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夜语:步步生姿
3815700000364

第364章

造反不是过家家,除了像道衍那样的狂人十分热衷于此,基本有文化的都不愿意干,朱棣被逼无奈走上了这条道路,倒也心知肚明眼前的情况,对下面是要交代清楚的,成功以后有什么好处,出了事有什么抚恤,毕竟大家提着脑袋跟你干,你不先把条件谈好是不行的,不过基于朱棣早有准备,加上袁廷玉一帮人事前宣扬过,朱棣倒是也很有市场,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跟着王爷,像葛诚那样不服从命令的,也就落个祭旗的下场。

道衍很激动,他实在等这天太久了,从当初遇见陈文静到现在,整整过去十几年,他心里坚信燕王一定是真命天子,陈文静不会骗他,袁廷玉也不会看错,现在他要一展身手,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了,不过眼前第一件事就是把造反的理由明示天下。

朱允炆知道四叔反了,此时他还有点儿晕乎乎的,毕竟此前自己一直弄的不错,没有哪个藩王敢跟朝廷叫板,虽然他也清楚早晚会有这么一天,不过突然发生了,仍然叫他有些失神,不过其中还有那么一点儿兴奋,既然该来的总是要来,那就开始吧!

不过朱允炆很快就笑不出来了,他竟然收到四叔的奏折,其中列数黄子澄、齐泰的罪状,竟然叫他把这些人交出来,否则就要“靖难”,真是岂有此理,你造反还有理了,黄子澄看到这份奏折也有些慌神,毕竟有些事都是自己搞出来的,若朱允炆真的被朱棣说动,恐怕就要赔上自己的小命了,好在朱允炆早对朱棣有间隙,倒是立刻就命令齐泰派兵前去镇压。

朱棣虽然占了北平,可附近还都是朱允炆的军队,若是等到对方缓过神来,恐怕连北平都没出去,就被人灭了,朱棣见动员完毕,倒是立刻就亲率大军前去怀来,先把周边肃清。

当初朱允炆派来领军的将领虽然被朱棣杀了两个,可还有一个逃了出来,他到了怀来才反应过来,若是就这么回去,皇上必不会轻饶了他,于是他整顿聚集于此的士兵,倒是打算趁朱棣立足未稳时给他一下,不过毕竟人都是北平跑出来的,虽然不想跟着燕王造反,让他们跟一个王爷打仗还是有些心理负担的,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四处宣扬朱棣已经把他们在北平的家人都杀了,这才鼓动起他们的怒火来,势要跟燕王决一死战。

此计虽好,可他忘了这里也是有燕王暗间的,朱棣听到消息,自然不会跟他们硬碰,于是两军交锋,没等动手,双方就先打起了招呼,一喊就发现对方军营就是自己的家人,谎言立马拆穿,于是没等打起来,驻守怀来的军队就一哄而散,朱棣没费什么功夫,就把对方又赶跑了,那个撒谎的将领也被抓住,朱棣本来还想显示一下仁慈,可惜对方不领情,也只能祭旗了。

朱允炆这下慌神了,大军还没出发,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而此时当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都已经被屠戮一空,算来算去也只有耿炳文一个了,不过此时也不是挑选的时候,倒是立刻就抽调大军,奔赴前线。

耿炳文仓促出征,倒也不敢大意,他素来以防守著称,这也是朱元璋留下他的原因,加上大军集结需要时间,倒是没有先对朱棣出手,而且当初朱允炆亲自送耿炳文出征之时,竟然下令“勿伤吾叔”,这实在让这员老将费解,跟人打仗还不能伤了对方主帅,真不知道他脑袋在想什么,不过皇帝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耿炳文八月到了真定,便派遣徐凯、潘忠驻守河间和莫州,又派先锋杨松进驻雄县,摆出防御阵势稳扎稳打,等待大军集结,对朱棣进行雷霆一击。

朱棣毕竟不是朱允炆,他在北平这些年就是跟北元打仗的,他很清楚耿炳文的心思,若是等到他布置妥当,恐怕自己也只有投降一途了,朱棣见对方摆开阵势,便叫张玉前去打探,等待消息。

好在朱棣早有准备,周边地区都有他的暗探,张玉得了消息,回来便道,

“王爷,他们军纪涣散,实在不堪一击,我愿自领一军,前去破敌。”

朱棣倒是没有怀疑张玉的话,毕竟自己这员大将自己清楚,不过要破对方就要打个狠的,便跟手下众将商议,派了朱能前去援兵必经之处设伏,亲自带兵往雄县去了。

毕竟自己底子薄,朱棣可不打算跟对方明着来,恰好时值中秋,朱棣便趁夜色袭击了雄县,果然城中的明军都喝得大醉,直到朱棣的人攻进城内,杨松才组织人手反抗起来,派人前去求援。

潘忠得到消息,立刻率军赶来支援,只要杨松能拖住朱棣,恐怕朱棣就要进京吃牢饭了,可惜朱棣不是小白,潘忠走到半路,就被夜色中杀出一支人马打的首尾不顾,却是埋伏于此的朱能。

耿炳文没料到朱棣这么快就动手了,而且一下就把他的布置打乱,这下耿炳文更加不敢大意,朱棣虽然暂时小胜,可毕竟对方还有三十万大军,只要耿炳文不出什么差错,朱棣也没有办法一口吃掉对方,此时耿炳文军中部将张保却前来报信,说耿炳文军队分散,部队并未齐集,现下也不过只有十万人,若是燕王分散攻击,必可胜利。

朱棣没有怀疑张保的话,不是他心胸广阔,而是他根本就清楚对方的底细,他的钱不是白花的,连朱允炆在宫里说了什么他都知道,更不用说离北平这么近的地方了,就当大家都赞同进攻的时候,朱棣却做一个决定,等耿炳文集合队伍。

朱棣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人少,若是陷入对方军阵不能速决,恐怕会被对方拖垮,还不如等他们集合起来进行决战,也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耿炳文没有等来朱棣,倒是安心集结队伍,准备跟朱棣决战。

此时京城的李景隆却是蠢蠢欲动,柳吟风已经劝他好几次了,如此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凭他们当初跟朱允炆的关系,只要他开口,必然可以取代耿炳文主帅之位,李景隆虽然以前也打过仗,不过那都是跟着徐辉祖跑的,李景隆架不住蛊惑,倒是找到黄子澄,希望他能跟皇上进言。

黄子澄毕竟经验不足,当初在福州那一幕也让他对战场有了恐惧心理,而且李景隆当初也是自己推荐给朱允炆的,算是自己人,若是此功由李景隆立,自己也有面子,加上那耿炳文出师不利,现在又龟缩不前,倒是叫他有些鄙视,便跟朱允炆商议临阵换将,徐辉祖听到消息倒是跑来反对,可惜朱允炆认为他跟朱棣关系亲近,没有采纳,于是又给李景隆加了二十万军队,让他替换耿炳文。

这边计议刚定,柳吟风已经派人送了消息回去,朱棣听到李景隆要来,倒是大为高兴,虽然他清楚李景隆的斤两,可那五十万大军毕竟不是纸糊的,朱棣深感人手不足,可惜临时招兵不是办法,好在李景隆要集合人马也需要时间,朱棣便回到北平,找来朱高炽,交代他守住城池,自己要去宁王那里借兵。

朱高炽虽然对造反没有兴趣,无奈这事是他爹搞出来的,自己想不干也不行,好在还有道衍给他出谋划策,朱棣便带着人马往宁王领地去了,要说这宁王也不是白给的,他同朱棣一样镇守边界,手下也是兵强马壮,虽然朱允炆也对他这个叔叔开了刀,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勇气造反的,宁王虽然对朱允炆不满,却也不打算跟朱棣一起干,毕竟王爷不干了还能活命,要是造反失败了,恐怕连小命都没了,宁王朱权听说燕王带人来他这里,倒是立刻警觉起来,若是四哥想要干点什么不恰当的事,自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朱棣深知朱权手中兵力一点儿不比自己差,若是跟他闹翻了,不仅讨不得好,恐怕还会损兵折将,虽然大家眼见湘王下场不免兔死狐悲,可毕竟现在自己是反贼,朱权也不会糊涂的认为自己是来找他喝茶的,朱棣到了城外,倒是没有动作,而是孤身一人进了城,找朱权诉苦去了。

这下朱权有点儿懵了,毕竟朱棣一个人翻不起什么风浪,他也不能拒人千里之外,见到四哥大老远跑来就是倾诉朱允炆如何迫害他的,要求他给自己求情,才算松口气,原来四哥也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这靖难到了一半,就开始打退堂鼓了,朱权安慰了朱棣,倒是答应帮他跟朝廷求情,至于朱允炆肯不肯,那就不是自己的事了。

朱棣见朱权答应了自己的条件,倒是提了一下可否让手下部分官吏进城,也好安排相关事宜,不过朱棣见朱权迟疑,倒是立刻保证军队不会入城,而且进来的人也不会携带兵器,宁王朱权觉得四哥的要求还算合理,倒是答应了,于是一批朱棣手下的将领就进了城,朱权时刻都戒备着朱棣,毕竟这人现在还是反贼,而他是不想造反的,而朱棣也没有劝说朱权跟他一起造反,虽然朱权担心的情况都没发生,可毕竟朱棣总在这里待着也不是个事,倒是打算请他离开。

此时朱棣暗中布置的也差不多了,见时机成熟,便跟朱权告辞离开,毕竟两人没有翻脸,朱权也不怕他闹出什么事来,便客气的送了燕王出城。

一到城外,朱棣便有些不舍,朱权见了也颇有感触,不禁说了几句同情四哥的话,朱棣见状拉住朱权道,

“不如同俺一起靖难如何?”

朱权吓了一跳,说说可以,要是真跟你干了,可没什么好下场,立刻就摇头道,

“四哥不要说笑了,要是别的事还可商量,这事就不要提了。”

朱棣却拉着他不放,道,

“俺不是说笑,你一定要跟俺走。”

朱权闻言变了脸色,毕竟他也是有所准备的,立刻道,

“四哥想强人所难,恕小弟不能奉陪,来人。”

朱棣见状也不客气,张玉见了立刻率领伏兵杀出,朱权倒也硬气,可惜接下来一幕让他傻了眼,手下最精锐的朵颜三卫,竟然不听指挥,虽然手下朱鉴带人拼死抵抗,无奈朱棣早有准备,而其余人早被朱棣的人收买了,朱权见大势已去,也只能屈服,被朱棣裹挟着回北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