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的梦想我的路
3852500000011

第11章 选择方向:选择你珍爱的职业(3)

很多同学进行职业选择是以当前社会流行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来做选择,以外在表面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而不是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出发,致使职业生涯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比如,考公务员热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2007年12月9日举行开考的2008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60,最高的情况是1766人同时去抢一个饭碗。有的同学经过激烈的竞争获得公务员职位后,通过亲身体验才发现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公务员工作,转而寻找其他职业。

一个人要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然,每个人都必须经历多次选择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负责任,随性而为的借口。

人生与实验室的试验不同,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每一次选择对未来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并不必然导向成功。

实验室里的“试错”过程是将所有的可能性全部演示一遍,将错误的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爱迪生发明电灯时说:“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发现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行不通的方法。”但是,我们的职业生涯,不可能一一试验。而且当“试错”成为一种心理惯性时,就很难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了,相反,却会成为一个自我逃避的借口。

我在帮助企业进行招聘时,经常会见到不少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两年就换了5、6次工作,这辗转反折、来回折腾的时间和精力,他那还有心思去积攒宝贵的经验。当人们跳槽太过于频繁之后,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会让自己终身后悔不已。

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暑假、寒假以及平时的空闲时间,多到社会上去锻炼,多去参加实习,让“试错”的经历留在大学的生涯。记住,“试错”开始得越早越好,宜早不宜迟,越早行动越容易获得成功。

年轻人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卡尔·马克思的职业选择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能在人生的早期就确定了自己一生的职业奋斗方向。卡尔·马克思早在中学时期就确定了自己将来的职业,那时他才17岁,确定职业方向后,他一生都在为此而努力,成为影响全世界和全人类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17岁时的一篇中学时期的德语考试作文,马克思主要提出了要选择你所珍爱的职业、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

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在个人喜好因素中,虚荣心最能让人产生错误的幻想,以为自己所选职业是自己真的受到了鼓舞后的选择,其实不然,“鼓舞”的背后是虚荣心,是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了短暂的热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马克思在文中说,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了它的困难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这个时候我们才应该选择这份职业;在身体条件因素中,马克思坚持青年不应该超越身体体质的限制来选择职业;在个人能力因素中,马克思强调青年应该在正确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选择职业。

以下是翻译过来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者: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7岁时的中学考试德语作文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守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而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

这种选择是人类比其它动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可能毁灭一个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者,神轻声地但坚定地作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我们认为是热情的东西可能倏忽而生,同样可能倏忽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蓦然迸发,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便感到自己的整个存在遭到了毁灭。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骗?不过,如果不对热情的来源本身加以探究,我们又怎么能认清这一切呢?

伟大的东西是闪光的,闪光会激发虚荣心,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热情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热情的东西。但是,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可能由我们长期从事,但始终不会使我们感到厌倦、始终不会使我们劲头低落、始终不会使我们的热情冷却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仅虚荣心能够引起对某种职业的突然的热情,而且我们也许会用自己的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生活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加在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性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当它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时,它既不依靠经验,也不依靠更深入的观察。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谁呢?当我们丧失理性的时候,谁来支持我们呢?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就会感到自己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最自然的结果就是自卑。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各种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自卑是一条毒蛇,它无尽无休地搅扰、啃啮我们的胸膛,吮吸我们心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较为仔细的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的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让人自我欺骗的解救办法是多么令人失望啊!

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确立坚定的原则和牢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当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主导思想而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还是最高尚的。这些职业能够使具有合适才干的人幸福,但是也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而贸然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自己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写于1835年8月

“爱”是我们选择职业的唯一标准

这里是一位护士和一位老太太的故事。这位护士在遇见这位老太太之前,护理工作的真正意义并非她原来想象的那么一回事。“护士”两字虽然是她的崇高称号,但她却认为这是三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替病人洗澡,整理床铺,照顾大小便。

一天这位护士带上全套医用护理用具进去到病房,开始护理她的第一个病人-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是个瘦小的老人,有着一头白发。“你来干什么?”老太太问。

“我是来替你洗澡的。”护士生硬地回答。

“那么,请你马上走,我今天不想洗澡。”

令这位护士吃惊的是,老太太说完后眼里涌出大颗泪珠,沿着面颊滚滚流下。后来这位护士没有顾忌这么多强行给她洗了澡,完成了她的第一次护理工作。

第二天,这位老太太料定这位护士还会再来,准备好了对策。“在你做任何事之前,”老太太说,“请先解释‘护士’的定义。”

护士满腹疑团地看着老太太。“嗯,很难下定义,”护士支吾道,“我做的是照顾病人的事,尤其是你这种病人。”

说到这里,老太太迅速掀起床单,拿出一本字典。“正如我所料,”老太太说,“连该做些什么也不清楚。”她翻开字典上她做过记号的那一页慢慢地念,“‘护士’就是看护:护理病人或老人;照顾、滋养、抚育、培养或珍爱。”她“啪”地一声合上书,“坐下,小姐,我今天来教你什么叫‘珍爱’。”

后来许多天,老太太向这位年轻的护士讲了她一生的故事,不厌其烦地细说人生中的教训。最后老太太告诉护士有关她与她丈夫的故事:“结婚周年快要到了,我要一件爱的信物。这种信物是用金币或银币蚀刻上两个人的名字并交缠着‘心和花’两个图案,用精致银链串起,在特别的日子交赠。周年纪念日到了,我的丈夫贝恩起来套好马车进城去,我在山坡上等候,目不转睛地向前看,希望看到他回来时远方扬起的尘土。”

老太太说到这里眼睛模糊了:“他始终没有回来,第二天有人发现那辆马车,他们带来了噩耗,还有这个。”她毕恭毕敬地把它拿出来,由于长期佩戴,它已经很旧了,但一面有细小的‘心和花’两个图案环绕,另一面简单地刻着:“贝恩与爱玛(老太太的乳名),永恒的爱。”

“但这只是个铜币啊,”护士说,“你不是说是金的或银的吗?”

她把那件信物放好,点点头,热泪满眶:“说来惭愧。如果当晚他回来,我见到的可能只是铜币。这样一来,我见到的却是珍爱。”

说完老太太目光炯炯地面对着护士:“我希望你听清楚了。小姐,你身为护士,目前的毛病就在这里。你只见到铜币,见不到爱。记着,不要上铜币的当,要寻找珍爱。”

后来这位护士没有再见到爱玛太太,她当晚死了。不过老太太给她留下了最好的遗赠:帮助这位护士珍爱她的职业——做一个好护士。

一切的梦想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珍爱”的职业……当你拥有“珍爱”职业的时候,你便能仁爱地工作,你便与自己、与未来、与梦想结合为一体!

“爱”是我们选择职业的唯一标准,“爱”是我们人生梦想的载体。心中没有“爱”,一切的工作都是徒然的,一切的梦想都是空虚的……

所以,求学阶段就要开始准备未来的职业生涯,一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思考自己(而不是父母或任何其他人帮他思考)十年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那样的人所工作的模式,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到自己珍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补充自己的知识养分,使自己越来越接近成为心中所期望的那种人。

“爱”是我们选择职业的唯一标准,“爱”是我们人生梦想的载体,用爱点亮未来,用行动铸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