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党的事业空前发展,现在我们国家底子薄,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党员手中有余钱,当然应该交给党,以便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字字句句闪烁着蔡畅对党的耿耿忠心和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的赤诚!
博大的胸怀
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举国欢腾苦难的童年。10月24日,蔡畅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庆祝粉碎“四人帮”的群众大会。
11月29日,她又参加了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1977年8月,她出席了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2月26日到3月5日,她又出席了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蔡畅是本世纪的同龄人。在她80寿辰时,邓小平、邓颖超、康克清、卓琳等同志都前去看望她,聂荣臻和夫人张瑞华还特意给她送去了珍贵的万年青盆景,以示庆贺。
战友的关怀和情谊,使蔡畅感到无比幸福。但是,年事已高的蔡畅,经过十年浩劫,身体遭受到多种疾病的折磨。她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常常斜靠在客厅的沙发上闭目养神。如果没有人事先告诉你,你准猜不出眼前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就是当年叱咤风云、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立下过丰功伟绩的一代女豪杰。
人老了,思想并不老,蔡畅是个勇于接受新思想,富有创新精神的革命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干部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蔡畅非常拥护党的这一决定。她曾高兴地对身边的同志说:“这下好了,中央领导机构的年轻化有了政策保障,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的长远之计。现在一讲就摆资历、年龄,其实我们进城那时候,老的四五十岁,年轻的只有二三十岁,干得也挺好的。”1979年,她参加了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担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开完会她就讲:自己年纪大了,担任领导职务有些力不从心,应该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干了。她认为还是老战友邓小平讲得对:不要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如果这样,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希望,甚至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经过慎重考虑,蔡畅决定从自己做起,响应改革干部终身制的旧习。1980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蔡畅没有去,而是毅然决然地给会议递交了一封辞职信。信中写道:“我希望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彻底根除干部终身制等封建余毒。
我们共产党人要为人民谋利益,不要为自己谋私利。”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已经不适应现任的职务了,就坚决辞去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这段时间里,她还常对周围同志说:“人老了,就应该主动让位。”“人活着要有自知之明。各种显要的职务、官衔,我一直都把它们看成是党和人民赐给你的奖赏和荣誉,甚至有时是照顾。作为自己应当珍惜人民对你的情谊,职务是不能终身占有的,应该让给那些年富力强的后来人,让他们早日接好革命班?”
1982年,在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上,蔡畅辞去了她所担任的一切职务。这位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推进新老干部的交替,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她的模范行为,展示出一位老共产党员一贯无私博大的胸怀。
人民的公仆
蔡畅一贯严以律己。她不但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过去,她的女儿及李富春的侄女、侄儿们都曾经在她身边生活,她和李富春非常喜爱孩子们,但是他们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好思想、好作风。他们治家很严,有一套不成文的“家规”不许家人乘坐他们的专车,不许家人指使服务人员为自己办事,更不许利用父辈名义谋私利、搞特权。有一年,蔡畅的女儿留学回国,约了几个中外同学想去颐和园玩,就向母亲提出可否用公车送送。蔡畅非常严肃地对女儿说:“不可以。”她说:“汽车是党和人民给爸爸妈妈办公事用的,家里人不能用,也不应该用。”接着,蔡畅向女儿讲述了战争年代,年轻人是怎样边打仗、边行军的故事,并建议他们骑自行车去郊游。她还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要锻炼身体,要学会自立。”女儿和同学们接受了她的建议,高高兴兴地骑自行车走了。
蔡畅对亲友十分严格,但对同志却非常关心。
就在她不让年轻人用车的事后不久,她身边一位工作人员的父亲,穿着破旧的衣裳,带着满身乡土气,从山东农村到北京来看望他的女儿。蔡畅见到了老人,亲切热情地向老人问寒问暖,还请老人与她同桌吃饭。闲谈中,她了解到老人在旧社会遭受过许多苦难,做过多年码头搬运工、煤矿工、洗染工。老人还是一位有较高阶级觉悟的老共产党员、土改的翻身户。蔡畅得知老人这是第一次来北京,就利用星期天,让老人坐在她的车上,亲自陪老人游览颐和园,还不时地为老人讲述颐和园的历史和园中的名胜古迹。这次北京之行给那位工作人员的老父亲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深有感触地说:“蔡大姐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她的心和我们劳动人民贴得多紧,真是我们党的好领导。”这就是蔡畅,她虽然身居高位,但她严以律己,关心别人,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的本色。
高风亮节照后人
1975年1月9日,蔡畅的亲密伴侣李富春在北京病逝。悲痛中的蔡畅没有忘记嘱咐:丧事一定要从简。听说很多在外地的亲属要来京奔丧,她说:人已经死了,就不要再为此耗费人力财力了,活着的人要多把心用在工作上。蔡畅让工作人员通知全体家属:外地的蔡家亲属就不要来京了。
1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庄严隆重地举行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的追悼大会。当天下午,蔡畅悲痛地指着李富春的遗像,对亲属们说:
要学习富春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富春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她还说:“我还要挣扎,化悲痛为力量!”
晚辈们敬重地望着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有人开始哽咽起来。蔡畅马上转过话锋说:“今年是五年计划完成的年份。在过去的年份里,大家做了好多的工作,希望你们还要更加努力,做出更多的成绩来。最近四届人大召开了,你们从广播里听到了吧?”
大家点点头。
她接着说:“你们要好好领会大会的文件精神。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做出好成绩来。”继而又对身边的几个孙辈说:“你们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此后,蔡畅又陆续参加了董必武、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老战友的追悼大会,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但是,虽然她在晚年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可她的思想仍然很开朗、豁达。她深知自己年迈多病,早晚是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的。
所以,她要在她清醒的时候把有关问题讲清楚,于是她多次向秘书作了交代。
蔡畅认为:共产党员是唯物主义者,应该用唯物观点看待生与死。人老了,必然要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一个人只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人民尽了力,就算是死得其所。她看到现在不少人死后大办丧事,搞得十分铺张,浪费了很多人力和财力,深感丧事大有改革的必要。她说,我不喜欢搞什么遗体告别仪式,人死了,你告别,他也不知道。
1981年底,张鼎丞去世,遵照他的生前遗愿,没有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开追悼会,丧事办得十分简朴。蔡畅对此十分赞赏。她反复说:
这样好,我死后也要这样,丧事一定要从简,并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记着。1990年,蔡畅过完九十大寿不久,9月11日,这位伟大的女性与世长辞了。蔡阿松等工作人员和蔡畅的外孙李勇及时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反映了她生前的遗愿:
“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
蔡畅去世后,党中央尊重她的遗愿,丧事办得十分简朴,没搞遗体告别,没举行追悼会。蔡畅又一次为后人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