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看看《羊城晚报》或《广州日报》上的那些用英文写出的“招聘广告”,那么你一定可以发现一个最常用到的字眼,它就是“RESULT ORIENTED”,中文意思是“结果导向”,也就是说要求所应聘的人要是“结果导向”型的。其实,不只是中国人的报纸这样,其他国家的“招聘广告”也是如此,“结果导向”这个词汇就是从国外引进的。
具体说来,“结果导向”有以下几层含义:
1.以达成目标为原则,不为困难所阻挠。
2.以完成结果为标准,没有理由和借口。
3.在目标面前没有体谅和同情可言,所有的结果只有一个:是,或者非!
4.在具体的目标和结果面前,没有感情、情绪可言,只有成功或者失败!
5.在工作和目标面前,没有“人性”可言,因为客观世界是没有“人性”可言的,因此再大的困难也要“拼”!
6.你的事情没有做成,那就“走人吧!”同情有什么用?你需要“同情”做什么?一个老板找不到订单怎么办?他可以去对谁哭吗?
7.“管理不讲情”,对部下的体谅最后不过是迁就而已。
8.在客观的困难和异常那边,你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原因、十万个无能为力、百万个尽心尽力,可是在结果面前来讲,却只有一个简单的结果:货要按时出还是不要按时出?
9.在结果导向面前,我们常常不得不“死马当活马医”,我们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投降。
10.事情没有搞定便表示你的产品没有卖出去,你也就没有“营业额”,难道你可以下班了吗?产品没有卖出去便没有钱,那你下班回家靠什么吃饭?
11.不要用你的判定挡住了你的去路。有位采购员告诉我说某个零件来不及供货,该怎么办?我问他电话联系过没有,他说“没有。”然后又补充说“就是联系,厂商也没那么快的!”他这是在用自己的判定去挡住自己的路。
树立目标,对结果负责
美国的演说家格里?富斯特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也许能对责任感的强弱做出比较清晰的分辨。
作为一个公众演说家,富斯特发现自己成功的最重要一点是让顾客及时见到他本人和他的材料。
事实上,这件事情如此重要,以至于富斯特管理公司有一个人的专职工作就是让他本人和他的材料及时到达顾客那里。
“最近,我安排了一次去多伦多的演讲。飞机在芝加哥停下来之后,我往公司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我走到电话机旁,一种似曾经历的感觉浮现在脑海中:八年前,同样是去多伦多参加一个由我担任主讲人的会议,同样是在芝加哥,我给办公室里那个负责材料的琳达打电话,问演讲的材料是否已经送到多伦多,她回答说:‘别着急,我在六天前已经把东西送出去了。’‘他们收到了吗?’我问。‘我是让联邦快递送的,他们保证两天后到达。’”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琳达觉得自己是负责任的。
她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地址、日期、联系人、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她也许还选择了适当的货柜,亲自包装了盒子以保护材料,并及早提交给联邦快递,为意外情况留下了时间。
但是,正如这段对话所显示的,她没有负责到底,直到有确定的结果。
格里继续讲他的故事:“那是八年前的事情了。随着八年前的记忆重新浮现,我的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这次再出意外,我接通了助手艾米的电话,说:‘我的材料到了吗?’”
“‘到了,艾丽西亚三天前就拿到了。’她说,‘但我给她打电话时,她告诉我听众有可能会比原来预计的多400人。不过别着急,她把多出来的也准备好了。事实上,她对具体会多出多少也没有清楚的预计,因为允许有些人临时到场再登记入场,这样我怕400份不够,为保险起见寄了600份。还有,她问我你是否需要在演讲开始前让听众手上有资料。我告诉她你通常是这样的,但这次是一个新的演讲,所以我也不能确定。这样,她决定在演讲前提前发资料,除非你明确告诉她不这样做。我有她的电话,如果你还有别的要求,今天晚上可以找到她。’”
艾米的一番话,让格里彻底放下心来。
艾米对结果负责,她知道结果是最关键的,在结果没出来之前,她是不会休息的——这是她的职责!所有的领导人都渴望能找到像艾米这样的雇员为他们工作。
很多公司的员工让自己的上司感到不放心,就是由于缺乏结果导向意识。结果导向的一大要素就是要有一个目标在,并且最好能将这个目标写成书面的一个承诺,写成书面的一个结果。这种做法体现了管理者对自身的一种比较严格的要求,就算不能在预定时间完成目标,至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差距。这样的做法会令上司多几分信任。
目前很多广告招聘就做到了“要有一个目标”,很多企业已经很明确地提出要招聘结果导向型的管理人员。有的是单独一条结果导向,有的则是要求具备结果导向的观念或者做事风格,这就说明结果导向这个要求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对员工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了。
当你向手下交待一项工作的时候,他可能常常不知从何做起,对于最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也不明确。“要有一个目标在”的意思就是要你把你的整体的目标分解落实为你的某位部属的一个具体的目标。若干个手下的多个目标实现了,你的目标也就达成了。“一个目标”中的这个“目标”未必就只是一个指标,而是可以为多个具体的指标和参数。
简单化地想像,我们会以为,把整体目标化解为若干个小的目标应该是很正常的、平凡的常理之中的事,其实未必如此。有的领导向手下交待一项工作,常常非常不具体,目标不明确,方向也不肯定——他可能只是按自己的理解以为很简单,但却可能并未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达出来。“要有一个目标在”要求把你的目标表达成为一个很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这样,下属才能执行你的旨意。也就是说,你的管理不能太抽象,不能是个笼统的方向,而应该是具体的、与下属现有的观念、管理现状相结合的、有共同语言的具体目标。
“要有一个目标在”的另一个意思是:虽然以目前状况和现实来理解,这个目标是难以想像、不可思议的,但是你必须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给工作指明方向,指明评定指标和评核的标准。于是,当手下埋怨你的想法、你的吩咐难以达到时,你可以告诉他:“要有一个目标在,你的工作总得有个目标和方向。我所说的难道不正是你的工作早晚要达到的方向吗?”
作为一个主管,当你让部下“有了一个目标在”之后,你才算真正让他们知道了其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真正理解了你的安排和吩咐。
做一个追求结果的员工
做一个追求结果的员工,是一个人作好其本职工作的杰出表现。对于结果的追求,必须是一定要做到,而不能想一想了事。
先让我们来看两个小故事:
篮球球员乔丹在上高中的时候,教练告诉他说:“迈克尔,你身高不够高,没有超过一米八零,所以即使你球打得再好,以后也不可能进入NBA,我们决定不要你这个球员。”
迈克尔?乔丹想:“怎么可能?我未来要进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怎么可能我连高中的校队都进不去,你嫌我身高太矮?”
迈克尔?乔丹对教练说:“教练,我不上场打球,可是我愿意帮所有的球员拎行李。
当他们下场的时候,我愿意帮他们擦汗。请你让我在这个球队,跟这些球员一起练球,这是我要成功的企图心。”
教练发现迈克尔?乔丹的企图心的确超过任何人,所以他接受了迈克尔?乔丹的建议。
有一天早上8点钟,篮球场的管理员跑去整理球场,发现有一个黑人倒在地上睡觉。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黑人好像很累的样子说:“我叫迈克尔?乔丹。”
迈克尔?乔丹早上练球,中午练球,下午跟着球员一起练球,晚上还要练球,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后来迈克尔?乔丹的父亲讲,乔丹全家人的身高没有一个人超过180公分的。
结果迈克尔?乔丹长到了198公分,长高了20公分。后来迈克尔?乔丹果然如愿以偿进入北卡罗来纳州大学。
举世闻名的国际巨星席维斯?史泰龙,在尚未成名前是一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当时他身上只有100美元,惟一的财产是一部老旧的金龟车,而他就睡在车里。
史泰龙心目中有一个理想,就是成为电影明星。好莱坞总共有五百多家电影公司,史泰龙逐一拜访,却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面对五百多次冷酷的拒绝,他毫不灰心,回过头又从第一家开始,挨家挨户自我推荐。第二次拜访,好莱坞五百多家电影公司当中,总共有多少家拒绝他呢?答案是五百多家,仍然没有人肯录用他。
史泰龙坚持自己的信念,将一千次以上的拒绝当作是绝佳经验,鼓舞自己又从第一家电影公司开始,这次他不仅只争取自己的演出机会,同时还带了自己苦心撰写的剧本。可是第三次的拜访,好莱坞所有的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史泰龙总共经历了1855次拒绝,无数的冷嘲热讽,总算有一家公司愿意采用他的剧本,并聘请他担任剧本中的主角,从此奠定了他国际巨星的地位。
无论是乔丹还是史泰龙,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没有成功,就决不放弃,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就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员工的成长,同样需要这种对结果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所有的员工对结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的时候,企业才能得到一定要得到的结果。
让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著名企业韩国三星的一个活生生的事例:
1987年,李健熙从父亲手中接掌三星,1993年,他开始重塑三星。1993年7月初,李健熙察觉到必须尽快做好改变和革新的象征性措施,于是就命令秘书室次长李鹤洙立刻实施“7-4制”,也就是三星所有员工,上下班时间调整为上午7时到下午4时。
一直强调“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以及“从我开始改变”的李健熙,为了三星必须生存下去的急迫性,升起了“7-4制”的改革旗帜。
以下是李健熙的讲话内容:“在早上7点或7点30分上班后,设法在下午4点或5点以前完成当天的工作,不要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贯彻实行。下班后可以找个地方去运动,见朋友或去学习语言,但务必要在6点30分以前回到家。”
当年,三星原本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时30分,提早1小时30分上班的变化,使这些“没睡醒“的三星员工,亲身体验到了“改革”的新措施。
实施“7-4制”后,三星公司调查员工下班后如何利用时间,发现61%的人参加学习课程,24%的人和家人相处。“7-4制”诱导员工开发自我,带来以质为主的变化和体制上的调整,使三星不论在任何经营环境下,都能创下年平均数万亿韩元的收入。
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韩国很多的大企业纷纷倒闭,三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个危机时刻,李健熙决定再次重整三星,他对员工说:“为了公司,生命、财产甚至名誉都可以抛掉。”
李健熙强烈的危机感和决绝心,带领三星集团制定了明确的战略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到2002年底,三星集团终于成为世界IT领域20强。
为了改革的成功,三星集团全体上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0万员工的生活习惯因此而改变。
要成为一个有执行力的员工,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必须做一个追求结果的员工。对于结果,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价,都一定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