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综述
我们的痛苦反映了我们感到被孤立的事实。我们把它归咎于外部条件,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每个“临时负责人”为了让自己感到圆满,就会把我们与真相隔离开来。通过把它自己和它对我们真正本性与世界的歪曲观念强加给我们,这个虚假本性(即亲密敌人)让我们与真实的观念与正确的行为相隔离。在我们捕获正处于“转入”状态的“临时负责人”的时候,我们就能把自己从它的虚假权威中释放出来。之后我们就会体验到第一人的生活,每分每秒都成为原创的最初一刻。通过“打破循环”,在人和真理之间重新确立能量线。虚假本性不再发号施令,曲解生活,反而会成为真实自我的仆人,担当它应有的角色,它不再是亲密的敌人,内在之战最终获得胜利。
问:我总是在为左右为难的事情头疼。出了问题的时候,我就会很沮丧,没办法做好本来能做好的任何事情。我觉得你这种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方法非常诱人。不过,真让我走你这条道路还是会感到犹豫不决,虽然喜欢它所期许的安宁,但我害怕一旦真的放手,事情会变得一塌糊涂,没法收场。如果我把心里的想法都清空,那么这些事情该怎么办?我不知道什么都不去管,对我的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努力去领悟去达到安宁的心态,并不意味着是在“天马行空”。事实上,把心灵从自身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和我们开车、看书,或下厨时的思考没有任何关系。在很多方面,心灵的“清空”不是说我们要“做”什么。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某一部分在帮助我们,而另一部分在破坏我们的时候,自由就会来到我们的内在生活、情绪和精神之中。
我们学会与帮助我们的那部分和谐共处,告诉它们该怎么做。这些“部分”包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情感,它们会记住必要的细节,并能够受到激励和启发。这部分心理对我们是有益的,对我们的肉体存在是必要的。而它们(或者至少它们愿意)是为我们实际生活和更高层次精神与情感生活服务的仆人。
而我们本性还存在另一部分,它们不是在帮助我们,而是在破坏我们。这些看起来自私自利的思维和情感是我们在心理系统中的负面体验,是善于制造麻烦的精神和情感活动。学员们心灵成长的层次决定了他或她对这些入侵者和隐蔽破坏行为的敏感性,在这里有一个看法:当我们对这些产生感受但又破坏生活的内在自我保持清醒时,我们就会明白他们是经过我们潜意识的同意,才得以驻留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心灵本身“觉悟”到它自己内在的矛盾。当它做到这一点时,自然而然就会从它所创造或者许可的过程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这就是“清空”心灵的意思;否则,我们解脱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只会是又一次把自己和另外一种与自由真正本性的理念捆绑起来,而这对与我们自己是更不完善的观念。
问:你说每一次祷告都会有所收获,但根据我自己的体验,我的祈祷一无所获。问题部分在于我不知道想要获得哪种帮助。我怎么做才能请求那些连我自己也不理解的东西?
答:我知道有时候理解看上去很难,但是真理总是会用这种奇特的方式才能够奏效。我们经常发现真正想要的东西总是不期而遇。……或者说当我们已经完全放弃的时候,它就会出现。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原因。要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成为更高层次的人,就必须一直心存这种愿望。宇宙上苍在聆听我们想要成为全新的人,想要了解更高层次思想这种无声的、发自肺腑的心愿,如果我们真心这样祈愿,那么真理就帮助我们去实现这个愿望。
问:我经常尝试在白天的时候让自己焕然一新,但坦白说,不论我对自己说什么,都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大的转变。可能有那么一会会意识到自己,但我似乎无法让自己的愤怒,或紧张,或那个时候我感受到的任何情绪得到释放。或许我的努力过了头,但似乎什么新鲜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答:真正“让自己焕然一新”并不是一个心灵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心灵参与,而这更像搭在墙上的一副梯子需要有斜度,但它不能把你带到墙的另一边。
你真正的本性,就是当下的你。这个已经升华的自我不需要焕然一新重新开始,因为它永远存在于当下。这不只是字面的意思,这种本性,乃至于它长期存在于当下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这个自我并不存在那些失败以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它没有过去。它在当下是全新的。因此,如果我们首先在内心厌倦了旧的虚假的本性;其次,如果我们愿意真的按我们所理解的意义将这种本性放手,我们在当下就可以是全新的。这就是我们更高层次研究的目的:为了引导我们达到全新的、当下的本性,不断让这种认知越来越透彻。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觉悟。你现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放下这封信,静静地意念自己——不要去思考。这种意念让习惯性的、自我参考的想法暂停,在这个没有机械性思维的一刻,我们就会触摸到另一种生活:它本质上与“让我们的焕然一新”是一样的。
特别摘要:我们感觉上是自己决定了为了解脱自己所做的努力,实际并不是这样。这是虚假自我想让我们相信的东西。真实正好相反。实际上改变我们的是自己对自己所做的努力,不管我们做了什么。
——盖伊·芬利《放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