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3831000000019

第19章 教育文论选读(3)

于是四句:此言正是由于忤天、违民、爽物、逆伦等种种违背天理人情之行,于是无形无声之鬼,就凭借有形有声的东西而应,给人们带来灾祸。故曰“皆民之为之也。”有形,一本作有托。“为”后一本无“之”字。

其既也二句:意谓到事情发展穷尽之后,又返回到常态。既,穷尽极致。

无恒:指不正常。

故有三句:意谓鬼给人有时带来祸,有时带来福,有时既不带祸也不带福。见《国语周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诸内史过,对曰:‘得神以兴,亦有以亡。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隧。商之兴也,杌次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鸣于岐山,其衰也,以杜伯射王于鄗。’”早在韩愈之前便有此说。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论曰:登孔氏之门者众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圣人之道,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过行过言,亦云鲜矣,而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请试论之:

夫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至德,苟发诸中形诸外者,不由思虑,莫匪规矩;不善之心,无自入焉,可择之行,无自加焉,故惟圣人无过。所谓过者,非谓发于形、彰于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

《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者,不勉而中,不思而行,从容中道,圣人也,无过者也;自明诚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不勉则不中,不思则不得,不贰过者也。

故夫子之言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又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言犹未至也。而孟子亦云:“颜子具圣人之体而微者。”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而亦不暴之于外,考之于圣人之道,差为过耳。

颜子自惟其若是也,于是居陋巷以致其诚,饮一瓢以求其志,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知高坚之可尚,忘钻仰之为劳1,任重道远,竟莫之致,是以夫子叹其“不幸短命”,“今也则亡”,谓其不能与己并立于至圣之域,观教化之大行也。不然,夫行发于身加于人,言发乎迩几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而后思欲不贰过,其于圣人之道不亦远乎?而夫子尚肯谓之“其殆庶几”,孟子尚复谓之“具体而微”者哉?则颜子不贰过,尽在是矣。谨论。

[注释此论为贞元九年(793)韩愈应博学宏辞科时所作。洪兴祖《韩子年谱》引《科第录》云:“贞元九年,博学宏辞科试《太清宫观紫极舞赋》、《颜子不贰过论》。”省试,唐时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会试。颜子,即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好学。乐道安贫,不迁怒,不贰过。在孔门中以德行着称,后世儒家尊为“复圣”。

四科之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见《论语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过行过言:指行为和言谈有过失。

《中庸》曰三句:《中庸》一书相传为孔子之孙孔子思所作,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由朱熹把它同《大学》、《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作了注解。引文见《中庸》第二十一章。意谓圣人的善是由其真实无妄的德性决定的,是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天生就具备的;贤人则是先明于善而后经过教育才具备真实无妄的德性的,因此下文说,圣人是“无过者”;而贤人则是“不贰过者”。

语见《礼记中庸》。拳拳,奉持之貌。

语见《易系辞》。

《孟子公孙丑下》:“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语本此。

程颐曰:“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又曰:‘不迁怒,不贰过。’又曰:‘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

隐约:穷困。《盐铁论盐铁取下》:“故余梁肉者,难为言隐约;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一本作穷隐。

1钻仰:《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邢疏:“言夫子之道,高坚不可穷尽。故仰而求之则益高;钻研求之则益坚。”后以指深入研究。

《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语本此。

争臣论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1--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赛蹇蹇,匪躬之故。

”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1,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3,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41,旷官之刺兴5,志不可则6,而尤不终无也7。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8,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9。而未尝一言及于政3,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31。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3;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3,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言乎哉?

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34。阳子将为禄仕乎35?古之人有云36:“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37,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38,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39”,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4,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41?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4,恶为人臣而招其君之过43、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4,使人不得而知焉。

《书》曰45:“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46,滋所谓惑者矣47。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48。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49,主上嘉其行谊5,擢在此位51。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5,使四方后代53,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54,天子有不僭赏5、从谏如流之美56。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57,束带结发58,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59,致吾君于尧舜6,熙鸿号于无穷也61。若《书》

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6?是启之也63。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64,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65?

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6、人之不乂67,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68,而必以兼济天下也69。孜孜矻矻7,死而后已71。故禹过家门不入7,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73。彼二圣一贤者74,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75?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76。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7,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78。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79,听其是非,视其险易8,然后身得安焉。

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81;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8;若果贤83,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84?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85,而“恶讦以为直者”86。

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87?好尽言以招人过8,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89,吾子其亦闻乎9?

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91;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9。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93。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94,《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95。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96?

[注释韩醇曰:“阳城拜谏议大夫,闻得失熟,犹未肯言,公作此论讥切之,城亦不为意。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城乃守延英阁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贽等。帝欲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争于庭。帝不相延龄,城之力也。公作此论时,城居位五年矣。后三年而能排击延龄,或谓城盖有待,抑公有以激之欤”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关于阳城事,韩愈,柳宗元俱有文论列。柳于阳城始终推许,韩则不免有微词,此文特显。章士钊云:“退之平日好言论,行行焉自为正直,顾对人不加谅宥,及其着《原毁》也,又以‘责己重周’,用自诩而朦人。”(《柳文指要》)柳宗元批评韩愈说“不自勉而欲勉人”,可以借用来看此文。贞元三年(787)六月,李泌为相,荐举阳城为着作郎,寻迁谏议大夫(参见《旧唐书德宗纪》、《阳城传》)。此文云阳城居于位五年,当作于贞元八年。

谏议大夫:官职名,唐属门下省,掌侍从规谏。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定县)人。少时好学,家贫无书,求为书吏以饱览经籍。登第后,隐中条山,德行学识,名重一时。贞元四年(788),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时,诸谏官言事细琐纷纭,德宗以为烦苦,阳城因日夜痛饮,居谏官五年而未尝一言言及政。韩愈作《争臣论》讥之,彼亦不屑意。又两年,及裴延龄诬逐陆贽事,阳城乃冒死力谏,极论裴延龄奸佞,又以直言勇谏而名天下。后,改任国子司业,迁道州刺史。中道逸去。终于顺宗时。两《唐书》有传。

有道:此谓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

闻多:指博闻多见。

古人:此指儒家所谓古之先圣贤。

晋之鄙:古晋国相当今之山西大部及河北、河南、陕西之各一部。鄙,边远地区。此文所谓“晋之鄙”,当指阳城隐居之中条山一带。下句“晋之鄙人”,即指这一区域的居民。

薰:香草名。故熏以香料、使染上香味也称“薰”,引申为“熏陶”、“陶冶”的意思。此“薰”系后一义。几(jī):几乎;将近。

大臣:指宰相李泌。阳城以李泌所荐而为着作郎,复转为谏议大夫。

华:谓荣耀,光彩。色喜:喜形于色。

居于位:此指在谏议大夫之位。

1在野:与“在朝”对举,作官谓“在朝”,为民称“在野”。这里指阳城隐居时。

移易:改变。心:指阳城欲行“古人之道”的心志。

应:答。此有“应对辩难”的意思。

《易》:《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系文王被拘羑里时作。共六十四卦,皆有名称;每卦六爻,亦各有爻辞。“恒其”

二句,即《周易》“恒”卦“六五”之爻的爻辞。原文为“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意谓长久固执于某种德操而不知权变,就妇人而言这自然是好事,对男子来讲则意味着凶险。

恶(wū)得:怎能,岂能。

《蛊》之上九:《周易》“蛊”卦“上九”之爻的爻辞。下文“《蹇》

之六二”,即《周易》“蹇”卦“六二”之爻的爻辞。

不事二句:意谓不肯侍奉王侯,而欲自洁其身、行高尚之事。

王臣二句:意谓为人臣者自当历尽艰难,因为他奋不顾身而忠于王事。蹇蹇,音jiǎnjiǎn,困苦,艰难。匪躬,为君子尽忠而不顾身。

居:处。

所蹈之德:此谓所奉行的道德准则。蹈,行,有遵循、实行的意思。

1无用之地:指不被任用的地位。

致:送达;奉献。

3在王臣二句:意谓处于为人臣者之位,却推崇“不事王侯”之志。高,以为高。

4冒进之患:因无所顾忌、贸然追求仕进而招致的祸患。

5旷官之刺:因玩忽职守、以致荒废政务而招致的指责。旷,荒废。刺,指责,斥责。兴:起。

6则:指效法。

7尤不终无:此谓过失终究无可避免。尤,罪过,过错。

8天下之得失:为政之得失。天下,犹治天下。

9加:逾越,超过。这里有特别厚待之意。

3政:为政,政务。下句政同此。

31忽焉:漫不经心貌。喜戚:喜或忧。

3下大夫之秩:唐制,谏议大夫为正五品,年俸二百石,相当于古之下大夫。秩,官吏的品级或俸禄(此处为俸禄意)。

3有官四句:引自《孟子公孙丑下》。意谓居官守职之人,如无法尽其职责,可以辞官离去;有进言之责的人,如不能言听计从,亦可离职不干。有官守者,有官可居、有职当守之人。

34可:是;对。

35仕:为官。

36古之人:指孟子。仕不二句,原句为“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出自《孟子万章下》。

37宜乎三句:意谓应当辞去高位而甘居卑位,丢弃富贵而安居贫贱,担任如看守城门、巡夜打更一类的差使即可。抱关,门吏。击柝,巡夜时击打梆子。此三句以至下文“遂而已矣”皆本《孟子万章下》,只是语言略有更动。

38盖孔子三句:委吏,古代管理粮仓的小吏。乘(shèng)田,古代管理牲畜的小吏。旷,同5。

39必曰两句:会计,指管理财物收支之事。当,得当。遂,成长顺利。

4秩禄:此指品级和俸禄。

41其:岂。可:同34。

4恶(wù):厌恶。讪:诽谤,诋毁。

43招(qiáo):揭露。

4谏且议:此谓规谏人君、评议朝政。

45《书》:《尚书》,亦称《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以保存若干上古文献和史料,故有“上古之书”之称。文中所引见《周书周官》,意谓你若有佳谋良策,当入宫告知于你的君王,在宫外的公开场合,你却应对君王随声附和,说:“这些计划和谋略,都是我主的仁德啊。”

嘉,善。谟,谋。猷,亦谋。后,君主,帝王。德,德政。

46若:如果。

47滋:益,更加。

48所宜行:应该做的。

49布衣:平民、百姓。蓬蒿之下:犹草野之中,指隐者所居。

5谊:义。

51擢:擢拔,提升。

5有以:犹“有所”、“有什么”。

53四方后代:指各方之人和子孙后代。

54骨鲠之臣:鱼骨在喉曰鲠。“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谓直言敢谏之臣为“骨鲠之臣”。

5僭(jiàn):越,超过分外。僭赏,越份之赏。

56从谏如流:听从劝谏,顺之如流。

57庶:庶几,大概。表示有所希望的语气。岩穴之士,指隐者逸士。

58束带结发:指束好衣带,盘好头发。隐逸之人多以散漫示旷达,或不修边幅,或蓬头垢面,故束带结发有弃隐就仕的意思。

59阙下: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望楼,亦指宫殿,引申为朝廷。阙下是委宛恭敬的说法,借指皇帝或朝廷。伸:即申。申说,陈述。

6致吾句:致,达,使达。尧舜,儒家所尊奉的圣人和理想化的帝王。此句意谓当使吾君达到如尧、舜那般的圣明。

61熙:广;光大。鸿号:大号。

6将:语气词。君人者:统治百姓、君临天下之人,即君主。

63启:肇始,发端。启之,使之开始。

64起:犹出山,指弃隐为官。

65过:指责,责怪。

6闵:通“悯”。怜惜;忧虑。平:公。

67乂:(yì):治,治理。

68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

69兼济天下:出处同上。原句为“兼善天下”。意谓普遍有助于天下众人。

7孜孜:努力而不肯懈怠。矻矻:勤奋而不知疲倦。

71已:终止。

7禹:舜帝时人。治洪水十又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事见《列子杨朱》、《孟子离娄下》、《庄子大下篇》等。

73孔席二句:孔指孔子;墨指墨子;突即烟突。意谓孔子勤奋至极,忙碌得无暇作片刻休息,以至连坐席都不曾坐暖过;墨子终日奔走,竟无暇烧炊做饭,所以他家锅灶的烟突老也黑不了。班固《答宾戏》所谓“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当系本文所据。

74二圣一贤:二圣系大禹、孔子,一贤则墨子之谓。此圣贤之别,展示了韩愈所谓醇而粹之的儒家观点。

75安佚:佚通逸。安佚即安逸。

76人穷:穷,此指才智穷乏。人穷,即人之才智不足者。

7自有余:自用不乏而有盈余。

78不足者:指才智不足者。亦上文之“人穷”。

79司:主管,掌管。

8险易:危险或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