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3831000000035

第35章 重实事的选才方法

关于如何识别人才,是唐代一些教育家普遍注意的问题。李翱在其《答朱载言书》中,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关于选才标准

他认为那种“多病少学”的人是不堪重用的。他根据个人的经验强调说:“盖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接众莫如弘;用心莫如直;进道莫如勇;受益莫如择友;好学莫如改过。此闻之于师者也。”在这里,他提出了七条选才的标准,这七条也是个人自我修养的方法。

一是在自己行事时,最重要的看他是否谦虚谨慎;二是在处理个人问题时,最重要的看他能否严于责己;三是和他人接触时,最重要的看他能否宽以待人;四是他心里所想的,最重要的看他是否“无私”、“无邪”,即是否符合仁义道德;五是学道行道时,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坚定勇敢,能否“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六是交友时,最重要的看他能否选择益友,还是“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七是好学与否,最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认真省察和改正自己的过错。这七条,实际上即是一条,即看他对于“先王之教”,亦即儒家之道,是否坚信不移,忠贞不渝。在这里,李翱卫道的立场看得很清楚。就这一点来说,这选才标准是不足为训的。但这七条作为个人自我修养方法来说,他强调谦虚谨慎、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善于择友,勇于改过等等,还是含有合理因素,有可取之处。

(二)关于选才方法

他说:“相人之术有三:迫之以利而审其邪正;设之以事而察其厚薄,问之以谋而观其智与不才,贤不肖分矣。此闻之于友者也。”

在这里,他提出了三条识别与考察人才的方法:一是通过利欲考察他的心地是邪还是正;二是通过实际工作考察他的能力是大还是小;三是通过议研政事考察他的智慧是高还是低。他认为通过这种办法识别与考察一个人,则其是否是人才,便泾渭分明了。这种识别与考察人才的方法的可贵之处,在于以事实为依据。它为后来宋王安石所继承与发展,对今人也是很有启发的。

综上所述,李翱教育思想的特点是受佛学的影响很大,他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点渗进佛学思想。所以,时人曾有这样的评语:“习之言道,而其言未纯于道,辟佛,而其言时或于佛。”这是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翱的教育思想乃是儒、佛两家教育思想合流的产物。因此,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充满了唯心主义成分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继承和发挥了儒家某些传统的观念,也含有一定的合理的唯物主义因素。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复性”说,对宋代二程、朱熹很有影响,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就这一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