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亲密的敌人
3800200000022

第22章 帮助你实现自我救助的深刻解答(1)

这是我们在精神领域上最大的羁绊,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摒弃自我,而在于要认识到它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汤玛斯·默顿

盖伊收到了许多热心读者来信,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本书所阐述的那些高层次原则获得对生活更深入的理解。为了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对亲密的敌人做更多的剖析,更好地帮助读者完成本书所推荐的内在修习,在最后一章中呈上盖伊为修习学员所做的书面解答。

读过之后,你会发现每段评语从旁征博引到细致入微,非常具有亲和力。不管如何,这些话都具有启发和鼓励的意义。这些经过整理的信函可以作为最佳的例证,帮助补充和总结各章的内容。为了让读者能够温故知新,在每段来信的开头还增加了每章内容的简短概述。

盖伊·芬利为本章撰写的简要说明

在通向自我胜利的路上,你几乎感受不到那种孤单,你曾那么深信不疑,并且在其中痛苦挣扎,这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发现之一。

当你发现这种虚弱感在周围所有人中都普遍存在时,让人鼓舞的一面就是你开始明白那些总是被自己当成是只属于“你”的问题,实际上根本不单单是“你”的问题(从个人的感受上说),而是存在于所有生活在同样蒙昧状态人们的自我层面上。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能够驱散你心灵中那些曾经以为是自己独有的黑暗。但伴随现实曙光到来的,还有在本书最后一章的小节中为您提供的其他有益内容。

由于除了因每个人生活氛围不同而呈现的不同特定形式之外,我们的苦痛和纠结并非是真的独此一家,这就意味着如何解决冲突这个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相当的一致。

以下这些问题和解答会让你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不管是同样感受的“唯一性”方面,还是让你过上内心深处所向往全新生活道路存在与否方面,都是如此。

第一章 综述

不幸福的男男女女们都在奋力为自己打造一个栖身之地,以庇护自己免受臆测中的敌意世界伤害。然而,不管我们如何去想,敌人都并不是存在于我们的身外世界,其实敌人栖息在我们的内心:是错误的理念所带来的机械性、潜意识的反应塑造出一个充满威胁的世界。这种条件性机械反应和它所延续的虚假自我形象主人的集合就是“亲密的敌人”。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搞定”我们臆测中的“外部”问题。相反,我们必须学会认识这种机械性反应,并且把它就在“这儿”放下;在最初造成问题的自我层面把它放下。当我们学会认识自己的时候,我们也就提升了选择光明和意识之路的能力。这正是终结所有争斗的内在胜利。

问:我修习这种理念已经有段时间,尽管已经有些提升,但我依然是我。我还是感到很失望。我还是会被别人愚弄。人们所做的只有背叛,而我没有强大到足以应对这个问题。然后,当面对自己总是言行不一这个事实时就很难受。是否只有我确信在完成所有修习之后就能够获得圆满。

答:在我们开始认识到究竟是什么真正困扰我们之前,必须要反反复复依靠我们自己,因为无论我们现在是否了解,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都是隐匿心中的内在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痛苦在根源上是潜意识的,唤醒新的意识是唯一的解决之道。这就是坚持内在修习特别重要的原因。只有有意识地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拥有这种心灵的收获,任何其他方法都不行。这些成果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最终得以集腋成裘。

内在修习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非常轻松,那要么是根本没有走上这条路,要么这条路仅仅是一场白日梦。然而,一旦我们厌倦伪装之后,就再也没有比看清真正的自己更容易的事了。然后我们的面前就会出现一条延伸到远方的真理之路,在放手释怀的奇妙过程中,我们获得长久以来一直心驰神往的全新生活。它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神话,但它又能够实现,宝藏终将归属于你。

问:我在读你的书时,有时候感觉说得很对,但也有时候好像很难搞懂。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看这些和自己有关的负面东西呢?”这让人感到无地自容,很受伤!难道就没有更轻松的方法吗?

答:你所体验到的痛苦并不是它表面看上去的样子。它只是看起来像是因为你去学习这些新观念产生的。请始终记住以下几点:你在自我修习过程中或者接触新思想时遇到的挫折困扰并不代表这种思想本身的问题。这种痛苦源于不愿意去认识新思想的这个自我。贴近去看就会明白任何与自己有关、并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困扰都证明了我们在内在之战中站错了位置。我们的痛苦并不能证明我们知道什么是真相;而是在告诉我们,自己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我们真实的内在状况。坚持下去!

问:我现在所面临的抉择让自己痛苦不堪。你知道如何才能提前知道哪一条道路是最好的道路吗?我不想做出错误的选择,我的女儿一直在催促我采取行动。我如何才能够权衡利弊,找到答案?我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吗?

答:从来没有这么多决定着我们生活品质的个人事情需要我们去选择做还是不做。相反,是我们无时无刻所拥有的心灵让我们成为现在的样子,让我们获得生活的体验。这个发现的妙处在于让我们无需承担“有意识的风险”,因为我们在一点点实现生命解放的过程中,我们唯一需要面对的就是自己。

第二章 综述

当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远远超出这种接连不断的困苦斗争时,我们可以让真理来帮助你愈合伤痛。只要我们能够诚实地说:“我不了解这种痛苦,”真理就有机会让我们认识到新的理念,让我们走向阳光大道。所有看上去痛苦万分的境况其实不过是各种因素的临时拼凑,而我们自己的意念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随着时间流转,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睿智的看法就是“一切都会过去。”当我们不再珍视这种从不幸福中衍生出来的自我意识,并且停止为延续这种困境贡献潜意识的力量,问题自己就会土崩瓦解。我们内在修习的进步会改变外部环境中的一切。

问:我一直努力尝试“做回我自己,”但是总是面对着重重困难。每当我就要实现这个目标时,总会发生什么事情把它毁掉。我开始怀疑自己就是作茧自缚的那种人,如果真是这样,我就全完蛋了。努力去实现成功是不是错误的?我为什么无法让自己变成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答:我们的问题的确有答案;而且是能够终结挫折的实在、圆满的答案。但是只有站在比困扰更高的层面上我们才能够获得这些答案。一旦掌握了这个重要原则,我们的生活就开始以提升观念层次为中心;我们现在知道:我们所遭遇的挫折和感受,都是我们“现在”生活层次的反映。通过成长来改变这些层次就相当于消除这些困扰阻碍。

当然你现在已经发现越是努力追求成功,成功就变得越难以捉摸。这种现象有着真实的原因,一旦认识到这些原因,不但可以把我们从以前的挫折中解脱出来,而且难以置信的是,我们还会得到我们一直渴望的东西。

问:我从你的书中感悟到我们不应被经济上的忧虑所困扰,但在现实之中,我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最近,我的生意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看上去可能会失去这些年积攒的一切。我要是早知道就不会犯这些错了。每当回想这些时,我真是不明白我究竟怎么了。现在我再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任何事情了,而且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知道怎么做才对。

我觉得解决的办法就在心灵理念之中,但我不知道像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你连在最低层面上养活自己,照顾家人都做不到时,那么“理念”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想我自己一直都认为只有金钱和财产才能让我感到安全。现在我就要失去这一切,我很害怕。

答:首先,脆弱感正是就要开始觉醒的信号。当一个人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自己当前层面的那些窘迫真相时,他也就开始意识到除了解释自己的缺点之外,他不能把握任何事情。因此当你开始感受到无法靠过去一直依赖的东西度过这段困难时期,这正是一个好迹象,可能会让你学习去依赖某些你过去始终深信以外的东西,去尝试某些历经岁月也不会让你失望的东西。这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东西!至于如何应对那些缺衣少食的忧虑,你就必须要考虑自己家庭的实际需要了。这是属于你的责任,但另外一方面,也要扪心自问下面这些问题:我曾经害怕失去的东西是否会成为我无所畏惧的源泉呢?答案显然是毋庸置疑的否!但这个发现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如果某种东西带给我们一切就是让我们害怕有一天再也不能拥有那么多,那么这种东西有什么好的呢——不管“它”可能会是什么:金钱、赞誉、家庭、朋友等等。我们一定不要每天担心自己得到的不够多,这种心态无助于让我们无所畏惧地面对恐惧。我们的问题在于恐惧本身,而不是内心的恐惧告诉我们为了找回自己而必须拥有的对象。想一想这个观点,它会给你带来神奇的力量。

问:嗯,哥们儿,我很高兴地汇报一下,事情似乎已经解决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已经摆平了,并且我遇到一个似乎真的头脑冷静的女人,但我不想因为这个而陷入自鸣得意的状态。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很高兴听到你说一切走上正轨。对于一个在内在修行之中再接再厉的人来说,有两个时刻最为重要,就是事情看上去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还有就是事情开始逆转的时候。换句话说,不要让好运或者霉运停下你的内在修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变化。而真理总是独自面对你微笑。