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一
3869400000003

第3章 蔡畅的故事(3)

八七会议以后,党中央转移到上海。1927年10月中旬,蔡畅和李富春也离开武汉到了上海。

李富春在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蔡畅在总工会任女工部部长。当时,中央决定恢复妇女工作委员会,考虑由蔡畅担任中央妇委书记。

但蔡畅认为原来杨之华一直是代理中央妇女部的部长,已经有了经验,还是由杨之华任妇委书记为好。最后,中央采纳了她的意见。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斗争经验更加丰富的蔡畅,第三次来到了上海。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穿起了旗袍,以一位阔气的商人太太的身分出没于这个大城市。

中央妇委成立的第一次会议是在邓颖超和周恩来的新居举行的。8名妇委委员分别打扮成小姐、太太的模样,陆续来到邓颖超的家里。大家到齐后,先“参观”一番邓颖超的新居,楼上、楼下、亭子间和为防万一而设的后门,大家都仔细观看。会议在楼上开,房中央已准备好一张方桌,上边摊着一副麻将牌。同志们入座后,在唏哩哗啦的麻将牌的碰击声中,不时还得瞎吆喝一声“六条!”“八万!”“碰!”“和了!”??中央妇委的第一次会议便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讨论前,杨之华提议:“同志们,咱们转入地下以后,还是不要直呼其名为好,以防不测,咱们姊妹都按年龄为序编排一下关系,诸位‘太太’意下如何?”

在同志们一致的叫“好”声中,大家自报年龄,编排结果蔡畅年长,应为大姐。从此,“大姐”的称呼一直叫了下来。这次妇委会还议定:大家以后见面都以姊妹相称,一旦发生意外,敌人盘查起来,就说是“干姊妹团聚,玩玩小牌的”。

中央妇委第一次会议决定在上海的工作重点是做女工工作。围绕这个重心,委员们还做了具体分工。蔡畅具体分工负责在沪西、闸北等工业区发动和组织女工群众。

那时候的上海,到处是特务、流氓,敌人在工厂里安插了很多特务。我们的同志,在白区工作需要加倍警惕。蔡畅早些年曾在法国参加过许多秘密进行的革命工作,积累了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她常向同志们传授一个地下工作者的必备知识和斗争经验。她自己也身体力行,整天在白色恐怖之中和敌人作巧妙的周旋。

蔡畅和李富春住在四马路跑马厅附近的一个弄堂里,李富春以富商身分出现,蔡畅扮成商人太太,李富春在国民革命军二军工作时的警卫员刘端甫扮成佣人。1928年春,组织上决定把蔡畅的家作为党的一个联络机关。为了便于掩护,蔡畅派刘端甫去湖南,把母亲葛健豪、女儿特特和蔡和森的两个孩子全都接到上海来一起住,形成一个有老有少和睦的大家庭。实际上,这个家里的人都各有自己的工作,葛健豪和刘昂负责保管党的文件和经费,刘端甫是秘密交通,只有三个孩子是陪衬。蔡畅和李富春整天忙得不着家,他们外出和回家都没有固定时间,家里人也掌握不住规律。在那白色恐怖的环境里,这个家养成了一个习惯,谁也不说自己工作上的事,谁也不打听别人去干什么。

蔡畅是搞女工工作的,她经常深入工厂,到工人家里走访,很容易被密探和工头发现,随时都可能被盯梢和追捕,因此每次都要格外警惕。

她常常随身带着一点乔装打扮的衣服和道具。

有一次,蔡畅到纱厂和女工委员们开会部署工作,散会后回来时,尽管有好几个女工作掩护,穿过了几条马路后,她还是发现被一个头戴礼帽的小特务盯上了。她紧走几步拐进一家歌舞厅,不一会儿,从舞厅门里走出来一位戴着花边小帽、衣着时髦、娇艳美丽的阔太太。小特务做梦也没想到,这位从他眼皮下走过去的漂亮女人,竟是他盯了半天梢的共产党人。

久经锻炼的蔡畅,为了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在那到处都是特务、流氓、打手的旧上海,用各种方法机智地躲过敌人的监视,巧妙地甩掉特务盯梢,不畏艰险地在敌人眼皮下战斗。

敢破“天规”的女英雄

1931年11月,蔡畅和李富春在中央特科同志的护送下,通过一条秘密交通线,取道香港,经广东汕头转闽西,来到了中央苏区。蔡畅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的领导工作。在这里,她整天活动在村姑和老表嫂中,帮他们在溪流中漂洗衣服,向灶里添茅柴,和她们促膝谈心,很快取得了她们的信任,充分发挥了她善于联系群众的长处。

那时,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老区的青壮年男子百分之八九十都参加红军上了前线,所以生产任务主要得靠妇女来承担。

勤劳勇敢的江西妇女虽然会干许多农活,但是都不会犁田、耙田。因为,在这个地方,一向就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妇女犁田耙地,要遭雷公打的。”还有人说得神乎其神:“女人犁田,晴天还要遭旱雷劈哩!”这些说法给妇女精神上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多少年来,没有一个妇女敢去冒这个“险”,致使1932年春耕时节,江西各村的犁田耙地卡了壳。种田不误农时,蔡畅的心里别提有多着急。她立即召开各县妇女干部会议,讲电闪雷鸣发生的科学道理,鼓励妇女要学科学,破除迷信,做大自然的主人。她换上粗布衣,脱掉鞋袜,卷起裤腿,拜老农为师,下田学习犁田耙田的本领。老农见她心诚意切,不辞辛苦,就手把手地教她上牛耕地,一点一滴地给她讲窍门、说技巧。

蔡畅一遍又一遍卖劲儿地练,老农寸步不离地认真指点。蔡畅越干越自如,很快她就掌握了技术,一天下来,她“毕业”了。收工时,老农望着她那浑身是泥、疲惫不堪的身影,心疼地叹了一口气,摇摇头;接着又钦佩地微微一笑,点点头。

蔡畅虽然累得腰酸腿疼,但她心里却充满胜利的喜悦。

第二天,蔡畅就趁热打铁,把各村的妇女代表召集起来办起了训练班。她对大家说:“我们的政权是从国民党反动派手里夺过来的,反动派不甘心。蒋介石亲自指挥他的反动军队对苏区进行围攻。红军在前线打仗,就是为了保住我们的红色政权,让人们永远过好日子。如果我们不把生产搞上去,前方没有给养就不能打胜仗。”妇女代表都有一定的觉悟,一点就通,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个个都积极地学习掌握犁耙技术,这会儿除了老农指导,蔡畅也当上了“教练”。她亲自示范,在田间传授技术。妇女们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人,很快就学会了犁田、耙田。

通过一人带一片的办法,江西苏区很快掀起了一个妇女犁田耙田的热潮,适时地播了种,插了秧。这一年江西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妇女们弄犁使耙,没有一个遭“雷公”打,人们再也不相信那些胡说八道了。男同志杀敌得胜凯旋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江西苏区妇女是“不怕雷打的英雄”。妇女们却说:“蔡大姐才是有胆有识,敢破‘天规’的英雄。”

伙食尾子的故事

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味道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每当红军战士悠扬雄壮的歌声在罗霄山脉中段回响时,蔡畅的心情总是那样的激昂、振奋和深受鼓舞,在这里,她深切地领悟到什么是革命战士以苦为乐的情怀。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实施军事围攻和经济封锁,红军官兵的生活极其艰苦,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油、盐、菜金,吃的是难以咽下的粗糙的红米饭和经常缺油少盐的南瓜汤,就是这样的供应有时还难以保证,经常要靠野菜充饥;穿的是粗布衣,就是腊月隆冬,许多战士也只靠多穿几件单衣和铺稻草抵御寒冷。但是,在党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官兵们个个精神振奋,对革命前景充满了信心,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物质生活上都养成了自觉地向广大贫苦百姓看齐的习惯。即使省委机关,也是官兵一致,同样执行每人每天五分钱菜金的标准。开饭时,同桌入席,同盆吃菜。年轻的同志一上桌子就不那么谦让文雅了,两根筷子打“冲锋”,蔡畅和李富春有时开会回来晚了,就只能吃到一些剩下的菜脚子,但他们却从不责怪大家,有时实在吃不下白饭,就找几个辣椒,食盐一拌,也吃得津津有味。

由于敌人封锁,苏区物资供应很差,再加上食堂的同志们精打细算,就这五分钱菜金还有点节余,食堂每隔一段时间便给大家分一次节余下来的伙食尾子。虽然每人只分几分钱,可大家对此却十分高兴。蔡畅和李富春共能得到两份,每到这时,大家就要揩他们的油了,吵吵着要他们请客,陈毅最爱凑这个热闹,也跟着起哄,看见蔡畅老远就喊:“大姐,发伙食尾子了,请客吧!

给大家打打牙祭哟!”“好,好。我请客。”蔡畅总是微笑着十分认真地一口答应大家的要求。然后,蔡畅就把她和李富春的伙食尾子交给食堂,请炊事员给大家做一大锅香喷喷、热乎乎的辣豆腐或豆腐烧白菜,让大家解解馋,痛痛快快地美餐一顿。

1933年,中共苏区中央局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反对毛泽东的各项正确主张。为排除障碍,他们撤销了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四同志党内一切职务,还下了他们的枪。蔡畅对此十分气愤,也深为这些战友的处境忧虑和心酸。一次,她派危秀英到邓小平被撤职后所在的那个乡里了解妇女工作,也看看小平。被撤职到乡下劳动的邓小平对危秀英说:“你告诉蔡大姐,我在这里吃不饱,肚子好饿哟。”蔡畅听说后,便和李富春凑起四分钱伙食尾子,买了大蒜、辣椒、猪油,让危秀英偷偷把邓小平找回来,自己亲手炒菜煮饭。邓小平痛吃一顿,心满意足地回乡里去了。建国后,陈毅等老同志到蔡畅家做客时,还常回忆起当年在苏区吃伙食尾子的乐趣。

乐为革命育英才

多年从事妇女工作的蔡畅,非常重视选拔妇女人才和培养妇女干部的工作。她认为:妇女干部成长得如何,是衡量妇女解放程度的一个标志,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要开展妇女工作,就必须有一支既有真理武装,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妇女干部队伍。她到江西苏区工作不久,在实际工作中就发现这里的妇女干部贫雇农成分的多,有觉悟,爱劳动,革命坚决,也能联系群众,可就是没有文化,工作起来很不方便。因此,蔡畅决心花大力气提高妇女干部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她首先让妇女组织协同文教部门,在农村和城镇开办夜校,动员所有妇女和文盲上夜校学文化。师资缺乏,蔡畅就提出采取能者为师的办法。

只要是读过两三年书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被聘请当教员。夜校没有灯油,就点上松明照亮,每天晚上坚持学习一个小时。蔡畅下乡参加生产劳动时,就利用田间休息时间,在田塍上教大家学文化。没有纸,没有笔,就以泥地当纸,树枝当笔。她先教每个人学着认、写自己的名字,然后教她们家里人的名字,再教牛、羊、铁锨、锄头等字怎么写。她还用树枝和小石子摆成算盘的样子,教青年妇女打算盘、记账。对妇女干部的学习,蔡畅要求比较严格,她经常对妇女干部说:“没有文化的队伍,是愚昧落后的队伍,愚昧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妇女不但要会劳动,还要有文化,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当时,在江西省委妇女部有两个女青年干部,一个是危秀英,一个是邓石香。这两个同志都积极能干,善于做群众工作,但两个人都是文盲。

蔡畅亲自帮助她们制定学习计划,给她们创造学习条件,规定她们每天早晨5点半钟起床,学一个钟头文化,然后再干其他事情。刚开始时,危秀英拿笔的手总是哆哆嗦嗦,写出的字歪歪扭扭,自己有点泄气,她对蔡畅说:“大姐,我这手抓锄杆子还可以,抓笔杆子就是不行啊!”蔡畅勉励她:“秀英啊,你首先要有信心!我们妇女要解放,将来还要管国家大事,不学好文化,怎么管好国家大事呢?”蔡畅把着手教了危秀英一个多月。有一次蔡畅病了,还叫危秀英坐在她的床边读书写字,让李富春同志检查。后来蔡畅还教危秀英和邓石香写毛笔字,并亲自把墨研好,耐心地教他们怎样拿笔,怎样下笔,一个字要写三遍。

在蔡畅的帮助下,她们终于突破了学习的难关。

为了培养妇女干部,蔡畅从1932年到1933年,亲自在博生县开办了两期妇女训练班,集中训练各县的乡村妇女干部200人。经过训练,全省16个县,有27个妇女干部被选拔到县一级机关担任了领导职务,还有一批妇女干部当上了乡主席。

在江西苏区,蔡畅在选拔干部方面也留下了许多美谈。

蔡畅在兴国进行土改工作时,在一次集会上,有个叫李美群的新婚媳妇讲话时有条有理。会后详细了解得知她思想品质好,大胆泼辣,学文化也挺出色。经过多次接触,蔡畅认为她是个人才,便动员她到县里工作。但是李美群的婆婆有点封建思想,不大愿意让新媳妇离家去工作,乡里干部再三动员,老人家都不松口。蔡畅听说后,就搬上铺盖住到李美群的家里,白天帮美群婆媳下田干活、挑水、做饭,边干边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晚上,给美群讲革命道理,教学文化,或一起去开会。一连九天九夜,终于打动了老婆婆的心。

她对蔡畅说:“蔡大姐,你把美群带走吧!跟你去,我放心了。”

李美群到县里后进步很快,担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工作十分出色。1932年5月,苏区中央提出扩大红军的号召,她带头动员自己的新婚丈夫参加了红军,兴国县到处出现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扩红结束时,兴国被评为模范县。1934年,李美群当选为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候补委员。

风雨长征路

1934年10月,蔡畅参加了伟大的长征。她先后在中央直属纵队(洪章纵队)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总政治部等单位做群众工作。她虽然身居领导岗位,但总是那么平等待人,始终用自己对革命的无限赤诚,温暖着同志们的心,在患难中与战友们同呼吸共命运,互相鼓励,团结一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渡过了艰苦的岁月,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战友情谊深

在长征途中,蔡畅不但不辞劳苦地坚持做宣传鼓动工作和群众工作,而且时刻关心着她周围的每一个同志。长征开始后,组织上配给她一头骡子,她总是让给伤病员骑,或是帮助同志们驮枪支和行李。勤务员曹昌年纪小、文化低,她就利用行军间歇给他讲革命道理和苏联的革命斗争故事,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利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标语、口号作教材,一字一句地教他念,教他写。每天到宿营地后,她总是和身边的同志一道安排和整理床铺,能借到门板时,她就和勤务员一起抬门板,支床铺;找不到门板时,她就和大家一起铺干草,打地铺。另外,她还时常督促曹昌和马夫肖贤忠在宿营地想法搞些热水把脚烫烫,以便消除疲劳,保护好双脚。可是,有时老肖和小曹实在太疲劳了,忙完工作吃过饭,顾不上洗脚,倒头就睡觉了。一遇到这种情况,蔡畅就亲自去找些柴草树枝烧水,把一盆热气腾腾的水端到他们跟前,强迫他们洗,弄得他们很不自在。

以后每当歇息时,他们再也不敢偷懒,都自觉地烧水烫脚;蔡畅忙完工作回来,也总有一盆热水给她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