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的梦想我的路
3852500000010

第10章 选择方向:选择你珍爱的职业(2)

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还要注意发现你的特长,并将你的特长与职业相匹配。但要注意,一个人的特长,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这就要求自己在自我分析时,或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多加留心。

了解你的性格

考虑自己职业兴趣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性格是否合适,不同的职业环境对性格会有不同要求。性格类型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著作,后来通过美国的凯瑟琳·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母女俩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创造了著名的MBTI测验,专门测试个人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关系。近年来,国外不少专家认为,性格比能力重要。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总可以开发出来。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

所以,不少企业在招聘新人时,将性格的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才对其能力进行测试检查。单位选人重视人的性格,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时更应对性格加以重视。你的事业成功与否,与你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密切相关。

如果你是一位典型性格内向的人,有耐心、谨慎,但见人就脸红,说话就紧张,选择经常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营销工作,就难以做成生意,是不会有好业绩的,如果做类似研究的工作就比较合适,如医生、科学家、机械师、编辑、工程师、技术人员、艺术家、会计师、打字员、程序设计员等;

如果你是属于典型的性格外向的人,通常你爱好交际,善于活跃气氛,适合做与人交往的工作,如推销员、广告人员、售货员、人事顾问、管理人员、政治家、社区民警、律师、记者、演员等,如果把你整天限制在办公室做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或整天做与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你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如果你是比较重感情的典型的情感类型,拉不下脸说别人,那么你去做法官可能就不太合适,做客服工作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是典型的思维型的人,理性、讲原则,做客服工作很可能会显得没有耐心,法官、公司会计、大学教授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但性格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国外早就提出了性向发展的理论,一个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要努力去克服和避免自己弱势的一面,找工作时尽量找到和自己性格匹配的职业,但同时也要完善自己性格中不足的部分。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不好的性格在工作中也许是致命的,别只把它归咎于你的天性,别对自己说它是无法改变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改变原先的性格,这种改变未必是坏事,有很多人都是因为改变才意外地发现自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潜力。

如何进行职业准备

进行职业准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首先是要找准定位。初步选定一个你感兴趣的职业,然后对这个职业保持敏感,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和需求的改变,这将决定学习方向。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领域对所需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等;与之相比,自己有哪些长处和劣势。想要得到发展,就要随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充电方向,才能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

其次是获取从事该项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获取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自学来实现。我们选择高等教育就是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在大学学习期间就要充分利用时间,获取我们将来从事这项职业的资历。有专业才会有高度,任何时候,把一个专业做熟、做精、做透了,都是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有些应届毕业生常常在进行专业测试时就暴露出他们在校园中虚度时光的事实。如果是选择到外资单位,或者以外商为主要客户的单位就业,还需要及早培养英语语言沟通能力。

第三、随时关注目标职业的动态并培养该职业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在大学期间我们就要关注有关自己的意向职业的信息,了解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根据新的岗位要求及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多石油院校的大学生对中国有几大石油公司、世界排名前五名的石油公司是哪些都不清楚,毕业时就很难成功应聘到理想的企业。

第四、对初步选定的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试验或尝试,进行反复确认。利用暑假或寒假期间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建议大家哪怕是通过免费工作的方式向自己中意的单位去申请实习机会,以获得实际的岗位操作知识。

第五、针对跨专业发展尤其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机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跨专业的职业机会需要进行预先的准备,才能捕捉到机遇。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可以跨学科选修,也可以自学其他专业,但是许多学生选修第二专业的本来愿望是增加一条择业的途径,在实际过程中却对原有专业松懈,没有在实际上学到两个专业的知识,结果在面对同一个职位的时候,在本专业方面技不如人,第二专业方面也没有形成优势。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目标的选择应该是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开始确定的。国外发达国家中学时期就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还有专门的社会实习实践机会,以便让学生能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许多高中毕业生在填写志愿时并没有根据自身条件考虑职业意愿,仅仅是从录取的概率、分配的难易、将来薪水的高低等角度出发填写的。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许多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在学校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把精力放在其他专业上或混沌地读完了大学,毕业时用非所学,浪费了大量的教育投资。

所以,我们的职业方向越早定越好。中学的寒暑假或大学期间还可以通过尝试各种兼职,在学校阶段就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提前进行职业准备,将有助于减少我们在社会上为选择职业付出的成本,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有的同学去做兼职,纯粹是为兼职而兼职,或者是为赚钱而兼职,这种想法和观念是不对的,做兼职一切从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锻炼为出发点。我从爱未来大学生工作网(www.DxsJob.com)了解到,有一部分同学做兼职纯粹就是为了赚钱,选择工作机会时从来不考虑工作的性质或给自己带来的职业收获,而是首先看薪水,专挑薪水高的工作做,其他能实际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相对薪水低的工作从来不考虑。

所以,大学生选择做兼职也要有一定计划,以提高自己的职业兴趣尝试为目的。当然如果你还是高中生或大一大二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兴趣方向,你可以先以社会实践为主,多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兼职锻炼中逐渐地与人交流,直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

避免选择职业的盲目性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错行的人好比踏上了一条职场的弯路,不回头,离成功越来越远;想回头,太多的东西需要放弃,太多的东西需要重新争取……

选择是一种力量,任何人都具备这种力量。我们选择衣服的款式、电视节目、度假的方式、我们的人生伴侣,我们都有能力来选择,上帝赋予所有人这种选择的力量。但从我们一出生下来,我们的父母和前辈们就已经给我们灌输一种思想——我们的选择将会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巨大的代价。

1、防止“路径依赖”带来的选择困境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乘坐的车一旦行驶进了高速公路,哪怕这条路选择错了,我们也必须开到下一个出口,发现出错的时间越早越好,我们离出发的路口的距离越远,那么我们回头的代价就越高。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

在我圆梦之旅中,北京到贵州的自驾旅行,需要途经西安、成都。从西安到成都,当时我们有三条路径可以选择,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从陕西省的马召上108国道翻越秦岭大山脉,当我们上了秦岭山脉后,发现我们走了一条最险峻的山路,中途想到过调头,可是我们已经走了将近100公里,调头回去一样的要走100公里的返程危险路段,这个时候别无选择,一个字,“走”,继续往前走。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带来的选择困境。

一旦我们选择进入了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条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层次状态下。

我曾经遇到过一名大学生,他毕业于南方一所著名的重点大学化学专业,他当初来到北京时由于找工作不是特别顺利,后来就随便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公司里做仓库管理员,这一做不知不觉就做了5年,5年后他已经基本失去了重新选择别的职业的能力,回去做以前的化学专业已经不能胜任,后来只好继续干着他不十分喜欢的仓库管理员工作,他的人生发展就这样被锁定在低层次状态下,难以有所作为。

“路径依赖”来源于一个故事:我们的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米,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早期英国人1876年擅自在上海建造的第一条营运铁路的标准尺寸。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铁路早期的建设者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两个轮子的轮距。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凹陷的路基上撞坏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路基的辙迹宽度是1.435米。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在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设的,1.435米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距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那么,罗马人为什么以1.435米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等一下,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火箭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看任何通过火箭发射器发射的物体,他如果是从北京制造好运到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的话,这些物体的尺寸必须遵循1.435米这个标准,因为这些物体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火车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道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道的宽度是由马的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

“路径依赖”遵循的是一种由短期利益引导的权宜的渐进发展的思路。古罗马战车的宽度由两个马屁股的宽度决定,这种情况被一再复制,以至于现代的轨道交通路轨的宽度也根源于两个马屁股的宽度。在这种不断的复制过程中,渐进就成为一种主要的权宜的选择。

职业生涯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因此我们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慎重选择你们的第一份工作,一旦我们选择了“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1.435米宽。虽然我们并不满意这个宽度,但是却已经很难从惯性中抽身而出。

2、回头的代价能有多大?

我在很多大学做“未来之路”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有不少同学都给我抱怨说他们读了不感兴趣的专业,临近毕业时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可是自己的专业毕竟读了四年,不想放弃。这就是典型的机会成本。还有不少参加工作很长时间的人到爱未来公司找我寻求帮助,他们想转行,看着他们灰头土脸、迷茫、没有自信的表情实在是痛不堪言。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古人把这样两件事相提并论,不仅仅是说入错行跟嫁错人一样痛苦,而是说两种错误一旦犯下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痛苦,改弦易张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古代,女子嫁了人以后很难改嫁,即使改嫁,也是青春韶华已逝,无法更改。而一旦入错了行,想抽身换行所付出的代价也许并不比古代女子改嫁付出的代价小多少,甚至会是更多。

首先,一个人的青春是最宝贵的,如果回头重新换行,那么这些青春等于白白浪费,再换行可能再也没有精力去奋斗和拼搏了;

其次,即使是在职场弯路,在自己不合适的职业岗位上,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积累,比如职位的升迁、福利待遇的提高、在行业内的人脉关系资源以及职业声望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个行业,那么这一切都必须归零,这是个很残酷的现实;

还有,谁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换了工作能比现在过得更好,弄不好最后鸡飞蛋打。

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你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国王的权势。你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那个被放弃的所带来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职业发展犹如爬树一样,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

3、职业的“试错”宜早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