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主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东西。请你拟出一份实现上述第三步列出的每一目标的行动计划,并且详细地说明为了实现每一目标,您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时完成这些事。如果您觉得您需要一些外界帮助,请说明您需要何种帮助和您如何获取这种帮助。举个例子,你的个人SWOT分析可能表明,为了实现你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你需要进修更多的企业管理课程或交际沟通课程,那么,您的职业行动计划应说明您何时进修这些课程。你拟订的详尽的行动计划将帮助您做决策,就像公司事先制定的计划为职业经理们提供行动指南一样。
诚然,做此类个人SWOT分析会占用您的时间,而且还需认真地对待,但是,详尽的个人SWOT分析却是值得的,因为当您做完详尽的个人SWOT分析后,您将有一个连贯的、实际并行的个人职业策略供您参考。
当今社会,拥有一份挑战和乐趣并存、薪酬丰厚的职业是每一人的梦想和成功愿望,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地实现这一梦想。因此,除了SWOT分析结果和职业行动指南,你还必须保证有效地执行它,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一切的努力都是白搭,执行中还需要逐渐地修正,因为世间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当你执着地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梦想并不遥远,成功就在你的身边。
职业转型策略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会有多大的难度,基本上在毕业后都能有一份工作。而如今,随着国家包分配制度的取消,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个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求职也越来越难。在这种环境和体制下,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就可能出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为了有一份工作而委曲求全,挑选一些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甚至是自己并不想从事的工作,毕竟解决第一步生存问题是最重要的。
综合来说,毕业时的职业转型既有个人志向、愿望、性格、爱好等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或者是两者的综合因素,但这些因素导致的转型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以后的职业发展,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单单取决于本人的知识、能力、志向、兴趣,还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工作态度,这就像一个优秀的毕业生经过几年发展以后,可能不一定比学习差的学生发展好的原因。
如今,职场出现大学生求职时的专业不对口,有时是迫于就业难的局面而先就业再择业,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将来的职业转型问题,面对职业转型我们要理性对待,以后能否走的好,走的稳,走的顺利,还要看我们实施的职业转型策略。
如果已经参加工作,职业的转型主要包括岗位转型和行业转型,大概分为以下四类:
1、由于专业因素发生的转型。比如一个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刚毕业时,由于就业和生活压力,在没有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工作的情况下,暂时找了一份做销售的工作,之后,他一边工作,一边不放弃机械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兴趣,经过一年以后,他去考了机械自动化的研究生,后来毕业后到一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做机械自动化的研发人员,终于找到了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同时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2、由于个人自身因素发生的转型,这种个人自身因素包括自己的志向、性格、爱好、兴趣、能力、价值观、职业倾向等方面。比如一个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如愿找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在一家化工生产企业做化学试验方面的工作,可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化学试验的工作,缺少工作挑战,而且化学实验室相对待遇也低,相反,他发现他喜欢市场营销的工作,因为他非常喜欢出去参加社会交际,沟通能力也很强,在大学时就非常喜欢看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最后,他向老板要求转型做销售工作,老板也答应了他的请求,最后他在销售这个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几年后坐上了这家公司销售总监的职务。
3、由于行业因素导致的转型。王先生大学里的专业是企业管理,毕业后去一家纺织厂做销售,三年后做到了销售经理的职位,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对纺织行业没有太大的兴趣,同时也觉得纺织行业没有什么前途,后来他经过认真分析,自己在大学里非常喜欢计算机,在学校还参加过计算机的智能设计大赛,后来他通过应聘去了一家IT公司做计算机的销售经理工作。
4、由于个人职业发展因素发生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因为本人要争取更大的职业发展而产生的。比如刘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在以前,刘先生一直单纯从事技术工作,突然有一天,老板提升他担任技术总监,就这样他从技术岗位转型到管理岗位,同时也实现了个人职业的提升。
一个人想要顺利地转型,必须认真地研究自身的情况,还得要理解职业的确切定义,我们在前面的章节说了,职业=职位+领域,职位有时也叫岗位,领域有时也叫行业。所以以上四类职业转型所举的成功转型例子,都遵循一个原则,必须保证其中有一项是相关的,要么是职位(岗位),要么是领域(行业)。
例如上面的第一类职业转型的例子,他的专业“机械自动化”,毕业时做了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也不感兴趣的销售工作,后来通过考研进行职业转型到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做机械自动化研发人员,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这里面的相关项是“领域”机械自动化。
再如第三类的职业转型例子,王先生学的是企业管理,后来到纺织厂做了销售工作,企业管理做销售也算得上是专业对口,可王先生后来做到销售经理后发现自己对纺织行业不感兴趣,后来通过职业转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IT公司做销售工作,这个例子里面的相关项是“职位(岗位)”销售经理。
有的时候职业转型也并非那么顺利,如果跨度较大,比如说想从IT行业公司的会计转型去做传媒行业中一家新闻报社的记者,既跨职位(岗位),又跨领域(行业),这时就必须采取迂回策略,想办法先接近上面的其中一项,再通过第二步达到职业转型的成功。
如图所示:一个IT公司的会计,想要通过职业转型到新闻报社去做记者,采取这种迂回的策略通常有效,如果直接转型过去恐怕困难。他有两种选择,第一、可以往右边的图形前进,去IT杂志社去做记者,由于其在IT公司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背景,去IT杂志社做记者,那么去相关的IT公司去做采访工作相对比较顺利,有了IT杂志社的经验,再进一步往下转到新闻报社做记者;第二种选择,可以往下面的图形前进,先到新闻报社去做会计,通过在新闻报社行业的工作经验,通过行业内部的岗位转换,最终实现新闻报社记者的职业转型。
不管采取以上两种通路的哪一种选择,都遵循了职位或领域中必须有一项是相关的。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入错行的人好比踏上一条职场弯路,不回头,离成功越来越远;想回头,太多的东西需要放弃,太多的东西需要重新争取……采取正确的职业转型策略,将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正确认识我自己
认识自我是一道难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认识我自己”,他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在于其理性;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认识最高真理,达到灵魂上的至善。
“认识我自己”还被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与之相对的石柱上刻着另一句箴言“毋过”,这两句名言作为象征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喻”,告诫着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在我国,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大军事家的孙子则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传世。可以说,从古到今,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无尽的探索之中。“我是谁”,“我能做什么”,如此的问题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现代人在社会中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工作机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我们可能会成为职业社会的迷失者。
有的人在刚参加工作时,很难准确的定位自己,也很难真正的认识自己,我经常为大多数人选择工作时的择业心态和择业标准感到惊异。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都会特别关注“月薪多少?”、“工作时间长吗?”、“有哪些福利?”、“有多少假期?”,以及“什么时候调薪?”。他们只是一味地关注企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同学和朋友之间找工作互相攀比工资待遇、福利、工作环境等,譬如有同学见自己同一年毕业的同学找了一个月薪3000元的工作,他就开始给自己设了目标必须要3000元才接受一份工作,于是还告诉应聘企业“不得低于3000月薪或者低于3000的月薪根本不考虑?”或者一听说周六需要加班也从来不考虑,宁可在家休息也不愿意去接受一份锻炼机会不错的工作。这部分人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小毛驴和小猴子共同生活在一个主人家。一天,小猴子玩得起兴,就爬到了主人家的房顶,上蹦下跳的,主人一个劲地夸小猴子灵巧。为了得到主人的夸奖,小毛驴也爬到了房顶,费了好大劲,但是却把主人房顶的瓦踩坏了。主人见状,便大声赶它下来,并又打了它一顿。小毛驴感到很委屈:为什么小猴子能上房,而且还能得到夸奖,而我却不能呢?
你认为小毛驴的问题在哪里呢?其实这就是它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缘故。
一个人连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水平都不知道,还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呢?
现实中,很多人都希望找到自己喜欢的好工作,但要找一个好工作,要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前程,我们迫切需要做好自我分析、自我探索,只有了解自我,才会走好自己的职业之路。有关自我探索的问题有:我喜欢什么工作?为什么喜欢?为获得这份工作,我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我的实力在那里?可能遇到的阻力是什么?我能否逾越阻力?我还需要什么教育背景?我如何获得这份工作?这一连串有关自我的问题需要你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当你弄明白自己所要的前景以及自己的相关条件时,你就会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你就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正所谓“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善于给自己的生活做出计划的人往往比较勤奋、进取,擅长理性思考,对生命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谨慎把握,一般都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成功机会也就自然和他们有缘。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你而开始,这足以说明探索自我有多重要了。
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条件,认识自己的内在需求,从积极的角度来感觉自己很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就能跟上积极的行动。行动会带给你成功的体验,在你的生活中发挥深远的影响,始终面对你自己,相信你自己,把握你自己,这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提倡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五类,人最高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导师邓小平当初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设想进展顺利,在上世纪末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基本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现在正在全面推进建设全民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建设让我们的生活和物资越来越富有,人们追求的层次也在逐渐地上升,尤其是我们当今的大学生们,更应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然而,我们很多人都不愿花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成为作家,有人想成为科学家,有人想成为好老师等等,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背弃了自己的初衷。到了老年,失败者会叹息自己的错误选择,却再也没有时间去弥补自己的错误了。
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谜吗?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都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你猜到了吗?谜底是“人”。它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儿呱呱坠地,一开始只能在地上爬,成年后两条腿走路,老年的时候,步履蹒跚,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是四条腿——两条腿——三条腿。
你认识自己吗?如果你能站在一生的角度来认识你自己,这个谜语就不难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赶紧找到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你将离成功越来越近。
职业生涯成功的法则
B-
B:你的人生梦想、人生目标或职业目标;
A:你的现状,你现在拥有的条件和资源;
C:现状与目标之间的条件和资源差距,即你应该要做的准备,应为目标补充的资源和条件。
职业生涯成功的法则其实就这么简单,只要我们能准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能找到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能让我们扬长避短的职业,以此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也就是成功法则中的B点,分析达到B点应具备的所有资源和条件,然后进一步通过真正地认识我自己,了解我们的能力在何处?我们的优点和弱点分别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的现状A点,分析现状A点和目标B点之间的资源、条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成功法则里面的C点。C点就是我们需要通过正规教育、职业训练和自我学习弥补的。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和快乐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当梦想列车就要启程之前,请认真检查一下你的C点,再次检查我们的梦想列车似乎是足够的卓越,似乎能够搭载我们顺利达到职业生涯的B点,成功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
明日开花,今日播种,让我们为达到我们职业生涯的B点而努力,让我们为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之花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