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回家吗?请上车!”这是沙塔洛夫十七年前的一个学生。略事寒暄之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说:“您是否相信我至今还能把正方形的特点一一列举出来?”学生当即准确无误地背出了九个特点。这种惊人的记忆力使老师赞赏不已。但是学生却解释说:“这都归功于“纲要信号”图表。当时图表上的“寄生虫”三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正方形没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十大特点中,五个是属于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是直角的,三个是菱形的,活像一个寄生虫。“寄生虫”这个比喻太生动了,我怎么能忘记呢?”
这席话乍听起来,似乎不太可信,但实际上完全合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凡是使人感到惊讶、欣喜或者是激愤的事情都能留下终身难忘印象。
“纲要信号”图表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这是它必然取得成功的奥秘之一。
3.量力性原则和高难度原则是当代教育学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原则,但只有在学生自己行动起来的时候,才能把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
传统教学法企图用增加学生负担的办法实现高难度和高速度的原则,使学生疲于奔命,引起一系列问题。新教学法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上述原则。其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自觉学习的热情。沙塔洛夫认为:从心理上说,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在前进,在成长,在往前发展的时候才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当学生自觉要求学习的时候,保证教学进程,加快教学进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才能成为可能。
“纲要信号”图表的使用迅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使所有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创造了条件。但如家庭作业等环节处理不好,仍然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沉重。新教学法摒弃了“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改用“推荐”作业的方法,甚至让学生自由选题。这种作法使学生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加拿大精神病理学家冈斯·谢尔耶在各种不同活动的条件下所作的大量心理学试验证明,学生的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的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如果能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即使作业难度较大,他们也能克服困难,把自己平素望而生畏的习题正确地解出来。而一旦取得了成功,他们便会发现原来他们自己身上也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
沙塔洛夫认为,学习兴趣就是这样逐步培养起来的。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的结果,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必做的基本练习,而对该科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还可以从另一些习题集中选做更多的练习题。
他说:求知欲和力求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是每个人所固有的;战胜困难,力争向前的精神,是每个人的天性。猜字谜需要动脑筋,可人们都猜得津津有味,因为人们把它当做一种消遣、快乐。如果把这种活动当作一项任务,人们就将以不同态度对待它了。同样道理,当做作业成为学生自觉行为的时候,就会变成乐趣,反之则会成为负担。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解题方法,保证解题总能获得成功时,当他们感到完成作业已经不是应付差事,而是一种内在需要时,他们就能在学习中感到真正的欢乐。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这种欢乐。心理学家们认为,如果能使学生在精神上摆脱“不得已而为之”的烦恼,做习题就会有如动脑筋做益智游戏,破谜语,玩跳棋和分析棋局一样感到愉快。到了那个时候,任何难题都将只会引起学生的趣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地做每一章节中的习题,并不断复习所学过的章节,必然事半功倍。沙塔洛夫说,炉膛里的火再大,如果无人照料,又没有大量备用木柴,最后也只能剩下一小捧冰冷的灰烬;学生再有热情,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指导,没有准备大量的习题,也学不到扎实的知识。
沙塔洛夫认为,尊重学生是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必须认识到,坐在教室里的不是程序控制的记忆装置,而是活人,是感情丰富,反应迅速的学生。师生间的互相尊重,老师的善意帮助,是创造教学过程中心理上相互信任气氛的重要条件,这种气氛是学生能够顺利学习的保证。沙塔洛夫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消灭三分的八个因素。他主张:使用录音提问和低声提问的方式,解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负担;改革考试、评分制度,使学生有机会随时改正自己不满意的成绩。他认为,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它各教学环节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一切改革都必须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为出发点,使学生敢于和乐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要引导学生注意现实生活,注意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向,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疑难和发现,鼓励他们互相争辩,互相作答。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分数不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将记分作为显示教师威力的手段,而不能使每一次记分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良好的反响,甚而使学生产生或增加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记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实验新教学法的教师们一致认为,沙塔洛夫创造了一种最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在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脑力劳动的能力,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和“学”都成为愉快的劳动。难怪有的教师反映,在采用新教学法后和学生一起去上课,就像去参加喜庆一样。
4.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是新教学法的独特之处。
以挫伤部分学生感情为代价的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不完善的。
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不一,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
因此,按传统教学法那样,对新教学内容只讲一遍就立即转入实践,必然会使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当堂掌握所讲内容,以致在实践中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他们在旧课尚未消化的情况下继续学习新课,困难日渐增加,长此以往,必然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的“后进生”一般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沙塔洛夫认为,儿童的智力虽有差异,但只要教学得法,每一个生理上发育健全的学生都有能力掌握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完成大纲所规定的练习。基于这一点,新教学法把课堂讲授和复习巩固分成以下六个阶段:
(1)教师按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加概括。
(3)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分发给每一个同学进行消化,然后将图表贴在各自(为此而准备)的手册里。与此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复习巩固,或弄清课上遗留的问题。
(4)要求学生回家后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5)第二次课,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上的“纲要信号”图表。
(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经过以上六个阶段的反复讲解和多次巩固,学生们对所学的公式、规则和原理理解得越来越深刻,掌握得越来越牢固,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或以录音提问、轻声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就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按这种程序进行教学,既不会妨碍优等生的发展,因为牢固的理论知识更有利于他们进行实践,又可以为思维缓慢的同学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多次讲解而牢固掌握所学内容。这样对优等生无损,对“后进生”有益,加之教师还经常对已学章节进行复习,及时消除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空白点”,即使那些难于理解的问题,学习较差的同学也感到十分容易。
沙塔洛夫认为,必须发挥优等生的潜力,使他们学得更扎实,更富有创造性,也要爱护中、下水平同学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得到迅速提高以缩短和优等生的差距。为此,在教学思想方面要照顾全局,在教学活动方面要注意机会均等和组织有利于双方的互助。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后进生充满信心,赶上学习进程的作法,必然有力地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根据上述各项原则,沙塔洛夫以他的“纲要信号”图示法为核心,完成了包括课堂讲授、复习考试、家庭作业,直至提问、评分,以及如何扩展学生思想在内的一整套新的教学体系。它有原则、有方法、有手段、有理论依据,是对传统教学法实行的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一改革绝不是方法上的简单的变换,而是教育上的革新。它不仅使完成大纲的要求有了保证,而且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培养了学生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改革以其丰富的实践体现了心理学家和教学论专家们提出的许多原理,使量力性原则和高难度原则协调起来,开辟了突破高速度教学这一关口的道路,提出了一条最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途径,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而受到了普遍欢迎,值得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