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3869400000007

第7章 蔡畅的故事(7)

1937年7月,蔡畅奉命从庆阳调回延安,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妇女工作科工作。当时,党政机关在延安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针对这种情况,蔡畅提出要有在延安安家落户的思想,应当把从白区来的孩子和红军中的孩子集中起来,办个托儿所,让母亲们出来参加工作。边区政府很支持这个提议,并确定专人负责筹备工作。从1937年冬开始挖窑洞,到1938年春天,延安的第一个托儿所就诞生了,同时还办起了八路军军人家属学校。蔡畅聘请李贞任八路军军人家属学校的校长;聘请董贞、丑子冈先后任托儿所所长。由此,烈士子女和抗日干部在延安的子女都能得到良好的抚育和培养。当时,一些烈士的子女在延安有的读书,有的上保育院,蔡畅对他们更是关怀备至,每到周末,蔡畅都派警卫员把他们接到自己的家里来,给他们准备好糖果,并从蔡畅和李富春的小灶上打回饭菜让孩子们吃,还跟他们一起谈心和讲故事。这些孩子从“蔡妈妈”那里得到了母爱和温暖。他们之中有刘伯坚烈士的儿子刘虎生、有着名的武夷山“游击队之子”黄义先、项英的女儿项淑云和儿子阿毛??当时阿毛还在延安托儿所,他是每周必到的娃娃,而且每次到了“蔡妈妈”家就不想走,总要蹭着多住上一夜。蔡畅虽然身体不好,工作又忙,但为使阿毛不伤心,总是依着阿毛,让他留下来,夜里和蔡畅、李富春睡在一起。可是,阿毛有个尿床的毛病,常在半夜把他们“冲”起来。蔡畅便赶快起来帮他换掉尿湿的被褥,还有衬衣衬裤,耐心地安顿他睡好。李富春风趣地给阿毛取了一个绰号叫“海军大将”。阿毛聪明伶俐,但很调皮,在托儿所常和老师“对着干”。蔡畅一方面利用阿毛到家里来的机会,教他守纪律,做好孩子;同时还找来陶端予说:“小陶啊,你是模范教师,你把阿毛叫去好好教育教育吧!”

1938年,蔡畅因身体不好,组织决定派她去苏联,到共产国际党校边学习边治病。当时,中央还分批将一些革命烈士遗孤和部分中央领导同志的子女,送往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开办的儿童保幼院学习。蔡畅刚满15岁的女儿特特也在其中。

蔡畅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每到星期日,都要到国际儿童保幼院去看望中国的孩子们,她带去的糖果,每人都有一份。她对那些烈士子女更是特别关心和爱护,她抚爱着每一个孩子,耐心地听他们说这说那,给他们讲革命故事,讲烈士遗孤的父母英勇对敌斗争的事迹,叮嘱孩子们长大后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孩子们都爱她,他们盼望着每一个星期天,只要蔡畅一到,孩子们就会蜂拥而上,亲切地喊着:“蔡妈妈!”“蔡妈妈!”李特特看了很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可是当她看到妈妈每次来对她都没有特别的表示时,她又觉得很委曲。有一次,她实在憋不住了,就把妈妈拉到一边问:“妈妈,你不爱我了?”蔡畅很惊奇地望着她说:“妈妈爱你,妈妈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女儿呢?”特特很委曲地说:“那,你怎么对我一点也不亲热?”蔡畅抚摸着特特的头,平静地微笑着说:“妈妈是爱你的。不过,现在我们的国家还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着,妈妈有很多事要做,要从我们的国土上赶走侵略者,没有精力对你亲热!你要自己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特特似乎明白了,母亲是一位把全部精力无私奉献给整个革命事业的伟大革命者,伟大母亲的爱倾注到了所有革命后代的身上。

皖南事变后,经周恩来亲自批准,李硕勋烈士的儿子李鹏从重庆到延安并安排在延安边区中学读书学习。每到星期六下午,李鹏也和其他的烈士子女一样回到蔡畅家欢渡热闹的周末。蔡畅很喜欢李鹏沉稳顽强的个性。李鹏来延安不久,就看准了李富春那匹铁青马,每次回到蔡畅家里,就鼓动警卫员带他到枣园骑上那匹铁青马玩玩。

可是,李富春怕摔着他,所以“下令”警卫员不许带李鹏骑马。有一次,蔡畅的警卫员被李鹏缠得没办法,就偷偷地带他骑上李富春的铁青马出去跑了个够。回来后,李鹏那兴冲冲的劲儿露出了破绽,李富春故意虎着脸高声嚷道:“你又去骑马了,对不对?摔坏了怎么办?一点儿都不听话!”李鹏一看李富春“生气”的样子,兴头顿时烟消云散,一声不吭地走到一边去了。跟在后边的警卫员也傻了眼,一声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挨批评。蔡畅见此情景,急忙站出来挡驾:“富春啊,骑马可以锻炼孩子的勇敢精神嘛,应该支持他呀,不要大喊大叫,闹得那么紧张。”说完就微笑着走过去,把李鹏搂在怀里,用手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别紧张,练骑马是好事,不过要当心一点就是了。”听了蔡妈妈的话,李鹏长出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李富春见状也笑着说:“噢!原来李鹏有后台老板撑腰啊!难怪胆子那么大哟!”这时,警卫员也松了一口气,窑洞里顿时又说又笑热闹了起来。

金子般的慈母心

刘伯坚烈士的遗孤刘虎生也同其他一些烈士的遗孤一样,有幸在生活上、工作上得到蔡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蔡妈妈那金子般的慈母心给他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那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刘虎生被党组织接到延安不久就病倒了,全身多处出血,病情危重时,心脏出现严重阻碍,住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靠打强心针维持生命。蔡妈妈得知刘虎生病势垂危,急得直流泪。她说:“刘伯坚三个孩子我们只找到了一个,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治好虎生的病。她多次去医院找大夫,要求全力进行抢救。但由于当时医院的条件有限,一时难于准确判断病因,不能对症治疗。在那最危急的时刻,蔡妈妈请来了斯大林派来担任毛泽东保健大夫的苏联专家阿洛夫参加会诊。经阿洛夫仔细诊断,确认刘虎生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引起的坏血病。在阿洛夫的建议下,立即给刘虎生进行大量输血,终于把刘虎生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并逐渐得到恢复。

1946年12月初,蔡畅以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的身分到达东北的哈尔滨,开辟新区的妇女工作。1947年,刘虎生也从晋察冀边区来到当时东北局的驻地哈尔滨,住在南岗蔡妈妈家。但由于长途跋涉,生活条件极差,他长了满身虱子,鞋也被磨破了。蔡妈妈用热水烫死虎生衣服上的虱子,并把李富春的鞋子给虎生穿上。李富春下班回来换鞋时,到处找也找不到鞋子,蔡妈妈在一旁微笑着说:“你的鞋子给虎子穿了。”李富春点点头说:“好。”蔡妈妈和富春叔叔的亲切关怀与照料,使虎子享受到家庭的温暖。1948年,解放战争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全国即将解放。

为了迎接新中国诞生后的建设高潮,党中央决定选派一批人陆续到苏联去学习,刘虎生也是其中一个。临行前,蔡妈妈像许多母亲送儿子出远门一样,一直把虎生送到车站,依依不舍地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说:“我是在法国入党的,介绍人就是你父亲刘伯坚同志。你要继承你父亲的遗志,把学习任务完成好。现在全国就要解放,建设高潮很快就要到来,急需大量人才。你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掌握知识和技术,将来回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蔡妈妈慈母般的爱抚,严师般的教导,深深地感动着这位烈士的遗孤。他暗自下定决心,决不辜负党和蔡妈妈的期望,一定要战胜一切学习中的困难,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祖国。

“孩子都是社会的未来”

哈尔滨解放不久,就封闭了妓院。解放烟花女,这是拯救被污辱、被损害妇女的一项重要工作,蔡畅对此十分重视。烟花女经过学习和教育,含着感激的泪水回家了。可是还剩下10几名朝鲜女孩无家可归,他们都是解放前很小就被人贩子拐卖到妓院的苦孩子。儿童的命运更牵动蔡畅的慈母之心,她亲自细致地过问这些孩子的情况。

这些儿童大多数是十二三岁,不知家在哪儿,父母是谁都记不起来了,只知道在妓院干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计,得到的是最狠最毒的打骂,个个遍体鳞伤,骨瘦如柴。她们该去何处安生?为此,蔡畅专门召集东北局妇女干部开了一个会,她说:“鲁迅先生早在1918年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我们革命女战士应负起这个使命。今天,哈尔滨有一批朝鲜孤儿,我们怎样救救她们?孩子,无论是哪一国家,哪一民族,哪一种肤色的,都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她希望女同志们能以母亲的情怀,人类的爱心,分头收养这批朝鲜苦孩子们。蔡畅还表示:“我也收留一个。”蔡畅的行动是表率,东北局的女干部们都抢着把孩子分头领回去了,一个也没有给蔡畅留下。当时,在东北局妇委工作的张侠领回了一个叫春才的孩子。刚来张侠家的春才总是闷不作声。有一天,她路过日本战俘营,战俘正在劈木柴,一个木棒飞落到她头上,她愤怒地扑过去同战俘撕打起来。

正巧,蔡畅由此路过,忙去拉开,把春才领回到自己家里。从此,蔡畅家成为春才最爱去的地方。

蔡畅曾对张侠说:“说不定春才的父母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呢!”

张侠以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对春才和自己的遗腹子小胖子一样体贴关照。她还按照朝鲜习惯给春才做了一个小背篓,装上课本、玩具和糖果,让他们一起出去玩。他们最爱到“蔡妈妈”

家玩。蔡畅每次见到两个孩子进门,就热情地说:

“欢迎,欢迎,小朋友!”拉一个,抱一个,又拿糖块又拿苹果。小胖子很淘气,他把萍果当皮球抛得满地滚,蔡畅只好蹲到地上和他们一块儿撵“皮球”,拾苹果,老少三人止不住开怀大笑。春才同小胖子依偎在蔡畅怀里,亲热地喊着:“蔡妈妈,蔡妈妈!”有时候,蔡畅还给他们讲革命故事,教他们唱革命歌曲。

这批朝鲜孤儿在蔡畅和妇委的辛勤培养和教育下,健康地成长着,以后相继参加了革命队伍。

抗美援朝时,春才已成长为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女战士,并担任了连长职务,带领她的同胞抗击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谆谆教诲殷切希望

蔡和森和向警予两位烈士的女儿蔡妮、儿子蔡博,是蔡畅的亲侄女、侄儿,两个孩子都是党培养起来的。他们也同其他一些烈士的遗孤一样,从姑妈那里得到了母亲一般的爱,并受到谆谆教早在1928年,蔡妮就被蔡和森带到苏联去读书。蔡博是1939年党派人把他从湖南老家接出来,由毛泽民带到苏联去读书的。当时正在莫斯科边养病边学习的蔡畅,突然看见国内来的同志,又是她的老熟人毛泽民,心里十分高兴。毛泽民指着身后的孩子说:“快看看,我给你带来了谁?

我可把他交给你了!”蔡畅拉过蔡博上下左右打量了一会儿,兴奋得大声说:“博博,是你?!”随即一下子把蔡博搂入怀抱,吻着蔡博的双颊。两人都流下了热泪。因为仲夏已过,一个学期已近尾声,蔡博只好等到秋季新学期开课时再插班。蔡畅把蔡博暂时留在身边,让他和男同志住在一个宿舍。白天,蔡畅带蔡博去听学习讨论会,晚饭后,便带着他一起去散步,向他打听家乡和亲人们的情况。她给蔡博讲蔡和森、向警予对敌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鼓励他要好好读书,继承父母的革命遗志。

新学期开课前夕,蔡畅送蔡博到莫宁诺镇的第二国际儿童院。一到那里,众多的小朋友都拥了上来,他们异口同声地高叫“蔡妈妈”。蔡畅亲热地和他们一一拥抱,详细地询问他们的情况。

那里有岸英、岸青,朱德的女儿朱敏,郭亮烈士的儿子郭志诚,赵世炎烈士的儿子小炎,张太雷烈士的儿子大宝、小宝,等等。蔡畅每次带去的糖果,大家每人都一份,蔡博和姐姐蔡妮、表姐李特从来没有享受过“优惠”。他们开始懂得“蔡妈妈”对他们的母爱是一种博大深厚的阶级母爱。

1940年初春,蔡畅回到延安,仍然经常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国内形势的蓬勃发展,叮嘱他们要努力学习,“不要忘记今天在家的孩子和长辈,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希望你们要努力学习,打好科学基础,准备日后学习专业。务必每人要有一专长回国服务。切不可马虎放过时机!

字里行间,洋溢着蔡妈妈殷切的希望,亲切的关怀,严格的要求。

蔡妮、蔡博回国后,蔡畅在家庭成员中,对哥嫂的这两个遗孤是偏爱的。蔡妮去苏联年头久,说不好中国话,蔡畅嘱咐他们赶紧把自己民族的语言说好,提高中文水平。她还常常对侄女、侄子进行“家史”教育,用蔡和森、向警予崇高的思想品德,勤奋好学的精神,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故事来鼓励侄女、侄子积极向上。全国解放后,蔡畅四处查询,终于找到了一个和向警予烈士一块坐牢的陈同志。陈同志写的回忆,她叫侄女好好抄写留作历史资料。

一次,蔡畅看到蔡博一个人在房间里入神地读着毛泽东早期编辑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非常高兴。她坐在侄子身旁深切地说:“你能关心这些就好啊!你爸爸当年是抱着宏伟的改造中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而献身的,我就是在他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你好好读,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来问我。”一天,蔡畅从抽屉里拿出一封字迹整齐的信给侄女:“看,这是一位革命前辈纪念你爸妈的,你和你弟弟仔细阅读,看人家是怎么样怀念你爸妈的,看人家是怎么样写这封信的。”中南海有一次演出歌剧《江姐》,当台上的江竹筠昂首挺胸痛斥敌人、英勇就义的时候,蔡畅百感交集,对侄女蔡妮说:“你的妈妈也是这样英勇不屈地被敌人杀害了的,你们要像你们的妈妈和江姐那样做人哪!”蔡畅的谆谆教诲,犹如点点滴滴的甘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两眼泪汪汪,发誓永远继承父母的遗志。

教子有方

蔡畅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她以对儿童的一种特殊情感,关怀爱护着祖国的儿童,用自己深沉的爱哺育着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子女的童心。她疼爱孩子,孩子们也爱戴她。但是,她并不是把孩子当成心肝宝贝百依百顺,而是注重孩子们的成长和将来对国家的贡献。对于自己的儿孙,蔡畅也处处严格要求,在微小事情上也从不放松教育。

蔡畅的女儿特特,虽然是独生女儿,蔡畅对她要求很严,不准她有任何优越感。早在战争年代,蔡畅就把她送到苏联学习农业技术,让她立志为改造中国落后的农业而献身。特特从苏联学习回来后,蔡畅让她同许多同志一起去北大荒,参加艰苦的开垦荒地的劳动。

蔡畅和李富春都特别疼爱外孙李勇。可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从小就培养他的自立意识和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蔡畅把他送入了幼儿园,一个星期才接回来一次。之后,又让他在小学寄宿,继而在中学住校,直到考上了高中,才让外孙住家走读。为使外孙从青少年时期起就养成与群众共甘苦的习惯,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让外孙与自己同桌用餐以外,蔡畅让外孙平时到职工食堂吃饭。她还让他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并教育他要向工农学习,和工农子弟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