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3831000000017

第17章 教育文论选读(1)

太学生何蕃传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二十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选纪。

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1,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8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体,其貌不任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之乱1,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3!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4,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亦使其无传焉。

[注释太学:见《旧唐书职官志》三:唐国子监“有六学,一国子学,二太学,三四门,四律学,五书学,六算学也”。太学乃六学之一。有时亦可通称其他五学为太学。

岁举二句:意谓被推举应进士考试,学业已有成就,德行受人推崇。

自太学句:推颂,推崇颂扬。与蕃齿,和何蕃相提并论。

助教:此谓品级低于博士,协助博士教育生徒。

助教句:申,陈述、申请。祭酒,管理六学的官员,司业乃其副职。

司业句:撰次,撰写。焯(zhuó)焯,显着。

礼部:唐代进士考试由礼部主管。

京师二句:名文说,着文、谈论以荐举何蕃为题。不可选纪,举不胜举。选,通算。

比肩立:并肩而立,极言其多。

淮南人:何蕃,和州(今安徽和县)人,和州唐代属淮南道,故云。

87闵亲句:闵,忧心。克,抑制。

太学六馆:见注。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定县)人,后迁居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阙:同缺。

会阳先生二句:阳城于贞元十五年因事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会,恰逢。果,实现。

欧阳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与韩愈同年进士及第。

字:犹言养。

力复:尽力报答。

力不任体:谓其身体衰弱似无力。

貌不任心:指心意高而体貌似不胜任。

1朱(cǐ)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泾原军在长安发动叛乱,朱乘机叛唐称帝。

不流:未能流传、传播。

3譬之三句:以水为喻,谓何蕃恐正如卑下的沼泽而不像河流吧。

4天将雨四句:意谓天将下雨时,卑下的沼泽也能被蒸发布为云雨。

圬者王承福传

圬之为技,贱且劳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8而归其屋食之当焉1。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1,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3。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其亦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4。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5,薄功而厚飨之者邪6?抑丰悴有时7,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8,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9,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8身者也3。然吾有讥焉31,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3?杨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3,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34,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35,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36,贪邪而亡道37,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38,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39。

[注释圬(wū):泥瓦工人涂墙用的工具,此指泥瓦工作。

业之:谓从事这个职业。

自得:满意貌。

约而尽:指简单而透彻。

京兆:唐代在京城设京兆府,管理所属各县,长安即其属县之一。

天宝之乱:即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唐战争,次年攻陷长安。历时八年始平息。

发人:征调百姓。

官勋:官职和勋级。

手镘(màn)衣食:拿着镘做工来换取衣食。镘,即圬。

舍:指居住。

1屋食之当:应付的房费饭钱。当,相当或相称的钱数或价格。

上下:增减。佣,工钱。

稼:指耕种。

帛:丝织品。

蚕绩:蚕,指养蚕,承帛而言。绩,把麻搓成线,承布而言。

致其能:尽自己的才能。相生,相互帮助以求生存。

所以生:赖以生活的事,即指上边所说的稼、蚕、绩等。

承:奉行。

天殃:指天降的灾祸。

可力:谓可以勉力去做。

1直:同“值”。

力易强:劳力的事容易去做。

3心难强:劳心的事是难于做的。

4为墟:谓空虚,荒废。

5将:选择连词,“还是”的意思。

6厚飨:享受太多。飨,同“享”。

7抑:选择连词,意思和“将”相同。丰,丰裕,昌盛。悴,憔悴,衰落。

8悯:指担心,忧虑。

9二任:指劳力又劳心。

3独善其身:谓自己洁身自好。见《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1讥:指批评。

3杨朱:字子居,战国时人,主张为我,没有着作流传下来,其学说散见于《孟子》、《庄子》、《列子》等书。

3夫人:那个人。

34畜:指养活。

35虽然:虽然这样,尽管如此。

36济:谓满足。

37亡道:丧失正道。亡:丢失、丧失。

38警余:使我警惕。

39自鉴:按照自己,鉴,镜子。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1,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1。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3;入者附之,出者污之4。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5;佛者曰:

孔子,吾师之弟子也6。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7,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8。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9。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3,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31。古之教者处其一3,今之教者处其三3。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34,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35,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36。为之君37,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38。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39。木处而颠4,土处而病也41,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4,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43,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4,为之乐以宣其湮郁45,为之政以率其怠勌46,为之刑以锄其强梗47。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48;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49。”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放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5。今其法曰51: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5,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53。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54,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5。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56?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

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光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57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58。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59,灭其天常6,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61。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6。《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63。”《诗》

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64。”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65?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6,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67。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68,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69。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7。由周公而上71,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7。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73,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74,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韩愈平生以攘斥佛老为己任,不遗余力,此篇便是他排斥佛老的代表作。贞元二十一年(85),韩愈上书李巽,云“谨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朱熹疑所谓旧文,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旧注多采其说。然元和八年(8)韩愈做《进学解》称孟子荀卿“优入圣域”,孟荀并提,而此篇则云荀子“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以孟子直接孔子,将荀子排除于道统之外,当是韩愈的定论,故此篇疑作于元和八年之后,确年则不可考。原道:探求儒道之原。原,推本求原。

博爱:普遍的爱。儒家常以爱来解释仁,如《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

行而宜之:实行得当,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恰当体现仁的要求。

由是句:是,指仁义。之,动词,往。

足乎己:自己内心原很满足,有足够的自我修养。无待于外:

无需外力的帮助或劝勉。

定名:具有固定的具体内容的名称或概念。

虚位:与定名相反,没有固定的实际内容,可以作不同的阐述。

位,在这里和“名”的意思相同。

故道有二句:道有君子小人,意谓道有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的区别。德有凶有吉,有恶德有善德。

老子句:老子,即李耳,字聃,着有《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又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把道德和仁义分割开来,又认为仁义产生于道德丧失之后,所以韩愈说他“小仁义”。小,轻视,贬低。

煦(xǔ)煦:和蔼貌。

1孑孑:指孤立,清高。

道其所道:前一个道字是动词,意为讲或说。

德其所德:前一个德字是动词,意思是得到。

去:指抛弃,离开。

周道衰:指周朝衰落,礼崩乐坏。

没:同殁、死。

火于秦:指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烧毁秦国以外的史书,和民间所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着作。火,作动词用。

黄老于汉:黄、老,指黄帝、老子之学,这里作动词用。黄、老之学在汉代初期极为盛行。道家学派创始于老子,到战国时,特别是在《庄子》的寓言里,又常常把黄帝也拉进这个学派,后遂称道家学说为黄老之学。

佛于晋句: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以后愈来愈盛行。晋代有着名的僧人法显。魏,指鲜卑族拓拔氏建立的北魏,大同和洛阳龙门的石窟佛像,即其崇佛的明证。梁武帝萧衍更三次舍身佛寺,把佛教定为国教。隋文帝杨坚即位后,不仅听任百姓出家,还大力营造佛像。

不入于杨二句:见《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事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二句本此,说明战国时的学术情况。

1不入于老二句:说明汉代以后的情况。一方面佛教流行,同时魏、晋以后,以老、庄为宗的玄学又兴起。

入于彼二句:彼,指杨、墨、老、佛诸家学说。此:指儒家学说。

3入者二句:主之,尊为主人,信奉它。奴之,看作奴仆,轻视它。

4入者二句:附,附和。污,污蔑。

5老者曰三句:老者,信奉老庄学说的人。《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葛洪《神仙传》也载有孔子师事老子的事。

6佛者曰三句:佛者,信奉佛教的人。唐僧法琳《破邪论》引《清净法行经》云:“佛遣三弟子震旦(即中国)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子;光净菩萨,彼称颜回;摩诃迦叶,彼称老子。”这种说法,佛教其他典籍中也曾引用。

7为孔子者三句:为孔子者,信奉孔子学说的人。乐其诞:喜欢那种荒唐怪诞的说法。自小:贬低自己。

8亦曰二句: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及《孔子家谱观周》

篇,都载有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韩愈自己在《师说》中也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的阵脚也有点乱了。

9不惟二句:举:称述。笔:记载。

不求二句:求其端,探求儒学的本原。讯其末,考察儒学的结果。二句意谓对儒家学说不作原原本本的全面考察。

31古之二句:为民者四:即士、农、工、商四民。为民者六:指又加上和尚与道士,即佛与老。

3古之句:古之教者指儒士,乃四民之一。

3今之教者:指儒士及佛教、道教之徒。在六民中占了三类,故云处其三。

34资焉:指依靠他们。

35古之时:指远古时代。

36有圣人二句:圣人,智慧、道德最高的典范人物。相生养:相互帮助以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