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3869500000009

第9章 王光美的故事(2)

要不是亲眼看见,谁会想到国家主席的孩子的居住环境也是这么俭朴呢!”

另一位老师也忍不住开了口:“阿姨还向我们反映,凡是孩子们该做的能做的事,你们都让他们自己去做,这样好,这样好,可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王光美说:“源源有一段时间从学校回来就把脏衣服扔给阿姨,自己不愿意洗。少奇同志知道后,还专门找他谈话,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给他讲了许多热爱劳动光荣、不爱劳动可耻的道理。

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现他的这种坏毛病了。”

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紧张,不论是机关,还是学校,大家的生活都非常困难,平平、源源几个孩子还是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在学校吃不饱,回家也不肯说。孩子每次回来,都瘦了一些,王光美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她没有让孩子回家吃住。她想,大家都是经常吃不饱肚子,国家主席的孩子就更不能搞特殊。

秘书、卫士们看着也心疼,多次向王光美建议:“就让孩子们多回家改善改善生活吧。家里虽然也是节衣缩食,但总比在学校要好一点吧。”

王光美听了,总是摇摇头:“我不同意,少奇同志更不同意。”她说:“你们这些做叔叔阿姨的,都是好心肠,为孩子们吃不饱饭说话。但是,我和少奇同志的意见是一致的。现在全国人民都处在困难时期,我们的孩子怎么就不能和大家同甘共苦呢?”

就这样,在刘少奇、王光美的坚持下,他们的孩子始终寄宿在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考验。

“烩饭厨师”

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开玩笑地称王光美是“烩饭厨师”。在这个“荣誉称号”的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60年前后,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工作特别紧张,每天都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才休息。

当时,王光美和刘少奇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尽管有500多元,可是扣除房租、水电费和保育员的津贴后,剩余部分还要应付全家人的生活开支、子女的学杂费,还要支援亲友,这就很不宽裕了。因此,刘少奇和王光美处处要求节俭,精打细算,伙食上也是能简单就简单。

这天,一位警卫员领回刘少奇的工资后,又和大家议论起刘少奇和王光美的俭朴生活来。

保育员“揭发”说:“光美同志连孩子们夏天喝点饮料都抠得很紧,有个孩子早就想买辆自行车,但光美老说买不起。她真是买不起啊!”

厨师郝苗的话更有权威性:“最为难的还是我这个厨师。别说平时顿顿就是两小盘菜,就连逢年过节稍一改善,就说超标准了。这样下去,首长的身体会受影响的,我们应该向上级反映一下。”

有的同志提出:“我们工作人员夜里工作到12点就有夜餐费,少奇同志和光美同志常常工作到第二天清晨,当然也该有夜餐费。”

又有人提议:“按规定该有的,就应该给人家嘛。再说,这些生活小事,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知道?

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他们向上级汇报后,按规定每天补助给刘少奇和王光美每人5角钱的夜餐费,加进他们的伙食费中。

因为刘少奇和王光美没有得到汇报,他们虽对伙食有点改善感到纳闷,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这件事不知怎么被刘少奇发觉了,他立即向王光美询问:“是不是给过我们什么生活补助吗?”

王光美也很惊讶,说:“我不知道哇。”

“你去查一查看。”

王光美一查伙食帐,发现每月的伙食费多了30元钱。她就问工作人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事先没告诉我们?”

工作人员知道无法隐瞒了,便照实说:“根据国家工作人员夜里工作到12点就可以发给夜餐费的规定,我们认为也应该给你们发夜餐费,这30元钱就是?”

没等工作人员说完,王光美已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说:“别说了,总而言之是补助了。”

王光美把这个情况向刘少奇作了报告,刘少奇立即把秘书和卫士长找去,提出批评,并表示补助了多少,按月扣工资退赔,补多少退多少,一分也不能少。

补了多少退多少,那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毕竟是积少成多嘛。工作人员算了一下,共补助了两年10个月,每月30元,共计是1020元。从当月开始每月扣30元,还得扣两年10个月。这一补一扣,等于每个月的生活费降低了60元。

王光美的心中何尝不清楚这一点,但她坚决地表示:“我们就是节衣缩食也得赔。”王光美苦笑了一下,接着说:“以后凡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不要瞒着我们。开始少奇同志以为我在瞒着他,你们说我冤不冤。你们是一片好心,可却帮了个倒忙。”

这以后,刘少奇的伙食可就更简单了。

不仅如此,为了照顾厨师休息,王光美就承担起了给刘少奇做晚饭的任务。要知道,刘少奇的“晚饭”是在夜里12点以后。常常是把午饭有意多做一点,夜里再把午饭剩下的饭菜倒进小锅里,放在炉子上热一热,来个一锅烩。于是,王光美就得了个“烩饭厨师”的雅号。

其实,“烩饭厨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同样需要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有一天午饭时,刘少奇的餐桌上难得地出现了一盘红烧鸡块。王光美怎么也不吃,只是照顾着给刘少奇夹。一顿饭下来,两个人你谦我让,那鸡块还剩半盘。

刘少奇吃完先回办公室去了。王光美再没动那鸡块,只是将另一盘素菜打扫干净,接着就把那半盘鸡块用纱罩罩上了。

到了吃晚饭时,王光美怎么也找不见那半盘鸡块了,问厨师,厨师说没见。王光美正奇怪,一名卫士“坦白交待”说:“对不起,是我吃了。

我想,首长那能吃剩鸡块呢?”

王光美叹口气说:“唉,这也怪不得你,你们也难得见什么油水。只是,我也没舍得吃,是想留给少奇同志晚上吃的?”

她没有再说下去,但听者无不动容,眼眶里充溢着泪水。

四国之行

1963年4月,刘少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四国,国家主席夫人王光美随行。此外,还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夫人张茜等。

出访前,外交部礼宾司通知:“请刘少奇主席和王光美同志做出国服装。”

秘书报告后,刘少奇说:“有穿的就不要再做了,出国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

礼宾司知道刘少奇是这个态度后,很不放心。

司长俞沛文带着一位女同志来到刘少奇家,要求看看刘少奇和王光美的衣服是否能行。他们打开衣柜把刘少奇和王光美的衣服一件件地认真检查了一遍,不无遗憾地说:“这些衣服都不行,作为国家主席和主席夫人出国访问要按照外交部的规定办。另外,这四国的气候也不一样,有热带,也有亚热带,现有的这些衣服不适合那里的季节,而且都是穿过多年的旧衣服。”

礼宾司的同志还特别强调:“王光美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夫人出访更应注意服饰。”

王光美也知道,自己作为国家主席夫人出访,已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事关国家利益、国家形象。

她不敢怠慢,首先是向她敬爱的宋庆龄求教。宋庆龄正值身体不适,没法亲自指点,但她立即写了一张单子,从礼仪、服饰到饮食,各个方面,写了满满一单子的注意事项,并叫秘书送给王光美,细细地解释给她听。王光美一一记在心里。

王光美还专门去看望过江青,也询问了出访时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的问题。江青挺明白似的说:“我们是大国,你又是国家主席的夫人,穿戴得不能那么寒酸、吝啬,要多做几套好衣服。”这些话,王光美记得清清楚楚,但“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却又说:王光美出访时穿那些衣服,她是不同意的。结果给王光美扣上了一顶大“帽子”,说她出访时穿戴的东西,就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就是搞资本主义复辟,为此王光美多吃了不少苦头。可王光美当时哪里想得到江青是个食言自肥的小人呢?

飞机飞越南中国海,把刘少奇、王光美等送到了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出现在印度尼西亚人面前的王光美,着一身剪裁适当的中国传统服装旗袍,脖子上戴了一串项链,脚穿高跟鞋,真的是风姿绰约,尽展中国女性之美!

当然,出国访问决不是个人旅游,外在形象要注意,排得满满的访问日程更需要一项项地落实进行。王光美除了随刘少奇参加一些访问活动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独立”的外交活动。

4月14日,王光美和张茜等女随行人员参观了雅加达的一个残废儿童休养中心。她们参观了休养中心的各个部分,并对那里的残废儿童表示关心,鼓励他们同疾患进行顽强的斗争。王光美亲切地对一个14岁的残废女孩说,残疾不能阻碍才能的发展,希望你能成为卓越的歌唱家。小女孩高兴极了。

4月19日,印度尼西亚妇女大会主席苏班德里约夫人在她住宅里举行茶会,招待王光美、张茜和其他女随行人员。

苏班德里约夫人说:“印度尼西亚的天气是极热的,但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对贵宾们的友好欢迎比天气还热。”

王光美在讲话中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亲密的友好邻邦。?随着我们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增长,我们两国妇女之间的姐妹情谊也日益深厚。”

王光美对印度尼西亚妇女给予了衷心的赞扬,也叙述了广大的中国妇女对民族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作出的重要贡献。她高兴地介绍说:“解放后,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妇女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上享有同男人平等的权利。目前,中国妇女正积极参加国家的各项建设。”

王光美最后说:“在你们国家的这些日子里,我们一直沉浸在友谊和欢乐之中。我们这次是带着中国妇女的真诚友谊而来的,我们也一定要把印度尼西亚妇女的深情厚谊转达给中国妇女。”

王光美的讲话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告别了千岛之国,王光美又随刘少奇先后访问了缅甸、柬埔寨、越南。在柬埔寨,王光美、张茜等人参观了一个儿童医疗中心,王光美以中国妇女的名义向这个中心捐赠了20万瑞尔(柬埔寨币)。在越南,王光美和张茜等参观了河内市郊的一个幼儿园。幼儿园的儿童为中国客人表演了歌舞,并且向客人赠送了他们的图画和手工艺品。

王光美勉励他们遵循胡志明主席的教导,做一个好儿童,并且向他们赠送了礼物。王光美她们还会见了越南妇女联合会负责人,代表中国妇女向勤劳的越南妇女表示问候。

带着友谊而来,满载着友谊而归。东南亚四国之行结束了,王光美以其良好的表现,完成了陪同刘少奇出访的任务,她那光彩照人的形象,至今还留在许多人的心中。

生日贺信

1963年5月,王光美随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国,途中,在云南昆明作短暂停留。

晚上,秘书刘振德去给刘少奇送文件,三人随便聊起来。话题扯到家里的孩子们身上,王光美突然想起女儿平平的生日快到了。

平平是王光美与刘少奇的第一个孩子,是1949年5月出生的。那年6月,刘少奇要去苏联访问,王光美便自告奋勇地陪丈夫去王府井大街买鞋,在街西侧走了一趟,路过一个叫平平鞋店的铺门口,夫妇俩同时“哟”了一声,会心地笑了。“平平”,平山、北平,多有纪念意义呀,我们就是刚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到北平来嘛。他们俩当即决定:女儿就叫“平平”。

转眼14年过去了,真是岁月悠悠如流水啊。

王光美对刘少奇说:“平平14岁的生日就要到了,等我们出国回去,她的生日早已过了,你说怎么办?”

刘少奇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说:“那我们就给她写封生日贺信吧!”

“好!我赞成。”王光美立即表态,“现在全国青少年都在学雷锋,我们写封信让她好好学雷锋吧。”

王光美的话,可以说是信还未写,但已有了主题。

就在当天夜里,刘少奇亲笔给平平写了一封信。他写完后,把刘振德叫去,问道:“这封信怎么个寄法?”

刘振德回答:“机要室常来送东西,让他们捎上就是了。”

王光美说:“那就拜托你帮助办一下。”随即,她又补充说:“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作品。我们倒不是重视孩子们的生日,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是啊,这封信虽是刘少奇执笔写的,但刘少奇笔端所倾诉的,也包含着王光美那一片深沉的母爱啊!

刘振德触景生情,禁不住接着王光美的话头说:“可许多人只知道在孩子过生日时,做好吃的,买新衣服,甚至还给钱?”

王光美不等他说完,就郑重地说:“我们可千万不能那样做。要知道,小孩的心灵就像一张洁白的纸,家长灌输什么描绘什么,都会在那张纸上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所以大人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负责任地污染那张白纸。”

在贺信中,刘少奇和王光美首先热情地祝贺平平的生日:“祝贺你就要满14岁了。希望你的14岁生日过得有意义。”

接着,他们就提出:“满14岁,在生理上,就已成长为青年;在智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我们希望你在满14岁以后,认真地考虑一下: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青年?”

“做一名什么样的青年?”父母给女儿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人生课题,然后由浅入深,给女儿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里,大多数青年都是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的,但是,仍有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青年之分。做个落后青年,整天想不费力气、不费脑筋,而又能吃得好些、穿得好些、玩得多些,看来,似乎是最讨便宜,最‘享福’的;实际上,这样的人,是最苦恼的。他们没有远大理想,不关心别人,只计较吃、穿、玩,计较个人得失,不仅当前不会心情舒畅,将来,也是没有前途,没有用处,经常要处在苦闷和困难中。你应当力争上游,不要安于中游,不要做落后分子和自私分子。我们认为,根据你的健康状况、智力条件和你自幼所受的党的教育,你不应当只安于中游,不应当马马虎虎地度过你的青春时期。我们希望你能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雷锋式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能够真正继续承担起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父母对女儿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现在学习要认真,刻苦,热爱劳动,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关心集体,关心国内外大事,为了人民和集体,可以有所牺牲,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将来,党和人民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可以做好什么工作。当然,要这样做是会有许多困难,要吃苦,要吃一些亏,要受委屈,甚至要牺牲的;但是,只要你真正决心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决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关心全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任何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虽然吃了苦,吃了亏,你反而会心情愉快,心情舒畅的。希望你认真地考虑。

只要你真正决心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永远听党的话,并严格地要求自己、管束自己,依靠老师、同学和家里的帮助,你一定能够给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工作,党和人民一定会更喜爱你的。”

爸爸、妈妈对女儿提出了加入共青团的希望,他们在信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