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3826400000011

第11章 《管子》教育文论选读(7)

贤不可威,能不可留杜事之于前,易也。水泉之汩也,人聚之;壤地之美也,人死之。若江湖之大也,求珠贝者,不舍也。逐神而远热,交觯者不处,兄遗利夫事在中国之人,观危国过君而弋其能者,岂不几于危社主哉。

【原文】

利不可法故民流;神不可法,故事之。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是故得天者高而不崩,得人者卑而不可胜。兰故圣人重之,人君重之。故至贞生至信至信生至交。生至自有道不务以文胜情,不务以多胜少,不动则望有旬身行。

【原文】

法制度量,王者典器也;执故义道畏变也。天地若夫神之动。化变者也,天地之极也。能与化起而善用,则不可以道止也。仁者善用,智者善用,非其人则与神往矣。

【原文】

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去也,是故圣人万民艰处而立焉。人死则易云生则难合也。故一为赏,再为常,三为固然。其小行之则欲也,久之则礼义。故无使下当上,必行之然后移。

【原文】

商之于国,非用人也。不择乡而处,不择君而使,出则从利入则不守。国之山林也,取而利之。市廛之所及二依其本。故上侈而下靡,而君、臣、相上下相亲,则君臣之财不私藏。然则贫动肢而得食矣。徙邑移市,亦为数。

【原文】

问曰:多贤可云?对曰:鱼鳖之不食饵者,不出其渊;树木之胜霜雪者,不听于天;士能自治者,不从圣人,岂云哉夷吾之闻之也,不欲强能不服,智而不牧。若旬虚期于月,律吕出于一,明然,则可以处矣。故其道而薄其所予,则士云矣。不择人而予之,谓之好人不择人而取之,谓之好利。审此两者,以为处行,则云矣。

【原文】

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节时于政,与时往矣。不动以为道,齐以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进取。

【原文】

阳者进谋,几者应感,再杀则齐,然后运。何谓也?对曰:夫运谋者,天地之虚满也,合离也,春秋冬夏之胜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然后应诸侯取交。故知安危国之所存,以时事天,以天事神,以神事鬼,故国无罚而君寿而民不疫智运谋而离橐刃焉。

【原文】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满虚之合,有时而为实,时而为动。阴阳时贷其冬厚则夏热,其阳厚则阴寒。是故王者谨于日至故知虚满之所在,以为政令。已杀生其合而未散,可以决事。将合,可以禺其随行以为兵,分其多少以为曲政。

【原文】

请问形有时而变乎?对曰:阴阳之分定,则甘苦之草生也。从其宜,则酸咸和焉,而形色定焉,以为声乐。夫阴阳进退,满虚亡时,其散合可以视岁。

唯圣人不为岁,能知满虚夺余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地之变气,应其所出;水之变气,应之以精,受之以豫;天之变气,应之以正。且夫天地精气有五不必为沮其亟而反其重。陔动毁之进退,即此数之难得者也此形之时变也。

【原文】

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余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衰,胡得而治动?对曰:得之衰时,位而观之美然后有。修之心,其杀以相待,故有满虚哀乐之气也。故书之帝八,神农不与存,为其无位,不能相用。

【原文】

问:运之合满安臧?二十岁而可广,十二岁而聂广,百岁伤神。周郑之礼移矣,则周律之废矣,则中国之草木有移于不通之野者。

然则人君声服变矣,则臣有依驷之禄,妇人为政,铁之重反旅金。而声好下曲食好咸苦,则人君日退。亟则谿陵山谷之神之祭更,应国之称号亦更矣。

【原文】

视之亦变,观之风气。古之祭,有时而星有时而有时而有时而朐。鼠应广之实,阴阳之数也。

华若落之名,祭之号也。是故天子之为国,图具其树物也。

心术上第三十六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原文】

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不留处。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

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及虚之者。夫圣人无求之也,故能虚。

【原文】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简物、小大一道杀卖禁诛谓之法。

【原文】

大道可安而不可说。真人之言不义不颇不出于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则。

【原文】

天曰虚,地曰静,乃不忒。洁其宫开其门去私毋言,神明若存。纷乎其若乱,静之而自治。强不能遍立智不能尽谋。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故必知不言之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殊形异执不与万物异理,故可以为天下始。

【原文】

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以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

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

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子,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

静因之道也。

【原文】“心之在体,君之位;九窍之有职,官之分。”耳目者,视听之官,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

“毋代马走”,“毋代鸟飞”,此言不夺能能不与下试“毋先物动”者,摇者不定者不静,言动之不可以观也。

“位”者,谓其所立也。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故曰“静乃自得”。

【原文】

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曰“不远而难极也”。虚之与人也无间唯圣人得虚道故曰“并处而难得”。世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神者至贵也,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虚矣。虚者,无藏也。故曰去知则奚求矣,无藏则奚设矣。无求无设则无虑,无虑则反复虚矣。

【原文】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低无所低,故遍流万物而不变。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不别也。间之理者,谓其所以舍也。义者,谓各处其宜也。

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故礼者谓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故礼出乎理,理出乎义,义因乎宜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杀卖禁诛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

【原文】

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故曰“可以安而不可说”也。真人,言至也。不宜言应也。应也者,非吾所设,故能无宜也。不颇言因也。

因也者,非吾所取,故无颇也。“不出于口,不见于色”,言无形也;“四海之人,孰知其则”,言深囿。

【原文】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故曰“不忒”。“洁其宫,开其门”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宫”。洁之者,去好过也。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名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督言正名,故曰“圣人”。“不言之言”,应也。应也者,以其为之者人也。执其名,务其所以成,此应之道也。“无为之事”,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

名者,圣人之所以纪万物也。人者立于强务于善未于能,动于故者也。圣人无之,无之则与物异矣。异则虚虚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可以为天下始”。

【原文】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

故曰:“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故曰:“君子。”“恬愉无为,去智与故”,言虚素也。“其应非所设也,其动非所取也”,此言因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感而后应非所设也;缘理而动非所取也。

“过在自用,罪在变化”自用则不虚,不虚则仵于物矣;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故道贵因。因者,因其能者言所用也。“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故物至则应,过则舍矣。舍矣者,言复所于虚也。

心术下第三十七

【原文】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

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私者,乱天下者也。

【原文】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下治;实不伤,不乱于天下,而天下治。

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近。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

一物能变曰精,一事能变曰智。募选者所以等事也极变者所以应物也。募选而不乱,极变而不烦执一之君子执一而不失,能君万物,日月之与同光,天地之与同理。

【原文】

圣人裁物,不为物使。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冶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所以操者非刑也,所以危者非怒也。民人操百姓治,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非人所而乱。

凡在有司执制者之制,非道也。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世不亡。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

【原文】

人能正静者,筋而骨强,能戴者大圆体乎大方镜者大清视乎大明。正静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全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不言之言,闻于雷鼓。全心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昔者明王之爱天下。故天下可附;暴王之恶天下,故天下可离。故赏之不足以为爱,刑之不足以为恶。赏者爱之末也,刑者恶之末也。

【原文】

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乐哀怒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外敬而内静者,必反其性。

岂无利事哉?我无利心。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形,形然后思,思然后知。凡心之形,过知失生。

是故内聚以为泉原。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能令用之,被及四圄。

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

白心第三十八

【原文】

建常立首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常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

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堕。

【原文】

原始计实本其所生。知其象则索其形,缘其理则知其情,索其端则知其名。故苞物众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民之所急,莫急于水火。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万物均、百姓平矣。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正名自治之,奇名自废。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不可常居也,不可废舍也,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大者宽,小者局物有所余有所不足。

【原文】

兵之出,出于人其人入,入于身。兵之胜,从于适德之来,从于身。故曰:祥于鬼者义于人兵不义不可。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强而卑者信其强,弱而卑者免于罪。是故骄之余卑,卑之余骄。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尽行之而天下服。殊无取焉则民反,其身不免于贼。左者,出者也右者,入者也。出者而不伤人,入者自伤也。不日不月而事以从;不卜不筮,而谨知吉凶。是谓宽乎形,徒居而致名。出善之言,为善之事,事成而顾反无名。能者无名,从事无事。审量出入而观物所载。

【原文】

孰能治无治乎?始无始乎?终无终乎?弱无弱乎故曰:美哉。故曰不中有中,孰能得夫中之衷乎故曰功成者堕,名成者亏。故曰,孰能弃名与功,而还与众人同?孰能弃功与名而还反无成无成有贵其成也,有成贵其无成也。日极则仄,月满则亏。极之徒仄满之徒亏巨之徒灭。孰能亡己乎?效夫天地之纪。

【原文】

人言善亦勿听,人言恶亦勿听,持而待之空然勿两之淑然自清。无以旁言为事成,察而征之,无听辩万物归之,美恶乃自见。

天或维之地或载之。天莫之维,则天以坠矣;地莫之载,则地以沉矣。夫天不坠,地不沉,夫或维而载之也夫又况于人?人有治之,辟之若夫雷鼓之动也。夫不能自摇者,夫或摇之。夫或者何?若然者也。视则不见,听则不闻,洒乎天下满,不见其塞。集于颜色知于肌肤,责其往来,莫知其时。薄乎其方也乎其圜也,乎莫得其门。故口为声也,耳为听也,目有视也,手有指也,足有履也,事物有所比。

【原文】

“当生者生,当死者死”,言有西有东,各死其乡。置常立仪,能守贞乎?当事通道能官人乎?故书其恶者,言其薄者。上圣之人,口无虚习也,手无虚指也,物至而命之耳。发于名声,凝于体色,此其可谕者也。不发于名声,不凝于体色,此其不可谕者也。及至于至者,教存可也教亡可也。故曰:济于舟者和于水矣,义于人者祥其神矣。

事有适而无适,若有适;解不可解而后解。故善举事者,国人莫知其解。为善乎,毋提提为不善乎,将陷于刑。善不善,取信而止矣。若左若右,正中而已矣。县乎日月无已也。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剌剌者不以万物为孰能弃剌剌而为愕愕乎。

【原文】

难言宪术须同而出。无益言,无损言,近可以免。

故曰:知何知乎?谋何谋乎?审而出者彼自来。自知曰稽知人曰济。知苟适可为天下君。内固之,一可为长久。论而用之,可以为天下王。

天之视而精四辟而知请壤土而与生。能若夫风与波乎?唯其所欲适。故子而代其父,曰义也,臣而代其君,曰篡也。篡何能歌?武王是也。故曰:孰能去辩与巧而还与众人同道?故曰:思索精者明益衰,德行修者王道狭,卧名利者写生危知周于六合之内者,吾知生之有为阻也。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满盛之国,不可以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原文】

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能服也,弃近而就远何以费力也。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

以此知象,乃知行情。既知行情,乃知养生。左右前后,周而复所。执仪服象,敬迎来者。今夫来者,必道其道,无迁无衍命乃长久。和以反中,形性相葆。一以无贰是谓知道。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责其往来,莫知其时,索之于天,与之为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故曰吾语若大明之极,大明之明非爱人不予也。同则相从。

反则相距也。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同从之同也。

水地第三十九

【原文】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