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3826800000021

第21章 教学原则和方法(2)

基于以上两点,墨翟提出并教育弟子,一切都必须依据一定的准绳——“规矩”。他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不论是传授何种知识,所采用的方法方式,以及动机和效果的检验,都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墨翟本人是以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所以竟连“天志”、“明鬼”等一类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东西,也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准绳、符节,并以此来进行说教,要人们遵守,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无疑是墨翟教育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墨翟所处的时代,已逝去两千来年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墨翟的教育思想伴随他的整个学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结局应该说是一场悲剧。历史的辩证法以及它自身发展的规律就这样无情地表明:当时小生产者、小私有者还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没有条件代替领主贵族而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所以面对那一严酷的现实,墨翟的思想学说和他所代表的阶级一样,必然要被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阶级所吞没,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墨翟一生锲而不舍、大公无私、诲人不倦的精神,杰出的科学成就,高超的生产技艺,精密完整的形式逻辑,光辉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原则墨翟尽一切努力,把这一切都贯穿在自己一生所从事的整个教育活动中,收到了显着的效果,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虽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被儒家正统的思想所取代而长期销声匿迹了,但它的潜在力量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只要有一定的“气候”,它的作用和巨大影响的能量又会显示出来。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不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以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们,无不利用墨翟的思想和他的科学成就,作为反抗封建专制势力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武器。是时,“墨学”的研究盛极一时,“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对墨翟推崇备至,尝称之为“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我国社会学家第一伟人”。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独许墨子之“爱”,并说我国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就连蔡元培、李大钊等人,也都从不同角度利用墨翟的思想来为传播其革命思想、推行新兴的教育服务。正如陈景磐先生说:“墨子的复兴,意味着代表封建传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在文]化教育上的绝对统治地位的动摇。”这也正是墨翟教育思想和科学的革命潜在力量的具体体现和作用。今天,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它,不能不说是我们伟大民族的欣慰和自豪,墨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的业绩,永远值得珍视和崇敬。

当然,墨翟也和古代任何一个教育家、科学家、思想家一样,尽管在他们研究的某些专门命题和所从事的某些专门事业方面,是自发的唯物主义者,但当他们面对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特别是对社会、历史、人类发展这些变化更为繁杂纷纭的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往往又变成了唯心主义者。这一点,历史唯物论者是完全理解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必要去苛求他们。

墨子反对儒家,着书立说,自成一家以行于世,当时弟子满天下,后代学子踵继其学,也都各有撰述。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

共有七十一篇,其他六家也有八十六篇,今则仅传《墨子》一书。《隋书》《经籍志》则称《墨子》有十五卷,目一卷。宋《中兴馆阁书目》则载有十五卷,六十一篇,实为六十三篇;后又亡了十篇,仅存五十三篇,即为现在的今本。

《墨子》一书的原本,在当时为竹书;故有七十一篇之目,汉人转录于帛,故有十五卷之分,至宋代而后开始有刊本,初为北宋景佑中崇文]院所藏之本,到了明正统十年刊行《道藏本》,于是世间得重见《墨子》十五卷的全书。到明嘉靖年间又有壬子铜板活字本及癸丑唐刊本,到清代乾隆年间,汪中始研习此书,着有校本及表微一卷,今皆不传。同时,毕沅、孙星衍、卢文]鈘合力注释]、校雠,发行经训堂《墨子注》十六卷。此后,王念孙逐条校注,作《读墨子杂志》六卷;俞樾着《墨子平议》三卷;苏时学着《墨子刊误》若干卷。到光绪年间,孙诒让搜集清儒各家校说,多至十余家,积三十年之久,着《墨子闲话》十五卷,内容比较详密精审,近代治墨家学说的多采用它作为参考。

《墨子》一书,决非完全由墨子一人所着,也不是若干人同时所着,乃是由墨子及其门弟子以及后学集合他平时的“上说下教”的材料记录而成的,因之说《墨子》是一部“墨学丛书”,似乎比较确切些。

但是尽管此书不完全是由墨子亲手所着,却不能疑心此书为不可靠,正如孔门弟子所记述的《论语》,我们认为是研究孔子学说比较可靠的材料一样。

《墨子》一书五十三篇中,内容材料各有类别,体例亦极不一致。

近人梁启超等研究墨学的把它分为五组:

第一组

《亲士》第一《修身》第二《所染》第三《法仪》第四《七患》第五《辞过》第六《三辩》第七这七篇中似为后世墨者记载墨子之言,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作,故其文]义并不一致,而内容又不相连贯。毕沅认为前二篇中无称“子墨子”,疑翟所着,梁氏谓前三篇“非墨家言,纯出伪托”,都未可置信。至后四篇,梁氏认为“是墨家记墨学概要,很能提纲挈领,当先读”,似尚确当。

第二组

《尚贤上》第八《尚贤中》第九《尚贤下》第十《尚同上》第十一《尚同中》第十二《尚同下》第十三《兼爱上》第十四《兼爱中》第十五《兼爱下》第十六《非攻上》第十七《非攻中》第十八《非攻下》第十九《节用上》第二十《节用中》第二十一《节用下》第二十二阙《节葬上》第二十三《节葬中》第二十四阙《节葬下》第二十五《天志上》第二十六《天志中》第二十七《天志下》第二十八《明鬼上》第二十九阙《明鬼中》第三十阙《明鬼下》第三十一《非乐上》第三十二《非乐中》第三十三阙《非乐下》第三十四阙《非命上》第三十五《非命中》第三十六《非命下》第三十七《非儒上》第三十八阙《非儒下》第三十九以上这十一论共三十二篇,今缺七篇仅存二十五篇,其中除“非儒”分上下两篇外,(有人把它另立一组)其余的十论,都分上中下三篇,全属于墨子学说中的中心思想部分,这是墨子平时用以“上说下教”的材料,由弟子们记录而成的。每论上中下三篇的文]字,各具首尾,不相连续,而其内容大体相同。俞樾《墨子闲诂序》曰:“墨子死而墨分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今观《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皆分上、中、下三篇,字句小异而大旨无殊。意者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

第三组

《经上》第四十《经下》第四十一《经说上》第四十二《经说下》第四十三《大取》第四十四《小取》第四十四这六篇都属于墨子科学理论及辩论部分,为墨子及其后学所作。

《经上》、《经下》所载都是墨子思想学说中根本要义,故毕沅认为“此翟自着,故号曰经,中亦无‘子墨子曰’云云”;梁启超亦谓“《经上》、《经下》当是墨子自着”,此说似较正确。但汪中与孙诒让等即不以此说为然。至《经说上》、《经说下》两篇,都是根据《经上》、《经下》

解释]要义,或申说其辞,或分析其义,这是为墨子弟子的记录,似可无疑。

第四组

《耕柱》第四十六《贵义》第四十七《公孟》第四十八《鲁问》第四十九《公输》第五十这五篇是墨者记述墨子一生言行及应答门弟子及时人之语。体例颇似《论语》,可作为“墨子言行录”。篇中记述墨子弟子,或称名氏,或称氏子,惟禽滑厘称子禽子,故有人疑它出自禽子的门人。

第五组

《备城门》第五十二《备高临》第五十三《备梯》第五十六《备水》第五十八《备突》第六十一《备穴》第六十二《备蛾传》第六十三《迎敌祠》第六十八《旗帜》第六十九《号令》第七十《杂守》第七十一(这类中第五十一、五十四、五十五、五十七、五十九、六十、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各篇都已亡佚。

这十一篇大部分都是讲守城备敌和器械制造之法,大抵墨子弟子及其后学精研墨子非攻御寇之术记录而成的。

以上梁启超是就墨子原书先后的顺序而分为五组,仅便初学参考。至对于墨子思想学说的精神实质,并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

《墨子》一书中,有的部分文]义艰深,不易卒读,特别是《经上》、《经下》和《经说上》、《经说下》四篇。加以年代过久,互相转抄,字句之间有很多伪、脱、衍、窜之处;而文]字中往往又杂以当时的方言俗语,用字每多采取古文],更不易理解。因之,非精校勘无以改正其错误,非通训诂无从了解其意义。必先将其章句分析清楚,字义解释]明白,然后大意可明。

至有关教育方面的材料,因墨子究非教育专家,并无专章记述,仅能从第一、第二、第四组就他在上说下教的材料中择其与教育有关的摘录出来,作为他的教育语录,从这里亦可看出他的教育观点和教育主张。至墨子的中心思想,从第二组中取材较多,至关于墨子认识论方面,则以第三组为主要材料。因为第三组的六篇中,包括了中国最早的科学知识,如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物理学方面的材料,其中特别又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完整的逻辑学,它的内容相当丰富,反映出墨子在战国时期已有这样的辉煌成就,这是祖国文]化遗产中和学术思想中一种极可珍贵的史料;与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加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