态造型动作,是其他姿势的基础和起点。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一个人的自信心,并给他人留下美好而隽永的印象。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挺胸,双肩稍向后放平;梗颈、收颏、抬头;双臂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体前相搭放于小腹位置。

男人站立时,双脚可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亦可在后腰处交叉搭放,以体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其他部位要求不变。

女人站立最优美的姿态为身体微侧,与水平线呈45度角,面向正前方;脚呈丁字状,右(左)脚位于左(右)脚的中后部;其余部位要求同上。这样的站姿可显出女性优美的体型和苗条的身材,同时也将女性的阴柔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站立时要防止身体东倒西歪,重心不稳。站立时不得倚墙靠壁,表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另外,手不可叉在腰间或环抱在胸前,貌似盛气凌人,令人难以接受。

(2)坐姿礼仪要求

与站立一样,端庄、优雅的坐姿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静态美。正确坐姿的基本要领应为:上体直挺,勿弯腰驼背,也不可前贴桌边后靠椅背,上体与桌、椅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可交叉地伸向前方,或腿一前一后伸出,甚至呈内八字状。双手掌心向下相叠或相握,放于身体的一边或膝盖之上,头、额、颈保持站立时的样子。坐着谈话时上体与两腿应同时转向对方,双目正视说话者。

男人就座时,双脚可平踏于地,双膝亦可略微分开,双手可分置左右膝盖之上。另外,男人还可双腿交叉相叠而坐,但搭在上面的腿和脚不可向上跷“二郎腿”,也不要随意抖腿。

女性就座时,双腿并拢,斜放在身体一侧,双脚可稍有前后之差,若两腿斜向左方,右脚放在左脚之后;若两腿斜向右方,左脚放于右脚之后。这样一来,可以体现出女性的高贵、优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3)步态礼仪

如果站姿和坐姿被称作是人体的静态造型的话,那么,步态则是人体的动态造型。步态,即行走的姿势形成的是动态美。任何人都会走路,但是否能走出礼仪、走出风度、走出优雅,还需要靠平时的练习与注意。

古人云:“行如风。”是说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快速,正确的步态礼仪应该是:两眼平视前方、抬头挺胸、上体正直,收腹、直腰;身体重心落于两脚的正中央,不可偏斜。迈步前行时,重心应从双脚中间移到足前部;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前后自然摆动;手指自然弯向身体。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

(4)其他姿态礼仪

第一,低处拾物。当你欲拾掉落在地上或放在低处的物品时,最好走近物品,上体正直,单腿下蹲。这样既可轻松自如地达到目的,又能展示你优美的体态。那种直腿下腰翘臀或双腿下蹲的姿势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上下楼梯。上楼或下楼时,上体均应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勿低头;双眼平视正前方。落脚要轻,重心一般位于前脚的脚掌处,以求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